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耕織與勞作

古代耕織與勞作

徐潛主編的這本《古代耕織與勞作》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而策劃的。《古代耕織與勞作》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園藝紡織手工業和三百六十行。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代耕織與勞作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14762
背景,目錄,序言,文摘,

背景

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可以用“多元交匯,精耕細作”八個字來概括。它是中國古代農業強大生命力的來源,而中國古代農業的這種強大生命力,正是中華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華文明火炬長明不滅的主要奧秘之一。徐潛主編的這本《古代耕織與勞作》為我們介紹就是中國古代農業方面的知識。此外,還介紹了古代園藝、古代紡織、古代手工業和三百六十行。

目錄

一、古代農業
二、古代園藝
三、古代紡織
四、古代手工業
五、三百六十行

序言

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對既有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該書就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而策劃的。我們想通過這套圖書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展示出來,讓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其實。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綜合體”,是一種長期積澱的文明結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我們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們想通過這套書,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我們希望這套文庫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這套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吉林文史出版社做書的準則是“使人崇高,使人聰明”,這也是我們做這套書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處,也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2月

文摘

關於我國農業的起源,古代書籍中有許多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從這些傳說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原始農業的基本面貌。
1。鑽木取火
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的一個母系氏族,他們打獵時發現,打擊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碰撞時會產生火花,於是受到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
鑽木取火就是用堅硬的木頭較尖的一端在另一塊堅硬的木頭上快速地打鑽,靠摩擦產生的熱量來點燃木頭,再加些乾草、樹枝,輕輕地吹,便燃燒了起來,也就產生了火。人工取火的發明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所以,燧人氏一直受到人們的敬重和崇拜,被奉為“火祖”。
燧人氏不僅發明了“鑽木取火”,還發明了“結繩記事”,用編結草繩的方法來幫助記錄各種事情。
燧人氏在崑崙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發現了“天道”;又開始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還以風姓為人類命名,對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緣上的限制,也就是“人道”,從此開始了中國的文明歷史。
2。伏羲傳說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以他的時代為標誌,中華民族開始跨入了文明的門檻。在伏羲時代,原始的畜牧業有了很大發展,原始農業逐漸起步,出現了農牧並舉的局面,這是中國農業的初始階段。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他善於觀察天文、氣象、地理、生物等自然現象,並創立了“八卦”。他教人們通過書寫記事代替簡單的結繩記事法;制定了婚喪嫁娶的制度,用獸皮做成衣服穿,使人們逐漸知道了禮儀;他還教人們結網捕魚的技術,開始飼養牲畜,因此我們把伏羲看作是養殖業的創始人。
3。神農嘗草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據說神農氏之前,人們吃的是爬蟲走獸、果菜螺蚌,後來人口逐漸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開闢新的食物來源。神農氏為此遍嘗百草,備歷艱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辦法,終於選擇出可供人們食用的穀物,並從中發現了藥材,開始教人治病。
神農氏發明製作了木耒、木耜,教人類進行農業生產。他教人們種植五穀,並不單單靠天而收,還教人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他還制定了曆法。神農氏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從原始畜牧業向原始農業發展的轉變關頭。
農業的出現,讓人類的勞動果實有了剩餘,這時候,神農氏設立集市,讓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東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換,從而出現了原始的商品交易。同時,他還發明了陶器——陶盆和陶罐等,解決了人類的生活用具問題。
4。黃帝由來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在打敗蚩尤,統一了中原各部落之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土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
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的是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都沒有計算,黃帝以步丈畝,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黃帝族興起於西北黃土高原,活動中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這裡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刀耕火種的山地農業被鋤耕農業代替,採獵經濟逐漸萎縮,種植業進一步發展起來。
黃帝時代進行較大規模的農業開發,種植耐旱的粟黍等農作物,從而奠定了中原地區進入文明時代的基礎。
5。后稷教稼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妃姜螈所生。傳說他是有邰氏之女姜螈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以為不祥,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
堯帝封他為農官,舜帝給他的封號為后稷,其功勳與帝王相當。他善於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被尊為“百穀之神”。後來,人們出於敬仰和愛戴,便尊稱棄為“稷王”。
后稷不僅使五穀獲取了豐收,而且懂得了糧食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總結了一套圓滿的農事活動經驗,開創了萬古不朽的農耕偉業。
周族奉他為始祖,並認為他是最早種稷和麥的人。民以食為天,后稷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帝業的根主,因此產生了“江山社稷”這一說法。
P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