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效應

反哺效應是指動物學家將某些動物長大後把覓到的食物給予其父母的行為稱為反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哺效應
  • 外文名:Back feeding effect
  • 釋義動物長大後反過來贍養父母的行為
  • 出處:《初學記·鳥賦》
  • 拼音:fanbuxiaoying
  • 別稱:反哺
  • 原理:給別人好處的人也能得到好處
簡介,現實舉例,上蔡朱里:“反哺效應”增色新農村,網際網路“反哺”效應,“文化反哺”現象,

簡介

反哺效應
點評:給別人好處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處最多的人。

現實舉例

上蔡朱里:“反哺效應”增色新農村

在外出務工不忘建設家鄉。兩年間,上蔡縣朱里鎮在外務工人員先後捐資1200多萬元用於家鄉修路、建校等公益事業建設,湧現出了像張全收、段安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打工人員的“反哺效應”被有關專家譽為朱里現象。2006年10月8日,總投資1200多萬元的上蔡縣朱里鎮客運站正式建成通車。在鄉級客運站被市場經濟“淡出”的時期,朱里客運站的“復出”成為人們尤其是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
然而,更引起人們關注和值得稱道的,便是朱里鎮客運站的投資者,一個當地在外務工青年──段安偉。段安偉是朱里鎮段寨村人。上世紀八十年代,高中畢業的段安偉懷揣身上僅有的100多元錢隻身到深圳平湖車站打工,經過10多年的摸爬滾打,段安偉現已成為車站副總經理,實現了從打工仔到管理者身份的轉變。2005年,段安偉了解到家鄉外出打工坐車難的情況時便萌生了在家鄉建客運站的想法。2006年3月,由他自己籌資1200多萬元的朱里鎮客運站正式破土動工。
段安偉只是朱里鎮在外務工青年反哺家鄉的一個典型。外出務工賺錢,歸“巢”建設家鄉。如今,在朱里鎮外出務工人員中引發了關心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的熱潮,湧現出了像張全收、段安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建設新農村的骨幹力量。朱里鎮外出務工人員的反哺效應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領導稱之為“朱里現象”。

網際網路“反哺”效應

“ 如果說過去10年是傳統行業支持網際網路發展的10年,那么未來10年將成為網際網路反哺傳統行業的10年。”在18日舉行的2010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如此詮釋當前網際網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角色轉換。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1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人,較2009年底增加了7330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提高5.4個百分點。
在網民規模和普及率快速增長的背後,移動網際網路、微博、團購等新業態也迅速興起,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反哺傳統行業、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反哺”現象

許許多多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電腦和網路,他們比上輩人更理解什麼是網路時代。據調查,網上80%以上用戶是30歲以下青年,23%是在校中小學生。孩子在網上或學習,或搜尋信息,或玩遊戲,或聊天,他們的行為已經使得我們成年人,特別是中國小教師感到手足無措。西方學者甚至提出:“未來的行為將不再是我們能為孩子做點什麼,而是孩子能為我們做點什麼。”這就是知識經濟時代具有的典型特徵——“文化反哺”現象。青少年將帶領他們的父母進入網路時代,學生們將帶領他們的老師駛上信息高速公路。
網路的發展,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正面效應,如網上豐富多彩的最新的科學文化信息,遠程教學為學生自學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等,這些都愈來愈促使孩子們沉醉於這個空間。但負面效應也同時存在,甚至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念。對此教育工作者就有一個如何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網路時代的“文化反哺”現象對教育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傳統的教育正受到網路化教育的挑戰,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對此似乎還沒有覺察,或者說準備不足,他們僅僅把多媒體電腦和網路看成一種電教手段而不是一種文化現象,對網路文化知之甚少或漠不關心,甚至有的人指責網路媒體誤導孩子。
教育工作者只有儘快更新觀念和提高自身的現代文化素質才得以在網路文化空間生存,才能同孩子一起駛上信息高速公路,才能指導孩子在網上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