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歷

古歷

泛指古代曆法或農曆,或陰曆。

中國古代曆法絕大多數是陰陽合曆。

我國各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曆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曆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歷
  • 注音:ㄍㄨˇ ㄌㄧˋ
  • 解釋:古代曆法
  • 拼音:gǔ lì 
  • 引證:隋書·藝術傳·張胄玄等
古代曆法,詞語解釋,

古代曆法

中國古代曆法絕大多數是陰陽合曆。
中國古代曆法的基本元素——日、氣、朔。中國至遲從殷商時代起就採用乾支紀日。從甲子到癸亥,六十乾支日名輪流循環使用。"氣"是中國古歷的陽曆成分,從冬至點開始到下一個冬至點為一年(回歸年)。一年分成二十四個"氣",稱為二十四節氣。按時間等分的叫平氣。按一年中太陽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氣。從冬至開始,每隔一個氣,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氣;其餘十二個,如:小寒,立春,驚蟄……等都叫節氣。朔是中國古代曆法的陰曆成分。日月的黃道經度相同的時刻叫朔。月亮繞地球轉動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它的速度變化的周期叫一個近點月。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速度也是不均勻的。它的變化周期直到明末以前一直認為就是一個回歸年(見年、月)。由於日、月運動都不均勻,所以每連續兩次朔之間的時間也是不相等的。不過,經過長期觀測統計,可以求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平均數,這個平均數就稱為一個朔望月。根據朔望月推算出來的朔,叫平朔。對平朔進行日,月運動不均勻性的改正,得到真實的朔,稱為定朔(見朔望)。
中國古代的民用曆法根據氣,朔的變化,可分三個時期:①從春秋戰國時代到唐初,是使用平氣,平朔時期。②從唐初到明末,是使用平氣,定朔時期。③清代以後,是使用定氣,定朔時期。

詞語解釋

gǔ lì ㄍㄨˇ ㄌㄧˋ
古歷(古歷)
(1).泛稱古代曆法。
《隋書·藝術傳·張胄玄》:“辰星舊率,一終再見,凡諸古歷,皆以為然。”
《史記·曆書》“昔自在古,歷建正作於孟春” 唐司馬貞索隱:“古歷者,謂黃帝《調歷》以前有《上元》、《太初曆》等,皆以建寅為正,謂之孟春也。”
(2).指農曆。也稱夏曆、陰曆、舊曆。
魯迅 《花邊文學·過年》:“或者謂之‘廢歷’,輕之也;或者謂之‘古歷’,愛之也。”
杜鵬程 《延安人》:“現在是古歷七月,大概延安一帶的穀子和糜子長了半人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