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思

吃相思

吃相思,俗稱“為客,侗語叫“越嘿”,時間多在正月、二月或秋後,是侗族地區村寨之間為拓寬社交,加深友誼而舉行的一種規模較大的民間交往活動,形成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情,見於貴州省從江縣境內。 吃相思,俗稱“為客,侗語叫“越嘿”,時間多在正月、二月或秋後,是侗族地區村寨之間為拓寬社交,加深友誼而舉行的一種規模較大的民間交往活動,形成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情,見於貴州省從江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相思
  • 又稱:為客
  • 時間:正月、二月或秋後
  • 類型:一種民族風情
概括,主要活動,攔路,抬官人,鼓樓唱大歌,唱侗戲,踩歌堂,封桌比歌,行歌坐月,贈送紀念禮物,

概括

吃相思可以是一個村寨的男女老少全部到另一個村寨做客,也可以周邊幾個村寨的人邀約著同時到某一村寨做客。吃相思不僅僅是“吃”,主要是以此開展各種活動。吃相思活動一般是一個地區幾個村寨之間輪流進行,每次活動時間較長,一般需3至5天。活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農曆正月,一可以增添節日氣氛,二是利用農閒時間。兩寨之間吃鄉思,須在半年前互相協商好,以便作好接待。

主要活動

吃相思活動場面宏大,內容豐富多彩。從迎接客人到送走客人,每個環節都安排得十分慎密,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其過程主要有攔路、抬官人、鼓樓唱大歌、唱侗戲、踩歌堂、封桌對歌、行歌坐月、贈送分別禮物等環節,各自成趣,高潮不斷,男女老少各得其所。可以說是一次侗族風情大匯演。主要活動有:

攔路

攔路要唱攔路歌,這是吃相思的開頭,也是侗族迎賓接客的最高禮節。即作為主人村寨的姑娘們用板凳、草人、布料、表記、樹葉等物擱置在寨門前路口設定障礙,以此攔住客人。當客寨的隊伍敲鑼打鼓臨寨口時,姑娘們就成群結隊站在路中央唱攔路歌,歌詞內容都是託辭強調寨里有事或以生雞崽鴨崽為由,不讓客人順順噹噹進寨,也就是以挑戰的姿態跟客隊比歌,比智。一般主寨唱道
今日客來正忌寨,
砍來樹枝封大門,
封門不讓客人進,
生人進寨不安寧。
客寨的青年羅漢也即組織歌隊以歌開路,內容是,說要讓新人進寨,寨子才大吉大利,大發大旺,請主人趕快搬掉障礙物,讓客人進寨。客方即唱道:
敬請你們莫忌寨,
莫砍樹枝封大門,
搬開樹枝讓我進,
客人進寨才安寧。

抬官人

這是吃相思比較隆重的一項活動。活動場面十分熱烈、有趣。活動開始前,由主寨用松枝、野藤、絲織品、繡花帶或其它工藝品鑲佩成花轎,這“花轎” 實際就是經過裝飾了的若干滑桿。這花轎侗族叫“朋堂”。其中用虎蕨草編的轎子為“縣長”專用,以示“縣長”的虎氣。客寨則根據主寨配備“朋堂”的多少選出“縣長”、“太太”、“科員”、“小姐”……。這些“官員”基本上是客寨的頭面人物,有錢人家。當活動開始時,由主寨抬轎到指定地點(一般是寨邊平地上)。待“官人”、“貴族”、“上客”上轎後,每轎由四個人抬,觀眾蜂擁跟隨。在向村中鼓樓行進中,由若干村民身著破爛的衣褲,有的裝成瘸子,有的扮成乞丐,顯得貧困僚倒之狀,緊隨在花轎隊伍兩側,扮“縣長”、“官員” 的坐轎人人要不時向路人拋撒一些零錢, 以濟“貧民”。 其間還有“乞丐” 向“縣長”討錢,有“蒙冤” 者向“縣長”告狀等場面,極盡詼諧、戲謔。“縣長” 則以愛民的姿態,幫助解決民事糾紛,或打發應付。若“縣長”順從民意,“民眾” 就敲鑼打鼓,吹蘆笙,放鞭炮“擁戴”,若“縣長”昏庸無能不予理采,眾人就簇擁而上, 把坐在轎上的“縣長” 連人同轎子一起丟進水塘里,以示“教訓”。 這時歡聲雷動,把活動推向高潮。現在抬官人已成為侗鄉人民時常用來迎接貴賓的活動,一些村寨也製作了精緻的花轎,貴賓來了,就用花轎熱熱鬧鬧的把貴賓從寨門外抬到村裡的鼓樓坪。
抬官人抬官人

鼓樓唱大歌

這是吃相思中的晚間活動。夜幕降臨,主寨在鼓樓里燃起大火,主寨姑娘和客寨羅漢或主寨羅漢和客寨姑娘相對入座對歌。歌的內容一般是問客歌,古源歌,敘事歌,聲音歌(嘎所),有表達情誼的,有歌頌道德的,有讚揚祖先的。無論是男隊或女隊,都有主唱和配唱,主唱起頭,歌聲高昂激越,配唱隨調低吟,時而齊唱,時而分唱,高、中、低音渾然一體,聲調優美和諧,悅耳動聽。聽眾擠滿鼓樓內外,非通霄達旦不能盡興。
唱侗戲唱侗戲

唱侗戲

唱侗戲是吃相思過程中較大的活動之一。在侗族中心地區之一的貫洞外埠臘全大寨戲台上有一幅對聯:“侗族歌謠傳頌侗家歷史事,民間戲劇橫溢民族古今情。”道出了侗族借用侗戲來交友聯誼,弘揚民族文化的內涵。吃相思的幾天裡幾乎白天晚上都要演侗戲,是最受中老年人歡迎的活動項目。客寨來唱戲,主寨姑娘要敬響午飯上戲台(晚上演唱敬宵夜),戲班子則以糖果、紅包之類物品相回報,有的為了鬧台,主寨還扮演少婦帶崽上台請戲中人給孩子取最吉利的名字,送給壓歲錢,雙方自編台詞互相恭維感謝,台上台下互動,熱鬧非凡。唱戲的最後一天要打彩,喊加官,祝賀主寨頭翁、老爺和民眾能遇好運,得到“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升官發財”、“添福添壽”等。受恭維的主寨人則往戲台上丟紅包資助戲班,此時台上戲師即編台詞致謝,感謝主寨的盛情款待。你來我往,情誼倍增。
唱侗戲唱侗戲

踩歌堂

在吃相思活動中,如果休戲了,就在鼓樓坪上舉行更熱鬧的踩歌堂活動。主寨和客寨各由一名歌師擔當比歌的主帥。參寨的男女青年都穿戴最艷麗的服裝、銀飾帽、項圈,不分寨別,手拉手圍成一層或兩三層的大圓圈,邊唱邊跳。歌師在旁提示歌詞,(或直接領唱),隊員用踩歌堂調子跟著唱末句。開頭三道歌內容是引請侗族至高無上的女祖宗“薩歲”入場,請她到人間與子孫同樂,然後男女才開始對歌。歌師靈活機動,有針對性地現編歌詞,以擊中對方弱點為妙,以順口和韻者為高。場外觀眾人山人海,鬨笑不止,熱鬧非常。這實際是在大型場合下比富有、比才智的活動。踩歌堂活動現被侗鄉人民用來作歡迎客人的一種儀式, 寨中的青年男女與客人手拉手, 跳起圓圈舞,唱的大多為領唱者即興編的歡迎客人、讚美客人、歌頌盛世的歌詞,領唱者唱一句,眾人以主調襯詞“耶嗬耶” 附合,邊唱邊舞,是一種最能表示與民同樂、民族團結的歌舞,也最能表達侗鄉人民的盛情。又稱為“跺耶”。
踩歌堂踩歌堂

封桌比歌

這是吃相思時評價設宴招待客人的又一內容,侗話叫“封兄”。即主寨在宴席中央設歌場,(家庭設宴封桌設在家門口,鼓樓設宴封桌設在進出口處)。歌場處放一張四方桌,桌上放三個小酒杯,杯內放三砣糯米飯和三面小旗子,然後蓋上簸箕。而簸箕上又放斗篷、衰衣、竹夾、火鉗、琵琶、牛腿琴,酒罐等非食用之物,要客人唱歌來開桌,稱之為“封桌”。主隊只唱一首引向歌(謎蓋):
你猜哪時天上下雨漲大水,
洪水泛濫摧毀草木眾人愁,
草木擋路我們難得去打掃,
寨在桌上亂物請客樣樣收。
客隊即根據食物特點,猜唱道:
白米飯變水,
黃泥變成杯,
筷子變雙桿,
物戴銀鐲龍女飛。
主人便收去酒、碗、筷、手鐲。
客人又唱:
金畢銀菇創造牛腿琴,
金巴拉來琵琶創始人,
金記先造蘆笙和笛子,
五妹是最早的侗歌星。
主人根據歌詞的意思收去琴、笛、琵琶、蘆笙等樂器。直到客隊把桌上的東西逐樣答出它的來源和作用,方能進入宴席。開宴時,每吃一樣菜,又要唱出食物的起源,一切掃清後,才能動筷子吃飯。在吃飯喝酒中,主寨姑娘又來敬酒,唱敬酒歌,一首歌要喝一杯酒。如果男客是歌手,也可以用歌相還,反客為主,反叫敬酒人喝酒,或一直比個輸贏。宴席上設歌場,更能增添吃鄉思的樂趣,使主客歡樂於酒席中,一醉方休。
封桌比歌封桌比歌

行歌坐月

這是趁吃相思時,兩寨男女青年聯誼、約會的活動。坐月(即走姑娘)是在月堂中舉行。晚上,客寨羅漢彈起琵琶、牛腿琴走主寨的姑娘;主寨的羅漢也彈起琵琶找客寨的姑娘。男女青年見面後,就以琵琶伴奏小歌。小歌由個人獨唱,男唱女答,女唱男答,歌的內容都是些談情說愛,互表衷腸,祈求婚戀的情歌。此項活動,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都自覺迴避。此項活動在平時也可舉行, 是青年男女結交的主要方式。
行歌坐月行歌坐月

贈送紀念禮物

吃相思活動結束時,客人要返程,主人要送別。主寨家家戶戶用糯米草編織成一尺見方的片狀,包上糯米飯,煮紅蛋贈送客人,集體贈送的有錦旗、彩匾、活羊、活豬、活牛等,姑娘贈送的有面巾、手帕、鞋墊、繡花帶等。這些紀念品都吊掛在竹竿上,一路舉起,讓路人欣賞,以示得到主人的厚待。送的禮品也有寓意,送羊表達主人一般情意,送豬表達主人情意深厚,送牛表明主人情意最深厚。總之,送些帶尾巴的牲畜,表示此次吃相思尚未完結,還有尾巴,預示下次(來年或隔年)將要回訪,若送不帶尾巴之物,說明已結束。當客人受禮後,則以紅包回報致謝。當主人放三響鐵炮歡送客人出寨門後,雙方男女青年還相互用早準備好的紅、綠等彩色汁液或膏物塗抹在自己心儀的姑娘和羅漢臉上,表示此次吃相思已找到了意中人,用此作標記,以後要到家來求親。被塗抹得越多的越高興,說明愛的人越多。
吃相思是侗族古樸獨特的風俗。這種風俗培養了侗族人民熱情好客、善歌愛美的豪爽性格,形成侗鄉標誌性的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