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索隱引書考實(上下冊)

史記索隱引書考實(上下冊)

史記索隱引書考實(上下冊)》是199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金造。

基本介紹

  • 作者:程金造 編
  • ISBN:9787101010145
  • 頁數:412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98-10
  • 裝幀:平裝
  • 叢書:  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程金造先生,北京外國語學院中文部教授,一生研究《史記》,有專著《史記管窺》問世(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在《新建設》、《文史哲》等刊物上發表過多篇研究《史記》的論文。本書系作者又一部關於研究《史記》的專著。
史記》從兩漢到晉,由於輾轉傳鈔,字句之間頗有差異。晉徐廣作《史記音義》,把那時不同的字句記錄下來,其間的差別往往很大。六朝劉宋裴駰作《史記集解》時,十分感慨地說:“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譌舛雜。”那是五世紀時《史記》流傳的情況。到了唐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時,《史記》本身的問題更加複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引用了四百多種書籍來加以說明。而今時過千餘年,其所引書大多亡佚,即有存者,而或與今本有異。考稽鉤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這就是本書的作用。《史記索隱》引書,種類繁多,名稱不一,至有將《呂氏春秋》誤為《春秋》者。此類問題,作者均予解決,不為無功。該書不僅匯集了《索隱》引書的全部書名,而且還介紹了所引古書的基本情況。這也是研究《史記》的一個重要方面。讀者可以從此瞭解司馬遷當年撰寫《史記》依據了哪些材料,由此可以加深對《史記》一書的瞭解。另一方面,也可瞭解《史記》一書產生後,其它古籍怎樣引用了《史記》。所以,本書在選題上雖較偏僻,讀者面也不會太寬;卻頗有學術價值,作者的這一工作仍是做得頗有意義的。
作者通過細緻的工作,把《史記》全書的《索隱》引文,復原成四百多種古籍。特別是其中大部分書都早已亡佚,使讀者可免於翻檢之勞而從此稿看到這類佚書的大致面貌,此書對讀者起到索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對每書所作的提要,內容豐富而又紮實,文字敘述簡明扼要,在持論方面也較平允、嚴謹。如關於《尚書》孔注,該書引吳承仕之說作為結語。而吳氏對孔注有關部分的評價,則比清人的看法較為全面。

作品目錄

上冊
卷一 經部
連山易
歸藏易
周易
京房易章句
京房易傳
王弼周易注
尚書
古文尚書
今文尚書
尚書大傳
尚書敘
孔安國尚書傳
衛宏古文尚書訓旨
馬融尚書注
鄭玄尚書注
王肅尚書注
鄭玄尚書大傳注
孔穎達尚書正義
韓詩
韓詩外傳

詩毛傳
毛詩鄭箋
毛詩序
毛詩草木鳥�蟲魚疏
周禮
鄭眾周官解詁
馬融周禮注
鄭玄周禮注
周禮圖
周禮音
儀禮
鄭玄儀禮注
大戴禮記
小戴禮記
鄭玄禮記注
皇侃禮記義疏
禮統
蔡邕明堂月令
春秋
杜預春秋釋例
左傳
賈逵春秋左傳解詁
服虔春秋左氏傳解詁
嵇康春秋左氏傳音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
公羊傳
何休公羊解詁
�梁傳
國語
賈逵國語注
唐固國語注
韋昭國語注
論語
范甯論語解
孔子家語
王肅孔子家語注
鄭玄仲尼弟子目錄
白虎通
諡法
廣周書諡法
河圖
尚書中候
尚書帝命驗
尚書運期授
鄭玄尚書中候注
宋均尚書緯注
詩含神霧
詩紀曆樞
宋均詩緯注
禮緯
樂汁微圖
宋均樂緯注
宋衷樂緯注
春秋元命包
春秋合誠圖
春秋運斗樞
春秋文耀鉤
春秋佐助期
春秋說題辭
宋均春秋緯注
孝經緯援神契
宋均孝經緯注
鴻範五行傳
春秋少陽篇
孔父秘記
爾雅
犍為舍人爾雅注
樊光爾雅注
李巡爾雅注
孫炎爾雅注
郭璞爾雅注
廣雅
方言
郭璞方言注
釋名
小爾雅
三蒼
郭璞三蒼注
張揖三蒼訓詁
蒼頡篇
埤蒼
說文解字
王義國小篇
通俗文
聲類
呂靜�集
古今字詁
周成雜字解詁
字林
古今字林
雜字
字書
李彤字指
玉篇
纂要
纂文
葛洪要用字苑
卷二 史部
徐廣史記音義
�誕生史記音義
劉伯莊史記音義
漢書
胡廣漢書注
服虔漢書音訓
應奉漢事
應劭漢書集解音義
項岱漢書敘傳注
伏儼漢書注
劉德漢書注
鄭德漢書注
李奇漢書注
鄧展漢書注
文穎漢書注
張揖漢書注
蘇林漢書注
張晏漢書注
如淳漢書注
孟康漢書音義
韋昭漢書音義
下冊
司馬彪漢書音義
晉灼漢書集注
傅瓚漢書集解
劉寶漢書注
郭璞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蔡謨漢書集解
崔浩漢書音義
劉顯漢書音
韋�漢書續訓
顧野王漢書音義
姚察漢書訓�
蕭該漢書音義
包愷漢書音
顧胤漢書古今集義
顏游秦漢書決疑
孔文祥漢書音義鈔
漢書音義
顏師古漢書注
樂彥漢書注
東觀漢記
謝承後漢書
司馬彪續漢書
范嘩後漢書
三國志
於寶晉紀
王隱晉書
何法盛晉書
晉書
沈約宋書
梁書
後魏書
汲冢紀年
汲冢書鈔
荀悅漢紀
後漢紀
蔡邕漢紀十意
周書
戰國策
高誘戰國策注
延篤戰國策注
孔衍春秋後語
樂資春秋後傳
楚漢春秋
越絕書
吳越春秋
華陽國志
西河記
魚豢典略
古史考
帝王略論
帝王世紀
穆天子傳
郭璞穆天子傳注
穆天子傳目錄
漢官儀
漢舊儀
漢儀
秦法
秦律
漢令
漢秩祿令
漢律
崔浩漢律序
張斐漢晉律序注
茂陵書
董巴輿服志
周遷輿服志
中朝�簿圖
決疑要注
魏台雜訪議
三輔決錄
摯虞三輔決錄注
列女傳
益部耆舊傳
陳留耆舊傳
會稽典錄
白褒魯記
列士傳
列仙傳
列異傳
陳留志
嵇康高士傳
玄晏春秋
郭子橫洞冥記
漢武故事
西京雜記
晉八王故事
山海經
郭璞山海經注
水經
酈道元水經注
三輔黃圖
漢宮殿疏・漢宮闕疏
述征記
西征記
北征記
周處風土記
蜀王本紀
伍緝之從征記
神異經
陳留風俗傳
荊揚異物志
發蒙記
關中記
荊州記
異物志
三輔故事
吳錄
吳地記
西河舊事
廟記
晉太康地理志
地記
三秦記
永嘉記
外國傳
�陽記
齊地記
解道彪齊記
玄中記
林邑記
湘江記
十三州記
十三州志
南康記
廣州記
張敖地理記
長安記
輿地圖
張湞九江圖
括地圖
玉帶明堂圖
文翁孔廟圖
樂彥括地譜
錢譜
司馬氏系本
蘇氏譜
�氏譜
崔氏譜
周氏世譜
世本
宋忠世本注
宋均世本注
孫氏世本注
劉向別錄
劉歆七略
王儉七志
阮孝緒七錄
卷三子部
晏子春秋
子思子
孟子
趙岐孟子注
荀子
孔叢子
賈子新書
春秋繁露
�鐵論
新序
說苑
�子法言
桓譚新論
潛夫論
典論
夏侯湛新論
楊泉物理論
志林
顏氏家訓
老子
葛玄老子道德經序訣
文子
�冠子
列子
莊子
崔�莊子注
向秀莊子注
司馬彪莊子注
郭象莊子注
李頤莊子注
李軌莊子音
張機莊子講疏
莊子逸文
管子
商君書
申子
韓非子
尹文子
墨子
隨巢子
尸子
�子
呂氏春秋
高誘呂氏春秋注
淮南子
許慎淮南子注
高誘淮南子注
論衡
風俗通
昌言
獨斷
蔡邕敘樂
博物志
傅子
廣志
文釋
宗懍荊楚記
皇覽
古今注
類苑
類集
讀書記
匡謬正俗
四民月令
燕丹子
鬼谷子
樂壹鬼谷子注
蘇子
六韜
司馬法
曹操孫子兵書注
太初曆
徐整長曆
皇甫謐年曆
歷忌釋
石氏星�
石氏星傳
甘氏星經
天官占
荊州占
虞喜天文論
萬畢術
相經
白澤圖
符瑞圖
本草
藥對
桐君藥錄
卷四集部
楚辭
王逸楚辭注
離騷序
善文
摯虞文章流別集
文選李善注
賈誼服鳥賦
司馬相如長門賦
上林賦
大人賦
京方朔答客難
揚雄酒賦
幽通賦
張衡西京賦
張衡東京賦
曹植酒賦
繁欽遂行賦
左思齊都賦
左思吳都賦
劉逵吳都賦注
劉逵魏都賦注
郭璞江賦
邢承宗西征賦注
褚詮之百賦音
司馬相如琴歌
芝房歌
王粲詩
古詩
潘岳哀弱子篇
李尤函谷關銘
七誘
童謠
孔臧與孔安國書
班固與竇�書
應璩與滿炳書
秦宓與王商書
習�齒與燕王書
會稽刻石
班固泗水亭長碑
張徽會稽南山始皇碑文
蔡邕陳留昏庫上里社碑
司馬�碑
待考
李�
鄭玄
范曄
鮑昱
夏靖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