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語假名

台灣語假名

台灣語假名,是台灣日治時期時,日本官方單位以日語假名拼讀台灣話的假名系統,功用類似日文之振假名或現行之注音符號。 台灣語假名主要以三部分構成,即假名、符號假名、符號。由於當時日語書面文都是使用片假名,台灣語假名之書寫印刷亦皆以片假名為主。 台灣語假名設計及編纂時,考量台灣各地腔調之不同,故采廈門話為標準,所以出現泉州腔特有的母音,但台灣大部分地區腔事實上不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語假名
  • 分類:語言形式
  • 地區:台灣
  • 構成:假名、符號假名、符號
假名,符號假名,符號,其他,台日大辭典內頁,主要音事例,七種韻尾,結論,

假名

即日文中原有之假名,但台灣語不使用ヤ、ユ、ヨ、ワ、ヰ、ヱ以及拗音
ア イ ウ エ オ カ キ ク ケ コ サ シ ス セ ソ タ チ ツ テ ト
ナ ニ ヌ ネ ノ ハ ヒ フ ヘ ホ マ ミ ム メ モ ラ リ ル レ ロ
ヲ ン
ガ ギ グ ゲ ゴザ ジ ズ ゼ ゾバ ビ ブ ベ ボパ ピ プ ペ ポ
但由於台灣話有六種元音(白話字:a、e、i、o、ơ、u),較日語多一種。故既有假名ヲ、オ的發音被重新規定:
符號
假名
台日大辭典原文注釋
備考
-
ơ
oo
o
ɔ
日語原音o ̞ 或 ̝ɔ
狹き「オ」
o
o
or
o
各地讀音不同
注意:ヲ(白話字:o)音在各地讀法有細微差異,台北腔仍讀o、台南腔讀ɤ。

符號假名

符號假名即另行新造之假名:
符號
假名
台日大辭典原文注釋
白話字
IPA
備考
「ツァ」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a)の音を表はす。
cha
tsa
za
「ツェ」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e)の音を表はす。
che
tse
ze
「ツォ」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o)の音を表はす。
cho
tso
zo
「ティ」の促りたる音、即ちティ(ti)の音を表はす。
ti
ti
di
「トゥ」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u)の音を表はす。
tu
tu
du
唇「イ」舌「ウ」の位置にて發する音を表はす。
u
u
u
ɨ
泉州腔專用,台灣話併入u
唇「エ」舌「ヲ」の位置にて發する音を表はす。
e
e
e
ə
同上,台灣話併入e

符號

出氣音符號
即喉頭摩擦音,為一點“.”。直書時加注假名之下、橫書時於右;僅有其中四行假名有送氣音,其作用類似白話字TL之“h”:
假名
白話字
TL
パ行→パ.行
pa→pha
pa→pha
pa→pa
タ行→タ・行
ta→tha
ta→tha
ta→ta
カ行→カ・行
ka→kha
ka→kha
ka→ka
サ行→サ.行
cha→cha
cha→tsa
cha→za

其他

八聲符號
標記法(詳見維基百科)
台灣語假名曾有多次修訂版本。例如早期版本中,鼻音改以平假名表示,也使用や、ゆ、よ等符號。

台日大辭典內頁

(本段部分符號無法顯示,顯示為標籤“<noinclude>”)因牽就假名數量有限及假名發音特性(一字一音),台灣語假名表記法十分複雜,特殊規則亦多。主要結構如下:
主要音+(出氣音符號)+次要音與韻尾+調號

主要音事例

主要音、次要音與韻尾、調號必定出現,換句話說,台灣語假名無論何時皆由兩個(或以上)假名組成,但仍有一種例外。其餘部分應依實際情況纔使用,見下例:
豬(TLPA:漳ti、泉tir)
主要音明顯為<noinclude>,但由於至少需二個假名,必須添加一個<noinclude>構成完整表記法。此字聲調為上平,八聲符號中,規定不標註即為上平,故本字之台灣語假名為「<noinclude><noinclude>」。
本字泉州腔以TLPA表記為tir,無法僅以主要音表示,需要以特例「<noinclude>+<noinclude>」構成完整表記。故本字之台灣語假名為「<noinclude> <noinclude>」。同樣情況的還有<noinclude>及<noinclude>:「<noinclude>+<noinclude>或<noinclude>」,但有一情況特殊,參見下條。
蚵(白話字:o)
主要音明顯為<noinclude>,但由於至少需二個假名,需再補次要音<noinclude>構成完整表記。聲調為上去,故本字之台灣語假名為「<noinclude>」,而非上述規則之「<noinclude>」。
腳(白話字:kha)
本字為k的送氣音,須使用出氣音符號,其餘同前。故本字之台灣語假名為「<noinclude>.<noinclude>」。
韻尾

七種韻尾

台灣語有七種韻尾,以白話字表記共有-p、-t、-k、-m、-n、-ng、-?,前六者以假名分別以<noinclude>表記,例:
角(白話字:kak)
主要音明顯為<noinclude>,並再補入聲韻尾<noinclude>。由於已有二個假名,再寫完上入聲調符號即可。故本字之台灣語假名為「<noinclude>」。
鴨(白話字:ah)
黃(白話字:ng)
秧(白話字:m)

結論

台灣語假名設立之目的,明顯是希望台灣民眾能經由台灣語假名增進對日語的掌握。但也有方便日本人暸解台灣話,以配合殖民政策的希冀存在。假名對於日語這種少音素的語言來說非常適合,但對台灣話這種有聲調、有入聲、有其他母音的語言就顯得捉襟見肘,不得不另訂新假名及制訂特殊規格配合,也顯得繁複而不便利。
除去台灣語假名的不便,它確實可以紀錄台灣話的語音,並留下許多珍貴的史料供研究。例如以台灣語假名注音的《台日大辭典》等,至今仍被許多學者援用,或翻譯假名為白話字再出版。
台灣話假名是在政治目的下的產物,當日本政權撒離台灣後,幾乎就不再使用,徒留下許多史料供學者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