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槎鸜鵒圖

古槎鸜鵒圖

《古槎鸜鵒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圖以純水墨寫意法塑造了一隻棲息枝頭,昂首鳴春的鸚鵒形象。畫面中的八哥從用筆、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繪生動隨意,仆造化不叮得。此圖是唐寅代表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槎鸜鵒圖
  • 作者:唐寅
  • 創作年代:明代
  • 畫作類別:水墨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21厘米 橫26.7厘米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作品別名:《春雨鳴禽圖》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古槎鸜鵒圖古槎鸜鵒圖
該圖又名《春雨鳴禽圖》,畫中以大筆沒骨塗染,塑造了一隻棲息枝頭、昂首鳴春的鶴鵒的優美形象。樹枝勁挺多姿,枝端線條異長,似有微微顫動,枝上有盤藤環繞,旁有新竹叢生,畫面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
畫作右上方有畫家自題的對句詩“山空寂靜人聲絕,棲烏數聲春雨余。”

藝術鑑賞

畫幅特別細長,但一枝半枯的枝條呈“s”型曲折上揚,使畫面顯得豐滿起來。枝條的用筆有抑揚頓挫之感。中部偏上的枝上,用積墨法塑造了一隻正在枝頭棲息、昂首嗚叫的鴝鵒(八哥)。鳥的形象極其生動活潑。口喙用線條雙勾,頭眼、腹背、翅尾、足爪,用大筆沒骨塗染法,色彩略分濃淡,八哥的形體表現十分準確,它那昂首嗚叫的神態,使人如聞其聲,呼之欲出。
整個畫面以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枯樹的用筆從中部自上而下地畫成,用筆有輕重快慢、頓挫轉折,用墨有枯濕濃淡的節奏變化。樹根部位有幾筆用濃墨寫出的竹子,樹幹上纏繞著蒼勁的老藤。樹身用—乜白”法,恰到好處地傳寫出了樹皮斑駁的質感;整幅作品疏密錯落,層次分明,宛如奏響的一曲迎春曲,飄響在春日的晴空里。
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運腕靈便,以書法入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味,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該圖以純水墨寫意法塑造了一隻棲息枝頭,昂首鳴春的鸚鵒形象。樹枝勁挺多姿,枝端線條異長,似有微微顫動,枝上有盤藤環繞,旁有新竹叢生,畫面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全圖疏密錯落,書法入畫,以寫代描,筆力流暢。全圖秀選舒爽,天然無飾。畫上有畫家自題的對句詩,詩與畫互相對應,意趣悠然而生。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韓璐:唐寅是一個才子型的文人畫家,畫風灑脫,飄逸靈秀,此圖是唐寅代表作。筆墨運用自然靈潤,造型以巧取勝。畫面中的八哥從用筆、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繪生動隨意,仆造化不叮得。枝葉行筆運墨濃淡相生。可見造化在手,信筆揮毫,情性自在淋漓之中得以釋放。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收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有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卒。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其繪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畫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響,多“吳派”痕跡,30餘歲時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宗“院體”一路,後泛學宋元諸家,自成一體。山水畫有粗、細兩種風格:粗筆一路源自周臣,仿學南宋“院體”,然於剛勁雄健中別具清俊秀逸之韻;細筆畫屬其本色,更多文人畫筆意,景色簡約清朗,用筆纖細有力,皴法靈活多變,墨色淋漓多變,風格奇峭而又秀潤。人物畫造詣也很深,兼善工筆重彩、工筆淡彩、白描、水墨寫意諸法,形神俱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