吉林省江北鄉

吉林省江北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北鄉
  • 下轄地區:哈達、靠山、北山
  • 面 積:106平方公里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地理位置:吉林市龍潭區的中西部
  • 著名景點:猴石山遺址、長蛇山遺址
基本概況,科技興農,烏雞養殖,肉用狗養殖,農家書屋,公益活動,新農村建設,文物遺址,長蛇山遺址,猴石山遺址,鄉村奇聞,

基本概況

1949年為江北區,1957年置大屯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原大屯公社更名為吉林市郊區大屯鄉;1985年更名為吉林市郊區江北鄉,1992年城市區劃變更後,更名為吉林市龍潭區江北鄉。管轄哈達、靠山、北山、大屯、李家、官地、柳樹、民主、八家子、棋盤十個村民委員會,91個村民組。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朝鮮族占總人口的15.3%,滿族占總人口的4.5%,蒙族占總人口的0.61%。 長(春)圖(們)鐵路、吉(林)榆(樹)、吉(林)舒(蘭)公路過境。鄉鎮企業有農機修配、砂石磚等廠。農業主產稻穀、玉米。有猴石山和長石山等古遺址。

科技興農

烏雞養殖

烏雞是中國著名的地方品種,它有著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高於家養雞。但是,由於烏雞的品種單一,生活力、抗病力都較差,成活率也不高,造成了飼養上的困難。所以,飼養烏雞的農戶要重點抓好以下四點。1、衛生防疫。雞舍內外要用20%的火鹼水消毒,牆壁用10%的石灰水刷白。墊草要勤曬勤換。食槽、飲水器等每天要洗刷乾淨,每半個月要用1-2%苛性鈉溶液消毒一次。清掃出的糞便和墊草要遠離雞舍深埋。
2、藥物控制。雛雞孵出後的前兩周,每天在飼料中加萬分之四的痢特靈或4000單位的氯黴素控制副傷寒和白痢。15日齡後,每天餵萬分之一的痢特靈或按飼料量的千分之二餵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然後停1-2天再餵。45日齡後,要防治蛔蟲。另外,8日齡、25日齡、66日齡要接種雞新城疫苗。
3、精心餵養。烏雞成活率的高低、育肥的快慢與管理好壞的關係很大。應及時將病雞隔離飼養。發現快慢不一,體質強弱不均的雞,要分群飼養。雞舍的溫度在幼雛階段要保持在攝氏30-32℃,以後可隨幼雛的生長,每周降溫1-2℃,最後保持在20℃左右,夜間室溫應比白天高2℃為宜。
4、飼料配方。根據雞在不同生長時期對蛋白質的需要量供給全價飼料,比例是:玉米50%、高粱10%、魚粉12%、豆餅8%、肉粉8%、麥麩5%、葉粉2%、礦物質磷和鈣1.5%、生長素適量。為了加快育肥,一般每晝夜餵3次,長期光照。這樣,一般90日齡的烏雞就可達到出售標準。

肉用狗養殖

狗肉具有滋補作用,屬高蛋白、低脂肪肉食;皮可加工成裘皮;骨、血、腎、蹄皆可入藥,狗寶、狗鞭更是名貴中藥。育肥肉狗,不但能豐富城鄉人們的菜籃子,而且是農民致富的好門路。1、建舍。育肥肉狗可利用閒置房舍,周圍砌好圍牆或柵欄,做為運動場地。如專門建造狗舍,可選擇向陽通風、乾燥的地方。公狗、母狗、孕狗及育肥狗分舍飼養。運動場內要建洗澡池,並保持其清潔。
2、品種選擇。用本地狗與體型較大的品種雜交,利用其後代做育肥肉狗。母狗多在春秋季發情,年產2胎。
3、科學飼養、管理。犬舍要定期打掃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光照,以及適宜的溫度。犬的食具應天天清洗和消毒。仔狗生後前4天注意觀察,防止其被母狗壓死或壓傷。5天后可讓母仔曬太陽,利於骨骼生長發育,預防軟骨病發生。30天時及時驅蟲,之後,每月驅蟲一次。熱天每周洗浴1次皮毛,保持體表清潔。仔狗斷奶初期,對外界環境及人常有懼怕心理,飼養人應和善相待,並訓練其定點休息,排便。60日齡時,進行疫苗預防接種。育肥階段肉狗生長發育快,要及時調整、增加飼料,加強衛生管理,適當減少運動,以利快速育肥出欄。對哺乳狗要經常梳理清潔皮毛,注意乳頭消毒和保持產房衛生。要保證環境安靜,使母、仔狗能夠舒適休息。種公狗應單圈飼養,保證營養,經常活動,使其有強健的體軀和旺盛的配種能力。上述飼料需熟化(蒸熟、膨化)後,添加適量維生素,拌溫水或肉湯飼餵。日餵三次,自由飲水。為使育肥狗安靜,提高育肥效果,可從60日齡起加餵鎮靜劑(如洋金花果實焙香粉、安眠藥物等),當體重達15—20公斤(約120日齡左右)時,即可出欄。

農家書屋

2008年3月26日上午,吉林市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揭匾儀式在龍潭區江北鄉官地村舉行。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朱彤,吉林市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馬少紅,吉林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尹伊君參加了此次活動。
這次揭匾活動標誌著由吉林市人民政府首批投資建設的22個標準化農家書屋和縣(市)區財政投資建設以及社會各界捐建的60餘個農家書屋正式投入運行。
農家書屋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為了把這項工程辦好,2007年吉林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吉林市財政從2007年開始至2010年,每年投入42萬元用於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同時,將開展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動員社會各界來籌建農家書屋。到2010年吉林市1384個行政村將全部建立農家書屋。

公益活動

春節四件事:穿新衣、貼福字、聚親朋、吃餃子。2008年1月30日,吉林市紅十字會愛心救助家園為龍潭區江北鄉敬老院的31名孤寡老人提前過年三十。連日來,這個民間團體走訪慰問了9家敬老院,為3000多名孤寡老人送去價值3.5萬元的生活必需品。
十幾名志願者到達敬老院後,一頭扎進廚房,一位腰彎成90度的老人非要跟志願者一起包餃子。他說了:“餃子不但要吃出滋味,還要享受與家人一起包餃子的那份樂趣。”餃子端上餐桌後,一名14歲的小志願者夾起第一個餃子餵給一位老人。由於敬老院條件有限,吃慣了素菜素飯的老人冷不丁吃帶肉餡的餃子,還覺得有點膩。據了解,只有過年,老人才能吃上幾頓餃子。

新農村建設

吉林市龍潭區江北鄉養殖協會現有會員213人,其中黨員46名。協會黨總支以專業合作組織為依託,積極開展黨的工作,組織廣大黨員創富帶富,擴大了黨在農村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較好地發揮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幹部在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平台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和措施,是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經濟工作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平台。這是龍潭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經驗之談。
為解決轄區內畜牧業產業規模小、經營分散、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龍潭區以江北鄉畜禽防疫服務中心為基礎,於2003年3月創辦了養殖專業協會,130多個養殖大戶加入了協會,其中黨員戶27戶。協會建立之初,同步組建了龍潭區養殖協會黨總支,由防疫服務中心主任兼任總會會長、協會黨總支書記;在各分會成立協會黨支部,由是黨員的分會會長兼任黨支部書記。協會黨總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創新協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一方面全面實行“支部+協會”的領導體制,在黨支部領導下,實行協會自治;另一方面制定了黨支部與協會聯席會議制度和民主決策等制度,用制度來規範協會的日常管理工作,促進協會有章有序地運行。
拓展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
協會是農戶與黨組織以及政府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協會黨總支通過提升協會功能,拓展了黨員發揮作用的途徑。
協會黨總支科學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以發展牧業園區為重點,帶動畜牧業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已經建成牧業園區2個,其中八家子牧業園區占地15萬平方米,入駐養殖戶11戶;棋盤牧業園區占地9萬平方米,入駐養殖戶7戶。在已建的兩個園區中,入駐黨員養殖大戶12戶。牧業園區的建立,提高了養殖業的組織化程度以及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調動了農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加快了養殖業的發展和調整步伐。江北鄉全鄉養殖業占全鄉生產總值的比例從協會成立之初的不到10%,上升並穩定到45%。
龍潭區江北鄉養殖協會黨總支充分利用和發揮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成立了三個技術服務中心:一是培訓指導中心,負責組織專家服務團和技術人員,每年春季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二是品種改良中心,負責畜禽新品種的改良研究、引進和配種工作。三是飼料加工銷售中心,負責精飼料的研製、加工和統一銷售,提高科學養殖水平,降低養殖成本,極大地方便了廣大養殖戶,受到養殖戶的歡迎和好評。
展示黨員發揮作用的亮點
養殖協會黨總支作為領導核心,一個重要工作職責就是在協會自身建設與發展,以及領導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2006年生豬市場下滑,協會黨總支與協會及時作出決策,調整生豬養殖計畫,以規模經營抵禦市場風險,幫助養豬戶渡過了難關。2007年疫情嚴重,協會黨總支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強防疫上,減少了養殖戶的損失。養殖戶都說:關鍵時刻還得靠支部。
協會黨總支在黨員中開展的“三帶頭”活動深受民眾讚揚。“三帶頭”活動即帶頭學技術、帶頭上項目、帶頭找門路。2005年,養鹿業發展勢頭好,協會制定了養鹿業發展規劃。然而,江北鄉民主村的大多數農戶卻只是觀望。面對這種情況,村委會主任、共產黨員楊世江率先買回了17隻種鹿和母鹿,當年就產下仔鹿6隻,純收入近3萬元,給其他民眾做出了榜樣。
服務民眾、帶領民眾共同致富,是協會黨總支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協會黨總支制定和實行了黨員創富包保幫扶工作制度,先富的黨員與其他農戶簽訂了帶領創富契約,對包保對象在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實行重點幫扶。每年為包保對象落實創富資金400多萬元。江北鄉李家村村民李勝彪是個外來戶,家境非常貧寒。奶牛協會會員、共產黨員孫永吉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與李勝彪結成幫扶對子,親自到信用社協調小額貸款5萬元,並幫助李勝彪養奶牛。李勝彪已經擁有奶牛12頭,實現了脫貧致富。

文物遺址

長蛇山遺址

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城北10公里龍潭區江北鄉哈達村。由南北相連的兩座小山組成,遺址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吉林省博物館等單位先後在此遺址南山頭進行3次清理髮掘,共發掘房址15座,灰坑17個,墓葬4座,出土石、陶、銅、玉器612件。房址為半地穴式,分長方形和橢圓形兩種形制。灰坑的形制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等。墓葬分為兩種結構:一種是西團山文化中常見的石棺墓,另一種是較少見的由石棺墓向土壙墓的過渡型墓。長蛇山遺址的3次發掘,為研究吉林地區的西團山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這裡的文化遺存,再現了當年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面貌。從出土的生產工具種類和數量看,當時的農業經濟占主要地位,同時兼營捕魚和狩獵。遺址年代為公元前405±85年。

猴石山遺址

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市龍潭區江北鄉八家子村。主峰海拔289米,在山的東、西、南、北各坡均有數級台地,每級台地都有多少不等的環形居住址坑。在居住區東北0.5公里許的山坡上,埋藏著數百座石棺墓,即為墓葬區。該遺址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是吉林地區較大的西團山文化遺址之一。吉林省、市文物主管部門在這裡進行過4次發掘,共清理髮掘房址17座、墓葬165座、灰坑5座、護坡石2道,出土文物2000餘件。房址早期為地穴式,晚期為半地穴式。平面形制可分為圓形、橢圓形、圓角長方形等。猴石山的墓葬,絕大多數為塊石壘砌的石棺墓。猴石山遺址(包括居址和墓葬)的年代,根據地層疊壓關係和碳14測定數據,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主體相當於戰國中期。

鄉村奇聞

養了8年魚的閆老漢發現自家魚塘中出現了一種軟體動物,外形很像傘,經上網查詢,老漢認為這就是桃花水母。專家認定,這確實屬淡水水母,但是否為桃花水母尚需考證。
這些小動物如桃花落水。
2008年10月20日,位於吉林市龍潭區江北鄉的一處魚塘,水面約200平方米,水並不深。魚塘裡面有好多像桃花花瓣一樣的動物正在水裡游來游去。
這些小動物呈圓形,直徑約1.5厘米,通體透明,形狀像個電風扇,在圓圈內有四瓣葉子,圓圈與葉子之間有4個長滿觸鬚的線相連,在圓圈周邊也都布滿觸鬚。它們遊動時,圓圈就一張一縮的,借著力量向相反的方向遊動。
水中現成群軟體小動物
池塘的主人閆老在水塘邊溜達,看見水裡有成群結隊的白色小動物漂來漂去。有位在海邊見過水母的村民覺得,這些小動物應該是水母,到網上一查,應該就是非常稀有的淡水水母。
這個水塘形成於十幾年前,當時人們在河邊挖沙子,結果形成了水塘,閆老漢承包這個水塘已經七八年了,雖然養魚,但就是為了玩,幾乎不怎么打撈。出現水母,覺得挺奇怪的。
確認小動物為淡水水母
這些小動物到底是不是水母呢?經過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李國強院長和吉林農業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權辨認,這些小動物應該就是淡水水母,但具體的種類還不能確認,看起來非常像桃花水母。
黃權副教授介紹,水母作為地球上一種低等的生物,有著幾億甚至十幾億年的生存歷史,比恐龍出現的年代都要早。而現代人將其活體與珍貴的大熊貓相媲美,稱其為“水中大熊貓”,可見淡水水母的珍貴。一般淡水水母對水質要求很高,出現淡水水母,說明水塘附近的環境保護非常好。
李國強院長則表示,吉林省在10年前曾在梅河口市的海龍水庫發現過淡水水母,吉林市發現的這例淡水水母應是吉林省發現的第二例淡水水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