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原縣城

古太原縣城

現存的古太原縣城(今晉源街道辦事處所在地),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它傳承了2500多年晉陽古城文脈,是晉陽古城的延續。它沿用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余”的建築格局,俗稱“鳳凰城”。它依託龍山,展示著古晉陽龍鳳呈祥之靈氣,處處體現著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國漢唐文化與傳統的地域民俗文化,是一座依山傍水、設施完備的城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太原縣城
  • 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
  • 傳承了:2500多年晉陽古城文脈
  • 保持了我國:漢唐文化與傳統的地域民俗文化
地理位置,著名景點,保護開發,

地理位置

古太原縣城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源街辦所在地,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晉陽古城遺址之上的明、清時期的太原縣舊城。
古太原縣城遺址

著名景點

古太原縣城,也稱明清太原縣城,位於太原市西南部晉源區境內,距今已有630餘年。因其整體格局如同頭北尾南振翅高翔的鳳凰,故俗稱“鳳凰城”。“鳳凰城”因其獨特的造型,不規則的城垣,曲線形成的街型,高低錯落的建築,而有活城之說;每臨集市、廟會,遠離縣城五里之外,都能聽到裡面的叫賣聲。
“創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古太原縣城隸屬於明清太原府,比太原府城的建城年代晚了393年。它是在晉陽古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規模不及晉陽古城的1/20,但古老的建築風格、濃郁的風俗民情,無不與晉陽古城一脈相承。”太原市晉源區宣傳部部長梁宏宇對古太原縣城的歷史了如指掌。
“原明清太原縣城,內有九街十八巷,設四門,四周城堵51堵,敵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兩岸植柳。北門城門洞向北,瓮城門洞向東開,表示鳳首向東顧盼,取‘丹鳳朝陽’之意,瓮城內外出路南北兩側各有一眼水井,象徵鳳之雙目。東西內門洞各向正東、正西,外門洞皆轉向南,如鳳之雙翼。南門為鳳尾,尖端直指南方。”梁宏宇告訴記者,古太原縣城四條大街交匯於十字中心,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徵鳳凰的腹部,因此從整體上看,縣城如俯衝落地的鳳凰占據著高台,故名“鳳凰城”。
走進古城,斑駁的北城門內,有一匾額上書“德化”兩字,與南城門外的“龍天廟”遙相呼應,像生活在古城內的人們一樣拙樸、澹泊。
據當地人介紹,太原縣城內外原有大小寺廟、樓閣、祠堂50多處,如:劉王祠、尹公祠、趙襄子祠等,這些都是傳承古晉陽歷史文化的有力佐證。4條大街原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原有五道將軍廟22處。寶華閣、鼓樓、觀音閣等建築,雄偉壯觀,古樸莊重。直到20世紀40年代,縣城內作坊店鋪還多達160餘家,南關、西關車馬旅店40餘座,其繁華景象非同一般。另外,還有一般縣治城郭中十分罕見的先農壇、社稷壇,更襯托出古縣城的尊貴身份。
太原市博物館館長張宏說,古太原縣城復建在晉陽古城遺址之上,既是晉陽古城的延續,更是晉陽文化的傳承。目前在城內發現的諸多歷史建築,足以證明它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西依龍山,東視汾河,“鳳凰古城”自古物阜民豐。作為大唐的龍興之地,這裡水秀山明,歷代名人不絕於里。除漢文帝、漢景帝外,還有一位“文治武功”的“太原公子”———李世民。臨去世前一年,李世民回到太原,故地重遊,感慨萬千,揮毫寫下了一篇氣吞山河的詩篇《晉祠之銘並序》,抒發了自己“以德治國”的理念。
“原太原縣四門城樓上供奉關帝、文昌、財神、藥王四神靈。北門額書‘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為北方屏障,依據於晉陽古城奉上級召宣之門,以德化民,是漢文帝劉恆治國綱領的縮寫。東門‘東汾聚秀’、‘觀瀾’,形容汾水秀麗,在城頭高處觀賞滾滾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門‘西兌金湯’、‘望翠’,意為西山寶藏匯聚,滿目青山翠綠。南門‘桐蔭晉陽’、‘進賢’,意為晉陽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後代子孫都享受王族權益。”據梁宏宇介紹,鳳凰城裡自古讀書人多、人才輩出。
“從紀念早於大禹的治水英雄台駘的昌寧公祠、紀念唐叔虞的晉祠、晉陽古城遺址、紀念漢文帝劉恆的龍天廟等,到北齊歷時24年開鑿的蒙山大佛,再到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虞弘墓和填補南北朝美術史空白的婁睿墓等都傳承和見證了太原歷史變遷和文化發展的過程。” 明清太原縣城,設四門,四周城堵(馬面)51堵,敵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兩岸植柳。城垣周長3732米(城垣數為考證實測參考數),南面城牆從東至西1152米,整體向外弧形。西面城牆從南至北676米,由南向北直線傾斜。北面城牆從西向東1150米,由西向東南直線傾斜。東面城牆從北向南756米,由北向南直線傾斜。東西寬,南北窄,呈長方形。北門內城門洞向北,瓮城外門洞扭轉折向東,表示鳳首向東顧盼,取“丹鳳朝陽”之意,瓮城內道路南北各水井一眼,象徵鳳之雙目。東西內門洞各向正東、正西,外門洞皆轉向南,如鳳之雙翼。南門為鳳尾,尖端直指南方。四條大街交匯於十字中心,傳說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徵鳳的腹部。城整體如俯衝落地的鳳凰占據高台。鳳凰城因其獨特的造型,不規則的城垣,曲線形成的街型,高低錯落的建築,故有活城之說。
太原縣四門城樓上供奉關帝、文昌、財神、藥王四神靈。北門額書“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為北方屏障,依據於晉陽古城奉上級召宣之門,以德化民,是漢文帝劉恆治國綱領的縮寫。東門“東風聚秀”、“觀瀾”,形容汾水秀麗,在城頭高處觀賞滾滾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門“西兌金湯”、“望翠”看西山礦藏匯聚豐富,眼望在青山翠綠之中。南門“桐蔭晉陽”、“進賢”,晉陽為桐封叔虞之地,後代子孫都有享受王族權益,鳳凰城之讀書人多,人才輩出。
太原縣城內外共有大小寺廟、樓閣、祠堂50餘處,如:劉王祠、尹公祠、關王祠、崇聖祠、節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趙襄子祠等,這些祠堂的存在與形成都是對古晉陽歷史文化傳承有力的佐證。四條大街共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有五道將軍廟22處,寶華閣、鼓樓、觀音閣等建築,雄偉壯觀,古樸莊重。直到19世紀40年代,縣城內作坊店鋪多達160餘家,南關、西關車馬旅店40餘座,可見繁華景象非同一般。

保護開發

姚富生,一位土生土長的晉源人。早在10多年前,當一些人還在對古城遭到破壞而漠然視之時,他已經意識到了嚴重性和隱藏在古城背後的巨大潛力。“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源人,眼看著古城的風韻漸漸消失,心裡感到非常難受。從1999年開始,我就開始呼籲古太原縣城的保護與開發。”
梁宏宇說,作為最早提出開發古太原縣城的先行者,10多年來,姚富生可謂殫精竭慮,歷盡艱辛。
“上世紀90年代末,古太原縣城破壞很嚴重。一些建築物是因年代久遠而自然毀壞,一些建築物則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遭到損壞。這些都屬於不可抗拒的因素,我們無能為力,但對今天一些人為破壞我們卻不能坐視不管。”
姚富生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缺乏文物保護意識的村民拆了城牆上的磚用於建房、修豬舍等,使城牆逐漸損壞,特別是近幾年,破壞也越來越嚴重。“許多村民將原先土木結構的老宅拆掉,重新翻新成混凝土結構的新房。這對於古城的保護無異於釜底抽薪,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古城將不復存在。”
為阻止村民翻蓋老宅,姚富生甚至不惜與多年故友翻臉。說起那次衝突,姚富生至今難以釋懷。
“那個人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好友,2000年,他為了蓋新房,要將原來的老房子拆掉,他家的房子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是一百多年的老宅,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為了阻止他拆遷,我多次上門勸說,情急之下還差點動手。”說起這段往事,姚富生感慨不已。為了這座古城,這樣的事在他身上發生過太多太多。
“1999年,我提出了開發古城,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說我想從中謀利,想藉此發財。”姚富生說,那時走在大街上,背後總有人指指點點。“心理素質要差點,這些風言風語也能把你氣死。”
10多年下來,古城的每一磚每一瓦他都瞭然於胸。
“1999年,我帶人對古城的整體進行了測量,經過幾年工作,2004年,我們終於繪製出了一張完整的古太原縣城圖,可以說是小有所成。”
在對古城進行考察研究的同時,姚富生四處奔走,給人們講解古城保護的重要性,逐漸地,他的隊伍擴大了,同行的人也越來越多。
“2003年,我們成立了‘晉陽文化民間研究會’,以此為依託,奔走呼號,致力於古太原縣城的保護與開發。現在,我們研究會共有會員50多人,都是一些熱愛文化的老年人。年紀最大的有80多歲,年輕的也有50多歲。”
“當年,古太原縣城店鋪字號林立,既有明代的建築物,又有清代的建築物。究竟哪一家是清代,哪一家是明代的,研究會首先從人文地理資料入手,對失去的古建築、古文物進行盤點、蒐集,繪成圖冊。幾年來,我們先後整理出版了《太原市旅遊文化漫談》、《晉源民間文化研究》等書籍。同時,我們還到外參觀、學習,尋找資料,先後到過河北、上海、香港等地。為此,前前後後投資了100多萬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修復古太原縣城的可行性建議。”
民間保護與開發古太原縣城高漲的熱情,引起了晉源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今,“古太原縣城保護開發建設項目”已確定為2011年度太原市的重點項目,引起海外人士的青睞。姚富生多年的心愿終於要實現了。
近年來,晉源區政府和民間都加大了保護力度,文廟、龍天廟、玉皇廟、秦家大院、西城門洞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修復。遺憾的是,由於受資金所困,一些古建來不及修復就已塌毀,對古城的建設性破壞還在繼續。
令人欣慰的是,姚富生這些在古城的人文環境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具有先見之明的企業家和文化人士,多年來積極致力於古太原縣城的研究和保護,勘測、研究、整理、編撰、出版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在此基礎上,太原市政府委託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研究編制的《明太原縣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詳細規劃》已於2010年年初正式向社會公布。
“古太原縣城開發保護建設項目古城保護區域面積為1300畝,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項目將現有部分居民、企事業單位、學校搬遷出古城,保護性恢復古縣城,包括將修復古太原縣城牆、街道以及一些主要古建築和古縣城的基礎設施。建成之後既達到保護古城的目的,又能夠極大地發展太原市的文化旅遊產業。”據姚富生介紹,該項目是以晉陽文化與太原縣老城建築為依託,發展具有休閒觀賞、民俗風情、遊客參與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的旅遊產品為明代早期古代衙署、貴族、市井生活及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形象定位“明代古縣城”。
“古太原縣城的保護與恢復,將帶動晉陽古城遺址周邊的復原,進一步發掘晉陽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姚富生表示項目建成後,將與晉祠、天龍山、龍山、蒙山、晉陽湖等景區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晉陽文化旅遊系列,同時,發展具有休閒觀賞、民俗風情、遊客參與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
以古太原縣城恢復為標誌的晉陽文化旅遊核心區作為山西旅遊橫貫南北的重要節點,未來他的集聚功能將不斷放大,太原旅遊發展或將由此破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