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結聯盟(台聯)

台灣團結聯盟

台聯一般指本詞條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黨“,外文名:Taiwan Solidarity Union。是一個“台獨”色彩非常濃厚的台灣地區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是“中華民國”第九十五個登記合法的政黨,也是第三個以“台灣”為名的政黨,總部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7樓,其宗旨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支持“國家正常化”、“轉型正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奉前領導人李登輝為該黨的精神領袖。

援引《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第五十四條:

涉及“台獨”政黨“台灣團結聯盟”時,不得簡稱為“台聯”,可簡稱“台聯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團結聯盟
  • 外文名:TaiwanSolidarityUnion
  • 簡稱:“台聯黨”
  • 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
  • 總部所在地:台北
簡介,背景,政治主張,性質,“台獨”本質,與民進黨關係,發展概況,基本實力,組織架構,政策主張,黃主文時期,蘇進強時期,黃昆輝時期,歷任黨主席,黨歌,主要人物,

簡介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黨”,英譯Taiwan Solidarity Union(TSU),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是“中華民國”第九十五個登記合法的政黨,也是第三個以“台灣”為名的政黨。“台聯黨”尊崇“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為創黨領袖及精神領袖。“台聯黨”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支持國家正常化、台灣本土化運動的重要政黨。
“台聯黨”的黨綱稱該黨的宗旨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台聯黨”是島內極“獨”勢力的代表之一,其政策綱領中最引人注目的為2001年7月30日推出的“兩岸政策綱領”。該綱領以“兩國論”、“住民自決”等“台獨”理論為核心,
公開稱,“台海兩岸關係的現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於世界”,並主張“此一現狀如有任何變更,必須……透過公正、公平、公開之投票程式,經由“中華民國”人民共同決定,並獲國際承認與制度保障,方得會諸實行”;其次,該綱領稱,發展兩岸關係,應該遵循“台灣優先”的原則;最後,該綱領聲稱“現階段台灣有關戒急用忍之檢討與直接三通之規劃”,必須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等為“政策思考的基本前提”。這實際上是在走李登輝主政時和後來民進黨主政時以所謂“安全”為由,對兩岸交流設定障礙的老路。

背景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取得執政權,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首度在野,在大批國民黨支持者的抗議下,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前“總統”李登輝辭去黨主席職務並離開國民黨核心,台灣地區首次政黨輪替後,由於民進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工一事激起朝野嚴重對立,另外國民黨提出兩周八十四小時的工時案也引起中小企業主的不滿,
政局動亂國政大受影響。本已退休的李登輝透過“全國工業區廠商聯合會”理事長黃宗源與新光集團吳東升等子弟兵籌組新政黨,希望能藉此協助執政黨穩定政局。前黨籍桃園縣“立委”黃宗源語,他是黨證編號第三號,第一及第二號分別預留給前“總統”李登輝及現“副總統”蕭萬長。 由於李登輝的本土色彩,號召了若干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及部分偏綠人士組成新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在2001年8月12日正式成立,首任黨主席為前內政部長黃主文

政治主張

“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 “堅持中間偏左路線、為中產階級發聲、為弱勢族群奔走” “理性對話、優質政黨、平民政治、進步國家”
1.“堅持台灣主體,邁向正常國家”
2.伸張社會正義,落實公平均富
3.捍衛本土產業,堅持照顧基層
4.落實廉能政治,杜絕貪腐特權
5.落實無障礙環境;扶助社會弱勢,支持樂生療養院成為國定古蹟,並規劃為台灣人權樂生園區。
6.公辦托育減輕養育子女的負擔
7.反對興建蘇花高,推動立法獎勵與發展再生、替代能源及綠色能源
8.落實台灣主體教育、國民教育向下延長一年
9.改善農產品運銷制度;推動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建立農作物保險制度
10.實施勞保年金,降低職業災害,推動產業民主化
11.提升傳產競爭力;推展在地生產及在地消費的觀念
12.促進租稅公平,控管對中投資,立法防止高科技及農業技術流向中國
13.保障弱勢婦女權益,促進性別平等
14.兩岸以對等、尊嚴往來互動
15.杜絕金權政治;推動公費選舉,落實平等參政權;國會問政全面透明化;落實陽光法案
16.建立“健保紓困基金”保障醫療品質,重視精神疾病、家暴、性侵害、毒品藥癮、憂鬱自殺等防治工作 從其政治主張來看,“台灣團結聯盟”為“台獨”政黨。

性質

“台獨”本質

由於“台聯黨”多次表示,其將走一條“中道”、“理性”的發展路線。所以對於該組織的性質,外界曾有不同的議論。但由於該組織是李登輝透過其親信一手策劃成立的,該組織也公開宣稱李是其“精神領袖”,所以外界多認為“台聯黨”的路線將與“李登輝路線”的“台獨”路線大同小異。2001年7月30日,“台聯黨”精心炮製的“兩岸政策綱領”出籠後,證實了人們的這種猜測。
首先,“台聯黨”稱,發展兩岸關係,應該遵循“台灣優先”的原則。眾所周知,兩岸關係應該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一些“台獨”分子卻往往將這種平等互惠關係扭曲為一種“台灣優先”的關係,以此來蠱惑台灣民眾,昭顯其是“最愛台灣的人”,進而企圖達到收買人心的效果。這與李登輝那些年來極力鼓吹所謂“本土化”異曲同工。其實,“愛台灣”沒有錯,“本土”本也無可厚非,但以“愛台灣”、“本土化”為藉口,行“去中國化”之實,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種宣傳鼓動的真實用心了。對此,島內早有輿論指出,“一些人以台灣優先、本土化為名,意在再次激化統獨議題,這無益於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對台灣也非幸事”。
其次,“台聯黨”為“兩國論”、“住民自決”等“台獨”謬論招魂。該“綱領”稱,“台海兩岸關係的現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並存於世界,是任何人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這種對兩岸現狀的提法,事實上就是李登輝“兩國論”的翻版。黃主文也承認,之所以不用“兩國論”或“特殊國與國關係”這樣的字眼,只不過是“擔心文字過於簡化被人作文章”,其實質上贊同“兩國論”的心態卻再清楚不過。該“綱領”並稱,“此一現狀如有任何變更,必須……透過公正、公平、公開之投票程式,經由“中華民國”人民共同決定,並獲國際承認與制度保障,方得會諸實行”。這種台灣前途由“公投”決定的論調,又是模仿民進黨的“住民自決”論。黃主文也不否認“綱領”中的“投票程式”與“公投”並無兩樣。而眾所周知,“兩國論”是赤裸裸的“台獨”主張,“住民自決”在島內則是一些打著“主權在民”幌子、別有用心的人的“台獨”歪論。“台聯黨”在其“兩岸政策綱領”中公然為“兩國論”招魂、鼓吹“公投”,使該組織的“台獨”性質表露無遺。
最後,“台聯黨”主張繼續給兩岸交流設卡,從而在兩岸互動中又增加了一份不和諧的雜音。“台聯黨”雖然也在其“綱領”中假惺惺地稱應“逐步建立兩岸和平的建設性合作關係”,但卻頑固認為“現階段台灣有關戒急用忍之檢討與直接三通之規劃”,必須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等為“政策思考的基本前提”,這實際上是在走以前李登輝主政時和後來民進黨主政時台灣當局以“安全”為由,對兩岸交流設定障礙的老路。
綜上可以看出,“台聯黨”推出的“兩岸政策綱領”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東西,它在內容上幾乎全是照搬李登輝和民進黨的“台獨”理論,只不過是在字句上作一些調整,有些甚至是原文照抄。這份“綱領”的出籠,再次表明“台聯黨”是李登輝和民進黨兩“獨”合流下的政治產物。也正由於“台聯黨”在兩岸政策上處處仿效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島內有輿論指出,“‘“台聯黨”’是民進黨第二”、“這是一個民進黨同路人的政黨”。甚至有輿論認為“‘“台聯黨”’成立後給社會的印象是:它幾乎和建國黨重疊”。此外,因為“台聯黨”是李登輝在島內反“獨”聲浪不斷高漲的形勢下推出的產物,其粉墨登場帶有李登輝“退而不休”搞“台獨”的濃厚色彩,所以,這個聯盟本質上也是李登輝的“台獨護衛軍”。

與民進黨關係

幾個月前,所謂的“李系政團”放話要組建新政黨,投入年底“立法委員”選舉,以幫助民進黨形成“選後穩定執政聯盟”時,民進黨高層樂不可支,認為今後在“國會”有了一支理念相同的可靠同盟軍,“穩定執政”不再是夢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台聯黨”和民進黨在年底“立法委員”選舉提名上的齟齬不斷加大,所謂“理念的合拍”並不能掩蓋二者在權力爭奪上的勾心鬥角。
後來浮出台面的39個“台聯黨”參選人中,具有民進黨背景的人就有9人。更主要的是,這些人將直接衝擊民進黨在各縣市的選情。例如宜蘭縣,該縣應選4席“立委”,民進黨已經提名3人,本來要使這3人全上就非常困難。後來“台聯黨”又推出與民進黨票源相當重疊的林逸民,這勢必瓜分民進黨3個候選人的票,使民進黨可能在宜蘭丟掉1至2席。此外,“台聯黨”提名民進黨“新潮流系”龍頭洪奇昌的胞弟洪茂澤參選彰化縣“立委”,而民進黨在該縣已經提名兩位“新潮流系”人選,難怪民進黨指責“台聯黨”“簡直是在胡鬧”。另外,據說“台聯黨”還有意推出民進黨該縣前黨部主任委員謝明璋加入澎湖縣“立委”選戰,而該縣總共只能選一席“立委”,民進黨提名現任黨部主任委員楊曜,本來與“泛藍軍”之間的苦戰就十分艱巨,“台聯黨”若再來攪局,民進黨將十分頭痛。民進黨內有人估算,照“台聯黨”這樣的提名,民進黨不僅原定的80席左右的目標無法達成,還可能被拉下到不足70席。李登輝以前講的“民進黨85席,另外有35席會來支援”簡直就是一句空話。
為了維持“泛綠軍”的合作不破局,從當時民進黨的動作看,其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向李登輝訴苦,希望他“管教”一下“台聯黨”,並開出一些選區,要求“台聯黨”“善意回應”;二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台聯黨”表示不滿,如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對“台聯黨”說出了“不要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的重話,黨中央副秘書長許陽明也指責“台聯黨”“撿現成的”,甚至罵其是“有敵意地在鬧場”等。陳水扁決定不出席“台聯黨”成立會,也是鑒於黨內對“台聯黨”的不滿。在各種因素考慮下,“台聯黨”也採取兩方面措施予以應對:一方面表示將適當調整提名計畫。但從當時情況看,“台聯黨”僅進行小幅的象徵性調整;另一方面則強硬地表態““台聯黨”的名單不需要任何政黨批准”,以顯示其“獨立性”,該黨並非外界傳說的是民進黨的“附庸黨”或“尾巴黨”。
那么,“台聯黨”為什麼要搶民進黨的票呢?其實,“台聯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台聯黨”奉行的是李登輝的“台獨”路線,其支持者本來就與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很高的重疊性。“台聯黨”想拿下“立委”席次,想跨過5%的政黨門檻,也只能在“獨”派支持者中動腦筋。當然,島內也有人認為,當時“台聯黨”提名人中,民進黨背景的占1/4,而有近2/3與“泛藍軍”重疊,應該主要是搶“泛藍軍”的票才對。其實,“台聯黨”提名的那些泛國民黨籍背景的候選人,基本上在“泛藍軍”中已經失去市場,很難在反李反“獨”的支持者中吸引選票。所以,從當時情形看,“台聯黨”與民進黨的所謂“合作”,與其說是在支持民進黨,不如說是在幫倒忙。隨著選舉的日益臨近,選戰的進一步白熱化,可以預計,“台聯黨”和民進黨之間的齟齬將進一步加深,不排除未來二者“合作”完全破局的可能。
此外,國民黨、新黨等黨嚴辭批判“台聯黨”以“本土化”為名挑起族群矛盾。總之,“台聯黨”這個“獨”派政黨的出現,不僅使台灣政局更加混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給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投下新的變數。

發展概況

基本實力

在2001年底“立委”及縣市長選舉前倉促成軍的“台聯黨”,由於缺乏根基,整體實力比較薄弱。
(一)政黨認同度低。根據島內各種民意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台聯黨”自成立後,政黨認同度一直維持在2-3%之間,有關政黨形象的各項指標認同也一徘徊在2%-3%之間。民意調查同時也顯示,“急獨”選民是“台聯黨”的主要選票市場,“緩獨”選民是次要選票市場,且大多為50歲以上的閩南籍選民;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以及主張急統、緩統及維持現狀的選民多不支持“台聯黨”。
(二)基層實力薄弱。“台聯黨”雖然在2001年底“立委”選舉中獲得7.76%的選票,但在接下來的基層選舉中卻成績欠佳,如在2002年初的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中只取得7個縣議員席次;在2002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長及市議員選舉中,只在大本營高雄市獲得2個席次,提早出現泡沫化徵兆。
(三)黨員人數少。“台聯黨”在成立之初因經費問題緊張,並沒有積極招募黨員,在2003年之前總共只有102位黨員。但是自2003年後,該黨為壯大基層實力,已開始積極招募黨員,據說後來已招募到上千名黨員。

組織架構

“台聯黨”成立時間較短,主要以“立法院”黨團為工作重心,以“李登輝之友會”及圍繞在李登輝身邊的一些“台獨”組織為基層動員力量。
(一)在黨中央方面:雖然該黨黨章規定黨員大會為最高決策機關,具有修訂黨章、議定黨綱,選舉及罷免黨主席以及議決重大人事案等職權,但事實上,“台聯黨”的一切大小事主要由“精神領袖”李登輝幕後直接操控。現任黨主席為前“內政部長”、親李大將黃主文,秘書長兼“立院”黨團主任為林志嘉(原國民黨籍)、副秘書長為黃金郎、文宣部副主任為黃瑞華、行政部兼婦女部主任陳敏英、“國際事務部主任”為張禎祥、政策研究部主任為李先仁(原國民黨籍)、組織部主任為陳鴻基(原國民黨籍)。
(二)在“立法院”方面:總共包括黃宗源、陳建銘、廖本煙、許登宮、何敏豪、錢林慧君、蘇盈貴、羅志明林志隆吳東升、程振隆、黃政哲王政中等13名“立法委員”。
(三)地方組織方面:“台聯黨”在北高市長選舉中失利後,為在台灣政壇站穩腳跟、避免在2004年“立委”選舉中走向泡沫化,“台聯黨”決定自2003年後積極發展基層組織,在各主要縣市成立地方黨部、招募黨員。3月28日,“台聯黨”的第一個地方黨部高雄市南部黨部成立,據稱共招募了500多名黨員,“台聯黨”並號稱要在年底之前在全省各地陸續成立地方黨部。
(四)外圍組織方面:基層組織薄弱的“台聯黨”主要依靠李登輝的民間支持力量及學術界、政商界的人脈進行選舉與社會動員。一是“李登輝之友會”,全台各地已成立了26個“李登輝之友會”;二是“台聯黨”全權接收了“台灣綜合研究院”、“國家政策研究院”以及李登輝在學術界的其他人脈,為“台聯黨”規劃選舉議題、選戰對策以及各種法案發揮了重要的“後援部隊”角色。三是“北、中、南、東社”,“台灣教授協會”、“醫界聯盟”等“台獨”組織成為“台聯黨”的重要擁護者與主要社會動員力量。此外,與李登輝李關係密切或長期支持“台獨”的部分企業成為提供“台聯黨”選舉經費的重要“金主”。

政策主張

以維護李登輝分裂路線為使命的“台聯黨”成立後,不遺餘力地推行“激進台獨”路線,獲得島內外“激進台獨勢力”的掌聲,認為其才是真正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政黨,“台聯黨”也由此取代日漸式微的“台教會”、“建國黨”等“激進台獨”組織,成為“激進台獨勢力”的總代表。
李登輝李登輝
(一)大肆鼓吹“改國號、制定新憲”。“台聯黨”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世界;台灣現狀的任何變更,都必須經由台灣2300萬人民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應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制定‘台灣基本法;台灣的未來就是’一邊一國‘,兩岸關係應該是’兩國關係‘”等等。“台聯黨”不僅在“立法院”積極推動“公投立法”,還集合島內“台獨”組織發動“台灣正名運動”大遊行,要求將一切冠有“中國/China”的社團、公司等全部改名為“台灣”,將“國號”改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等等。
(二)阻撓發展兩岸經貿。為防堵兩岸經貿、人員交流的快速發展增強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向心力,李登輝、“台聯黨”極力反對鬆綁“戒急用忍”、反對開放兩岸直接“三通”。叫囂“鼓吹加速三通,等同鼓吹加速統一”,兩岸若要就“三通”進行談判,必須在“國與國”的基礎上進行。
(三)在意識形態領域加速灌輸“台獨認同”。在李登輝主政的12年間,為斬斷台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李不斷在意識形態領域向台灣民眾灌輸“台獨意識”。下台後,李登輝更是不遺餘力地鼓吹台灣應加速培育台灣民眾的“建國意識”。李登輝聲稱,當前台灣最大的危機在於“國家認同”出現混淆,“要擺脫一個中國的糾纏,台灣內部必須有認同台灣的國家意識”。李登輝、“台聯黨”還鼓吹要徹底在思想、文化上與中國劃清界線,鼓動“教育部”全面揚棄過去中國小史地教材的“大中國”觀點,並要求在中國小推廣鄉土語言教學,將閩南話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等等。

黃主文時期

黃主文時期(2001年-2005年)。“台聯黨”成立當年,“李登輝之友會”、“群策會”及“李登輝學校”也相繼成立,四個單位在組織動員、人才培育與政策理念上相輔相成,所以“台聯黨”便在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獲得八十萬一千五百六十票,得票率為8.5%一舉斬獲十三席立委,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前總統李登輝擔任召集人發起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活動,盡全力輔選民主進步黨陳呂配連任。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台聯黨”當選十二席,而在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中,席次更超越親民黨成為台灣第三大黨。
黃主文黃主文
然而,在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過程中,當時“台聯黨”黨主席黃主文一再遭批評利用全黨資源為其子黃適卓輔選,引發“台聯黨”內部反彈,加上因選舉結果不如預期,黃主文最後辭去黨主席一職,改由“台聯黨”首任秘書長蘇進強接任。

蘇進強時期

蘇進強時期(2005年-2007年)
蘇進強上任後,在2004年四月前往日本進行訪問並參拜靖國神社,引起高金素梅與新黨、愛國同心會的不滿與抗議,對此蘇進強強調,到靖國神社不是要對哪一個特定的陣亡者參拜,而是要對在神社中三萬名台灣英魂的“忠義精神”致敬,與軍國主義、戰爭主義毫不相干。2006年,施明德帶領紅衫軍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藍營分別在六月與十月於立法院兩度提出罷免總統案,“台聯黨”當時選擇不表態,黨籍立委集體進場投下“廢票”。只不過,在十一月三日國務機要費案遭起訴後,一向不支持倒扁的“台聯黨”,卻出現態度大逆轉,首次明確表態將要支持發動第三次罷免,原因在於當時“台聯黨”黨中央有人評估,如果“台聯黨”“適時”出手,或許能夠接收對民進黨極度失望的選民。
蘇進強蘇進強
然而,在陳總統表示“一審被判有罪就下台”後,“台聯黨”黨團則研判,此時與民進黨切割,論政治實力,“台聯黨”恐怕難以奪走民進黨的選票,反而有可能因為支持罷扁而激怒支持選民。因此,最後縱使“台聯黨”不分區立委賴幸媛仍提出質疑“陳總統的話能信嗎?”但時任黨團總召的廖本煙與黃適卓、黃宗源等挺扁派立委則表示,聽完陳總統的說明,認為陳總統沒有貪污的動機,加上來自選民的壓力,最後“台聯黨”立院黨團大會做出決議,建請黨中央先“停、聽、看”民意反應,此提案後來也在“台聯黨”中執會通過。
只是,當時卻仍有“台聯黨”提名的台北市長參選人周玉蔻自行公開表態支持三罷,並強調前總統李登輝跟她站在同一陣線。加上周玉蔻在選戰中,不斷將炮口對準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謝長廷,後續引發不少風波,蘇進強也因此遭黨內親近民進黨的黨籍立委質疑,“連周玉蔻都壓不住,怎么當黨主席?”北高選後,蘇進強則因“台聯黨”表現欠佳,宣布請辭為敗選負責。

黃昆輝時期

黃昆輝時期(2007年-至今)
台灣團結聯盟歷經黃主文與蘇進強兩位前主席後,2007年1月由群策會秘書長黃昆輝出任第三屆黨主席。黃昆輝在就職典禮上宣示了“台聯黨”的定位及新方向,““台聯黨”是唯一以台灣為主體的在野黨,同時為伸張社會正義,要擴大照顧中產階級及弱勢族群。因此,“台聯黨”未來除了秉持原本台灣主體的立場,監督執政黨是否走台灣主體路線,更將在政策主張上發揮關懷社會正義、弱勢族群的精神,為中產、工農及基層民眾爭取權益。”
黃昆輝黃昆輝
“台聯黨”進一步在四月的“新黨綱、新黨章”宣示大會上,提出五項基本主張,包括:堅持主權在民,確立台灣是主權國家的定位,維護台海現狀,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發展戰略;以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的“新時代台灣人”團結台灣;在確保社會正義下,促進公平競爭;根除金權勾結、建立廉能政府。
2007年10月29日,“台聯黨”中執會以違背黨的核心價值、不服黨的領導為由開除親近民進黨的廖本煙與黃宗源黨籍;爆發新“台聯黨”“清黨”事件與“新舊“台聯黨”路線之爭”。
2007年11月起,陸續有黨籍立委黃適卓、何敏豪、尹伶瑛出走希望能爭取民進黨立委提名,但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後這些人都並未當選。
台北縣議員陳啟能、吳琪銘、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彰化縣議員趙惠如等人都自認是走“舊“台聯黨””路線分別與支持者選擇退出“新“台聯黨””加入民進黨;此外台北市議員陳建銘、新竹市議員李妍慧則祝福新“台聯黨”,宣布恢復無黨籍身分繼續問政。
對此,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表示:“有人要出走喔?我高興地拍手叫好,要走快走,“台聯黨”黨跟民進黨不一樣,這兩人是因為反對“台聯黨”黨而開除,不是因為他們親近民進黨,開除他們也不會影響“台聯黨”黨士氣。”甚至指示“台聯黨”黨中央清黨就要清乾淨讓更多頭腦清楚的年輕人進來。
新“台聯黨”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選制壓力下也逐漸轉型為非藍非綠、中間偏左的政黨希望能藉此與民進黨、國民黨切割成為第三勢力政黨。
新“台聯黨”在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政黨票共得三十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七票,得票率3.53%,十三個區域立委候選人得票數共九萬三千八百四十票;未能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跨過百分之五門檻無法取得立委席次。
對此“台聯黨”黨主席黃昆輝表示,新“台聯黨”的轉型是一個相當艱辛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斷遭受兩黨的夾殺與阻礙,他坦言“台聯黨”的起步太慢、轉型太慢,儘管“台聯黨”的政策理念確確實實是台灣人民所需、台灣未來所需,但是選民來不及深入了解“台聯黨”,加上單一選區兩票制首度實施,是第一次有政黨票的選舉,他說,中選會沒有善盡宣導的責任,很多選民對於政黨票的意義並不了解,以為政黨票必須和選區域立委的票同一個政黨,導致“台聯黨”以及其他小黨的表現都不如預期。面對“台聯黨”泡沫化的處境,黃昆輝認為,雖然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但他們倡導回歸經濟民生、照顧弱勢、重視社會公義等議題,已引領風潮,成為各政黨跟進的訴求,證明這條轉型路正確,也是未來繼續奮鬥的基礎,即使不能在立法院扮演這種角色,仍會在各地為終結亂象而努力。
而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台聯黨”精神領袖李登輝前總統公開表態自己的一票會投謝長廷,但並未呼籲支持者票投謝長廷,也因為如此“台聯黨”人士在總統選舉時都分別各自表態替長昌配或馬蕭配站台輔選,並未像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全黨皆支持陳呂配。
2008年4月23日“台聯黨”舉行黨部喬遷茶會,會中“台聯黨”表示將解散原有中執會,並將進行黨員重新登記;未來將定位為柔性政黨,廣招““台聯黨”之友”監督政策,“台聯黨”表示要從3.5%開始,重新出發,在完成黨內重組改革相關程式後,甚至不惜更改黨名,以吸納更多在野的進步力量,以全新的姿態和作為,完全轉型成以理性對話與進步國家為核心價值的平民化、優質政黨。
“台聯黨”發言人周美里強調,“台聯黨”未來“寧小勿大”,組織及幹部都會嚴格挑選,采精兵主義;用政策競合取代政治鬥爭,用政策監督取代族群對立,用理性對話取代懷疑對罵,用靜坐示威取代街頭運動,用平民政治的理性監督取代家族派系的權力分贓,建構以善良政治為核心的新政治文化。

歷任黨主席

“台聯黨”“台聯黨”
任屆
姓名
當選方式
就任
卸任
簡歷
1
同額競選,中執會共推
2001年8月12日
2004年12月25日
建黨元老,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前“內政部”部長。
-
代理
2004年12月25日
2005年1月10日
建黨元老,時任““台聯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是台灣地區第五屆、第六屆“立法委員”,於2007年10月29日遭新“台聯黨”開除黨籍。
2
同額競選,中執會共推
2005年1月10日
2006年12月15日
三軍大學戰略研究所畢業,曾任《台灣時報》總主筆、社長。
-
代理
2006年12月15日
2007年1月26日
美國田納西州州立大學政府行政管理博士畢業,曾連任台灣地區五屆“立法委員”。時任“台聯黨”秘書長。
3
同額競選,中執會共推
2007年1月26日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學博士畢業,曾任“內政部”部長、“陸委會”主委、“總統府”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

黨歌

台灣團結聯盟的黨歌為《寶島之歌》,主要以閩南語演唱。
歌詞為:
海洋啊海洋新台灣的海洋是母親的奶水乎咱永遠吮燴叨
海洋啊海洋新台灣的海洋是大地的資源永遠滋養咱心房
海洋啊海洋四百年來的風涌衝擊咱的生活洗禮咱的文化
受過去種種的束縛呼咱迷失錯亂恰驚慌
枉費做為台灣的主人
FORMOSA啊FORMOSA台灣團結的FORMOSA
海涌的聲音永遠置你的心內海洋台灣永遠是咱的所在
FORMOSA啊FORMOSA台灣團結的FORMOSA
全台灣的主人趕緊勇敢站出來才有希望

主要人物

精神領袖:李登輝(未入黨)
黨主席:黃昆輝
秘書長兼組織部執行長:林志嘉
林志嘉林志嘉
文宣部兼政策部執行長:周美里
副秘書長:劉一德、黃昭展
黨籍立法委員
第五屆:
陳建銘台北市)、廖本煙(台北縣)、許登宮(台北縣)、何敏豪(台中市)、錢林慧君台南市)、林志隆高雄縣)、羅志明高雄市)、蘇盈貴(高雄市)、黃宗源(不分區)、吳東升(不分區)、程振隆(不分區)、黃政哲(不分區)、王政中(僑選)。
(2003年蘇盈貴於任期內遭“台聯黨”開除黨籍。)
第六屆:
黃適卓台北市)、廖本煙(台北縣)、黃宗源桃園縣)、何敏豪(台中市)、尹伶瑛雲林縣)、曾燦燈(高雄市)、羅志明(高雄市)、郭林勇(不分區)、陳銀河(不分區)、賴幸媛(不分區)、黃政哲(不分區)、劉寬平(僑選)。
黃適卓黃適卓
(2007年3月黃政哲因案辭職由林志嘉遞補不分區立委。)
(2007年年底黃適卓、何敏豪、尹伶瑛、廖本煙、黃宗源於任期內分別遭“台聯黨”開除與自行退黨。)
第七屆:
黨籍議員:
藍建菖(高雄市)、蕭貫譽(台北縣)、劉國隆(台中市)、高基贊(台中縣)、蔡永泉嘉義市)、林枝贊(屏東縣)。
黨籍行政公職:
賴幸媛(陸委會主委)
黨籍鄉鎮市長:
張金生(台東縣達仁鄉鄉長)
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當選名單:
1李安妮
李安妮李安妮
2陳儀深
4辜王美琇
6陳惠凰
8曹嘉俐
10陳芝余
13廖文生
14蔡達雄
15鐘尚衡
17趙國珊
18蔡重吉
19吳雨學
20吳琪銘
21陳燦鴻
2008區域立委候選人名單:
台北市第三選區-謝馥米
台北市
第七選區-張國慶
台北縣第一選區-莊孟學
台北縣第三選區-劉一德
台北縣第四選區-鄭余豪
台北縣第七選區-林育任
台北縣第九選區-周倪安
桃園縣第六選區-姚吉鴻
台中縣第五選區-高基贊
彰化縣第二選區-林招膨
嘉義市立委選區-凌子楚
高雄縣第四選區-吳隆傑
2008“台聯黨”不分區立委名單
一、陳永興(民主運動前輩、醫界代表)
二、陳玉峰(環保生態代表)
三、賴幸媛(傳統產業、環保、人權代表)
四、施朝賢(勞工代表)
五、錢林慧君(民主運動、專業政治工作者、醫藥界代表)
六、江偉君(身障代表)
七、黃昆輝(黨主席)
八、羅志明(專業問政、教育專長立委)
九、李宜潔(樂生自救會代表)
十、范盛保(客家代表)
十一、張金生(原住民代表)
十二、傅馨儀(法扶代表)
十三、黃昭展
十四、葉津鈴
十五、李安妮(婦女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