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民間祭祀

司馬遷民間祭祀

司馬遷民間祭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由陝西韓城徐村司馬遷後裔特有的祭祀活動,它的產生、發展與中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遷民間祭祀
  • 分類:民俗
  • 地區:陝西省韓城市
基本信息,內容介紹,主要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相關物品,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 陝西·渭南·韓城市
遺產編號:Ⅸ—11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韓城市

內容介紹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徐村的司馬後裔馮、同兩姓族人一直就有著“馮同一家”、“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規矩。兩千年來,兩姓共進一個祠堂,共奉一個祖宗,這樣的祭祖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在每年清明前夕的午夜時分,徐村馮、同兩姓族人由長者率領,著禮服,抬香案供品,在真骨墓旁敬神祭祖。戲台上鼓樂齊鳴,戲台下燒香叩拜,唱戲祭祖同時進行。黎明時分,戲台上突然油燈全滅,鼓樂全停,演員不卸裝,樂人攜樂器從台上跑下,早有準備的村民立即拆舞台、抬香案,跟在演員後面,向九郎廟狂奔,履失不能找,冠掉不能拾。而在正台——九郎廟戲台上的樂人早有準備,見演員跑進,立即鼓樂奏鳴,大戲又接著開演。其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是相當驚人的。據徐村人講,徐村有五個唱社,同姓四家,馮姓一家,每年輪兩個唱社唱對台。唱對台戲的時候,東台和西台互相窺視,又有“東起西落”之說。東台開戲總在頭,
東邊一開戲,西台馬上就開唱,而向九郎廟跑的時候,東台卻要緊盯西台,只要西台有“落”的趨勢,東台馬上做好“跑”的準備,而西台儘可能的掩飾以免被發覺。在九郎廟上雙方仍是互相窺視,對台戲的勝負無專人評定。因為唱戲的目的只在於紀念先祖司馬遷。而這種以戲台的變動轉移而形成的跑台子戲,就成為了徐村人特有的祭祖方式。
第二天是正清明,徐村人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同去司馬遷祠墓祭拜,吃沾福饃,頭上插迎春花。村中巷道口搭建了柏枝牌樓,紅綢橫額上寫著歌頌先祖的聯句。村巷道中家家彩燈高懸,入夜則通明如晝。各家門口貼著紅紙對聯,門楣上懸著紅紗燈。親戚朋友紛至沓來,商賈小販擺攤叫賣,徐村的巷道中處處是歡聲笑語。正所謂:別村清明淚漣漣,徐村清明勝過年。

主要特徵

1、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它只存在於司馬後裔居住的村落——徐村。
2、源於歷史人物的依附性,與史聖司馬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3、祭祖形式、內容、對象具有其獨特性、唯一性。馮、同兩姓千百年來,共進一個祠堂,共奉一個祖宗,此種祭祖習俗在中國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4、具有極強的戲劇性。情感由最初祭祖時的悲傷轉為喜悅,發展到每年清明節時熱鬧歡喜的氣氛,正所謂:別村清明淚漣漣,徐村清明勝過年。
5、表象與實質的非統一性。馮、同兩姓人家,祭祖唱戲,明是在法王廟唱戲迎神,實為悼念祖先司馬遷而唱。
6、表演地點、人員的瞬間移動性。演員從村西的法王廟快速奔至村東的九郎廟,登台續演。
7、舉辦時間的固定性。唱戲的開始時間定在每年清明節的前一天晚上,持續三天,而跑的時間則在清明節的黎明時分。
8、參加表演的唱社之間存在著比試性,兩方互相窺視,隨時作出反應。

主要價值

司馬後裔祭祖習俗是中華大地上獨一無二的,它歷千年而不衰絕,是對史聖司馬遷的深沉紀念,是對巨著《史記》的無言頌歌,這種祭奠形式及當地的風俗、建築等都為研究司馬遷其人、其事、研究《史記》和有關歷史問題提供了一部“活字典”,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歷史上對司馬遷的後裔存否無有定論,徐村的祭祖習俗及有關記載,證明了司馬後裔兩千年來生生不息、繁衍興旺。
這種獨特的祭奠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種強勁的凝聚力,營造了一種安定、祥和的社會氛圍,為共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歷史淵源

西漢王莽時期,司馬遷的重孫被封為史通子。至東漢末年,因為王莽求封遷後,司馬遷的兒孫感到家族安危會因此受到牽連,便隱居河南嵩陽,司馬徽將自己的兒孫改姓,長門為馮,二門姓同,幾經周折後,遷回徐村。為防止朝廷降罪,在祭奠祖先時,總是在清明半夜時分於村西北司馬遷真骨墓旁以祭神的名義進行。徐村民諺說:明為五社把神敬,實為子孫祭祖宗。有一年清明黎明時分,突然傳來訊息,說京城來了欽差,直奔徐村而來,族人驚恐萬分,匆忙讓祭祖人丁狂奔到村東九郎廟處,焚香祭神,以轉移視線。來人到後才知是司馬遷外孫楊惲,一奉母親司馬英之命掃墓,二回舅家報喜----漢宣帝已正式準許《史記》公諸於世。徐村族人轉驚為喜,喜出望外,敲鑼打鼓,以示慶賀。而後人為了紀念這一化凶為吉、轉悲為喜的故事,每年的清明節,徐村人總要唱跑台子戲,用比過年還熱鬧的節日氣氛來紀念先祖,紀念《史記》重見天日的這一天。
這種獨一無二的祭祖形式在經過兩千餘年的延續和傳承後,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因日軍侵華,面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古老的跑台子戲於1942年後停演。
在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之際,根據徐村當地年長者的回憶及相關資料的記載,2004年、2005年兩年中,徐村先後組織舉辦了兩次跑台子戲,陝西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實地拍攝。
(此段落年代有誤,開頭說東漢末年,司馬遷後代遷居改姓。但後面卻又提到西漢宣帝年間司馬遷外孫前來報喜,年代先後順序倒置,引用需注意。)

相關物品

1、祭祀時在祖墓房搭好戲台,年齡大的老人頭戴禮帽,身著禮服,年輕人抬著香案、蒸食、香爐、香火,到祖墳旁祭祖敬神。
2、跑台子戲的演員化妝著戲服。樂器有二胡、板胡、琵琶等。
3、村中家戶懸掛紅紗燈,門口貼對聯。
4、柏枝牌樓的搭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