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有感

《吃粥有感》 ,孫犁在戰爭年代的抒情散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粥有感》
  • 作者::孫犁
  • 類別::散文
  • 語種::中文
  •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9年
  • 裝幀::平裝
原文呈現,作者介紹,

原文呈現

我好喝棒子麵粥,幾乎長年不斷,晚上多煮一些,第二天早晨,還可以吃一頓。秋後,如果再加些菜葉、紅薯、胡蘿蔔什麼的,就更好吃了。冬天坐在暖炕上,兩手捧碗,縮脖而啜之,確實像鄭板橋說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有人向我介紹,胡蘿蔔營養價值很高,它所含的維生素,較之名貴的人參,只差一種,而它卻比人參多一種胡蘿蔔素。
我想,如果不是人們一向把它當成菜蔬食用,而是炮製成為藥物,加以裝潢,其功效一定可以與人參旗鼓相當。
是一九四二年的冬天吧,日寇又對晉察冀邊區進行“掃蕩”,我們照例是化整為零,和敵人周旋。我記得我和詩人曼晴是一個小組,一同活動。曼晴的詩樸素自然,我曾寫短文介紹過了。他的為人,和他那詩一樣,另外多一種對人誠實的熱情。那時以熱情著稱的青年詩人很有幾個,陳布洛是最突出的一個,很久見不到他的名字了。
我和曼晴都在邊區文協工作,出來打游擊,每人只發兩枚手榴彈。我們的武器就是筆,和手榴彈一同掛在腰上的,還有一瓶藍墨水。我們都負有給報社寫戰鬥通迅的任務。我們也算老游擊戰士了,兩個人合計了一下,先轉到敵人的外圍去吧。
天氣已經很冷了。山路凍冰,很滑。樹上壓著厚霜,屋檐上掛著冰柱,山泉小溪都凍結了。好在我們已經發了棉衣,穿在身上了。
一路上,老鄉也都轉移了。第一夜,我們兩人宿在一處背靜山坳欄羊的圈裡,背靠著破木柵板,並身坐在羊糞上,只能避避夜來寒風,實在睡不著覺的。後來,曼晴就用《羊圈》這個題目,寫了一首詩。我知道,就當寒風刺骨、幾乎是露宿的情況下,曼晴也沒有停止他的詩的構思。
第二天晚上,我們游擊到了一個高山坡上的小村莊,村里也沒人,門子都開著。我們摸到一家炕上,雖說沒有飯吃,卻好好睡了一夜。
清早,我剛剛脫下用破軍裝改制成的褲衩,想捉捉裡面的群虱,敵人的飛機就來了。小村莊下面是一條大山溝,河灘里橫倒豎臥都是大頑石,我們跑下山,隱蔽在大石下面。飛機沿著山溝上空,來回轟炸。欺侮我們沒有高射武器,它飛得那樣低,好像擦著小村莊的屋頂和樹木。事後傳說,敵人從飛機的視窗,抓走了坐在炕上的一個小女孩。我把這一情節,寫進一篇題為《冬天,戰鬥的外圍》的通訊,編輯刻舟求劍,給我改得啼笑皆非。
飛機走了以後,太陽已經很高。我在河灘上捉完褲衩里的虱子,肚子已經轆轆地叫了。
兩個人勉強爬上山坡,發現了一小片胡蘿蔔地。因為戰事,還沒有收穫。地已經凍了,我和曼晴用木棍掘取了幾個胡蘿蔔,用手擦擦泥土,蹲在山坡上,大嚼起來。事隔四十年,香美甜脆,還好像遺留在唇齒之間。
今晚喝著胡蘿蔔棒子麵粥,忽然想到此事。即興寫出,想寄給自從一九六六年以來,就沒有見過面的曼晴。聽說他這些年是很吃了一些苦頭的。
1978年12月20日夜

作者介紹

孫犁(1913-2002) 男,漢族,河北省安平縣人,中共黨員。曾任中國文聯委員、名譽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名譽副主席及天津日報社編委、顧問等職。
孫犁是新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小說、散文大家,著名文學流派“荷花澱派”的創立者。代表作有《風雲初記》、《白洋淀記事》等。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孫犁文學創作迎來了第二個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文體的創新,藝術風格的鮮明和爐火純青,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同時,作為《天津日報》的創始人之一,開創了天津日報文藝副刊熱心扶持青年作者的傳統,為天津乃至全國文壇培養了知名作家和業餘創作骨幹,被譽為“我國報刊史上一代編輯典範”。《孫犁散文選》榮獲全國優秀散文(集)、雜文(集)榮譽獎,《遠道集》、《談作家的素質》、《耕堂序跋》連續3次獲魯迅文藝獎。上世紀80年代獲全國老編輯榮譽獎。天津市第九至十一屆人大代表,天津市第一、二、五屆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