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謂(口頭交際用語(古代))

古人稱謂(口頭交際用語(古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人稱謂就是指古人的稱呼,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字不知)。名是小時長輩起的,字是弱冠之年起的,號是自己起的。古人的稱謂極有講究,不同關係不同的身份、地位對人的稱謂都可能有所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人稱謂
  • 外文名:The ancients called
字和號的基本定義,名和字的聯繫,詞義相近,詞義相反,連義推想,其他,稱呼的含義,別號,其他稱謂方式,以名字稱,以別號稱,以郡望稱,以官位稱,以諡號稱,以書齋稱,以代表作稱,以居所稱,姓氏演變,先秦姓,先秦氏,先秦統稱,漢后姓氏,漢後名,漢族取名,漢後字號,其他字號,避諱方式,

字和號的基本定義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1]
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的聯繫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有兩種情況:

詞義相近

“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

詞義相反

“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連義推想

岳飛字鵬舉;謝翱字皋羽。

其他

還有些時候,“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

稱呼的含義

1 表揚:經緯天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威強睿德曰武、柔質慈民曰惠、聖聞周達曰昭、行義悅民曰元、照臨四方曰明、闢土服遠曰桓、聰明睿智曰獻、溫柔好樂曰康、布德執義曰穆。
2 批評: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辜曰厲。
3 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愍、慈仁短折曰懷。

別號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繫。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其他稱謂方式

以名字稱

古人的名大都用於自稱,極少有人直呼其名。稱字的多為長輩或同輩。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張學良將軍為例,將軍常對人自稱“學良”,而他的師友多呼之為“漢卿”,有親切、親近意味。

以別號稱

著名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稱別號多是表恭敬之意。

以郡望稱

郡望是指一個人的故鄉,如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祖籍河東,韓愈世居昌黎縣,因之後人分別稱他們為柳河東、韓昌黎。二人又分別有《河東先生集》、《昌黎先生集》傳世。

以官位稱

王維曾官居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杜甫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柳永因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

以諡號稱

諡號是一個人死後,皇帝根據他生前功勞而封的榮譽稱號。如歐陽修諡號文忠,後人稱之為歐陽文忠公,有《歐陽文忠集》,范仲淹諡文正,後人稱之為范文正公。

以書齋稱

蒲松齡因其書房名為聊齋,世稱聊齋先生,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聞名。

以代表作稱

宋詞人張先語言工巧,曾以三處善用“影”字,人稱張三影。

以居所稱

清才子袁枚因居隨園,稱為隨園主人。

姓氏演變

先秦姓

姓是不變的族號,氏是姓的變化分支,也可自立。
姓氏起源:母系氏族社會就已有姓,不少古姓帶有“女”旁,本質是氏族稱號。 《春秋》所載:黃帝是姬姓(周姓),炎帝是姜姓,少皞是嬴姓(秦姓); 媯(guī)、姒(sì)、姚、羋、偃yan、隗(huai)、允、子、風、歸、曼。 古書常說的“百姓”一詞,最早可能指眾多的氏族。
周人是黃帝後裔,姬姓不變。下面又分孟氏、季氏、孫氏、游氏。 陳國的陳完以陳為氏,出奔齊國後便由陳氏改為田氏。
1 因生而姓: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sì);禼(即契(xiè))母吞燕卵而生禼,故殷姓子;后稷母履大人跡而生后稷,故周姓姬。”
2 以自然物為姓: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
3 註解:同姓不可通婚;對人稱呼時不稱姓。

先秦氏

男子姓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聯繫密切。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 貴族男子稱氏“明貴賤”=身氏+姓。
1 諸侯以封國為氏:鄭捷(鄭文公);齊、楚、秦。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分封姬姓國53個,其子孫多以國邑名或父祖字為氏。 貴族以嫡長子繼承其位,稱為大宗;其餘兒子稱為小宗,成為大宗的臣屬。 天子的小宗稱王子,王子之子稱王孫,統稱王族。 諸侯的小宗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統稱公族。王族、公族可以國名為氏,但公孫的子孫則不屬於公族,另外命氏:齊文公的兒子叫公子高,孫子叫高傒(xi)。
2 卿大夫以封邑為氏:知罃、羊舌赤、解狐。
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封於魯。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姬同承位為莊公,是大宗; 餘三子慶父、叔牙、季友為小宗,即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就是“三桓”。 慶父兒子公孫敖承位,庶子或以“孟”為氏,或以“仲”為氏(實際排行老二)季孫子孫多以季為姓氏;又因季友封邑在費,子孫也有以費為姓氏。
3 以官名為氏:司徒、司馬、司空、上官、太史、王、侯。
4 以技為氏:陶、巫、甄。(常為賤人)
5 以居地為氏東方朔、西門豹、南宮敬叔、百里孟明視。
6 以祖先族號、諡號為姓: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莊以祖先字為氏:孔丘(孫嘉字孔父之後)、季孫肥(子友字季之後)。
女子姓氏
1 貴族女子稱姓:“別婚姻”=排行或婚氏+姓
2 待嫁女子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孟姜、仲子、叔姬、季羋。
3 出嫁女子:
3.1 本國國名或氏+姓:齊姜。
3.2 嫁給別國國君:配偶封國+姓:秦姬。
3.3 嫁給別國卿大夫:配偶氏或邑名+姓:趙姬(趙衰妻)。
3.4 死後:配偶或本人諡號+姓:武姜(鄭武公妻)。
姓+“氏、女、母、姬、媼、嫗”:武姜稱姜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 戰國以後,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一。

先秦統稱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
古時嬰兒出生3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20歲成人舉行冠禮(結髮加冠)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結髮加笄)時取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名字關係:“字”是“名”的解釋或補充 。
稱謂變化
1 夏商:孔甲、盤庚、武丁(和乾支聯繫,可能和生辰有關)。
2 春秋:“黑肩”(周公,生理特徵);“寤生”(鄭莊公,其母難產),+“子”取字=尊稱:子胥(伍員);子淵(顏回) 名字連說=字+名:孟明(字)視(名)、孔父(字)嘉(名)。
3 周代貴族(男子):伯仲叔季+字+父(甫):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有時省“父”(甫)字:伯禽仲尼叔興 有時省排行:禽父尼父興父 。
1 以排行為字: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2 周代貴族女子取字:伯仲叔季+姓+字+母(女),孟妊車母。最常見的是姓上冠以排行:孟姜、叔姬、季羋 有時省“母”:季姬牙有時省排行:姬原母,有時單稱“某母”或“某女”:壽母,帛女。

漢后姓氏

漢代通謂之姓,人人有姓
後世有非漢族的複姓:長孫、宇文、慕容、拓跋、獨孤、尉遲、呼延、万俟
改姓
1 皇帝賜姓;避諱改姓;避難改姓。
2 改繁為易: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愛新覺羅簡姓羅、金
3 少數民族從漢:北魏孝文帝規定皇族拓跋改姓元,其他改陸、穆、賀、於等。
4 拓跋、單于、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等都是漢語譯音。

漢後名

周秦兩漢:單名多於雙名;“之”、“不”等為虛字:介之推、申不害
魏晉:高雅如“之”:王羲之、顧愷之、祖沖之、裴松之
南北朝:佛教盛行:僧肇、道安
唐代:求雅:文、德、儒、元、雅、士
五代:美士曰彥
唐宋:道教盛行,以五行命名:朱熹(火),祖孫名五行循環,復名增多
元代:取蒙文名;且規定漢人不得取名,以出生日期為名:朱元璋名朱重八
明清:以族譜、字輩命名:文武,富貴、昭慶、德祥、龍鳳、昌盛
清滿貴族:安、福、永、泰

漢族取名

1 尚武:勝、武、勇、超、猛、固、彪、舉
2 思賢:張堯、黃舜、鄧禹、張湯
3 求壽:萬年、延壽、千秋、去病、去疾

漢後字號

名字連說——名+字:孔融(名)文舉(字);陳琳(名)孔璋(字)
“名”或“字”中用同字或偏旁表示同輩:顏果卿、顏真卿;蘇軾、蘇轍
(別)號: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唐宋開始盛行:例如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青蓮居士;蘇軾東坡居士。

其他字號

1 唐宋還常以行第連同姓名官職等稱人,例如李白是李十二、韓愈是韓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杜甫稱杜二拾遺、白居易稱白二十二舍人等。
2 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等);表示尊敬,稱“地望”:孔融稱孔北海;韓愈稱韓昌黎;王安石稱王臨川。
3 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等):諸葛亮稱武侯;王羲之稱王右軍。
4 弟子或後人所上的尊稱:周敦頤稱濂川先生。
5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謚”):陶潛稱靖節。
6 在姓氏前加“大(小)”指稱特定的同姓者:老杜指杜甫,小杜指杜牧。
7 以幾個姓並稱特定的幾個人:“伊呂”指伊尹、呂尚;“李杜”指李白、杜甫;“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
8.1 生前尊號:唐代起皇帝生前還有尊號:唐玄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8.2 廟號:漢代起皇帝在諡號前還有廟號,每朝第一個皇帝一般稱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後則稱太宗、世宗等:例如漢高祖的全號是太祖高皇帝,漢武帝的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等。
8.3 諡號:古代貴人死後,朝廷給予諡號。
8.4 皇帝稱號=生前尊號+廟號+諡號

避諱方式

避諱方式一般有改字、空字、缺筆。
秦漢改字常以同義互訓
(高祖)邦—國;(文帝)恆—常。
空字=□或某或諱。
唐代:開始缺筆。文字筆畫有預設。舊時多為表示避諱的一種方式。自唐代以來�o在書寫或鐫刻本朝皇帝或尊長的名字時�o有意缺筆以示避諱。一般省略最末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