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合作(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合作市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東連卓尼縣,南靠碌曲縣,西接夏河縣,北臨臨夏州和政、臨夏縣。國道213線和省道306線貫城而過,是內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距省會蘭州226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語音譯為“黑錯”,意為羚羊出沒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鎮,屬夏河縣管轄。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7年籌建,1998年1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全市現轄6鄉4個街道、39個村民委員會、8個社區、249個村民小組。全市有藏、漢、回等18個民族,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1萬人,增加0.15萬人。城鎮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市國土總面積2670平方公里,其中牧業用地261萬畝、農業用地15.36萬畝、林業用地77.87萬畝。城區新版規劃面積17.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68平方公里。轄區平均海拔2960米,年均氣溫1.7℃,無絕對無霜期。

2018年9月29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合作市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作市
  • 別名:羚城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6鄉4街道
  • 政府駐地:人民街24號
  • 電話區號:0941
  • 郵政區碼:747000
  • 地理位置:甘肅省西南部
  • 面積:2670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9.39萬人(2016年) 
  • 方言:秦隴方言、安多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性氣候
  • 著名景點:米拉日巴佛樓閣
  • 機場:夏河機場
  • 火車站:合作站
  • 車牌代碼:甘P
  • 市委書記劉永革
  • 市長周梅
  • GDP:38.1億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人口,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文化,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領無戈爰劍建立羌族政權的北塞重鎮。
中唐時期,西北遊牧民族吐谷渾在北距合作80公里的枹罕地區建都立國,並開闢打通了歷史上著名的西連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西蜀的“絲綢南路”。
清代以後,合作曾一度被稱為“黑措”,系藏語音譯,又稱“羚城”,意為羚羊出沒的地方。
清雍正朝時屬蘭州府循化廳管理下的南番二十一寨中的黑措寨。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黑措四溝的藏族人民在當地土官洪布剛究、束奴突巴的率領下起義,失敗後,黑措和美武被劃入洮州廳轄區,中華民國時被劃歸夏河,編為夏河設治局第四區。
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區(後改為州)成立時,就選定了四周崗阜羅列,低山環抱,地勢平坦寬闊的沉積盆地黑措為州府駐地。
1954年,由甘肅省設計公司對城區建設作了初步規劃後,於1955年開始全面建設。
1956年5月,州人民委員會所屬部分機關率先從夏河拉卜楞遷來此地辦公,鎮名亦同時改為合作,既取藏語諧音,又象徵民族團結、和睦。
199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通知設立合作市,經過一年的籌備,合作市於1998年1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隨後撤銷合作鎮,於2000年1月18日設立了4個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2010年合作市轄6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即佐蓋多瑪鄉佐蓋曼瑪鄉卡加道鄉卡加曼鄉勒秀鄉那吾鄉、通欽街道、當周街道、堅木克爾街道、伊合昂街道,有38個村民委員會、8個社區居委員會、249個村(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作市
合作市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地處東經100°44′45″~104°45′30″,北緯33°06′30″~35°32′35″之間。東連卓尼縣,南靠碌曲縣,西接夏河縣,北倚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臨夏兩縣。合作市距臨夏州105千米,距省府蘭州市267千米。全市總面積2670平方千米,其中草場面積16.45萬公頃,耕地面積1.02萬公頃,林地面積1.33萬公頃,城區面積11.4平方千米。

氣候

合作市屬高寒濕潤類型,冷季長,暖季短,年均氣溫零下0.5℃到3.5℃,極端最高氣溫28℃,極端最低氣溫-23℃。年均降水量545毫米,集中於7、8、9月。合作地區平均無霜期48天,主要自然災害為霜凍、冰雹和陰雨。全年日照充足,太陽能利用率高。地表徑流深200-350mm,年蒸發量1222mm。自然災害頻繁,主要是霜凍、寒潮,強降溫、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澇等。

地形地貌

合作市耕地主要分布於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嶽陽坡,地塊零碎,坡度較大,每年播種面積約60%左右,每公頃產量在2100公斤左右。位於卡加道鄉北部的太子山主峰高達4500米,為全市最高點。勒秀鄉海拔2400米,為全市最低點。市區海拔2936米。東北部為夷平面區,南部為低山峽谷區。

水文

洮河和大夏河諸多支流流經合作市。洮河在勒秀、加茂貢兩鄉境內平均流量每秒56.6立方米,年徑流量17.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合作境內以氂牛和藏系綿羊30萬頭只,年末存欄近25萬頭只,聞名遐邇的蕨麻豬主產於本地。主要喬木有冷杉、雲杉、油松、華山松和楊、樺、柏、柳等;灌木繁多,主要有沙棘、杜鵑類、黃柏、酸梅和楸類等。種植品種主要是青稞、春小麥和小油菜。在廣闊的林間草地棲息著鹿、麝、狐、猞、青羊、黃羊、蘇門羚、馬雞、雪雞、紅腹角雉;並生長著多種藥用植物和食用菌類以及野生澱粉、油料植物與芳香、纖維植物。在沼澤、水域中有石花魚、綿魚、小鯢等。

礦藏資源

合作境內東北部已發現各種礦藏21處,已開發利用的優勢礦種有金、銅、銻、花崗岩、粘土等。探明具有開發價值的黃金礦山主要有:早子溝金礦、大槐溝金礦、松香灘金礦、錄斗金礦、砍木倉金礦等,其中,早子溝金礦黃金貯量最大。近年來發現的還有鉛、鎢、硫、鐵、等礦藏資源。

水資源

合作市已開發利用的水資源6000千瓦。大夏河諸多支流和洮河流經本市在距市府55公里的勒秀鄉峽村的洮河幹流上建有水電站一座,電站大壩以上流域面積7276平方公里,設計水頭14.55米,總裝機容量3*2000千瓦,保證出力1816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900萬千瓦時,現已併入西北大電網。

人口

人口

2010年全市總人口為8.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5萬人,占總人口的43%;城鎮人口4.6萬人,占總人口的57%;藏族人口為4.4萬人,占總人口的54%。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1萬人,增加0.15萬人。城鎮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58‰,比上年上升1.76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14.96‰,比上年上升2.1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5.38‰,比上年上升0.35個千分點。0—14歲人口1.88萬人,占全部人口的20.02%;15—64歲人口6.80萬人,占全部人口的72.42%;65歲及以上人口0.71萬人,占全部人口的7.56%。

民族

全市有藏族、漢族、回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全族、滿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朝鮮族等民族。

政治

甘南州副州長、合作市委書記:劉永革
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梅
市委副書記:文建斌
市委副書記:馬慶平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周軍平
合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清華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風雲
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吉陽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仇紅
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煒

經濟

綜述

2011年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億元,年均增長18%,是2006年的2.8倍;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3億元,年均增長24.9%,是2006年的3.1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34億元,年均增長26%,是2006年的7.8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8億元,年均增長27%,是2006年的2.9倍。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1萬人,增加0.15萬人。城鎮化率55.4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58‰,比上年上升1.76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14.96‰,比上年上升2.1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5.38‰,比上年上升0.35個千分點。0—14歲人口1.88萬人,占全部人口的20.02%;15—64歲人口6.80萬人,占全部人口的72.42%;65歲及以上人口0.71萬人,占全部人口的7.56%。
2017年,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1億元,同比增長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7億元,同比增長4%;完成工業增加值5.5億元,同比增長18.5%;完成公共財政收入1.6億元,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1億元,同比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75元,同比增長8.3%;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27.56元,同比增長9.07%。

農業

2011年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180元,年均增長15.4%,是2006年的1.9倍。
2009年實現農林牧業增加值1.08億元,同比增長9.99%。投資4966.5萬元在13個村開展試點工作,建立種草基地1.66萬畝、半人工刈割草場4.09萬畝,培育專業養殖戶697戶,建設聯戶牧場35個。全市年末存欄各類牲畜32.57萬頭(只),牲畜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為28.44%、31.28%、28.73%。糧油生產喜獲豐收,糧食和油料作物總產量分別達到9390噸、2367噸。

工業

2011年合作市工業企業增加值3.16億元,年均增長35.6%,是2006年的5.3倍。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合作市籌資1.2億元實施校園安全和校園建設工程,在各類學校設立了校醫室、配備了校醫校警。實行教師城鄉交流、崗位培訓、竟聘上崗、公開選拔、公開招考等制度。

衛生

2011年實施勒秀鄉衛生院、市婦幼保健站住院部和4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樓建設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牧民參合率達到98.72%

文化

2011年合作市建成鄉鎮文化站4個、農牧民書屋47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76%和73%。

基礎設施

2006年到2011年累計完成各類建設項目307個,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9.74億元。實施招商引資契約項目28個,引進資金18.43億元。

交通運輸

合作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和西蜀與安多(甘、青、川藏區稱謂)藏區連線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是藏漢交流、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著名商貿集散地。據史料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領無弋爰劍建立的羌族政權的北塞重鎮,而無弋爰劍則因最早將農、牧業生產技術自秦地傳入青藏高原東部而著稱於世。中唐時期,西北遊牧民族吐谷渾在北距合作僅80餘公里的枹罕地區建都立國,並開闢打通了歷史上著名的西連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蜀的“絲綢南路”,合作開始成為這條繁華商貿線上的重要貿易集散地之一而沿襲至今。境內國道213線貫穿全市並與省道徐合公路交錯相連,各級鄉村公路四通八達,貫穿於每鄉各村。
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閣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閣
建設中的蘭合鐵路在市區設有合作站,屆時將結束合作市不通鐵路的歷史。

歷史文化

合作市有傳統的曬佛節、插箭節、香浪節、民族運動會、香巴拉旅遊藝術節等構成了合作市獨特靚麗的民俗風情線。民族體育運動項目有賽馬、賽氂牛、大象拔河、乘馬撿哈達、藏式摔跤、藏棋、拔腰、射箭、繩索套馬、民間舉重、火槍射擊、騎術表演等。
合作市夜景合作市夜景

風景名勝

合作市地處拉卜楞、則岔石林、郎木寺及九寨溝旅遊幹線上,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米拉日巴九層佛閣,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名剎之一,還有省級森林公園和當周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