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

口外

口外,指長城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北北部的張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區,乃至於新疆一帶的長城以北地區,但不包括東北三省;東三省一般稱為“關外”;其中“口”指的是長城的關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但在1927年的山西卻指河北張家口”此說法並無根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外
  • 拼音:kǒu waì
  • 注音:ㄎㄡˇ ㄨㄞˋ
  • 英文:outside the Great Wall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資料

詞目:口外
拼音:kǒu waì
注音:ㄎㄡˇ ㄨㄞˋ
英文:[outside the Great Wall]

引證解釋

泛指長城以北地區。也稱口北。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四折:“ 趙令史 枉法成獄,杖一百,流口外為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 文安 有傭工 古北口 外者,久無音問。其父母值歲荒,亦就食口外,且覓子。亦久無音問。” 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之二:“別看咱是口外的莊稼漢,塞外的紅棗騮馬名不虛傳。”參見“ 口北 ”。

其它相關

走西口,口外,為數不小的駐防軍隊需要糧秣,大片的土地需要有人耕種;耕種者、軍人和蒙古遊牧部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期待著一支民間貿易隊伍;塞北的毛皮、呢絨原料是內地貴胄之家的必需品,為商販們留出了很多機會;商事往返的頻繁又呼喚著大量旅舍、客店、飯莊的出現……總而言之,只要敢於走出去悉心尋求、刻苦努力,口外確實能創造出一塊生氣勃勃的生命空間。從清代前期開始,山西農民“走西口”的隊伍越來越大。
所謂走西口呢?應該前後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左右,而且應該說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於是呢?人口外遷,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於在內蒙這一帶,當時的邊防需要,所以晉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時候,內蒙邊防的需要發展起來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以至於到後來的票號。所以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