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Support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Concerning Sinology and Foreign Cultures-Jilin University,簡稱SFC),是吉林大學的直屬於共青團吉林大學委員會的公益學生組織。SFC是國內首個回響黨中央號召成立的以“國學”和“世界文化”為主題的支教公益社團,旨在傳播新時代下新主題的新支教理念的新公益模式,即新時期的支教活動應著眼於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公益建設與創新的需要,個人成長與發揮的需要。SFC誕生於2015年6月30日,與同類公益組織相比,雖然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但社團年輕活力,朝氣蓬勃。經過兩年的迅速發展發展,目前已成為東北地區具有廣泛影響力,全國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較大知名度的公益社團,可以說SFC的發展速度在國內高校同類社團中是極為罕見的。SFC主辦的東北高校公益論壇目前已成為在校大學生髮起的全國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高校公益論壇,2016年第二屆東北高校公益論壇吸引到了東北地區40所高校公益代表參加,邀請到長江學者田毅鵬教授等知名人士出席,受到中國新聞網等數十家媒體的廣泛報導。SFC主辦的“一帶一路”中外大學生聯合支教與主題調研,是國內首例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中外志願者聯合支教活動,首屆活動即吸引到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瑞典印度等11個國家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志願者參與。另外,SFC還主辦、承辦了其他十多起省級、市級、校級等諸多公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 外文名:Support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Concerning Sinology and Foreign Cultures of JLU
  • 簡稱:SFC
  • 主管單位:共青團吉林大學委員會
  • 性質:高校公益組織
協會概況,創建背景,協會文化,會徽設計,組織機構,公益活動,常規活動,特色活動,示範活動,目的與意義,

協會概況

創建背景

一方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與英語和非通用語種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交往持續深入發展,以及隨著我國在世界上影響力地不斷提升與“走出去”進程步伐的加快,我國對通曉非通用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化以及中華民族文化,並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的現代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上對外文教育日趨重視,對國學教育日趨大淡化,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而外,對外文教育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其中包括東部和西部,大城市和小縣城,城鎮和農村諸入此類等等。
故這一矛盾現狀對我國教育扶持公益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外,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要擔負起傳承中華文化甚至傳播中華文化到世界各地的人才必須是全能型、交叉複合型人才。正基於此,在“精通國學、通曉外文、全面發展”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的創建想法應運而生。

協會文化

(一)協會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二)協會精神:真、善、美
(1)“知識欲的目的是真”——做真學問,授真知識;
(2)“道德欲的目的是善”——不以貴賤區德,樂以善小而為;
(3)“美欲的目的是美”——美麗中國,美麗鄉村,美麗公益人。
(三)公益理念:國學承以為魂,弘於外文;敢為天地先,兼人文社科、通五湖四海,有容乃大。

會徽設計

會徽圖示整體上看是一條中華龍騰駕於地球之上,中華龍取意為中華傳統文化,地球取意“全球”、又喻意“外國文化”,體現“國學”、“外文”兩大主題,意為以外國文化(外文)為載體,傳播中華文化到世界各地,以應對國內國學傳承危機及國外腐朽文化入侵問題為己任。龍身呈現S形,地球經緯線加粗部分呈現E形,取意“Support Education(支持教育)”、標明公益性質。此外,龍身設計上取“JLU”形(JiLin University),標明學生社團身份隸屬吉林大學,區別其他高校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身份。
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組織機構

為有效維持協會的有序工作,協會設定會長1人、副會長2人、秘書長(同副會長級)1人。設定6個職能部門,各部門設定部長1人,副部長2人,部員若干。各機構職能設定如下:
(一)會長
會長統領協會大小事務,擁有協會最高任免提議權、審批權,引領協會運行方向,保證協會的平穩、有序運行。
(二)副會長
協助會長指導其下設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協調並解決其下屬各部門間出現的問題,保證其下設各部門的正常運作;審議下設各部門工作報告,監督各部門工作情況;
(三)秘書長
協助會長對其下設部門幹部進行培養,監督和考評;並向會長總結報告每月工作情況,規劃下個月工作進度。
(四)項目部
(1)負責協會的項目統籌、策劃和項目拓展;
(2)以協會官方的身份吸納及審核後續申請加入協會的會員。
(五)財務部
(1) 負責協會運轉和監管;
(2) 每個月制定相應的財務收支報告;
(3) 負責各個部門的活動經費的審批。
(六)外聯部
(1) 拉贊助,為財務部提供重要資金來源;
(2) 配合宣傳部與媒體之間的公關合作。
(七)宣傳部
(1) 負責協會的線上、線下的常規宣傳;
(2)負責協會常規宣傳及助學信息的發布;
(3) 負責協會舉辦的活動、項目進行宣傳;
(4) 負責協會微信,人人主頁,部落格等網路客戶端的運營。
(八)信息部
(1) 提供多媒體技術支持,包括宣傳、記錄視頻,演示文稿、PS等;
(2) 負責協會幹事、會員的信息資料庫的建立。
(九)助學部
(1) 協助協會成立區域公益夏(冬)令營、支教隊伍,積極聯繫受支眾校,並規劃假期支教項目;
(2)負責每期助學活動的調研統籌,並編寫相關的調研報告;
(3) 配合項目組,共同策劃公益助學項目活動。

公益活動

常規活動

(一)從公益服務對象上來看,協會設定以下六大板塊的常規公益活動(旨在公益服務社會):
(1)愛心義賣類:體現“支持教育主題”,籌募資金主要用於助學,資助對象包括農村鄉鎮類學校、城市工農學校等;
(2)公益募捐類:體現“支持教育主題”,籌募資金主要用於助學,資助對象包括農村鄉鎮類學校、城市工農學校等;籌募物資主要用於助學、生活,資助對象包括全國偏遠、窮困山區同胞等;
(3)敬老愛老類:開展活動形式多樣,目的在於弘揚“愛老敬老”傳統美德、引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活動包括走訪老人公寓、慰問孤寡老人等;
(4)國學推廣類:開展活動形式多樣,目的在於宣傳國學精粹、營造社會學習國學的良好氛圍,活動包括國學公益講座、國學圖書義贈、國學課堂下鄉等等;
(5)文化交流類:體現“國學外文主題”,目的在於促進異國文化交流,在與外國友人共同參與的公益活動中,增強本民族文化自信,並借鑑吸收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優越性,
(6)感恩主題類:開展活動形式多樣,目的在於引導當代青(少)年發揮自己的才能回報社會、感恩一方;
(二)從志願服務主體上來看,協會設定以下四大板塊的常規公益活動(旨在發展公益力量):
(1)“一日部(會)長”計畫:協會幹事、成員“一對一”結對,幫助協會成員模擬擔任一天干事(包括副部長至會長、不限級別);
(2)“四個一·青年領袖”計畫:鼓勵協會幹事、成員半年之中親身經歷四件事:寫一份策劃、主持一次會議、發表一篇微信文章、組織一起活動(不限策劃書字數、內容,會議大小,微信文章類別、長短,活動大小);
(3)“三尺講台”計畫:集體組織演講、授課類培訓,鼓勵幹事、成員單獨結對培訓,並開設“微課堂大賽”;
(4)“活動新星”計畫:幹事幕後支持,協會成員自主地策劃、發起並領導一起中、大型活動。

特色活動

·公益夏(冬)令營
公益服務對象:整體教育質量較好、但對國學、外文教育及人才全面發展的教育環節上還存在這樣那樣問題並且需要幫助解決的中小城市的中、國小;
志願服務主體: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在校優秀大學生;
志願服務時長:一般地,公益夏令營時長設定為15-20天、公益冬令營設定為7-12天;
公益教育理念:精通國學、通曉外文、全面發展;
公益教育方式: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道德教育與知識傳播相結合、社會熱點與課本知識相結合;
活動意義定位:弘揚國學文化、增強本民族文化認同感,向社會傳播“精通國學、通曉外文、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培養理念;擺脫“農村、邊區支教”的固定思維,把公益目光同時投射到大城市與中小縣城的教育資源差別上來,讓縣城孩子同樣獲得參加豐富多彩夏(冬)令營、拓展人生視野、親近國學的機會。

  
·公益支教
公益服務對象:教育資源嚴重(相對)滯後、經濟欠發達的邊區、鄉村中國小,比如甘肅、廣西、貴州、四川、陝西、西藏等;
志願服務主體: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在校優秀大學生團隊或吉林大學在校優秀大學生團隊;
志願服務時長:一般地,支教時長設定為12-20天;
公益教育理念:高歌學習、快樂成長、走出大山;
公益教育方式: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道德教育與知識傳播相結合、社會熱點與課本知識相結合;
活動意義定位:支教一方,提高一方人民教育意識;公益一天,改善一天教育落後現狀。

示範活動

中國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公益聯盟
15福建站“雙贏·圓夢未來”公益夏令營活動報告
夏令營名稱:中聯盟15福建站“雙贏·圓夢未來”公益夏令營
主辦單位:中國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公益聯盟
承辦單位: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協辦單位:華中師範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蘭州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
其他支持:福安市政協委員會
福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福安市第一中學
福建日報新浪微博
今日福安微信公共號
福安市新聞網
福安市電視台
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夏令營負責人:
營長林進龍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會長
副營長吳丹華中師範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會長
指導老師王洋吉林大學國學外文支持教育協會總顧問
團隊概況:
本次夏令營匯集了全國各地優秀大學生11人,高校上涵蓋了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地域上涵蓋了蘭州、廈門、煙臺、霞浦、福鼎等地。
課程安排(120課時):
本次夏令營教學以“精通國學、通曉外文、全面發展”為公益教育理念,並在該辦營精神指導下,設定了五大特色教學課程,分別包括:常規教學、學術講座、實踐課程、德育課程、聯誼活動課。
①常規教學上開設了國學、英文、日文、數學、化學、新聞六門課程,總計80學時。
國學(16課時):《弟子規》、《論語》、文史通識、茶道等
英文(15課時):口語、俚語、美劇文化等
日文(15課時):日語語音入門
數學(15課時):高中數學、大學數學
化學(15課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
新聞(4課時):影視、廣告、傳媒等
②學術講座上邀請了ITI金融網際網路協會創始人、廈門大學科創中心主任鄭建忠先生等社會公職人員和北京大學為首全國一流高校大學生髮表講座,總計5場講座、10課時。
③實踐課程上開設了《火罐、針灸——走進中醫學》、《放飛風箏,逐夢白雲》、《感悟日本文化——壽司DIY》、《感恩有你——便當節快樂》、《船模製作及其物理原理探析》,共10課時。
④德育課程上(10個課時):
從課外實踐方便開設了《品悟廉文化——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爺爺奶奶,今天我來探望您》、《社會公益服務——美麗宗祠》三門公益實踐活動課;
從課堂教學方面開設了《感恩人生》、《學會敬畏——鞠躬做起》兩場德育講座。
⑤聯誼活動課上,開設了《文鋒論劍辯論賽》、《化裝晚會》、
《水果派對》、《學與問——茶話會》、《玩轉課堂——狼人競技》,共10個課時。
夏令營志願者、營員與家長感悟:
中央民族大學丁稚花(擔任素拓2班班主任):我去湘西支教都不像現在流淚過,真的太捨不得這些孩子們了。
寧德市民族中學鄭林鳳:說真的,回過頭去看看這18天,好短暫,在最後時刻,所有同學都起來對老師鞠躬,一起說再見,心頭好酸好酸,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我感覺我很幸運,可以參加夏令營,這段美好的記憶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再見了。
福安三中丁麗丹同學:剛坐到這個班上,陌生的環境,同學都有讓我壓力很大,是您告訴我:有差距才有動力,要對自己有所期待,我對你印象很好”這些話您可否記得,就是這些話鼓勵我坐在這個班上與同學們一同學習,一起成長。是您教會我要學會感恩,我擁抱過媽媽很多次,但對於父親,是您給我擁抱他的機會和勇氣;是您教會了我敬畏,教會了我許多許多。進龍學長,謝謝您。
福安一中王澤輝母親:雖說只有短短的十八天,對人的改變並不是十分明顯,但是我還是可以觀察到兒子的一些細微變化。比如,他養成了說謝謝,點頭等禮儀的習慣,之前偶爾也有,但現在表現得更加嚴肅和認真,能夠感受到他的真誠。或許是聽了老師的感恩主題講座的緣故。他最近也開始懂得用言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其實以前也很孝順,但過於靦腆。覺得表達對父母的愛會有些尷尬。現在明顯顯得自然多了,他本身就是個靦腆的孩子。能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欣慰了。所以真的要感謝這么久來老師和同學們對澤輝的包容和接納,他從小就調皮,給老師們添了不少麻煩吧。老師們辛苦了,謝謝您們。

目的與意義

創建的目的、意義:
1.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世界民族優秀文化。以兩種民族文化的交匯為契機,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帶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向世人譜寫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篇章。
2.縮小目前我國區域和城鄉的教育資源差距,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添一抹新綠;在把援助之手伸向西部邊區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中部和東部經濟相對滯後區域,因地制宜地更加科學合理地為社會為公益服務。
3.培養當代大學生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在構造與實現美麗中國夢的進程中不斷去呼喚人性深處的美,在社會形成良好的示範和導向,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添磚加瓦。
4.利用兄弟高校協會共同合作的“名校效應”及“規模效益”,希望能藉此引起社會和教育界等方面人士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對外國文化(外文)教育的真正意義有所思考。
5.根本而言,立足鍛鍊與培養公益者本身及客群者兩個主體,使之成為“精通國學、通曉外文、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國際型社交人才,為祖國與世界民族的發展、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