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

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

《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古代醫家)》為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卷之古代醫家篇,書中選取了古代名醫對兒科的證治經驗,並且多選取對兒科病證確有闡發,有醫案佐證的醫家經驗,部分加入醫家對該病證的醫論及驗方效方,旨在為臨床中醫診治兒科病證提供借鑑。 朱玲玲等主編的《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古代醫家)》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臨床套用價值和文獻參考價值,能夠幫助讀者開闊視野,增進學識。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作者:朱玲玲 陳沛熙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7597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朱玲玲等主編的《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古代醫家)》為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卷之古代醫家篇,書中選取了古代名醫對兒科的證治經驗,並且多選取對兒科病證確有闡發,有醫案佐證的醫家經驗,部分加入醫家對該病證的醫論及驗方效方,旨在為臨床中醫診治兒科病證提供借鑑;《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古代醫家)》具有較高的臨床套用價值和文獻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感冒
萬全(注重小兒生理特點及四時調理之法)
龔延賢(感冒者,宜發散也)
秦昌遇(寸口三關,別而辯之)
鄭重光(精於傷寒陰證,善用辛熱回陽)
姜宗岳(善疑難,重脈症)
吳鞠通(將三焦辯證靈活運用於小兒溫病的治療)
費伯雄(初則疏解和中,入則表里並解)
夏鼎(擅長小兒推拿,常以推拿代藥)
朱世揚(小兒傷寒與大人無異,所異者挾驚挾食耳)
咳嗽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張從正(攻邪即是扶正)
汪機(治咳要分肺虛肺實)
萬全(治咳之法,當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
龔延賢(咳嗽所因,從脈辨之,要分新久虛實)
秦昌遇(診病要以症因脈治為序)
胡慎柔(土盛金生,咳嗽自休)
鄭重光(學宗仲景之論,崇方有執之說)
葉天士(咳為氣逆,嗽為有痰)
陳復正(有聲無痰肺氣傷,有痰無聲脾濕動)
吳鞠通(風寒風溫有別,傳變規律各異)
程文□ (治學尚實用敢懷疑,遣藥立方靈活多變)
王泰林(善於化裁古方)
凌奐(臨證慎思明辨,用藥一絲不苟)
張聿青(擅以脈象辨真相)
薛鎧(肺氣虛者,調補脾土以生肺金)
程從周(精於脈診,善用溫補)
也是山人(用藥精煉,配伍靈活)
夏鼎(嗽有順傳、逆克、反侮、隔經傳及水火不相交濟之變)
袁焯(博採眾家之長,喜用古人成方)
溫載之(弘揚葉桂之法,善用吳瑭之方)
肺炎喘嗽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薛己(肺症而用燥脾之藥,則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藥,則脹益增)
萬全(喘有順逆,嗽有新舊,須辨明之)
秦昌遇(治痰喘當用行痰推積之法)
王堉(精於脈診,怪病治痰)
也是山人(用藥精煉,配伍靈活)
哮喘
萬全(注重小兒生理特點,重視調理脾胃)
張景岳(病發久者氣無不虛,治宜消中有補,溫中有消)
葉天士(治哮症以溫通肺臟、下攝腎真為主)
薛雪(發時背冷氣寒,宜用開太陽逐飲青龍法)
王泰林(善於化裁古方)
柳寶詒(深研伏氣溫病,辨證重視六經)
張聿青(擅用脈象求真相)
馮兆張(哮症遇冷則發,一屬內外皆寒,一屬寒包熱證)
許豫和(立論主火,反對濫補)
疳積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朱丹溪(疳皆乳食不調,甘肥無節而作)
薛己(主張脾腎同治)
萬全(疳皆脾胃病,有虛無實,瀉不可過涼,補不可過溫)
龔廷賢(注重脾胃,反對單純運用補藥以保生)
孫一奎(病始同而終異,治法貴在權變)
秦昌遇(寸口三關,別而辯之)
繆希雍(強調腎對脾胃的生養作用)
葉天士(治宜丸劑緩調,不能旦夕速功)
薛雪(脾胃愈損,必肝木來乘)
陳復正(疳之為病,皆虛所致,治積不可驟攻,不宜峻溫,不可過涼)
吳鞠通(疳生於濕,濕生於土虛)
程文□(疳積發熱,飲食內傷所致,陽明鬱積而發)
王士雄(溫病大家,見解獨到)
馬培之(重視整體辨症審因,用藥綿密而平和)
柳寶詒(融會貫通,獨樹一幟)
巢渭芳(治病貴在不失時機)
薛鎧(治疳以調補胃氣為主)
也是山人(用藥精煉,配伍靈活)
馮兆張(強調標本兼顧,活用古方成藥)
夏鼎(疳者,脾胃虧損,亡失津液而成)
許豫和(反對濫補)
吳箎(首重脈診,次論證方)
王堉(精於脈診,善用成方)
朱世揚(辯證求因,審因而治)
李鐸(治疳總以固本為上)
食積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薛已(右關沉伏,此食積也)
萬全(少食易飽者,宜益胃陽養脾陰;多食易飢者,宜瀉脾胃之火)
龔延賢(虎口脈紋黃色者,為脾積;小兒脈沉者,為乳不消。)
高鼓峰(主張用扶正的手段以達到祛邪的目的)
陳復正(凡欲治病,必先藉胃氣以為行藥之主)
吳鞠通(小兒用藥,貴在輕靈)
程文□(遣藥立方靈活多變)
費伯雄(論治戒偏戒雜,主張和治緩治)
潘名熊(右關獨數乃食滯)
王士雄(陽明實則譫瘼,吐瀉乃病之出路)
王堉(臨證首重脈診)
嘔吐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薛已(治吐瀉以脾胃為主)
萬全(小兒嘔吐有三因,因熱因寒因食停)
龔廷賢(嘔吐者,乳食傷胃也)
秦昌遇(面青唇白冷為真,熱吐腥酸頭額溫)
張景岳(中上二焦者,宜治脾胃,連及下焦者,宜調脾腎)
胡慎柔(土常不足,最無有餘)
鄭重光(學宗仲景之論,崇方有執之說)
葉天士(胃病治肝)
王士雄(溫病大家,見解獨到)
薛鎧(嘔吐當驗其手足,熱則胃熱,冷則胃寒)
夏鼎(辨證精細,處方簡潔)
袁焯(博採眾家之長,喜用古人成方)
許璉(本元虧虛,當先扶脾固元)
劉子維(多用平淡之劑)
朱世揚(初吐當導利以順氣下行;久則須防胃氣虛)
泄瀉
錢乙(用藥平和,補瀉兼施)
汪機(昇陽除濕治泄瀉)
薛己(主張脾腎同治)
萬全(風宜發散冷宜溫,濕則分消熱則清,宿食必從消導散,氣虛下陷必提升)
龔廷賢(喜用胃苓湯加減治泄瀉)
秦昌遇(暴泄非陰,久泄非陽)
張景岳(指出久瀉不愈,必自太陰傳於少陰而為腸澼)
胡慎柔(提出土常不足,最無有餘)
喻嘉言(治病時必“先議病,後用藥”)
葉天士(治方不出成見,其治病多奇中)
陳復正(重視顧護小兒正氣,反對濫用寒涼)
吳鞠通(小兒用藥,貴在輕靈)
程文囿(脾虛風動,金石之品不可用)
謝星煥(善治疑難,立辨病源)
方略(擅用扶土助陽之劑)
費伯雄(論治戒偏戒雜,主張和治緩治)
王士雄(自擬保嬰湯加減治小兒諸病)
陳蓮舫(用藥平實允當,清靈取勝)
張聿青(肝病亦可有晨泄,多痛而不暴注)
薜鎧(見瀉吐驚搐,要知補脾平肝)
程從周(精於脈診,善用溫補)
夏鼎(泄瀉可從面色、糞色辨其寒熱屬性)
也是山人(用藥精煉,配伍靈活)
馮兆張(強調標本兼顧,活用古方成藥)
張士驤(論症處方,理法清晰,精切不浮)
王三尊(用藥靈活多變,六味地黃湯亦可治久瀉)
許豫和(烏梅是止瀉妙品)
袁焯(博採眾家之長,喜用古人成方)
李文來(按病載方,方後釋藥)
朱世揚(辨證求因,審因而治)
陳廷儒(瀉久可傷腎陽,亦可傷腎陰)
……
便秘
黃疸
水腫
驚風
汗證
紫癜
遺尿

編輯推薦

《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兒科病(近現代醫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臨床套用價值和文獻參考價值,能夠幫助讀者開闊視野,增進學識。

目錄

感冒
施今墨(治外感病著重辨彆氣血,虛實和表里)
蒲輔周(執簡御繁,先辨溫涼,再辨兼夾證)
趙心波(實證用藥宜精簡輕銳,虛證宜調理脾胃,培補元氣)
王鵬飛(主張用藿香代替麻黃,防過汗傷津)
何世英(將傷寒的六經辨證和溫病學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相結合)
黎炳南(疏風解表,使邪從汗解,熱退病除)
劉雲山(用藥平和輕靈,不傷正氣)
劉韻遠(重視舌診,方小藥精)
馬新雲(辨證精準,用藥輕靈)
劉弼臣(治感冒喜寒溫並用)
咳嗽
孫謹臣(臨證注重區分肺氣失宣與肺氣失肅)
金厚如(藥量精準,喜用散劑)
董廷瑤(辨證細緻,注重望診)
何世英(六經辨證與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相結合)
黎炳南(用藥精當,把握病機,法貴靈活)
劉雲山(用藥平和輕靈,不傷正氣)
劉韻遠(重視舌象,善治肺臟)
馬新雲(辨證精準,用藥輕靈)
肺炎喘嗽
蒲輔周(用藥靈活變通,不拘泥於一方一證)
金厚如(以溫病學說為指導,分階段論治)
趙心波(緊緊把握“熱毒”變化和“氣陰”存亡進行辨證施治)
董廷瑤(辨證細緻,注重望診)
王鵬飛(用藥精簡,顧護正氣)
何世英(主張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
黎炳南(用藥精當,把握病機,法貴靈活)
劉雲山(治肺炎清熱滌痰平喘是關鍵)
劉韻遠(有肺閉氣鬱者宣發之,有氣逆上嗆者肅降之)
馬新雲(輕開救三法治療小兒肺炎喘嗽)
劉弼臣(精於五臟證治,突出從肺論治)
哮喘
孫謹臣(選方用藥輕清靈活)
董廷瑤(從肺脾腎論治之,法以驅痰杜痰)
黎炳南(用藥精當,把握病機,法貴靈活)
劉雲山(強調辨證論治,注重方證對應)
劉韻遠(發作時治標,不發作時治本)
馬新雲(儒醫世家,馬氏兒科)
劉弼臣(從肺論治,宣斂並行,固衛祛邪)
馬蔭篤(用藥少而精,自擬多張經驗方)
嘔吐
趙心波(嘔吐從熱論治)
董廷瑤(手法按壓火丁治療嘔吐)
黎炳南(用藥精當,把握病機,法貴靈活)
劉雲山(強調辨證論治,注重方證對應)
劉弼臣(喜用辛開苦降法治療嘔吐)
馬蔭篤(治吐三法,和胃、通腑、滋腎)
泄瀉
孫謹臣(“扶陽”為第一要義)
蒲輔周(善治急性熱病,經方時方合施)
董廷瑤(小兒吐瀉證,虛寒者居其八九,實熱者十中一二)
王鵬飛(治療應以扶正治本為主,祛邪為次)
黎炳南(清溫共進宜慎苦寒,除濕勿忘扶中運脾)
劉雲山(瀉綠水並非為腸熱,而是濕盛胃腸偏寒之見證)
劉韻遠f重視舌診,方小藥精)
馬新雲(辨證精準,用藥輕靈)
劉弼臣(提出治瀉十法)
馬蔭篤(散劑治療為主,注重“三慎”“三宜”)
厭食
董廷瑤(擅用桂枝湯調和營衛治厭食)
王鵬飛(用藥以“收”為“補”)
黎炳南(自擬厭食基本方,輔助食療功效強)
劉雲山(強調辨證論治,注重方證對應)
劉韻遠(病程短宜理氣消食導滯,病程長當益氣健脾補虛)
馬新雲(自擬和胃消食丸治療餵養不當所致厭食)
劉弼臣(調肺有利於健脾,健脾有利於護肺)
過敏性紫癜
趙心波(從血論治,以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祛風為治療原則)
董廷瑤(風傷氣衛者,當疏表清宣,熱燔營血者,當涼血清營)
王鵬飛(五臟用藥,獨重脾胃)
何世英(出血點鮮紅,宜涼血止血;紫暗,宜活血化瘀)
黎炳南(不宜攻伐太過,要顧護正氣)
劉雲山(強調辨證論治,注重方證對應)
馬蔭篤(注重清熱涼血)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趙心波(從血論治,以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祛風為治療原則)
董廷瑤(實者為心肝火旺,迫血妄行;虛者為陰虧火炎,脾不統血)
王鵬飛(紫癜均與氣滯血瘀有關)
何世英(出血點鮮紅,宜涼血止血;紫暗,宜活血化瘀)
劉韻遠(紫癜與心肝脾關係密切)
急性腎炎
蒲輔周(用藥靈活變通,不拘泥於一方一證)
趙心波(急性腎炎多屬陽、實、熱證,實證用藥宜精簡輕銳)
董廷瑤(有表證宜先清解,後調脾腎)
王鵬飛(治療應以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為主要原則)
王伯岳(水腫與肺脾腎三者關係密切,治療必須三者兼顧)
何世英(主張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
劉雲山(平和輕靈,不傷正氣)
王靜安(水腫治療以開上、運中、利下、通絡為要點)
劉弼臣(擅用“五草湯”加減治腎炎)
馬蔭篤(初期祛風行水,中期清熱利濕,後期滋腎健脾)
汪受傳(惟“潔淨腑”為治水正法)
慢性腎炎
董廷瑤(辨證細緻,治腎調脾)
馬新雲(儒醫世家,馬氏兒科)
馬蔭篤(肺脾腎同治,喜用淮山黃芪)
腎病綜合徵
趙心波(抓住主症辨證施治,配合外治消腫效佳)
董廷瑤(辨證細緻,治腎調脾)
何世英(治腎病水腫,以五皮飲為主方)
黎炳南(謹守陰陽,顧護正氣,攻邪宜中病即止)
馬新雲(治以補腎為主,扶正達邪)
劉弼臣(分症而治,擬驗方“五草湯”加減)
馬蔭篤(培土溫腎,喜用黃芪)
小兒遺尿症
祁振華(治療以培補元氣為根本大法)
董廷瑤(遺尿以腎氣不足者為多‘)
何世英(強調方證對應,注重中西醫結合)
黎炳南(用藥精當,把握病機,法貴靈活)
劉雲山(用藥平和輕靈,不傷正氣)
劉韻遠(治療以溫腎祛寒,固腎縮尿為法)
馬新雲(遺尿由心經有熱,下移小腸,膀胱失約所致)
王靜安(腎陽虛弱,膀胱不約為本病的主要原因)
劉弼臣(治療以溫補下元、固澀膀胱為主)
馬蔭篤(治遺尿以利濕、益氣、固腎、安神為法)
病毒性心肌炎
劉弼臣(治心不止於心,調理他髒以養心)
趙心波(用藥以甘淡、甘平之品緩調為妥)
馬新雲(治以扶正益氣為法)
何世英(治以溫心陽、安心神,益氣滋陰、補血復脈為主)
黎炳南(治以益氣養心為主)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董廷瑤(辨證準確,用藥精當)
馬蔭篤(以清心、平肝、健脾為法治療多動症)
麻疹
蒲輔周(善治急性熱病,用藥靈活多變,自擬數條麻疹驗方)
祁振華(通過觀察指出疹毒內陷逾12小時後,難再透托還表)
董廷瑤(臨床總結出麻疹的8種透法)
王伯岳(早期慎寒涼,中期忌收斂,後期忌過於滋補)
王靜安(麻貴透徹,宜先發表,使毒邪盡達於肌表)
水痘
祁振華(分階段論治,辨明主次,分清標本)
趙心波(實證用藥宜精簡輕銳,虛證宜調理脾胃)
馬新雲(治療水痘總的原則主要是利濕)
王靜安(分證無需龐雜,但分輕證重證即可)
劉弼臣(治療宜以疏風清熱,解毒利濕為法)
流行性腮腺炎
蒲輔周(善治急性熱病,用藥靈活多變)
祁振華(治以疏風清熱,消腫解毒之法為主)
趙心波(早期治以清溫解毒,散結消腫;後期宜解毒化濁)
馬新雲(治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法)
王靜安(治療注重軟堅散結)
小兒麻痹症
施今墨(急性者,可按驚風之治法)
趙心波(把握病機,分段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