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衛星

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衛星

2006年12月19日,德國將5顆“放大鏡”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中的第一顆送入太空,到2008年7月22日5顆衛星全部發射完畢。先進的間諜衛星填補了歐洲在雷達成像偵察衛星領域的空白。

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項目包括5顆小型衛星(重770千克,功耗250W),分部在3個高度500千米的軌道面上。系統生命周期為10年,5顆衛星的製造、發射契約於2001年售於13個歐洲公司組成的工業聯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衛星
  • 外文名:SAR-Lupe
  • 發射時間:2006年12月19日
  • 發射完畢:2008年7月22日
  • 發射國家:德國
  • 重量:770千克
研發歷程,性能參數,工作原理,有效載荷,

研發歷程

在自2006年起的10年使用期內。任何時候在軌道上都應保持至少有2顆衛星在工作。布萊梅軌道高技術公司承諾.即使軌道上僅有最低限度的2顆衛星,軍事用戶也會在發出成像指令後36小時以內接收到圖像數據。而且這些圖像都是在12小時以內獲取的。軌道上有2顆衛星就能保證系統正常工作.之所以要發射5顆衛星主要是為預防衛星在軌道上發生故障。
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衛星
第一顆“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將在2006年用一枚俄羅斯“宇宙” 火箭發射(1枚“轟鳴”火箭用作備份),其餘4顆衛星除用這兩種火箭外,還可能會使“第聶伯”火箭來發射,並將在2007年全部發射入軌,屆時這些衛星將為德國軍隊提供為期10年的全天候、高解析度的圖像能力。以前,德國所需的偵察數據主要來自於美國的衛星。“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將首次為德國提供獨立自主的全球範圍、全天候、晝夜天基軍用偵察能力。
德國還將與法國分享“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衛星圖像。作為回報,法國也將允許德國使用由其“太陽神”2光學成像偵察衛星所提供的圖像。兩國已就建造地面站一事簽訂了契約。以使雙方都能夠接收對方偵察衛星的圖像。
“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衛星的數據也將是德國對歐洲衛星偵察系統作出的貢獻。德國願意將“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衛星數據提供給歐盟軍事參謀機構和歐盟衛星中心,即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郊外托雷洪的圖像分析設施。

性能參數

德國發射5顆“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小型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它們將運行在3個高約5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覆蓋80度N~80度S之間的地球表面,每天獲取30幅以上圖像。
合成孔徑雷達-放大鏡衛星
每顆“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衛星重量為770千克.本體外形尺寸4米×3米×2米,設計壽命10年。衛星靠太陽能電池帆板供電,平均功耗約250瓦。為了進行軌道控制。“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衛星裝有肼推力器。星上存儲器可存儲10幅合成孔徑雷達圖像數據。 該衛星的合成孔徑雷達由阿爾卡特宇航公司研製。因為公司曾參與過“歐洲遙感衛星”和加拿大“雷達衛星”上雷達的研製工作,有著豐富的雷達有效載荷研製經驗。

工作原理

衛星通過X波段加密數據傳輸線路下傳圖像數據.通過S波段和衛星間鏈路接收地面站上傳的加密指令數據。對於用戶的高優先權成像申請,最快可在成像申請提出後約10小時交付圖像。所有的優先成像申請有95%將在17小時之內得到滿足。
合成孔徑雷達一放大鏡”上裝備了星間通信鏈路。以加快成像指令從一顆衛星向另一顆衛星的傳遞速度,縮短圖像獲取的延遲時間。例如,地面控制人員可將成像指令發給處在地面站視線範圍內的一顆衛星,該衛星會通過星間無線電通信鏈路將這一指令直接傳遞給處在德國軍方想要對那裡成像的另一地方上空的衛星。德國國防軍將利用這些衛星上的星間通信鏈路,來確保終端用戶能夠在成像指令發出後11小時內接收到衛星對全球任一地點拍攝的圖像數據。
其主控地面站將設在波恩附近的蓋爾斯多夫。此外,該系統還將利用世界各地的其它地面中心,位於瑞典基律納地面站便是其中之一。

有效載荷

有效載荷為X頻段合成孔徑雷達,中心頻率9.65GHz。天線為固定安裝的拋物面天線,由薩博-愛立信公司研製,採用前端偏置饋源設計,尺寸3.3m×2.7m。衛星有兩種成像模式;聚束模式和條帶模式,能提供解析度為0.5m的圖像。
系統基於最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能夠全天候、全天時獲取圖像,提供X波段圖像,解析度不到1米。阿爾卡特·阿萊尼亞空間公司負責設計和開發感測器電子部件,處理和控制子部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