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基礎含義)

反骨(基礎含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後山骨。上面突出處,稱為"腦杓"。下面耳後突起者,名"完骨"。在古代中國社會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異端、不忠不義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骨
  • 外文名:occipital
  • 解釋:枕骨
  • 別稱:後山骨
  • 類別:骨
基本含義,傳統意義,當代意義,著名典故,古代典故,當代典故,

基本含義

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後山骨。上面突出處,稱為"腦杓"。下面耳後突起者,名"完骨"。一些人枕骨突起,就具備了反骨的基礎,側面看他們的頭像,就像一個刻意誇張了的問號。同時,反骨也可以指額頭特別突出者,叫額前反骨,民間俗稱"錛兒頭"。

傳統意義

在古代封建社會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異端、不忠不義之人。因傳統文化的薰陶,人們在對現實本質缺乏了解的時候,開始傾向於宗教或迷信,開始傾向於這些玄乎的說教,一度時候,甚至把它作為了重大選擇的指南。粵語中的“反骨仔”就是這個意思。

當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反骨成為勇於開創,思維敏捷的象徵。有一說:頭有反骨,萬中無一,熱播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李大本事即有反骨,被算命先生稱為奇骨,五百年出一個,他日必成大器,縱然不能登基坐殿,也是一代王侯。按照風雲子相法:腦後有反骨,將來能登科。傳說李自成、李世民便生有反骨。
也有人將頭有反骨稱之為反叛的特徵。

著名典故

古代典故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寫關羽取長沙時,因黃忠沒有用百步穿楊之箭射殺他,被太守韓玄推下問斬。正在這當緊時刻,帳外閃進一將,手起刀落斬殺韓玄救了老將黃忠。這人是蜀漢名將魏延。然而,當關羽引魏延歸來時,孔明卻"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劉備問何故,孔明說:"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魏延保住了性命,卻再沒有被大用過。直到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反了,馬岱受軍師遺命于軍前斬之。《三國演義》安排這一情節,是為了證明諸葛先生具有識人先識骨的本領。小說沒有描繪魏延具體的骨相,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孔明先生是根據其精神氣度來決定其反骨存立的。歷史上真實的魏延有將才,但"性矜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驕傲情緒,恃才傲物,正是因為這一點,諸葛亮才不重用他,致使延"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所謂"腦後有反骨",實是一樁冤案。《資治通鑑》在魏延被殺後,就明確指出:魏延"實無反意也。"這就顯示了骨相具有政治作用,常被政客當作造神運動的工具。

當代典故

而在現實記載中,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的中國,有兩個被最高領導人斥為"腦後長著反骨"的人,一個是開國元勛彭德懷,一個是水利專家黃萬里。國家決定修三門峽水庫,別人都表示擁護(有的雖有異議也不好明說),只有他堅決反對,結果被打成右派。1959年"廬山會議"批彭德懷時,毛澤東說彭德懷:"你和黃萬里一樣,腦後長著反骨。"事實上,這兩位被稱為"腦後長著反骨"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愛國者,都是支撐共和國的脊樑。他們那"腦後長著反骨",實是一種對人民極端負責的大無畏精神。所以在現代社會中,頭有反骨一般會被認為是天資聰慧之人,但這更傾向於精神性的反骨。指人具有創新精神,敢於開創,將來可獲得大成就,如愛迪生愛因斯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