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是2006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一部文集,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意在正本清源,搞清什麼是“文化遺產”,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要保護,為什麼要發展,怎么保護,怎么發展,當前政策在執行上出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糾正與改善。

基本介紹

  • 書名: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 ISBN:7563361340、9787563361342
  • 頁數:270頁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及教授(1998年刨辦至今),大學文康委員會主席。歷獲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1969),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碩士(1972),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1980)。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佩斯大學(Pace Uni一versity[New York City])及台灣大學、新竹清華等校。尤著重研究中國文化意識史。曾負責由大學教育(研究)資助委員會(香港)撥款項目:“中國何處尋:香港大學教育中的中國文化課程(1926年迄今)”;校內資助的研究項目:“物質文明的展現:香港西北區出土陶瓷的文化意義”、“古瓷拼湊出香港史:屯門與元朗,9至15世紀”、“中國陶瓷下西洋”、“明末清初浙江畫家對日本藝壇的影響”、“文化認同與精感因素:對香港國語學生的調查研究”。

內容簡介

首先,輯錄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基本文獻,並對文獻宗旨做了深入探討。
其次,以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傑作”的崑曲與古琴為例,組織了實際參與傳承的藝人,對現狀做了內部評估與反省。
第三部分,是研究者對現狀的觀察與省思,特別是納入巨觀文化傳統的觀照。
最後部分是附錄,臚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及2003年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榮銜項目介紹、2005年公布項目中的蒙古長調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介紹,以及中國在2006年公布的5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目錄

導論: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文 獻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口傳非實物人文遺產傑作”國際榮銜公告
見於兩份檔案、三種語言的文化遺產保護
誰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加大崑曲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
現 狀
古琴座談:廣陵不散
崑曲的今日與明天:六大崑曲院團負責人訪談
崑曲對話電視
《牡丹亭》還魂記
討 論
理論篇
“口傳非實物文化遺產”不是可炒賣的商品
審美教育與文化承傳
中國文化與人類文化遺產
論崑曲藝術的原生環境與文化特徵
實踐篇
崑曲在21世紀的文化定位
評政協《關於加大崑曲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
崑曲五年計畫的第一年
海隅清韻:惜惜室琴緣
子期不死,云何弦絕?
無為無不為:試論政府機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應發揮的作用
他山之玉:簡介四篇分析文章
附 錄
烏日聽道:內蒙古的傳統民歌長調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伊拉克木卡姆藝術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網路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