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白雲茶

台山白雲茶

“白雲茶,以產於瓶山頂(北峰山其中一座)者為上,性最寒,能解積熱,不可過飲。”

清光緒年間金武祥著述的《赤溪雜誌》記:“產有土茶,民間採摘販賣,間獲微利。余烹而試之,質頗香嫩,惜焙制未精。”

上述古籍所記載的茶葉,就是台山白雲茶。台山人飲用白雲茶在明、清時代已廣為流傳,白雲茶是台山市的獨有茶葉品種。自古以來,無論是在官方縣誌的種植記載,或是民間流傳的製藥秘方都有白雲茶的身影。

白雲茶皆以野生為主,分布在高山老林中,因終年白雲繚繞而得名。而隨著環境的變化,白雲茶麵臨著茶樹數量日漸稀少的問題,隨著老一輩茶農的辭世,栽培、配製白雲茶的技術也漸漸失傳,白雲茶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近年來,不少的茶葉愛好者開始把目光投向白雲茶,並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和栽培白雲茶,並大規模生產,將其推向市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雲茶
  • 功能功效:生津止渴,提神醒腦而解疲
  • 產地:主要產於台山北峰山
  • 屬於:茶葉品種
分布區域,種植規模,拓展市場,功能功效,

分布區域

白雲茶樹在台山主要分布在這些區域:古兜山脈的北峰山、獅子頭等地,大隆洞山脈的牛圍山,紫籮山脈和上川島。生長於深山的野生白雲茶樹樹齡高,樹幹較高大。在1985年的調查中,考察團就曾在大隆洞的牛圍山發現高達6.16米的茶樹。根據推算,這棵樹的樹齡在400年以上。

種植規模

現在對於野生白雲茶樹的移植仍僅限於茶場內的茶樹,而對於山頂或山間的老茶樹,由於生長在岩石間以及海拔等因素制約,移植仍有很大困難,這也就限制了茶場的規模擴大。
黃錫朋說,從目前白雲茶樹的栽培情況分析,茶樹苗都是從老茶樹冠幅下長出來的,要長大就要有陽光。但是白雲茶樹的冠幅又大又密,這可能使茶樹苗生長速度十分緩慢。為了擴大種植和產量,需要把種子挖出來重新栽培。因此,黃錫朋現在除了移植茶樹外,也開展了對白雲茶樹苗的研究、培植,準備大規模地種植白雲茶,他稱這過程為“野化”。
據他介紹,為避免夏天猛烈陽光對茶樹的照射,他在茶園間種一些茶伴侶,如桂花和杉樹等,儘量營造高山深林中的環境,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讓茶樹在自然環境下生長。
黃錫朋說:“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茶三雜樹七’的生態公益茶林,這是一個從野生到野化的過程。我們把白雲茶請下了山,必須保證其生長環境的自然化,尊重大自然的生長規律,不參雜任何化學產品,現代工業添加劑,放棄工業化生產,才能保證白雲茶如古書籍所描述的藥用效果,達到保健茶的標準。”
在他的努力下,第一批的野化白雲茶苗已經在去年下土培植;5年後,待到茶苗長至1米高時,就可以採摘。

拓展市場

讓白雲茶香飄國內外
近年來,白雲茶的知名度在不斷擴大,經過口碑傳播,認識台山白雲茶的人越來越多。在2010年第八屆國際名茶評比大賽中,台山的野生白雲紅茶、野生白雲黃茶、深山白雲紅茶均獲得了銀獎。
黃錫朋告訴記者:“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白雲茶以其獨特的功效,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保健要求。近年來,人們重新認識和接受白雲茶,我們才漸漸打開市場。如今我們還處在研究、開發階段,今後將通過參加農博會、品茶會和比賽,不斷擴大白雲茶的知名度,這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據了解,一般一棵老茶樹如果保護起來,其產量相當可觀,每季可以採到3斤多茶葉,一年下來可以采15斤左右。由於老茶樹極富經濟價值,不少人都進山尋找採摘,很多茶樹的茶葉還沒成熟時就被人摘掉了。還有少數人將高大的茶樹砍到1米左右,以方便採茶,這不但破壞了茶樹的生長,還減少了茶葉產量。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台山市茶葉品鑑資深人士林充認為,分布在山中的百年老茶樹就是這個“仙”,是深山裡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台山白雲茶是有市場的,但要突破現狀,他認為在重中之重還是要加強對野生白雲茶樹的保護,把重要的資源保存下來,這才能有長期發展的可能。
因此,林充建議,讓更多專業的茶葉商家加入台山白雲茶行業當中來,通過種植、提升採摘技術和後期制茶工藝,保證白雲茶的生產質量。同時,還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樹立品牌,讓白雲茶香飄國內外。
由於特殊藥用效果,白雲茶深受台山人的喜愛,有“仙茶”美譽。過去,其銷售的價格一直很高。在民國時期,1兩上川出產的白雲茶就要毫銀2元;4兩經過焙制的白雲茶可以換回50公斤稻穀(當時台山本地糧食不足,需要從外地運來)。在上世紀80年代初,每公斤白雲茶的售價高達120元。
打響台山本地茶品牌
白雲茶一般在每年的雨水至清明時節開始採摘。一般一個茶農一天採摘茶葉約1-2公斤,多的達3-5公斤。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老茶農的辭世,再加上採摘野生茶過程十分辛苦,投身採摘白雲茶這行的茶農日趨減少,這個行業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
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讓農民更快富起來,在政府有關單位的支持下,台山市茶葉公司在台城石花山建立了白雲茶試驗場,對古兜山上的白雲茶進行育苗栽培,讓白雲茶下山,在平原上栽種。可惜,因為離開了高山環境,晝夜溫差、相對濕度、土壤腐植質等條件的變化,使得白雲茶苗的長勢和質量都不甚理想。後來,由於企業體制的變化,科研經費無以為繼,白雲茶的研究工作就逐漸被遺忘。
黃錫朋是一名中藥草業餘研究者。由於深受《本草拾遺》中所記載“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影響,他認為:“既然台山本地的白雲茶有如此藥效,何不加以研究、培植和推廣呢?這既保護了環境,也能打響台山本地茶葉的品牌,相信還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2006年,黃錫朋投入資金,收購了古兜山瓶南茶場,建起了白雲茶廠,取得了茶葉生產的資質、以及QS認證。他每年從茶農手中收購野生白雲茶春茶青,然後在茶廠採用古法和現代工藝進行製作,開始踏上了研究開發台山野生白雲茶之路。
瓶南茶場始建於1958年。當年,該茶場從山頂上先後移植為數不少的白雲茶樹苗。黃錫朋說,分布於北峰山的白雲茶樹,對海拔和濕度很敏感,需要靠大霧覆蓋才能產出好茶。為了擴大種植面積,收購茶場後,他不斷摸索,每年都嘗試移植40多棵野生茶樹,從海拔400米的山頂移植到350米的地方。目前,茶場的面積從原來的50畝擴展到100畝。茶樹樹齡普遍在50年以上,茶樹樹高1米左右,冠幅2米多。平均每棵茶樹每年可產1斤茶葉。
如今,茶場開始產生不錯的效益:1公斤野生白雲茶樹的春茶可賣到600元,一公斤普通白雲茶可賣到400元。

功能功效

據《百峰山草藥》介紹,用乾白雲茶葉三至五錢,以水煎服,可治風熱感冒、痰多氣喘、頭痛、昏睡、煩渴等病。民間還有一方:乾白雲茶葉一兩,配以蜜糖一斤,密封於瓶內三幾個月,即成醫治紅白痢症的特效藥。這樣蜜泡過的白雲茶渣,燉爛敷醫紅眼病,不少回鄉華僑,也訪買一些帶到海外備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