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北社區

古塔北社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城北街道,居委會坐落在肇慶市躍龍北路1號106號,辦公面積約75平方米,內設服務室、警務室等。管轄範圍為古塔中路2-16號,工農北路41-67號;和平路1-29號;端州三路32-60號,躍龍北路1-19號,內街巷二條:工農北路二巷和較邊巷。其中:較邊巷屬插花地,與黃崗鎮景山崗村委會轄區交織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塔北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城北街道
  • 人口:12300人
基本概況,發展重點,人口衛生,飲食習俗,社區單位,

基本概況

古塔北社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城北街道,居委會坐落在肇慶市躍龍北路1號106號,辦公面積約75平方米,內設服務室、警務室等。管轄範圍為古塔中路2-16號,工農北路41-67號;和平路1-29號;端州三路32-60號,躍龍北路1-19號,內街巷二條:工農北路二巷和較邊巷。其中:較邊巷屬插花地,與黃崗鎮景山崗村委會轄區交織在一起。古塔北社區現有常住戶有3400戶,戶籍戶2642戶,常住人口有12300人,戶籍人口7567人,出租屋498間。居委會下設計畫生育工作委員會、調解工作委員會、治保工作委員會、社區消防安全工作委員會、衛生工作委員會、社會保障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老齡工作委員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社區現有黨員162人,於2008年初成立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

發展重點

古塔北社區存在問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衛生環境。
古塔北社區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6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140頭、牛15頭、羊80隻,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800元。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古塔北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古塔北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社區單位

古塔北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