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慶鎮

合慶鎮

合慶鎮由原合慶鎮和蔡路鎮合併而成,隸屬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東南角,東臨長江入海口。鎮域面積4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9.29公頃。鎮中心在北緯31°11′,東徑121°43′。

截至2014年,合慶鎮下轄29個村和6個社區。截至2010年,合慶全鎮戶籍人口約5.6萬人,外來人口約7.6萬人。2009年,合慶實現工業總產值104.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4.05億元,工業企業利潤4.30億元,上繳稅金總額3.83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慶鎮
  • 外文名稱:Heqing Town
  • 別名:雙喜臨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上海市浦東新區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
  • 政府駐地:慶榮路381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1201
  • 地理位置:上海市東北部
  • 面積:41.97平方公里
  • 人口:戶籍人口約5.6萬人(2010年)
  • 方言:上海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慶園(合慶公園)
  • 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 火車站:上海站
  • 車牌代碼:滬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壞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土壤,地質,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農業,工業,招商引資,社會事業,衛生,教育,文化,交通,旅遊,

建制沿革

據民國《川沙縣誌》記載,洪武元年(1368年)下沙設都轉運鹽使司屬松江分司,統領一至九團,境內屬八團。明正統五年(1440年)七團至九團屬下沙三場鹽課,屬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松江分司。嘉靖三十年(1557年)屬金山衛中後千戶所轄。
合慶鎮
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縣析長人鄉置南匯縣,八團在長人鄉境域。嘉慶十年(1805年)準析上海縣高昌鄉海濱地和南匯縣長人鄉北部暨下沙八、九團地置川沙撫民廳,嘉慶十五年劃界分管,隸屬松江府,是為川沙設治之始,沿用鄉保圖和團甲制。宣統三年九月七日(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後,川沙改廳為縣,置川沙縣公署。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市鄉制,城廂區改為市,其餘是長人鄉、高昌鄉、八團鄉、九團鄉、橫沙鄉等5鄉。民國十八年改市、鄉為區,合慶為第五區。民國23年建立區、鄉、保、甲制,合慶為第四區,下轄6個鄉,即奚埠鄉、合慶鄉、麟鳳鄉、青墩鄉、蔡路鄉、營房鄉,共74保、701甲。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各鄉成立維持會,歸屬上海特別市川沙公署。抗戰勝利後隸屬江蘇省第三專區川沙縣轄,並恢復區、鄉建制,合慶境內為川沙縣第四區。
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10月,廢除舊的鄉保甲制,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川沙軍管辦事處。5月21日,成立川沙縣人民政府,下設城廂區和4個鄉鎮聯合辦事處,合慶為第三辦事處。同年底第三辦事處改為合慶區人民政府,下轄蔡路、青墩、奚家、唐家、暮紫、三凌、龍港、合慶、虹橋、小灣、暢塘、唐暮等12個鄉。
1957年,根據國務院撤區並鄉的指示,蔡路鄉轄暮紫鄉部分、三凌、蔡路、營房、青墩;合慶鄉轄共和、合慶、唐家、奚家、龍港鄉。
1958年4月18日,川沙縣屬蘇州專區,9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蔡路、合慶並為曙光人民公社。11月,隨川沙縣從江蘇省蘇州專區劃出,歸屬上海市。12月,人民公社範圍內各村以營、連、排建制。
1959年1月,紅旗、曙光公社合併成小灣人民公社。6月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小灣人民公社一分為三,成為虹橋、合慶、蔡路人民公社,以下為生產大隊和小隊。
1984年,實行政、社分設,人民公社為鄉,境內為蔡路鄉和合慶鄉。
1993年1月1日,撤縣建區,鄉、村建制不變,隸屬上海市浦東新區。
1995年12月1日,合慶鄉改為合慶鎮,轄14個村;12月19日,蔡路鄉改為蔡路鎮,轄16個村。
2000年5月,“撤二建一”,建立新建制的合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合慶鎮共轄29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分別是向東村前哨村朝陽村勤奮村向陽村、共一村、奚家村慶豐村慶星村紅星村躍豐村、永紅村、東風村直屬村海塘村建光村勤昌村春雷村友誼村青四村青三村大星村蔡路村勤益村益民村躍進村華星村勤儉村營房村、合慶社區、蔡路社區、慶東社區、慶南社區、勝利社區、益華社區。鎮政府駐慶榮路381號。

地理壞境

位置境域

合慶鎮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側,浦東新區東部。位於浦東新區東南角,東臨長江入海口。鎮域面積41.97平方公里,鎮中心在北緯31°11′,東徑121°43′。

地形地貌

合慶鎮屬江海沖積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東瀕東海,由老洪窪向南展開,海岸線8.2公里;西至浦東運河,和川沙鎮、唐鎮相望,東西寬6.6公里;南由暢塘港與機場鎮隔開,北和曹路相連,南北長約7.6公里。

氣候

合慶鎮地處於北亞熱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風速3.5米/秒左右,最大風速20米/秒左右,平均氣溫16.8℃,極端氣溫38.4℃,年降雨量1337毫米,年日照量1791小時。境域氣溫受海洋調節明顯,夏天晝熱夜涼,冬天日暖晚寒,冷熱變化無常,特殊高溫和低溫遭遇不多。7、8月間月平均氣溫27.5℃。據有記載的最高氣溫曾達39℃(1998年8月10日)。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3.2℃,最低氣溫曾達零下9.6℃(1963年1月25日)。11月至次年4月常有寒潮侵襲,氣溫急降,沿海氣溫略低。欽公塘以西地區,年平均氣溫16.0℃左右。

土壤

合慶鎮境內土壤由長江上游泥沙沖積而成,經過長期的淋溶、澱積、人為影響等過程,以及成陸早晚與成土年齡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土壤類型呈南北帶狀有規律地自西向東依次排列,老護塘以東、欽公塘以西成陸早,為輕黃泥,欽公塘以東成陸晚,為夾沙土及沿海鹽土,成陸時間早晚不一,土壤發育遲早不同,形成地域性差異。

地質

合慶鎮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貌形態單一,地勢平坦,地面標高約3.7-4米左右。境內水系發達,淡水資源豐富。地下穩定水位在10米左右,河道一般水位2.5米,潛水含水層頂板埋深2-5米,厚度介於3-10米,礦化度1-3克/升,水溫12-15℃。IV承壓含水組頂板埋深150—170米,厚度30—70米,礦化度小於1克/升。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06年,竹類有燕竹、黃金間碧玉竹、篾竹、紫竹、壽星竹、鳳尾竹、天竹、護居竹(現多家種)、蘆葦(20世紀70年代開始減少)、蘆竹(河邊、塘旁隨處可見)。
合慶鎮
截至2006年,藥用植物野生中藥材主要有菖蒲、白木、何首烏、麥門冬、車前子、紫花地丁、山慈菇、夏枯草、馬鞭草、白毛藤、蒲公英、穿穿活(治跌扑傷筋水煎薰洗)、青蒿、益母草(活絡調經,功效甚捷)、天仙藤、香苦草、蛇莓、枸杞、昨葉荷草(生於屋瓦上,又稱瓦花,性大寒,能解毒)、蓖麻子,澤蘭等。
截至2006年,雜植類有絲草、甘棵、王帚、蒲、茭(野茭白)、荻(生河岸、海濱、柴盪最多)、野莧、茳草等,種類繁多。

動物資源

截至2006年,環節動物主要有蚯蚓(俗稱曲蟮)、水蛭(螞蝗)、蝸牛等。
截至2006年,合慶鎮境內淡水魚類有青魚、鰱魚、鯽魚、鯿魚、鱸魚、翹嘴白、塘鯉魚、旁皮魚、黃鱔、鰻鱺、泥鰍等。
截至2006年,貝類有螺螄、黃蜆、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等。還有蝦、蟹、螃蜞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合慶全鎮戶籍人口約5.6萬人,外來人口約7.6萬人。全鎮以漢族為主體民族。

經濟

綜述

2009年,合慶實現工業總產值104.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4.05億元,工業企業利潤4.30億元,上繳稅金總額3.83億元。截至2009年年底,園區吸引外資項目71個,累計契約金額4.93億美元。

農業

2002年,合慶全鎮糧田1006.9公頃,畝產628公斤,總產9485.3噸。1985年,合慶境內農業產值為686.53萬元,1990年,為1509.9萬元,比1985年增長119%;1995年,農業產值為6753萬元,2002年為8009萬元,比1995年增長18.6%,比1990年的農業產值增4.3倍。2002年6月24日,耕田面積1113.4公頃,糧田550公頃,其中種植單季晚稻466.7公頃,後季晚稻83公頃;經濟作物面積474公頃,其中大棚西瓜33.5公頃,蔬菜232.5公頃,果樹58.5公頃,苗木花卉71.8公頃,草皮5.6公頃,菌類1.2公頃,棉花1.8公頃,雜糧3.42公頃,水生類作物茭白3.7公頃,藕15.7公頃,荸薺(地力)0.86公頃,魚蟹塘54.8公頃,畜牧業用田6.6公頃,其他27.4公頃。糧經比例5:5,農業總收入8009萬元。

工業

1962年,合慶境內有市屬工業4家,縣屬企業4家。1970年社隊辦工業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鄉辦企業有27家,工業總產值5929.4萬元,利潤1007.6萬元,職工人數6759人;隊辦企業40家,工業產值5048萬元,利潤1046.6萬元。到2002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347家。2002年三產總收入達81.2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1.15億元,占三產的50.6%。利潤3.44億元,稅收入庫2.4億元。

招商引資

截至2009年,在合慶鎮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德國、瑞士、日本和台灣等十多個。其中投資額超億元的有16家。

社會事業

衛生

明清期間,境內只有少量中醫和巫醫(俗稱野郎中)。清末民初,私營中醫開始發展起來。到解放前夕,相繼有40多位中醫私人開業。農村地區沒有診所和醫院。較有名望的中醫有顧良濟、陸義方、張蓮芳、王芹生、徐光照、顧小心、浦鳳鳴等。建國前,醫生以私人開業為主,沒有正規的西醫和助產士。建國後,人民政府將私人開業醫生組織起來,成立聯合診所。人民公社化以後,聯合診所改為鄉醫院(衛生院),並開始設定半農半醫的大隊衛生保健員。1966年以後全鎮30個大隊普遍建立衛生室,形成公社(鄉、鎮)、大隊(村)二級醫療衛生保健網。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衛生院位於中國上海國際大都市,座落於浦東新區合慶鎮前哨路90號。 始建於1952年。
合慶鎮

教育

合慶境內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楊斯盛在青墩首辦明新國小。宣統二年(1910年)由楊氏接辦合慶國小和慶星國小。清末共有3所國小。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有公立國小9所,私立國小8所。建國以後,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55年,全鎮境內共有21所國小,其中民辦學校9所。1958年中學教育開始發展起來,3所普通中學和3所農業中學相繼開班。1965年,有24所國小、3所中學和3所農中。“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小陷入混亂狀態,教學質量嚴重下降。1978年起,調整中國小布局和領導體制,恢復升學考試制度,教學秩序日趨正常。1983年實現了農村普及國小,並初步實現了中等教育的結構改革,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方向發展。1985年,共有19所國小,125個班級,學生4356人,教師260人;2所中學,44個班級,學生2218人,教師172人。
浦東新區成立後,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改造薄弱學校和撤併村校,使所有的中國小基本上達到一定的辦學標準。合慶鎮於1995年被評為區教育先進鎮。1997年和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托幼工作示範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全鎮有2所幼稚園,27個班,入園兒童946人,教師86人;有3所國小,67班,學生2612人,教職員工249人;有2所中學,54個班級,學生2457人,教職員工208人。2002年,簡易學校有4所,39個班級,學生1797人,教師57人。截至2014年,合慶鎮有2所中學,3所國小,2所幼稚園。

文化

建國前,境內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只有極少數富裕人家,逢年過節請戲班唱戲。塘東沿海地區,每逢漁汛,由船主和地方富戶出錢,請地方絲竹班唱戲。一些走江湖的戲班子,逢漁汛前來賣藝。平時娛樂活動幾乎沒有。建國後,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地方社會團體組織業餘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小戲、快板、相聲等曲藝。遇地方上舉辦城鄉物資交易會,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有滬劇、越劇、錫劇、氣功,還有盪湖船、疊羅漢、猴子玩把戲、皮影戲、木人頭做戲等。1965年,公社成立業餘滬劇團。1966年由於“文化大革命”而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從公社到學校到基層都建立文藝小分隊,配合當時的形勢到農村到企業事業單位巡迴演出。京劇樣板戲成為一種時尚。1975年,公社建造影劇院後,開展民眾性的文藝活動。市級著名劇團也不定期地到劇院演出。1980年後,在文化站的指導下,各類文藝小分隊建立起來。村民參演節目群口快板《千家萬戶創三星》,以合慶鎮從2008年開始創建“星級家庭”為題材,反映全鎮開展“星級家庭”創建活動,從工作、家庭生活、鄰里關係等各個方面進行評比。2014年,浦東新區合慶鎮第三屆十月歌會匯報演出暨“1十1十X”村民自治文藝展演落下帷幕,一些參賽村(居)以“1十1十X”村(居)民自治為素材創編成歌曲,唱出了大家的心聲,激發了百姓參與自治的意識。2015年4月28日下午14:00時,“合慶鎮第三屆文化藝術節開幕!”。整個文化藝術節活動從4月份到10月份,共有10個專場。
合慶鎮

交通

合慶鎮鎮域內水陸交通便捷,東西走向的龍東大道、華夏東路和南北走向的遠東大道、東川公路基本構築了陸路交通網,通有川合白線、滬合線、申慶線、蔡陸線、川黃線、630、川三線等專線車。距浦東國際機場8公里。水路有區級河道川楊河、隨塘河浦東運河,總長2185公里(浦東運河貫通外高橋,與川楊河黃浦江長江相通)。鎮級河道20餘條,總長43.88公里。組成的水路交通網可以容納100噸位的船隻通行。
合慶鎮

旅遊

上海喜來春農業觀光旅遊區位於A30公路東側,南接浦東的母親河川楊河,北臨龍東大道,與三甲港海濱旅遊區毗鄰,距市中心僅25公里左右,距浦東國際機場僅10公里。是離市中心較近的生態農業休閒園區。
合慶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