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簡稱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藥物暫時阻斷機體一定區域內神經末梢和纖維的感覺傳導,從而使該區疼痛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腔局部麻醉
  • 外文名:oral local anesthesia
  • 簡稱:局麻
  • 特點:不需特殊設備
概述,特點,適應症,禁忌症,局麻藥物,過敏反應,血管收縮劑的套用,局部麻醉方法,操作過程,麻醉前準備,麻醉後檢查,注意事項,併發症,

概述

確切的含義應該是局部無痛,即除痛覺消失外,其他感覺如觸壓、溫度覺仍存在;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識。

特點

1.不需特殊設備,不需麻醉醫師參與,術者可獨立操作。
2.術前無特殊準備,病人保持清醒。
3.術後無需特殊護理,安全性相對較大。
4.局部麻藥中加入適量血管收縮劑,可使術區出血減少,便於手術操作。
5.不適用於不合作病人及局部有炎症部位。

適應症

1.一般的口腔頜面外科門診手術
2.牙髓病的治療
3.牙周刮治等治療
4.固定義齒修復的牙體預備
5.種植牙手術等

禁忌症

1. 注射部位感染 。
2. 年幼的病人,特別是不配合的小孩子。
3. 將要做外科手術的病人。

局麻藥物

局麻藥物的種類很多,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脂類和醯胺類。
國內常用的局麻藥物有酯類的普魯卡因、丁卡因,醯胺類的利多卡因、鹽酸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甲哌卡因在國外亦較常使用。
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浸潤麻醉藥物為碧蘭麻,阻滯麻醉藥物為利多卡因
常見藥物
普魯卡因優點:麻醉效果較好,價格低廉,毒性和不良反應小。
缺點:其血管擴張作用較為明顯,故套用時常加入少量腎上腺素,以減慢組織對普魯卡因的吸收而延長麻醉作用的時間。
過敏反應:酯類麻醉藥物,偶能產生過敏反應。
利多卡因優點:局麻作用較普魯卡因強,維持時間亦長,有較強的阻滯穿透性和擴散性,可用做表面麻醉。但在臨床上主要以含1:100 000腎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滯麻醉。目前是口腔科套用最多的局麻藥。
還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對心律失常病人常作首選的局部麻醉藥物。
過敏反應:罕見。
阿替卡因商品名:碧蘭麻
優點:組織穿透性和擴散性較強,給藥後2-3min出現麻醉效果。
含1:100 000腎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的麻醉時間約60-70min,軟組織麻醉時間可達3h以上。
適用於成人及4歲兒童以上。
過敏反應:罕見。
布比卡因優點:麻醉持續時間為利多卡因的2倍,一般可達6h以上;麻醉強度為利多卡因的3-4倍,特別適合費時較久的手術,術後鎮痛時間也較長。
過敏反應:罕見。
丁卡因優點:易溶於水,穿透力強,麻藥效能較大,臨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缺點:毒性較普魯卡因大10倍,一般不作浸潤麻醉。用作表面麻醉,一次用量也不超過40-60mg,即2%的丁卡因不超過2ml。
過敏反應:偶見。

過敏反應

1.有關局部麻藥過敏反應的報導局限於酯類藥如普魯卡因,而醯胺類局麻藥物的過敏反應極其罕見。
2.在用普魯卡因之前,是否常規做過敏試驗的問題,尚存在不同意見,但對過敏體質的病人,建議做過敏試驗。
3.臨床上對普魯卡因過敏試驗陽性或有過敏史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但也應做過敏試驗。
4.過敏反應與藥物主要代謝產物對氨基苯甲酸有關。局麻藥中含防腐劑對羥基甲酸甲酯也是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
5.在進行藥物過敏試驗之前,應備好腎上腺素、氧氣等急救藥物,以防意外。
6.過敏試驗
普魯卡因皮內試驗:1%普魯卡因0.1ml稀釋至1ml,皮內注射0.1ml。20min後看反應。局部紅腫,紅暈超過1cm者為陽性。
普魯卡因黏膜試驗:1%普魯卡因0.1ml稀釋至1ml,塗布一側鼻腔黏膜。每隔2min檢視局部反應。黏膜充血腫脹,甚至該鼻孔完全堵塞者為陽性。
利多卡因皮內試驗:1%利多卡因0.1ml稀釋至1ml,皮內注射0.1ml。20min後看反應。局部紅腫,紅暈超過1cm者為陽性。

血管收縮劑的套用

1.臨床上常加入少量血管收縮到局麻藥物中,以延緩吸收,降低毒性反應,延長局麻時間,以及減少注射部位出血,使術區清晰。
2.局麻藥物中是否加入腎上腺素等血管收縮藥物應考慮幾個因素:手術時間、術中止血及病人機體情況。
3.一般是腎上腺素以1:50 000-200 000的濃度加入局麻藥物中,即含5-20ug/ml用作局部麻醉或阻滯麻醉,在注射部位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4.對健康病人注射含1:100 000腎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最大劑量為20ml,有心血管疾病者4ml。

局部麻醉方法

冷凍麻醉是指套用藥物使局部組織迅速散熱,皮膚溫度驟然能降低,以致局部感覺、首先是痛覺消失,從而達到暫時性麻醉的效果。臨床套用較少。
臨床常用藥物:氯己烷。
優點及適應症:方法簡便,持續時間3-5min,適用於黏膜下和皮下淺表膿腫的切開引流,以及鬆動乳牙的拔除。
缺點:對組織刺激性大,在使用時,麻醉區周圍的皮膚、黏膜應塗布凡士林加以保護。
表面麻醉是將麻醉劑塗布或噴射於手術區表面,藥物吸收後麻醉末梢神經,使淺層組織的痛覺消失。
適應症:適用於表淺的黏膜下膿腫的切開引流,鬆動乳牙及恆牙的拔除以及氣管插管前的黏膜表面麻醉。
2%丁卡因,麻醉效果強,但毒性大,臨床上較多套用2%-5%的利多卡因。
浸潤麻醉是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入組織內,以作用於神經末梢,使之失去傳導痛覺的能力而產生麻醉效果。
特點:浸潤麻醉時,藥液用量大,故其濃度相對較低。臨床常用藥物碧蘭麻或0.25%-0.5%的利多卡因。
操作方法:
1.常規方法:先注射少量局麻藥於皮膚和黏膜內使成一小皮丘,再從此沿手術線由淺至深,分層注射到手術區域的組織中,局麻藥物擴散、滲透至神經末梢,發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2.骨膜上浸潤法:注射麻醉藥於牙槽的唇(頰)側和舌(齶)側的黏膜下或骨膜上,唇(齶)側注射時,注射針在前庭溝刺入黏膜,針與黏膜約成30~35度角,注意麻藥1~2ml。舌(齶)側注射時,在硬齶上距牙齦緣0.5~1cm處進針,注射麻藥0.5ml。
3.牙周膜注射法:對於單純使用黏膜浸潤和阻滯麻醉效果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時,可使用牙周膜注射法加強麻醉效果,減少注射出血。自牙的近中和遠中刺入牙周膜,深約0.5cm,分別注入麻藥0.2ml。
適應症:多用於上頜牙槽突及下頜前牙區的牙槽突(牙槽骨較薄,骨質疏鬆,藥物易滲透)。

操作過程

1、唇頰面麻醉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過麻醉根尖部神經叢,而起作用。
麻醉位置標記:齦黏膜、牙冠、牙根在牙齦上的等高線
唇頰面麻醉操作過程
· 將唇儘量翻開,使唇面部暴露。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 或27 (5 號或4 1/2 號),針的方向與牙齒長軸線平行。
· 進針點在牙齒以上,從口腔前庭溝或唇頰齦溝處,進針長度1-2mm,針與黏膜成斜角進針。
· 將大約1ml 的麻藥在20- 30 秒鐘內慢慢推注。不要讓組織膨脹。
· 推注完麻藥後,針頭慢慢撤回。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體徵和症狀
· 需要處理的牙和鄰近的一或二顆牙失去感覺。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2、齶/舌面麻醉 齶面麻醉操作過程
· 讓病人儘量張大嘴巴,告訴病人有一點痛。
· 為了齶側齦剝離時無痛,應在齶側距齦緣大約5-10mm 處的齦黏膜下注射麻藥。注射針與齦黏膜成90 度角刺入,抵達骨面,深約1-2 mm。
· 大約0.2 –0.3ml 的麻藥緩慢推注。注射點周圍會變白。
· 推注完麻藥後,針頭慢慢撤回。
體徵和症狀
· 麻木,齶側齦黏膜變白。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口腔局部麻醉
3、舌面麻醉操作過程
· 讓病人儘量張大嘴巴
· 針頭與舌黏膜平行方向處進針,應在舌側距齦緣大約5mm處的舌黏膜下注射麻藥。抵達骨面,深約1 mm。
· 大約1ml 的麻藥緩慢推注。
· 推注完麻藥後,針頭慢慢撤回。
4、阻滯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是將局麻藥液注射神經乾或其主要分支周圍,以阻斷神經末梢傳入的刺激,使被阻滯的神經分布區域產生麻醉效果。
特點:麻醉範圍廣,可減少麻藥用量及注射次數。減少疼痛,避免感染擴散。
適應症:適用於一次要拔除一個區的多顆牙。如下頜牙的拔除或當浸潤麻醉失敗後。
操作過程:
(1)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麻醉區域:同側下頜牙,舌前2/3,舌黏膜,口腔底。
麻醉位置標記:冠狀凹口、翼下頜皺襞、下頜後面磨牙的咬合面、用拇指和食指測量,下頜骨最窄的中間部分。
操作過程: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5 號),長的針頭。
· 注射器置於注射部位的對側口角處,放在兩個小磨牙上方,以水平方向進針。
· 在翼下頜皺襞外側頰脂墊尖,咬合面水平上方1cm處刺入。(圖17.6)
· 慢慢進針,深度為2-2.5cm或是針長的2/3,即可觸及下頜骨升支內側面的骨面。
· 如果觸到骨面時進針過淺,矯正方法是針頭往回撤,注射器向中線方向移動,到尖牙上面,再進針抵達骨面。
· 如果觸到骨面時進針過深,矯正方法是針頭往回撤,注射器向遠中線方向移動,到磨牙上面,再進針抵達骨面。
· 如果一次就抵達骨面,針頭往回撤約1mm,回抽無血。
· 如果回抽無血, 大約1.5 ml 的麻藥緩慢注射。然後將針頭往回撤,深度是針長的1/2 ,再回抽,如果無血,再注射麻藥0 .5 ml 或邊退針邊注射麻藥以麻醉舌神經。
· 推注完麻藥後,針頭慢慢撤回。
口腔局部麻醉
症狀和體徵
· 下唇,下巴及舌尖出現麻木和變肥厚的感覺。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2)頰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過程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5 號),長的針頭。在頰側,磨牙的遠中面後外方向為穿刺點。
· 緩慢進針,深度為2-3 mm ,抵達骨黏膜。
· 大約0.5ml 的麻藥緩慢推注。
· 推注完麻藥後,針頭慢慢撤回。
口腔局部麻醉

麻醉前準備

1、讓病人知道病情及所要做的治療,徵求病人的同意,然後才可以進行操作。消除病人的余慮。
2、 不要讓病人看到注射器和針頭。
3、如果麻醉藥從冰櫃里拿出或室外溫度太低,麻藥要捏在手裡,加溫。
4、 可將麻藥塗布於黏膜表面以麻醉末梢神經(麻醉藥滴在棉球上,塗布於進針部位)。
5、 如果病人在打麻醉的過程中,有亂動,手亂抓的情況下,應該有人幫助壓住病人的手。
6、緩慢推注麻藥。

麻醉後檢查

浸潤麻醉大約3 分鐘麻醉起效,神經阻滯麻醉需要5 分鐘。用探針檢查齦緣,病人能感覺醫生用力刺齦緣,但是沒有疼痛。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嘴唇和舌頭也麻木。

注意事項

1、麻醉藥1-2 小時才會消失,在麻醉沒有消失之前不能咬舌頭和嘴唇。
2、 術後在3-4 小時之內不能喝熱水,不能吃熱的食物。

併發症

暈厥:突發性、暫時性意識喪失。一般因恐懼、飢餓、疲勞及全身情況較差、疼痛以及體體位不良等因素引起。可表現為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四肢無力、脈弱、噁心和呼吸困難等。防治原則:做好患者思想工作,避免空腹進行,一旦發生迅速停止注射,放平椅位,松解衣領,氧氣吸入和靜脈補液等。
過敏反應:可發生於注射酯類局麻藥物後,即刻反應可出現突然驚厥、昏迷、呼吸心跳驟停而死亡,延遲反應是血管神經性水腫。防治原則:術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必要時做過敏試驗。
中毒:常因單位時間內注射藥量過大或局麻藥快速注入血管引起。防治原則:應了解局麻藥一次的最大用量及原則。
注射區疼痛:常見原因麻藥液變質或混入雜質,或針頭鈍而彎曲等。防治原則:注射前認真檢查麻醉劑及器械。
血腫(組織內出血腫脹)在注射過程中,刺破重要的血管和靜脈,會出現血腫。所以在注射時,針頭回抽無血才可以推注。如果發生意外,可施行壓迫止血,1-2 分鐘,並採用冷敷。 感染:注射針被污染,局部或麻藥消毒不嚴等。防治原則:藥及器械嚴格消毒,注射時避免穿過炎症區。
針頭折斷:如針頭太細或太短,可發生針頭折斷。操作不當也是原因之一。防治原則:注射前檢查針的質量。
暫時性面部麻痹:病人感覺注射側,眼瞼不能閉合,嘴唇下垂。如出現面癱,待藥物作用消失後,可自行恢復。但有時症狀會長一點。
神經的損傷:在進行神經乾阻滯麻醉時,可出現神經的損傷。可引起局部不舒服和麻醉時間延長。可採用針刺、理療等方法治療。
牙關緊閉:發生於神經乾阻止麻醉時,由於麻醉藥注射到肌肉,使肌肉失去收縮和舒張的功能。出現痛苦表情,嘴巴活動受限。麻醉過後,大多在2-3小時內恢復。
暫時性復視或失明:注射針誤入下牙槽動脈且未抽回造成,局麻藥作用消失後即可恢復。防治原則:推注局麻藥物前回抽。
頸叢神經阻滯麻醉的併發症:頸交感神經綜合徵,聲音嘶啞,全脊髓麻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