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歌

《叫賣歌》,作者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叫賣歌》一詩,於1925年9月19日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第四八期,未收入聞一多先生詩歌專集。這是一首具有建築之美的格律詩,可以說是聞一多先生所倡導的“三美”之典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叫賣歌》
  • 創作年代:1925
  • 作品出處: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第四八期
  • 作者:聞一多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叫賣歌
體裁:現代詩
作者:聞一多

作品原文

朦朧的曲巷群鴉喚不醒,
東方天上只是一塊黃來一塊青。
這是誰催少婦上梳妝?──
“白蘭花!白蘭花!”
聲聲落入玻璃窗。
桐陰攤在八尺的高牆底,
“知了”停了,一陣飯香飄到書房裡。
忽把孩兒的午夢驚破了──
“薄荷糖!薄荷糖!”
小鑼兒在牆角敲。
市聲象沸水在銅壺裡響,
半壁無絲是竹簾篩進的淡斜陽。
這是誰遮斷先生的讀書聲?──
“老蓮蓬!老蓮蓬!”
滿擔清香挑進門。
黃昏要擁注全城去安歇,
紛飛的蝙蝠仿佛是風催落葉。
這時誰將神秘載滿老人心?──
你聽啦!你聽啦!
算命瞎子拉胡琴。

作品賞析

《叫賣歌》一詩,1925年9月19日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第四八期,未收入聞一多先生詩歌專集。這首詩可以算是具有建築之美的格律詩,但它的格律不滿於那種切得整整齊齊的“豆腐乾”式,所以可免刻板單調之譏。
聞一多先生在推行新詩運動時,屢言中國文學缺乏想像力,所以他力求意象的創新,也十分著意鑄句鍊字。《叫賣歌》這首詩,從意象的新穎程度而言,可以見出詩人下了相當經營的功夫:四節詩分別表現了清晨、中午、下午和黃昏四個境界。代表人物分別為少婦、孩子、讀書人和算命瞎子,而白蘭花的芬香,薄荷糖的清甜,老蓮蓬的甘美和胡琴聲的神秘幽淒,又分別安排於四個不同的時間裡面。意象的新穎組合,是詩人刻意追求的目標。清晨,“群鴉”哇哇的喧囂聲,卻也“喚不醒”那“朦朧的曲巷”,此時“東方的天上只是一塊黃來一塊青”。鮮明的色彩對比構置成一幅畫面,但詩人給我們提供了一組意象境界,“這是誰催少婦上梳妝?──‘白蘭花!白蘭花!’聲聲落入玻璃窗”。視覺、聽覺上的刺激使讀者感受到晨起早妝的景象。“八尺的高牆底”是“攤”著梧桐樹在陽光照射下的餘蔭,沒有聲音(聽覺),“‘知了’停了”,然而一陣飯香飄到書房裡。第一節里的聽覺映象轉讓於味覺的刺激。忽把孩兒的午夢驚破了──‘薄荷糖!薄荷糖’!小鑼兒在牆角敲”。薄荷糖的叫賣聲,小鑼兒的敲聲隨著飯香一起“飄”進書房。味覺、聽覺迭盪在一起,本來就好奇貪玩愛吃的小孩,怎么還能酣睡。靜的場景立刻置換成動景。“市聲象沸水在銅壺裡響,半壁無絲是竹簾篩進的淡斜陽”。夕陽斜照、市聲鼎沸、熱鬧非凡,讀書人再也無法靜下心來。隨著聲聲“‘老蓮蓬!老蓮蓬!’滿擔清香挑進門。”清香是“挑”進來的,讀者的腦海中同時也會展現讀書人放下書本,奔將出去的畫面。視角的不停變幻,抒情主體的情緒中溶入了更多詩人的參與,從而也激活了讀者的想像力。“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黃昏要擁注全城去安歇,”翩翩飛舞的蝙蝠,就似風中吹落的秋葉,一幅肅殺淒涼的景象,卻正映照了“老人心”──“你聽啦!你聽啦!算命瞎子拉胡琴。”困惑、迷惘和無可奈何的心情似“風催落葉”,更似那悽惻的胡琴聲。
意象的嶄新組合,使全詩融視覺、聽覺、嗅覺於一處,既賦有繪畫美,又具有音樂美,同時,全詩四節,每節五行,雖然其意描在清晨、中午、下午和黃昏,但也可以少婦、孩子、讀書人、老人暗喻人生幾大階段。以叫賣聲和胡琴聲將人生自“有”到“無”的趨勢展示出來。此詩可以說是聞一多先生所倡導的“三美”之典型。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 ,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