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華工禁約運動

美國早期開發西部的過程中,勞動力十分缺乏。美國大量招募華工入境,利用廉價勞動力在西部墾殖、採礦及修築鐵路。19世紀80年代初美國發生周期性經濟危機,失業問題嚴重,引起廣泛的工人運動。美國資產階級在血腥鎮壓本國工人罷工鬥爭時,為轉移工人鬥爭視線煽動排華。清政府迫於廣大華工、僑商要求,曾就排華事件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但美國政府反而在光緒二十年(1894)迫使清政府簽訂《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對此中國人民表示強烈抗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美華工禁約運動
  • 起源: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
  • 時間:1894年 
  • 意義:加速了資產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
反美華工禁約運動,事件,中國反映,意義,

反美華工禁約運動

美國早期開發西部的過程中,勞動力十分缺乏。

事件

鴉片戰爭後,美國大量招募華工入境,利用廉價勞動力在西部墾殖、採礦及修築鐵路。華工為美國西部的開發與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19世紀80年代初美國發生周期性經濟危機,失業問題嚴重,引起廣泛的工人運動。美國資產階級在血腥鎮壓本國工人罷工鬥爭時,為轉移工人鬥爭視線,胡說美國工人之所以失業,是華工搶走了他們的飯碗,煽動排華。一時間華工財物被搶劫,華人房屋被燒毀,僑民生命遭到威脅,甚至入境華人亦經常受到種種刁難、欺凌和侮辱。清政府迫於廣大華工、僑商要求,曾就排華事件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但是美國政府不僅不收斂,反而在光緒二十年(1894)迫使清政府簽訂《限禁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約》,表面聲稱保護寓美華僑,實際是使美國行之已久的限禁華工、歧視虐待華人的做法具體化、合法化。對此中國人民表示強烈抗議。
光緒三十年“禁約”十年期滿,國內輿論和各界民眾均要求廢約,旅美華僑10餘萬人聯名上書要求清政府同美國交涉廢約問題。清政府照會美國駐京公使,聲明“禁約”期滿即行廢止,應另訂新約。

中國反映

美國政府拒絕中國修約要求,執意繼續保持原約,遂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資產階級首先發起抵制運動。三十一年四月初七(5月10日),上海總商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拒約辦法,會長曾鑄(1849―1908)慷慨陳詞,嚴厲譴責美國的排華政策,建議以兩個月為期,若美國仍不允修改條約,則抵制美貨。全體商董一致贊成,立即以曾鑄名義致電外務部,“吁懇峻拒畫押,以伸國權而保商利”;同時又分電各省及香港21埠商會或商務局,請其協力進行。國內各城市工商界以及海外華僑相繼召開大會,回響上海總商會的建議,並印發傳單廣泛宣傳,國內和華僑所辦報刊亦紛紛發表抵制美約、不用美貨的言論。兩個月後,美國政府仍然拒絕,上海各行業旋即行動,不買、不賣、不用美貨;不到美國人所辦學校讀書,不給美國人當翻譯、車夫、廚師等;縫紉工人不做美國面料服裝,刻字工人不刻美貨商標,漆業工人公議不給美國公司漆招牌,不用美國木材和顏料,表現了人民民眾抵制美貨的堅決態度。廣州、天津、北京、武漢、蘇州、杭州、長沙等許多城市的商、學界和工人、農民紛起回響,相繼成立“拒約會”、“爭約會”、“抵制美貨公所”等團體;許多愛國人士自動捐款編印宣傳抵制美貨的傳單,分發給廣大民眾;每天在各地都有大小集會,號召各界抵制美貨;各地工人除參加一般活動外,運輸工人還拒運美貨,郵政工人不收美貨標本,製造工人拒用美國原料,江蘇嘉定等縣農民民眾將美貨統統燒毀。這個運動在華僑社會中也引起強烈反應。舊金山華商及檀香山華僑致電並匯款支持廣東的抵制美貨鬥爭;菲律賓新加坡日本暹羅越南等地華僑,積極投入反美愛國運動;菲律賓華工馮夏威在美國駐滬總領事館門前自殺,以示抗議,並激發同胞將運動堅持下去。運動的迅猛發展,震動了帝國主義列強和清朝政府。美國多次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予以鎮壓。

意義

七月二十一日清廷發布上諭,令各省對抵制美貨者要“從嚴查究,以弭隱患”。接著各省督撫便相繼查禁抵制運動。在內外壓力下,領導運動的資產階級動搖、退縮了。經半年多的鬥爭,運動漸趨沉寂。這次運動參加階層之廣泛,堅持時間之長,在近代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高昂的反帝愛國熱情,給予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加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