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溝鎮

合溝鎮

新沂市合溝鎮地處邳、新、郯兩省三縣交界處,大沂河、白馬河、浪清河、十里長溝穿境而過,土地肥沃,水資源十分豐富。全鎮總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00畝,蠶桑12000畝,石榴15000畝,銀杏8000畝。全鎮人口5.5萬人,2002年全鎮人均純收入38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溝鎮
  • 外文名稱:Heg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徐州新沂市
  • 政府駐地:合溝村
  • 電話區號:0516
  • 郵政區碼:221439
  • 地理位置:新沂、邳州、郯城交界處
  • 面積:69平方公里
  • 人口:5.5萬
  • 方言新沂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新沂站邳州站
  • 車牌代碼:蘇C
概述,概況,

概述

合溝鎮鳥瞰合溝鎮鳥瞰
合溝鎮位於新沂邳州郯城三縣市交界處,沂河白馬河、浪清河、十里長溝穿境而過,鎮域面積69平方公里,20個行政村,5.6萬人口。合溝歷史源遠流長,人才薈萃,藝術文化璀璨奪目,有“樂王”美稱的明代散曲家陳鐸,有被聯合國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的剪紙藝人王桂英,被譽為“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概況

位於江蘇省徐州新沂市西北部。2008年末,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55474人,轄合溝、姚莊、八楊、彭莊、馬場、王莊、青石橋、房莊、界溝、竇老莊、長集、郇樓、曹莊、後朱、前朱、楊家、後湖、高集、吳家、小河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合溝。
合溝鎮政府合溝鎮政府
素有“千畝漁塘萬畝桑”的美稱,曾被徐州市譽為“徐州蠶桑第一鎮”。大沂河、白馬河、浪清河、十里長溝穿境而過。北臨310國道,南靠徐連公路。著名的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沿革
1957年建合溝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建鎮。位於邳州市東北部,沂河東岸,距市區20千米。1996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合溝、姚莊、前八楊、後八楊、小街、東彭莊、劉楊莊、馬場、東王莊、青石橋、房莊、界溝、竇老莊、長集、東新莊、郇樓、曹莊、後朱家、前朱家、楊家、後湖、北高集、吳家、小河、沙道口25個行政村。1998年劃歸新沂市管轄。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320381105:~201 121合溝村 ~202 122姚莊村 ~203 122八楊村 ~204 220彭莊村 ~205 220馬場村 ~206 220王莊村 ~207 122青石橋村 ~208 220房莊村 ~209 220界溝村 ~210 220竇老莊村 ~211 220長集村 ~212 220郇樓村 ~213 220曹莊村 ~214 220後朱村 ~215 220前朱村 ~216 220楊家村 ~217 220後湖村 ~218 220高集村 ~219 220吳家村 ~220 220小河村
轄區
合溝鎮政府駐合溝。面積6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合溝、姚莊、八楊、彭莊、馬場、王莊、青石橋、房莊、界溝、竇老莊、長集、郇樓、曹莊、後朱、前朱、楊家、後湖、高集、吳家、小河)。
合溝中心主幹道合溝中心主幹道
經濟發展蠶桑
合溝素有“千畝漁塘萬畝桑”的美稱,曾被徐州市譽為“徐州蠶桑第一鎮”,12000為桑 園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年產優質繭100萬擔,3500畝高標準水面養殖成為該鎮收增的又一大“亮點”,水產品年產量達3500噸,產值達2000萬元;每年五、六月間,沿新馬公路兩旁的10000多畝石榴,花開似火,爭研鬥豔,吸引無數處地客商前來參觀考察。全鎮養殖專業村5個,年養100萬隻,兔50萬隻,狐狸3000多隻,5000多隻。建成萬隻現代化養殖場4個。
工業
工業企業發展迅猛,招商引資勢頭強勁。以亞飛、新瑞兩大投入1000萬元的木業深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戶辦聯戶辦企業為龍身,以千家萬戶為龍尾的板村加工企業象雨後春筍一般迅速發展起來,帶動了全鎮上百家板材加工私營企業闖市場,轉移農村剩餘勞力1000多人。全鎮形成了板材、絹紡、絲棉、刺繡、製衣一條龍企業發展格局。
文化藝術
沂河橋沂河橋
合溝鎮是“文化藝術之鄉”,全國工藝美術家,著名民間剪紙老前輩 王桂英就出自該鎮。她從事剪紙50多年,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於她“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多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省文化部、徐州市文化局表彰,她的作品熱情奔放,質樸、淳厚,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一直受到海內外人士所喜愛。並多次在中央、省、市電視台播出,她的《小街一角》、《烙煎餅》、《春耕》、《香港回歸》等50多幅作品先後到美國、日本、法國展出。在她的影響下,該鎮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形成了村村有剪紙藝人,校校有剪紙班級。勞動人民用勤勞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一幅幅吉祥、美好、謳歌社會主義、歌唱改革開放、嚮往美好生活的大型畫面。備受世人關注。
竇老莊村、長集村、曹莊村、郇樓村500多戶農民從事門吊雕刻,每年春節前一個月,成車的門吊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五顏六色的門吊懸掛在千家萬戶的門上,裝點著節日 氣氛。工藝之精美,手法之靈活,內容之純樸,甚稱當代一絕。
資源
合溝境內資源豐富。黃沙為主要礦產資源,年可開採利用20餘萬噸;“三河一溝”(沂河白馬河、浪清河、十里長溝)穿境而過,形成獨有的水利資源,日水流量2千萬立方米,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農田林網縱橫交錯,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全鎮木材年可砍伐量達5000立方米。
交通
合溝交通便利。北接310國道,南接徐連一級公路,距連霍、京滬高速、隴海、新長鐵路5公里之內,隨著“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水泥路面通達全鎮各村。
大龍轉盤道大龍轉盤道
建制
合溝建制幾度變更。明代始,屬邳州招賢鄉,民國初(1912)隸屬邳縣;1944—1953年劃屬山東郯城縣第五區,後屬邳縣第四區;1957年組建合溝鄉,1958年9月成立合溝人民公社,取消鄉建制;1983年恢復鄉的建制為合溝鄉,1995年3月合溝撤鄉劃鎮,轄2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1998年12月28日,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合溝鎮劃屬新沂市。2002年,鄉鎮精簡,合溝鎮由25個行政村縮減為20個行政村。2005年末全鎮共有15748戶,總人口5.6萬人,常駐人口中除漢族外,另有回族、苗族、壯族、傣族、彝族、蒙古等少數民族。
歷史
合溝歷史源遠流長,人才薈萃,文化藝術璀璨奪目,被譽為“文化藝術之鄉”。境內郇樓漢墓,1995年曾挖掘出玉器等文物。明代散曲家陳鐸(公元1488—1522)為合溝小河村人,一生著述甚豐,詩文辭賦優美動聽,廣為傳誦,有“樂王”美稱。當代詩詞作家竇天語才華橫溢,有多部專集問世,享譽蘇南。合溝民間剪紙由來已久,明末,竇老莊、曹莊等村農民便有刻制門箋(春節期間懸掛門楣之物,俗稱“門詞”、“門吊”)的技藝,經數百年的挖掘,製作工藝絢麗多彩,門箋製品行銷蘇、魯、皖、浙等省30餘市縣。在剪紙藝海中,農家婦女王桂英獨具匠心,其作品古樸典雅優美大方,選材多源於現實生活,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瓜果蔬菜、雞鴨牛羊、生活勞動等作品無不形神俱備、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她曾先後兩次進京獻藝,被譽為“中華剪紙一絕”,1995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她“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2年2月26日中國美術館收藏其15幅剪紙作品。合溝農民畫,60年代就名揚蘇北大地,繪畫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展出,受到國家文化部的表彰。合溝龍會久負盛名,曾拍攝電視專題片向海外介紹。合溝民間小調委婉纏綿,百聽不厭;揚琴、大鼓、竹笛、嗩吶各有佳韻,風流一派,無不為合溝增添光彩。
工農業發展
合溝鎮工農業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6.6億元,財政收入4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319元。2003年,鎮黨委、政府確立了“工業強鎮”的戰略目標,大力招商引資,建立了合溝鎮民營經濟工業園區,重點培育壯大板材、紡織、繭絲綢、化工四大產業。其中新沂市新潤木業有限公司、徐州市林緣木業有限公司、徐州市福祥木業有限公司、新沂市龍鼎繭絲有限公司、新沂市風華紡織有限公司、新沂市華翔紡織有限公司、新沂市金禾紡織有限公司、新沂市大明生化有限公司等幾大企業已成為合溝工業的支柱,全鎮招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日益濃厚。蠶桑、銀杏、蛋禽及水產養殖是全鎮農業的主導產業,現有桑園面積1.2萬畝,年產鮮繭300萬斤,素有“蘇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受“蘇北銀杏科技產業帶”輻射,現有銀杏苗圃近3000畝,銀杏成林2000畝,年產銀杏苗1000萬棵,銀杏果近百噸;蛋禽養殖不斷發展,年飼養蛋雞100萬隻,肉雞50萬隻,年產鮮蛋200萬公斤;擁有水面1萬多畝,精養漁塘2000餘畝,羅非魚淡水白鯧銀鯽等特種水產品遠銷周邊地區。
河灘河灘
文化教育衛生
全鎮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近幾年來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底,全鎮共有幼稚園9所,國小8所,中學1所,在校生約8000人。鎮衛生院為“一級甲等衛生院”,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有病床40多張,設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室,配有B超、彩超、心電圖腦電圖及500MAX機和大型日本產X機電視系統。全鎮有醫務人員160人,均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現全鎮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4個。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老而又年輕的合溝大地正煥發出青春的活力,五萬多勤勞智慧的合溝人民正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創造合溝更加美好的明天。
合溝鎮地理位置
合溝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