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歆

史晶歆

史晶歆,生於蘭州,長在上海,12歲進入上海市舞蹈學校,接受專業傳統中國舞蹈的學習;17歲時考取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從事中國舞的編排;2005年獲得法國文化中心的獎學金遠赴法國與編舞家Susan Buirge學習編舞,步入當代舞新領域;2007年被亞歐基金會(Asia Europe Foundation)點名入選“點對點”(Pointe to Point)第五屆亞歐舞蹈論壇,並獲得中國舞蹈家協會的資助,開始廣泛地進行國際舞蹈項目的交流與合作;2008年成為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最年輕的導演;

基本介紹

  • 姓名:史晶歆
  • 出生地:甘肅蘭州
  • 職業:編舞 導演
  • 畢業院校:北京舞蹈學院
  • 主要成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導演
  • 代表作品:《HUNMAN ZOO》、《阿嬤&阿娘》、《圓明園》、《空城》等
史晶歆,個人介紹,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獲獎情況:,學術論文:,舞蹈作品:,相關評論,社會實踐,發表文章,學術論文:,社會活動,

史晶歆

生於蘭州,長在上海,學於北京
漂流經巴黎、柏林、比利時、尼泊爾、日本、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倫敦、紐約、高棉、丹麥、荷蘭------12歲進入上海市舞蹈學校,接受專業傳統中國舞蹈的學習;17歲時考取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從事中國舞的編排;2005年獲得法國文化中心的獎學金遠赴法國與編舞家蘇珊·伯居(Susan Buirge)學習編舞,步入當代舞新領域;2006年獲得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中國舞劇編創的理論與實踐;2007年被亞歐基金會(Asia Europe Foundation)點名入選“點對點”(Pointe to Point)第五屆亞歐舞蹈論壇,並獲得中國舞蹈家協會的資助,開始廣泛地進行國際舞蹈項目的交流與合作;2008年成為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最年輕的導演;2009年組建了歆舞界-藝術實驗室(XIN-ART-LAB),揭開了當代舞蹈與多媒介融合嘗試的序幕;2010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成為“國家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的首批藝術家,2011年獲得北京舞蹈學院的資助受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項目(American Dance Festival-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Residency)的創作與交流。與人合著出版藝術散文《身體筆記》,分別在中國藝術報-舞蹈專刊上發表特約專欄《紐約訪學記》,與廣東舞蹈家協會的《舞蹈研究》合作專欄《歆舞界-欲說舞言》。創作《NOTHING IS REAL》、《BOW》、《身體博物館之人類動物園》、《活著就好》、《霞諧帛瓦:覺、白、梵三部曲》、《面具的世界》、《圓明園》、《空城》、《記憶-時間-碎片》、《夜願》、《日子》、《水墨游》等一系列先鋒作品。
史晶歆-SHI JING XIN史晶歆-SHI JING XIN

個人介紹

2003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中國舞專業;本科畢業後繼續研讀舞蹈編導的理論與實踐,於2006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中國舞劇編創與理論研究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2005年與2006年,連續兩年榮獲駐北京法國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提供的全額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參加由巴黎編舞中心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蘇珊-伯居(Susan Buirge)的編舞工作坊,與各國編導、舞者進行交流與公開演出;
2006年畢業留北京舞蹈學院任教至今,在音樂劇系擔任講師和編導的職務,負責本系舞蹈的基礎教學與劇目編創,同時進行音樂劇教學與編創的研究;
2007-2008年,多次作為獨立藝術家參加由亞歐文化協會主辦的國際藝術交流活動(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主題論壇“藝術與氣候變化的對話”),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進行交流與探討;
2008年加入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參與並擔任開幕式文藝表演的創作工作。
2009年,再次獲得北京法國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的資助,赴日本進行當代舞的研修交流,參與由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主辦的IWAMI KAGURU神樂與當代舞的研究項目。
2009年,受中國舞蹈家協會(China Dancers Association)和亞歐文化基金會(Asia Europe Foundation)的邀請,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代表中國舞蹈家協會參加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繼續發展——“Bowing”舞蹈電影項目,並在泰國曼谷的PATRAVADI THEATRE進行作品的展演與交流。
2009年初,創建歆舞界-藝術實驗室(XIN-ART-LAB)建立對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肢體語言為主要的創作元素,同時進行對其他表現媒介的融合,結合聲音、影像、戲劇表演、環境空間等元素進行對當代表演藝術的探尋,力求在傳統與當代的語境中探尋以肢體為主的表演藝術的多元性。“歆舞界”的藝術家們一同創作了《面具的世界》、《圓明園》、《空城》、《記憶-時間-碎片》等一系列先鋒作品,在北京、深圳、廣州、香港、紐約、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城市進行展演與交流,已參與2011年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項目ADF-ICR;第二屆北京現代舞周;第四屆印尼新媒體藝術中心HONF “MICRO-CELLS”藝術交流;第五屆亞歐基金會ASEF“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繼續發展——“Bowing”舞蹈電影項目;第五屆中國宋莊文化藝術節-《回憶未來-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第六屆廣東現代舞周-另類平台;第七屆大道藝術節;新加坡藝穗會藝術節;泰國曼谷PATRAVADI THEATRE 2011 FRINGE FESTIVAL藝穗節;美國戴維斯基金會-“和平計畫-走進西藏”項目;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日本神樂與當代舞研究項目;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列;798-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舞蹈影像放映專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大講堂”;北京大學2010“新文化”演出季·肢體意象;中國人民大學優米網“創新中國”頻道;北京理工大學“第二屆北京高校傾向文化節”;紐約大學-Tisch 藝術學院Performance studies <PS1 Lectures Forum> ;紐約布魯克林學院- Brooklyn College"Theatre in Asia";紐約華美人文學會“人文講座”系列、紐約皇后學院“Asia Performing Arts”、聯合國-中國書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藝術研究院“開放式講座”系列等;並獨立製作出品當代舞專場《圓明園》、《覺》,分別於北京舞蹈學院實驗劇場、北京蓬蒿劇場、香港藝穗會劇場、深圳一渡堂藝術空間演出。 並於2009年末相繼展開歆舞界-“點-線-面”(IN -BETWEEN)高校藝術活動系列、歆舞界-“創作留聲機”藝術沙龍、歆舞界-“公開彩排”(OPEN REHEARSAL)系列、歆舞界“移動的能量”(MOVING THE CHI)公開課、歆舞界“東—西”(EAST—WEST)藝術對話系列等藝術活動。
2011年,獲得北京舞蹈學院的資助,受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項目(American Dance Festival-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Residency)的創作與交流。
最新活動:2011年12月30日、31日,得到北京舞蹈學院的支持,推出歆舞界-藝術實驗室的第二台當代舞專場-《覺》訪學歸來-史晶歆作品發表,創作並演出當代舞《NOTING IS REAL》、當代舞蹈劇場《霞諧帛瓦:覺、白、梵三部曲》、環境戲劇-舞蹈《面具的世界》。
出版書籍:2005年8月與人合著藝術散文《身體筆記》,正式出版。
特約專欄:2010-2011年中國藝術報-舞蹈專刊特約專欄《紐約訪學記》。
2011年開始與廣東舞蹈家協會的《舞蹈研究》合作專欄《歆舞界-欲說舞言》。
獲獎作品:《BOW》(躬)、《日子》、《水墨游》、《路遙遙》、《足球寶貝》、《歡樂花園》、《空城》、《霞諧帛瓦-覺》、《霞諧帛瓦-白》等,曾在第39屆紐約舞蹈影像藝術節“最佳舞蹈影像”比賽、第六屆全國獨、雙、三舞蹈大賽,第三屆、第五屆“荷花杯”舞蹈比賽,第二屆“CCTV舞蹈電視大賽”,第二屆河北省舞蹈比賽,第三屆華北五省市(區)舞蹈比賽,第三屆小荷風采少兒舞蹈比賽,上海市金孔雀少兒舞蹈比賽,首屆、第三屆北京舞蹈學院“學院獎”舞蹈比賽中分別榮獲創作一、二、三等獎。
獲獎論文:《中國舞劇敘事媒介與敘事策略初探》、《從<日子>的創作談對當代舞的理解》、《中國舞劇身體語言的敘事初探》,曾獲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學術論文比賽金獎、北京市文聯舉辦的第五屆“文藝評論”學術論文比賽-論文創作一等獎等。
創作-表演作品:《十二份記憶》、《DUET》、《TRIO》、《魘》、《圓》、《未完成的婚禮》、《牆上的KAGURA》、《遠方》、《夜願》、《圓明園》、《空城》、《記憶-時間-碎片》、《面具的世界》、《霞諧帛瓦:覺、白、梵三部曲》、《身體博物館之人類動物園》、《活著就好》、《BOW》、《NOTING IS REAL》等,曾在美國舞蹈節、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法國巴黎ROYAUMONT藝術中心、新加坡電力站實驗劇場、泰國曼谷PATRAVADI THEATRE、日本-益田Japan Masuda Civic Cultural Center、香港藝穗會、廣東現代舞周、北京現代舞周、北京草場地、北京9個劇場、798藝術區、北京舞蹈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華女子學院等演出。
學術講座:《不同的身體語言》、《關於身體的思考》、《空間的設計與情感的身體化》、《身體的記憶-舞者的肢體語言》、《MOVING THE CHI 氣》、《何為中國當代舞?》、《DANCE COMPOSITION》、《中國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從飛天到奧運會到歆舞界》、《文化形象的演變-從奧運會到歆舞界》、《遊走在東西方多元化的語境中——探尋以傳統為根基的當代表演藝術》,分別於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印度尼西亞新媒體藝術中心HONF、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解放軍歌劇院、優米網創新中國、紐約大學-Tisch 藝術學院、紐約布魯克林學院、高棉當代舞團AMRITA Performance Arts、高棉古典舞團KHMER ARTS ENSEMBLE、北卡羅蘭納大學、紐約華美人文學會、紐約皇后學院、聯合國-中國書會、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美國舞蹈節、北京舞蹈學院、中華女子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進行交流。
展覽放映:中國宋莊國際藝術節-“回憶未來. 未完成”實驗媒體藝術展;中國影像藝術2010年展-“場· 域· 情感”新影像媒體展;草場地交叉2010藝術節影像單元-“現場· 進行時”影像對話展;光影與哲學之交響:“首屆中國先鋒電影展”。
同時,多次參與國內大型文藝表演的編創工作,並在舞劇《陳白露》、《空城》,多媒體舞劇《舞者》,歌劇《劉邦大帝》,話劇《遠方》、《仲夏夜之夢》、《傾城之戀》,《高加索灰闌記》,音樂會《我愛這土地》,音樂劇電影《愛我就給我跳支舞》,音樂劇《獅子王》等藝術形式中進行不同的嘗試與創新。

教育經歷:

1994年——1999年,就讀於上海市舞蹈學校民科,中專。
1999年——2003年,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中國舞專業,大學本科。
2003年——2006年,就讀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中國舞劇編創與理論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5年——2006年,榮獲駐北京法國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提供的全額獎學金,由北京舞蹈學院選送赴法國巴黎學習,參加由巴黎編舞中心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Susan Buirge的編舞工作坊,學習法國當代舞的訓練技術與編創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當代舞蹈與機遇編舞法的研究,並與其他各國編導、舞者進行交流與公開演出。創作演出作品《十二份記憶》、《DUET》、《TRIO》、《SOLO》。
2009年,再次獲得北京法國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的資助,受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的邀請,赴日本進行當代舞的研修交流,創作演出作品《牆上的KAGURA》。
2010年——2011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成為“國家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的首批藝術家,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赴美國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進行交流,師從美國前衛劇場大師、紐約大學教授理查-謝克納(Richard Schechter)。

工作經歷:

2006年7月——至今,工作於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職務:編導、教師,職稱:講師。

獲獎情況:

學術論文:

2007年12月,已發表文章《從<日子>的創作談對當代舞的理解》(於《舞蹈》2006年第2期),參加北京市文聯舉辦的第五屆“文藝評論”學術論文比賽,榮獲論文創作一等獎。
2007年9月,已發表文章《中國舞劇身體語言的敘事初探》(於《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參加北京舞蹈學院舉辦的首屆“學院獎”舞蹈比賽,榮獲論文創作三等獎。
2006年8月撰寫學術論文《中國舞劇敘事媒介與敘事策略初探》,榮獲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學術論文比賽金獎。

舞蹈作品:

2009年12月,創作當代舞《霞諧帛瓦-白》參加第三屆北京舞蹈學院“學院獎”舞蹈比賽,榮獲當代舞創作三等獎。
2009年12月,創作舞蹈影像作品《霞諧帛瓦-覺》參加第三屆北京舞蹈學院“學院獎”舞蹈比賽,榮獲舞蹈影像創作一等獎。
2007年6月,帶領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06級音樂劇班創作、排演小型實驗舞劇《空城》,參加北京舞蹈學院舉辦的首屆“學院獎”舞蹈比賽,榮獲優秀創作與表演獎。
2006年10月,為北京舞蹈學院創作古典舞作品《路遙遙》參加第二屆河北省舞蹈比賽,榮獲作品創作一等獎。
2006年10月,為北京舞蹈學院創作古典舞作品《路遙遙》參加第三屆華北五省市(區)舞蹈比賽,榮獲作品創作二等獎。
2005年8月與2006年8月,連續兩年榮獲駐北京法國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提供的全額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參加由巴黎編舞中心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Susan Buirge的編舞工作坊,學習法國當代舞的訓練技術與編創方法,並與其他各國編導、舞者進行交流與公開演出。
2005年11月,為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創作的作品《日子》參加第五屆“荷花杯”舞蹈比賽,榮獲作品創作銅獎,並榮獲“荷花之星”的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為上海市福利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創作兒童作品《快樂花園》參加第三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榮獲創作金獎,並榮獲“小荷園丁”的榮譽稱號。
2005年7月,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以作品《日子》參加“首屆江蘇省青年舞蹈比賽”,榮獲最高獎項“最佳希望獎”。
2004年5月,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以作品《日子》,參加全國獨、雙、三舞蹈大賽,榮獲雙人舞創作二等獎。
2003年8月,為上海市福利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創作兒童作品《足球寶貝》,榮獲上海“金孔雀”杯少兒舞蹈比賽的金獎。
通過考核,已榮獲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一、二、四級的優秀教師資格證書。
大學4年在校期間榮獲學院授予的:
1999—2000年度三等獎學金;
2000—2001、2001—2002年度二等獎學金;
2002—2003年度一等獎學金;
2000—2001、2001—2002年度的優秀團員稱號。
2002年10月,自編自演雙人舞《水墨游》參加第二屆“CCTV舞蹈電視大賽”榮獲民族舞優秀表演獎。
2002年5月,自編自演雙人舞《水墨游》,榮獲第三屆“荷花杯”舞蹈比賽古典舞創作銅獎,及優秀表演獎。
2001年為青海西州學校,創作女子獨舞《劍情深深》,榮獲“職業學校教師舞蹈聲樂比賽”創作一等獎。
2001年,為北京市德勝門少年之家,創作兒童舞蹈作品《中國結》,榮獲“兒童舞蹈比賽”作品三等獎。

相關評論

1、南京軍區史晶歆創作的雙人舞《日子》,從另一個生活層面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主人公的情感與矛盾。該作品以肢體語言外化內心情感的傾訴,凸現出部隊舞蹈創作在關注現實生活上又有了新的成功嘗試。
——顧小英《解放軍報》
2、史晶歆自編自演的雙人舞《水墨游》,剛柔相濟的動作質感,獨特嫻熟的雙人配合,把觀眾帶入了富有中國傳統神韻的書畫世界。賽後,上海東方電視台《舞之魅影》專欄對演員作了專題採訪。
——《中國浙江網》
3、上海市福利會少年宮史晶歆創作的《快樂花園》,以極為飽滿的熱情,表現了少年兒童那真誠善良、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透視了時代的風貌。通過少兒舞蹈近年在藝術上的快速成長和舞蹈技能的提高,這類少兒舞蹈作品已經進入了相當完美的境界。——呂藝生《舞蹈》
4、《身體筆記》正式出版後,作者之一的史晶歆,接受了湖南經濟電視台“金鷹九五五——聽說很好看”電台欄目的專題採訪。《身體筆記》的語言優美。四位作者雖然語言風格和敘事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娓娓道來,都有獨特的韻致。這種用身體和汗水成就的藝術,是少女用心靈的感悟澆灌出來的藝術之葩。她們對於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的變化,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她們對於肢體優雅的表現,都是經過了藝術思考和再創造的。——《生活周刊》
5、對於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而言,能有幸到鳥巢一睹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盛況的人畢竟是少數。而能以創作人員的身份置身其中則更是少之又少,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教師史晶歆就是這少數幸運者之一。從2007年3月1日加盟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創作團隊開始,她一直在緊張工作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是此次奧運主題歌《我和你》中“升起的地球”部分的主創人員之一。8月8日晚,史晶歆和每次彩排一樣,在“地球”下的地坑裡用對講機指揮地球上的60個演員的舞蹈動作,通過聲音,通過地坑裡的監視器,與他們一同分享那一刻的精彩。當回憶起8號的經歷時,史晶歆依然會忘情的談到:“那天所有的演員都很興奮,開幕式對於奧運會是一個開始,但是對於創作團隊的成員則代表著一段經歷的結束,8月8日是創造視聽盛宴的時刻,也是難忘離別的時刻。大家一起為這場盛典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互不相識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合影,互相在衣服上籤名留念,我們被彼此的熱情真誠盡情的感動著。8月8日是一個值得永遠記得的日子,有太多的留戀和捨不得。”——《人民畫報》
6、最年輕的女導演:在全國籌辦奧運會的日子裡,她走到了幕後,擁有一個更響亮的身份: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的成員,她也幾乎是最年輕的導演——在史晶歆心中,能夠自由自在地編創,就是最高的藝術追求。研究生畢業後,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的史晶歆得以留校任教——最初參與奧運會工作,史晶歆聽到的並不都是贊成的聲音,有人建議她,“你現在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專業領域的鑽研上,籌備奧運會太費神,對個人創作其實是一種損失。你得有所選擇。”——“能參與這么大型的運動會,我覺得很榮幸,這是很大的平台,既然導演這么信任你,你也不能讓人失望啊。” 史晶歆堅定了想法——舞蹈出身的史晶歆對動作要求很“唯美”,編創上強調細膩,要有很好看的動作——雖然團隊中大腕的人物比較多,但在表達想法上,她從來不躲躲閃閃。“有些遺憾,感覺在創作上的力量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但我還是一直在試。”個性要強的史晶歆是不會輕言放棄的——作為北京舞蹈學院的老師,在投入到奧運會工作的前期階段,她在學校還有授課任務。“那段時間非常的瘋狂,早上六點一刻帶著一幫學生練早功,然後編舞。找不到教室,就在樓道排練。” 學校很支持她參與奧運會的行動,把她的課程儘量湊到一起。上午上完課,她還得趕去和奧運團隊匯合。史晶歆媽媽想女兒了,專程從上海過來,可一天到晚根本見不到女兒——“奧運的工作和教學平行,我覺得收穫很大,整個人的心境更加沉澱下來了。”現實中的史晶歆很享受工作的狀態------——《奧運2008特刊》新華通訊社-北京奧組委授權期刊
7、夜幕降臨,觀眾席雖少卻不失精緻的蓬蒿劇場音樂響起。由2006年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工作的史晶歆所擔任藝術總監的“歆舞界-表演實驗室”在這裡震撼上演了三處獨立創作的短篇當代舞劇《圓明園》、《記憶-時間-碎片》和《空城》。三個作品都不同程度的反應了當代人的一種絕望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揭示了人性的陰暗面。據《舞動周報》記者了解,史晶歆大膽的在當代舞中雜糅了實驗戲劇、裝置藝術、空間藝術以及實驗音樂的成分,並且還積極吸收了爵士舞與行為藝術,使得當代舞劇不再晦澀難懂,不再僅僅是肢體的宣洩。當談到“歆舞界-表演實驗室”,史晶歆自信地笑了。她坦言工作室現在並不大,但每個演員包括工作人員都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優秀藝術人才。將來他們會創作更多的作品,也會不斷擴大自己的演出範圍。——《舞動周報》
8、反壟斷的激情宣言——現代舞《空城》所投射的心靈震波
幾個滿面被塗成青灰色調的人,在一個黑魆魆的、背景的右上角偶爾啟開著一扇天窗或門扉的通體用黑鐵皮包得十分嚴實的空間中,不斷地與地表引力、世俗引力與空間的死寂展開著較量,有時甚至是在展開著殊死的較量。這種無助、絕望而又甚至有些本能化的較量——包括肢體語言、話語語言與光效語言—— 一直十分悲愴地持續了長達25分鐘之久,直到衝動被息止,火焰被澆滅,原欲被消弭,張力被消解。這個作品的名稱叫做《空城》,是一個現代舞作品,系2009年第二屆北京現代舞展演周最後一場,即4月19日閉幕場之開篇。從《空城》這個作品本身的表現形式來講,則又可說它是一種較為多元化的構成,是一種近乎於舞蹈劇場性的東西。它不純粹是舞蹈,或曰它已不拘泥於尋常的舞蹈語彙,因為它同時還有實驗戲劇的成分,另外還有裝置藝術、空間藝術的成分。而就舞蹈元素來講,它顯然還在現代舞的元素中雜糅有爵士舞、行為藝術的成分。故而,這個作品是一個十分綜合性的作品,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品中苛刻的理性元素的滲入、幾何空間點線面的交織、虛實與陰陽的對位及富於控制的錯位、錯置與喘息中重心意念的垂直定格、黑色空間中與神界的虛擬對話,所有這些又使本作品被賦予了某種顯而易見的形而上的色彩。應該說,不少動態中的或一組動態後的瞬間定格,即一種自信的斷片式彰顯,是較為精準的——雖然還有待更為精準。在此意義上講,本作品對具有希臘哲學概念之精準無誤屬性與精義的現代舞之神韻的把握與詮釋,還是令人賞慕的——尤其是對於一個非男性的女編導來講——這種東西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戲劇中最為稀缺的元素之一。大凡定格,不是一種自信,便是一陣愚蠢!慶幸的是,《空城》中的不少動態定格與精神定格,大都屬於前者。整個作品較為極端地表達了作者與舞者對當下世界的切膚感受,表現在一個指定的、越陷越深的空間中晝夜進行著貴族式的左衝右突的與焦慮相伴的邊緣存在者之存在狀態,構成了整台節目乃至整個現代舞周的精神基石與思想高光。——沉睡《中國學術論壇網》
9、《圓明園》:廢墟中的反思與都市裡的激情5月初的首都舞台相當熱鬧,最令人稱道的當是歆舞界表演實驗室的開張晚會《圓明園》,表現出掌門人超乎尋常的魄力與“女”生可畏的實力,更折射出文化政策不斷開放與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豐碩成果。歆舞界-表演實驗室問世於09年初,創辦者史晶歆是北京舞院的碩士學位得主,現任教於該院的音樂劇系,而舞者們則都是該系的在讀生。《圓明園》,既是這台三合一晚會的大標題,也是這個開場節目的小標題,而後者作為一個“舞者與樂手之間對話”的超小型作品,不久前曾在《第二屆北京現代舞展演周》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歐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
10、這次史晶歆率團發表的名為《圓明園》的現代舞晚會,由史晶歆創作的三個現代舞作品組成(節目單上管這些作品叫“當代舞”,看得出來,史晶歆是想讓自己的意識和方法都與國際接軌。只是此“當代舞”非我們在中國語境中所謂的“當代舞”,而是國際語境下的真正“當代舞”。)這個晚會,完全可以看作是史晶歆對於舞蹈、對於藝術、對於生活、對於社會的一個認真的思考。顯然史晶歆把這次發表會看作是自己一個走向成熟的台階,她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對先鋒藝術的探索,對舞蹈技藝的挖掘,都通過這台晚會向世人展示出來。真看不出,這個看上去還頗像是一個小姑娘的史晶歆,思考的力度相當不俗。思考的深入透過藝術的靈性表達出來,在她的作品中,我嗅到了一分清新的氣息,看到了一幅清晰的畫面,感受到了一個舞蹈著的思想者正在成長起來。名為《圓明園》的現代舞晚會中,共有三個作品:《圓明園》、《記憶·時間·碎片》、《空城》。這些積澱著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在形式上,進行了難得的探索。不過,雖然是對形式追求的一種突破,但最難得的是讓人感受到積澱在形式之後的思想性,這讓我看到了史晶歆在藝術的煉獄中努力自我完善的一種自然的刻意和刻意的自然。顯然,眼下的中國和中國舞蹈界是需要這樣的人才的。我是看好史晶歆的追求和努力的,我相信,憑著這股初生牛犢的勁頭,這個看似弱小的小姑娘遲早會為中國舞界帶來實質意義的突破的。——江東(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蹈研究》
11、近日,歆舞界藝術總監史晶歆受中國舞蹈家協會的邀請,參加“BOWING”舞蹈影像項目,並赴泰國曼谷藝術節進行演出。此項目是亞歐文化基金會與中國舞蹈家協會合辦的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的延伸,以泰國曼谷為駐地,由五位分別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英國、丹麥、比利時的藝術家共同合作,進行舞蹈影像的創作與研究,作品的展演與交流。——《舞動周報》
12、“這個作品帶來的震撼,首先表現在作品的結構上,觀眾的空間與表演者的癲狂舞蹈全然拼接在了一起,觀眾迷惑了,分不清誰是演員,誰是觀眾。同時,史晶歆作品特有的節奏變化帶來的巨大能量深化了觀眾的藝術審美‘驚訝’。最後,作品空間要素的變化與表演者不斷呈現的各種肢體演繹進一步增強了‘陌生化’。”——Sarah Bess Rowen(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人類表演學系)《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
13、“在整個戲劇過程中,民眾舞者癲狂的舞蹈,3位女性舞者反覆出現的帶有象徵含義的舞蹈動作,她們喃喃的回聲語言,投影在她們身上的燈光,神秘勝利者的詭異力量,‘動物園’里的電影螢幕上上演的戲劇,牆上的那些文字與圖表,再加上我們這些對這個動物園似乎一無所知的遊客心裡懷揣的震撼與無措,確確實實構成了一個變態的‘人類動物園’。我們的經歷是如此複雜,如此多聲部地展開,然而我們又是那樣同一,承受著人類的相同命運。我們只是不願意呆在這個動物園裡。‘媽媽,我們逃走吧?!’這是同去的我女兒的稚嫩聲音。只不過孩子有膽量承認對癲狂的恐懼。”——丁曉君(紐約大學古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
14、《北京奧運開幕式地球人導演史晶歆紐約詮釋中國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最年輕導演史晶歆,3日在紐約華美人文學會做“中國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從飛天到奧運會到歆舞界”專題講座並介紹她個人如何從一個純粹的舞蹈編導,發展為一個獨立創作、關注社會問題的現代表演藝術家。史晶歆說,作為舞蹈編導,以前她關心的是編出好看的動作,現在她更關注的是,舞蹈還能表達更多嗎?在探索過程中,她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矛盾的焦點,通過舞蹈去表達社會現狀,而這也許正是現代藝術的精神所在。——林菁《僑報》紐約報導
15、《應邀出席常駐團系列文化活動舞蹈家史晶歆談現代舞》中國著名青年舞蹈演員、曾參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編舞創作的北京舞蹈學院青年教師史晶歆29日晚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婦女小組邀請,在代表團駐地作當代舞講座《文化形象的演變--從奧運會到歆舞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大使的夫人侶海林公參出席講座並對史晶歆來代表團作演講表示歡迎。代表團數十位外交官和家屬到場聆聽了講座,這也是代表團定期舉辦的系列文化活動之一。代表團參與組織此次講座的郭曉梅參贊表示,很高興請到史晶歆來談現代舞的創作,作為代表團系列文化活動的一部分,這些講座既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也讓大家接觸到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管黎明《僑報》紐約報導
16、6月29日,正在紐約大學訪學的北京舞蹈學院教師,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年輕的導演史晶歆為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做了題為“文化形象的演變--從奧運會到歆舞界”的講座。大使夫人侶海林公參代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婦女小組對史老師表示感謝。她說,史老師的講座內容豐富,形式生動,帶給常駐團外交官不一樣的文化享受和視覺衝擊力,使外交官們對舞蹈的魅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還說,文藝的力量是難以想像的,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肩負著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史老師是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中的驕驕者,將在舞蹈之路上取得更大成就,希望她通過自己的創作,傳遞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時代氣息,激勵全體中國人包括中國的外交官們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中國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網紐約報導
17、跟很多現代舞者所訓練出來的身體“解放”不同的是史晶歆的身體語言從古典舞體系脫離解放有更多的因素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因為她心中對自由有所求,她的身體才跟著自然的有所呈現。從她最初的作品一個一個看過來,我們就會有很直觀的感受,她的“內化”不是突然的,而是慢慢蛻變而來,而這個就更顯得彌足珍貴。要知道,這個長長的轉變過程也正是她慢慢接觸到現當代舞蹈、慢慢融入國際舞蹈創作領域的鮮活的記事本!正如史晶歆《夜願》中的人物經歷多次洗禮最終獲得釋放一樣,她的創作也正經歷著各種藝術流派的洗禮。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期盼晶歆可以尋找到最真實的那個“自我”,用她的身體語言發出最有力量的聲音!——唐娟娟(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舞蹈研究》

社會實踐

2000年9月—12月,與同學合作,編排小型音樂舞蹈劇《生日場》。
2001年6月,為北京市德勝門少兒之家創作少兒舞蹈《中國結》。
2001年11月,與同學組成編導實習小組,參加北京市歌舞團大型舞劇《情天恨海圓明園》的部分創作。
2002年2月,為上海市歌劇舞劇院,創作雙人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愛》。
2002年5月,自編自演雙人舞《水墨游》,參加第三屆“荷花杯”舞蹈比賽。
2002年6月,為北京市德勝門少兒之家創作少兒舞蹈《早安,北京》。
2002年8月,參加了遼寧省第九屆運動會開幕式,擔任場地編導。
2002年10月,參加了中國江蘇(常熟)第三屆服裝服飾博覽會大型文藝晚會,擔任尾聲編導。
2003年3月,為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創作古典舞《路遙遙》、《漫漫歌行》,作為第七屆“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3年5月,為北京舞蹈學院古典系創作古典舞《風景》,作為第七屆“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3年7月,為上海市舞蹈學校民間舞系創作民間舞《山妹》,作為第七屆“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3年3月—6月,參加本班畢業舞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創作,擔任分場導演,負責主要舞段的編創工作。
2003年8月,為上海市福利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創作兒童作品《足球寶貝》。
2003年5月—10月,參加在長沙舉辦的第五界全國城市運動會的開幕式,擔任編導工作。
2003年12月——2004年5月,為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創作雙人舞劇目《日子》,參加全國獨、雙、三舞蹈大賽。
2004年5月,創作雙人舞《未完成的婚禮》,自編自演參加第一屆廣州現代舞周的青年舞展的匯演。
2004年7月,在國務院僑辦舉辦的中外華僑“尋根之旅”夏令營的文藝晚會上,擔任舞蹈總監。
2004年8月,為上海市福利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創作兒童作品《歡樂花園》,參加出訪朝鮮的演出。
2004年9月,為北京舞蹈學院五十年院慶系列演出之一《夢·中國印象》創作舞蹈,擔任舞蹈統籌,負責所有舞蹈的編舞排練工作。
2004年10月,為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三屆CCTV電視模特大賽 ”創作舞蹈,擔任舞蹈總監,負責所有的編舞排練工作。
2004年7月——11月為清華大學舞蹈隊創作女子獨舞《源》。
2004年12月,參加首屆學生藝術節演出季閉幕式《I LOVE YOU 北京》舞蹈晚會的編創,擔任下篇的執行導演。
2005年1月,參加河南省鄭州市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擔任編導,負責主要舞蹈的編創工作。
2005年2月,參加中共中央辦公廳和文化部舉辦的2005年元宵節聯歡晚會,擔任總導演助理的職務,並負責部分節目的編排工作。
2005年3月,應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之邀擔任舞蹈指導,與谷建芬老師合作,為其創作的兒童歌曲進行舞蹈編排與設計。
2005年3月——4月,參加劇場實景藝術《龍脊》的創作工作,擔任總導演助理的職務,並負責部分主要舞段的編排工作。
2005年5月,為北京武警文工團創作三人舞《逝去的記憶》、獨舞《孕》,作為第三屆“荷花杯”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5年5月—10月,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十界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的創作工作,擔任場地編導的職務。
2005年9月——12月,為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創作古典舞《遊俠兒》,作為第八界“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5年11月,參加由湖南長沙經視舉辦的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郵票發布儀式”的現場晚會,擔任編導的職務。
2006年1月,參加由河北省電視台舉辦的“2005年感動省城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擔任舞蹈總監的職務,負責所有舞蹈的編創與排練。
2006年2月,參加中共中央辦公廳和文化部舉辦的2006年元宵節聯歡晚會,擔任總導演助理的職務,並負責部分節目的編排工作。
2006年3月,為廈門職業演藝學院創作排練劇目《青春校園》,作為第八界“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選拔劇目。
2006年3月,為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創作現代舞《一個人跳舞》,作為第八界“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比賽的參賽劇目。
2006年3月——6月,參加北京舞蹈學院音樂系03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畢業大戲《仲夏夜之夢》的創作,負責形體設計與舞蹈場面的編排。
2006年10月,對北京舞蹈學院五十年院慶系列演出之一《夢·中國印象》進行舞蹈部分的復排,並新創作了部分舞蹈。
2006年11月,與電子音樂作曲者合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表演作品《魘》。
2006年12月,參加原創大型四幕史詩歌劇《劉邦大帝》的創作,擔任舞蹈總編導的職務,負責所有舞蹈的編創與排練。
2006年12月,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2007年文化部春節晚會《你好,春天》,擔任編導的職務,負責部分節目的編排工作。
2007年5月,創作並表演當代舞作品《夜願》
2007年5月,參加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北京現代音樂節”,擔任《我愛這土地》詩歌美文朗誦音樂會的舞蹈編創,創作節目《還給我》、《影》。
2007年5月,參與中央戲劇學院05級高職班的畢業大戲,話劇《傾城之戀》的創作,負責所有舞段的編創與形體設計。
2007年6月,帶領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06級音樂劇班創作、排演第一學年舞蹈教學匯報《當舞蹈遇見青春》,並創作中型實驗劇目《空城》。
2007年10月,參與愛民藝術團建團首演,大型情景演唱會《怎能遺忘鄧麗君》,擔任第二樂章的導演,負責所有舞段的編創與排練。
2007年11月,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之一參加由亞歐文化協會主辦、中國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與各國的編舞與作曲進行合作與交流,併合作創作了當代舞蹈作品《圓的暢想》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進行展演,得到了各方面很好的反饋與評價。
2007年12月,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2008年文化部春節晚會《攜春同行》,擔任編導的職務,負責歌舞節目《江山如畫》的編排工作。
2008年7月,參加中國首部音樂劇電影《愛我就給我跳支舞》,擔任舞蹈編導的職務,負責舞蹈的編創與排練。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受聘於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參與並擔任開幕式文藝表演的創作工作,負責《夢想》段落的創作與排練工作。
2008年10月,帶領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學生創作舞蹈與詩歌的戶外環境-互動作品《記憶-時間-碎片》,參加2008年11月1日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的北京歌德學院在中國20周年大慶系列活動之現場肢體表演項目。
2008年10月,創作當代舞獨舞作品《圓明園》,與實驗音樂人(薩克斯演奏家)李鐵橋的現場演奏合作完成,首演於北京舞蹈學院-實驗劇場。
2008年11月,參加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慶典《錦繡壯鄉》,擔任編導的職務,負責主舞台《輝煌五十年》、《壯錦》的編排工作。
2009年3月,參加青年歌唱家劉和剛個人專題演唱會《感恩》,擔任第一樂章的導演,負責所有舞段的編創與排練。
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參與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教學科研項目,創作教學劇目-中型芭蕾舞劇《白露》,負責主要舞段的編創與排演。
2009年7月,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華頌》,祖海人民大會堂大型演唱會,擔任舞蹈編導的職務,負責主要舞段的編創與排練。
2009年8月,創作當代舞獨舞作品《霞諧帛瓦》,首演於香港藝穗會劇場。
2009年9月,創作新媒體舞蹈錄像-裝置作品《霞諧帛瓦》,參加第五屆中國-宋莊國際藝術節 “回憶未來 . 未完成 ”實驗媒體藝術展。
2009年11月,帶領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學生創作環境舞蹈-戲劇《面具的世界》,受中央美術學院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公共藝術”活動,於2008年12月11日進行作品展演。
2009年12月,創作當代舞獨舞作品《霞諧帛瓦-白》,首演於北京舞蹈學院-實驗劇場。
2009年12月,創作舞蹈影像作品《霞諧帛瓦-覺》,參加第三屆北京舞蹈學院-學院杯舞蹈影像的比賽。

發表文章

出版書籍:(一)2005年8月,與人合著藝術散文《身體筆記》,正式出版。
特約專欄(一):《紐約訪學記》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
2010年10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一):初識紐約》,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46期。
2010年11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二):融入紐約》,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47期。
2010年12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三):愛上紐約》,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48期。
2011年1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四):回望紐約》,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49期。
2011年2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 紐約訪學記(五):紐約-藝術全球化的起點》,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0期。
2011年3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六):玫瑰盛開的紐約》,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1期。
2011年4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七):新舊交替的時刻已經到來》,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2期。
2011年5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八):東方身體在西方》,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3期。
2011年6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九):美國舞蹈節的身體狂歡(1)》,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4期。
2011年9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十):美國舞蹈節的身體狂歡(2)》,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7期。
2011年10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十一):紐約百老匯—音樂劇的饕餮聖宴》,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1年第58期。
2012年2月,發表特約專欄文章《紐約訪學記(十二):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2年第61期。
合作專欄(一):《歆舞界-欲說舞言》於《舞蹈研究》 2011年10月,發表組織特約專欄《歆舞界-欲說舞言》(第一期),於《舞蹈研究》2011年第三期總第130期。
1、史晶歆:《第一言:從皮娜·鮑什到<面具的世界>》
2、莊稼昀:《再談皮娜·鮑什與我們的關係》
3、唐娟娟:《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的同齡當代舞蹈創作者》

學術論文:

(一)2006年2月,發表文章《從<日子>的創作談對當代舞的理解》,於《舞蹈》2006年第二期。
(二)2006年4月,發表文章《中國舞劇身體語言的敘事初探》,於《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第一期。
(三)2006年11月,《書摘》雜誌2006年第十一期總第171期,轉載了《身體筆記》中本人撰寫的部分內容。
(四)2006年12月,發表文章《在巴黎,品味不同的藝術與文化——2005-2006法國舞蹈當代舞學習報告(上)》,於《舞蹈研究》2006年第四期總第111期。
(五)2007年3月,發表文章《在巴黎,品味不同的藝術與文化——2005-2006法國舞蹈當代舞學習報告(下)》,於《舞蹈研究》2007年第一期總第112期。
(六)2007年3月,發表文章《一些關於芭蕾舞劇創作的思考——編舞工作日誌(一)》,於中國第一本《芭蕾》創刊號2007年第一期。
(七)2007年6月,發表文章《在創作中,如戀愛般陶醉於不同的思考與感受——編舞工作日誌(二)》,於《芭蕾》2007年第二期。
(八)2007年12月,發表文章《舞劇發展中·情感進行時——編舞工作日誌(三)》,於《芭蕾》2007年第四期。
(九)2007年12月,發表文章《心與心的對話,身與身的碰撞——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之我感我想我思》,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08年第一期。
(十)2008年9月,發表文章《過去-現在-未來——感悟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於《舞蹈研究》2008年第三期總第118期。
(十一)2008年9月,發表文章《在文化交流中探尋中國當代舞藝術的前景》,於《藝術交流》2008年第三期。
(十二)2008年9月,發表文章《在“地球”上創造奧運的精彩》,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08年第二十一期。
(十三)2008年9月,發表文章“第29屆北京奧運會導演創作手記”,於《舞蹈》2008年9月總第325期。
(十四)2008年12月,發表文章《透過“點對點”,進一步談對當代舞的認識——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之採風-創作-反思》,於《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年第四期。
(十五)2009年12月,發表文章《在獨立製作與跨界合作間尋求“生-機”——談歆舞界-表演實驗室的建立與定位》,於《首都舞苑》(北京舞蹈家協會會刊)2009年下卷。
(十六)2010年4月,發表文章《亞歐青年舞蹈的耕耘與收穫——談2010年“點對點”第五屆亞歐舞蹈論壇繼續發展項目—“BOWING”舞蹈影像項目》,於《中國藝術報-中國舞蹈專刊》2010年第四期。
(十七)2010年6月,發表文章《<從“形象種子”開始------>——淺談對舞劇創作過程的認識》,於《舞蹈研究》2010年第二期。
(十八)2010年11月,發表文章《北京人在紐約》,於《舞蹈》雜誌2010年第十一期。
(十九)20119月,發表文章《2011年美國舞蹈節考察報告》,於《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年第三期。
(二十)2012年2月,發表文章《遊走在傳統與當代的語境中——探尋以肢體為主的表演藝術的多元性》,於《藝術評論》2012年第二期。

社會活動

2001年10月,曾參加過北京博儒研究所辦的"綠色軍團"學生社團,負責藝術部的工作,舉辦過一次"舞蹈欣賞與交流"活動。
2002年10月,國家圖書館系列講座“美在生活中飛翔”之一:音樂與舞蹈。
2002年11月,國家圖書館系列講座“美在生活中飛翔”之二:舞蹈中的愛情。
2002年,曾參加北京電影社團,負責推广部的工作。
2002年,在國家圖書館主持"主題電影"放映。
2001-2002年,在盒子咖啡屋主持"大師經典"放映。
2001年9月,參加了"第一屆獨立電影影像節"的工作。
2004年3月,參加了由北京文聯和北京舞蹈家協會主辦的“陳維亞舞蹈藝術創作研討會”。
2005年5月,參加了由北京舞蹈學院研究生處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蘇珊-伯居(Susan Buirge)的編導大師班,主修當代舞蹈與機遇編舞法。
2005年7月21至26日,參加了由美國亞洲文化協會資助的詹妮弗-蒂普頓(Jennifer Tipton)燈光大師研修班並修完全部的課程。
2005年8月1日至21日,由北京舞蹈學院選送赴法國巴黎學習,參加了由巴黎編舞中心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Susan Buirge)的編舞工作坊,進一步加深對當代舞蹈與機遇編舞法研究,並與其它各國的編導舞者進行交流演出作品《十二份記憶》、《DUET》。
2005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參加由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舉辦的遇見-大師系列工作坊之——英國O劇團工作坊,主修演員的表演與身體訓練。
2006年7月31日至8月19日,由北京舞蹈學院選送赴法國巴黎學習,參加了由巴黎編舞中心組織的法國當代編舞家蘇珊-伯居(Susan Buirge)的編舞工作坊,進一步加深對當代舞蹈與機遇編舞法研究,並與其它各國的編導舞者進行交流,演出作品《TRIO》、《SOLO》。
2006年10月,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行業電視委員會茲聘為“第二屆全國行業電視歌手風采展示活動”的評審。
2006年10月21日,受邀於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電影系,開辦關於現代舞與表演的講座《不同的身體》。
2006年11月24日至11月30日,參加由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主辦的“東西方表演大師工作坊”,此次工作坊由美國百老匯著名表演藝術家、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及英美戲劇學院表演教師Petet Francis James主持。
2007年5月1日至7日,參加草場地藝術工作站(生活舞蹈工作室)舉辦的第二屆“青年編導計畫作品展示”,創作並表演現代作品《夜願》。
2007年11月13日至24日,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之一,參加由亞歐文化協會主辦、中國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深入貴州進行採風,並返回北京進行創作與展示演出,與各國的編舞與作曲進行合作與交流,並得到了各方面很好的反饋與評價。
2008年9月17日,應邀參加北京即興聯盟之“聲東擊西”的系列演出,與薩克斯演奏家李鐵橋組成的6人樂隊和實驗影像進行現場的即興演出,在北京-愚公移山俱樂部。
2008年10月5日,應邀參加薩克斯演奏家李鐵橋最新薩克斯獨奏唱片《風啊,他們瘋了!》的現場發布音樂會的演出,進行當代舞蹈與實驗音樂的聯合演出,在北京798藝術區-創意廣場-18庫空間。
2008年10月9日至13日,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之一,參加由亞歐文化協會主辦、中央美術學院承辦的主題論壇“藝術與氣候變化的對話”(Dialogue on Art and Climate Change),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與科學家一同探討氣候變化的問題,並從各自不同的專業角度提出觀點與可發展項目,以尋求大家共同的對氣候變化的更多關注與創造。
2008年10月28日,應邀參加北京即興聯盟之“聲東擊西”的系列演出,與薩克斯演奏家李鐵橋組成的5人樂隊進行現場的即興演出,在北京-愚公移山俱樂部。
2008年11月1日,應邀參加北京歌德學院在中國20周年大慶系列活動,負責“現場肢體互動-表演項目”的編創與表演,帶領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的學生在北京798藝術區進行表演,創作了舞蹈與詩歌的戶外環境-互動作品《記憶-時間-碎片》,得到了各方面很好的反饋與評價。
2008年12月13-14日 ,代表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參加第二屆中國音樂劇教學與創作研討會,撰寫論文《音樂劇舞蹈教學的探索之旅》,並進行現場發言,與來自各地音樂劇專業的藝術院校的師生進行交流,進一步探討音樂劇專業的“課程設定與教學方法”。
2009年4月15日、19日,受北京雷動天下舞蹈團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第二屆現代舞周”,創作當代舞《圓明園》、實驗舞劇《空城》參加展演。
2009年4月30日、5月1日、2日,受北京-蓬蒿劇場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北京當代舞展演周”,創作當代舞《圓明園》、實驗舞劇《空城》、環境戲劇-舞蹈《記憶-時間-碎片》參加展演。
2009年6月-8月,受美國戴維斯基金會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和平計畫-走進西藏”項目,進入西藏採風進行當代舞的創作,並於2009年8月7日、8日在香港藝穗會劇場進行作品《霞諧帛瓦》的首演。
2009年6月,受大道現場藝術節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第七屆大道現場藝術節-現場藝術項目《人類動物》”的演出。
2009年7月1日至5日,受中國舞蹈家協會和貴州衛視的邀請,擔任其聯合主辦的電視舞蹈大賽《舞藝超群》複賽的評審。
2009年7月24日,受深圳一渡堂藝術空間的邀請,進行工作室當代舞的專場演出。
2009年7月26日,受廣東現代舞團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第七屆廣東現代舞周-另類平台”,攜當代舞《圓明園》參加展演,與法國舞蹈團共同上演《東西地平線》。
2009年8月-9月,受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日本神樂與當代舞研究項目(Plateforme for contemporary dance and ritual dances of Asia),並於2009年9月7日在日本-益田(Japan Masuda Civic Cultural and Learning Center)進行作品展演。
2009年9月,受中國-宋莊國際藝術節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回憶未來 . 未完成 ”實驗媒體藝術展,創作新媒體舞蹈錄像-裝置作品《霞諧帛瓦》 。
2009年12月11日,受中央美術學院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公共藝術”講座系列,進行當代舞《關於身體的思考》的講座與環境舞蹈-戲劇《面具的世界》的展演。
2009年12月,受中國舞蹈家協會(China Dancers Association)和亞歐文化基金會(Asia Europe Foundation)的邀請,將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代表中國舞蹈家協會參加第五屆“點對點”亞歐舞蹈論壇繼續發展——“Bowing”舞蹈電影項目,與其他4位來自英國、美國、比利時的藝術家一同前往泰國學習當地的傳統藝術,並開設工作坊與當地藝術家進行交流,並參加Pre-fridge藝術節,進行作品的展演與交流。
2010年1月24日,受印度尼西亞新媒體藝術中心HONF的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 “MICRO-CELLS”藝術交流項目,進行歆舞界-表演實驗室的作品放映,與當地的藝術家進行交流。
2010年2月,新媒體舞蹈錄像-裝置作品《霞諧帛瓦》,受中國影像藝術2010年展邀請,參加其組織策劃的“場 · 域 · 情感”新影像媒體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