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鮰

叉尾鮰

叉尾鮰,即斑點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稱溝鯰鉗魚,屬於鯰形目、鮰科魚類。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大型淡水魚類,具有食性雜、生長快、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肉質上乘等優點。美國叉尾鮰魚自1985年從美國引進原種進行馴化,於1989年繁育成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嘉魚縣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叉尾鮰魚種苗繁殖和供應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叉尾鮰
  • 拉丁學名:Ietalurus Punetaus
  • 別稱斑點叉尾鮰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鯰形目
  • :鮰科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性,生長,生殖,人工繁殖,親魚培育,雌雄親魚鑑別,繁殖,營養成分,

外形特徵

廣泛分布於北美洲的淡水和鹹水水域中,其體形前部較寬肥,後部較細長。有須4對,胸鰭胸位,腹鰭腹位,有脂鰭背鰭鰭式D.3、7。兩側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銀白色。幼魚體兩側有明顯而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成魚的斑點則逐漸變得不明顯或消失。
叉尾鮰

生活習性

斑點叉尾鮰屬底層魚類。幼魚階段活動較弱,喜集群在池水邊緣攝食、活動,隨魚體長大逐漸轉向水體中下層活動。斑點叉尾鮰為溫水性魚類,適溫範圍0-38℃,最適生長溫度15-32℃。正常生長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6-8.9之間均可生存,而以6.8-7.5為最適範圍,鹽度適宜範圍為0.1-8‰。

食性

該魚食性雜 ,喜歡在弱光條件下攝食。幼魚主要攝食個體較小的水生生物,如輪蟲枝角類、水生昆蟲等;成魚則以浮遊動物、各種蠅類、搖蚊幼蟲、軟體動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種子和小雜魚為主食。在人工飼養下,各生長階段均喜食人工飼料斑點叉尾鮰日夜均攝食,且有集群攝食的習性,主要以底層攝食為主,但幼魚有時也游到水面攝食。
叉尾鮰

生長

斑點叉尾鮰屬大型魚類,最大個體可達20千克以上,當年魚體長可達13-19.5厘米,2齡魚可達26-32厘米,3齡魚為35-45厘米,雄魚的生長速度快於雌魚。

生殖

斑點叉尾鮰雌雄性比約1:1,其標準性成熟年齡為3齡,體重1-4.5千克,從生產角度講,親魚以4-5齡,體重2.5-3.5千克者為好。體重4.5千克的親魚可產卵約30000粒。產卵季節在湖北地區為5月底至7月底,廣東等南方地區為5月初至7月初,產卵水溫為20-30℃,在水溫23-25℃,孵化時間約6-7天。剛孵化的仔魚體長約10毫米。

人工繁殖

親魚培育

親魚的來源和選擇:斑點叉尾鮰的親魚來源,主要是從飼養的商品魚中挑選個體大、體質健壯、無病、身體完整、無損傷的成魚,注意從不同水體中選擇,然後進行後備親魚培育,再進行篩選後作為親魚使用。
親魚培育池應臨近水源、排灌方便、面積3-5畝、水深1.5-1.8米、以東西方向長方形為好。親魚以4-5齡為好,放養比例為1:1;每畝約放養60 - 80尾(150-200公斤),同時套養10厘米左右的鰱、鱅魚種100-200尾/畝,以調節水質。
對越冬前的親魚,應採取精養強化培育,以便親魚順利越冬。開春後,將池水換去2/3,並加注新水,產卵前一個月左右,適當投餵動物性飼料,如禽畜內臟、死亡的小雜魚和蝦類等,同時加強沖水,以獲得最佳產卵率。產卵後要加強日常管理,把水位提高,多投餵一些精料,讓親魚恢復體力。
飼養管理:斑點叉尾鮰的親魚池對水質要求比較高,要保持水質清新 ,溶氧在4mg/L以上,pH7.2一8.5 ;親魚池中要清除野雜魚,以防與親魚爭食而影響親魚的正常發育;要防止浮頭泛塘,親魚出現嚴重浮頭會造成不產卵。同時要加強強化培育 ,每隔10d 一 15d,需進行沖水刺激 ,既改善水質,又可增加溶氧,對加速親魚性腺發育有良好作用;投餵飼料時,要注意觀察魚的攝食情況,投餵飼料不要過剩、以免造成浪費和影響水質。

雌雄親魚鑑別

雄魚生殖器官肥厚而突起,似乳頭狀,生殖器末端的生殖孔較明顯。雌魚生殖器似橢圓形,生殖孔位於肛門與泌尿孔之間。雄魚體形較瘦,頭部寬而扁平,兩側有發達的肌肉,顏色較暗淡,呈灰黑色;雌魚頭部較小,呈淡灰色,體型較肥胖,腹部柔軟而膨大。

繁殖

通常可採用三種方法繁殖斑點叉尾鮰,即自然繁殖、自然產卵人工孵化和人工催產,但以自然產卵人工孵化最好。
1、自然產卵人工孵化:在池塘中給親魚提供一些產卵裝置(人工魚巢等),讓親魚在其內自然產卵自然受精,然後將卵塊收集在專門的孵化設備中孵化。
(1)人工魚巢(產卵巢)的結構及使用:產卵巢多以金屬製成,形狀為圓柱形或扁柱形,前端是一圓形開孔,大小以親魚能自由進出為準,底部用網片系住或密封。當水溫到達18-20℃,在池塘四周距池邊3-5米放置產卵巢,產卵巢平放於池底,口朝池中央,其前端用繩子系住,繩子的另一端系一浮子浮於水面。產卵巢數量約占親魚配組數的20-30%。
叉尾鮰
(2)卵塊收集:順著浮子輕輕將產卵巢提起,若發現親魚在其中,則先將其趕走,若有卵塊,則放入裝有產卵池水的桶內送至孵化池。
(3)人工孵化:斑點叉尾鮰魚卵孵化器主要有孵化槽、孵化環道、流水孵化池等。①孵化槽:為長方形流水槽,並附有攪水裝置,其攪水裝置為裝配在轉軸上的葉片、一般轉速28-30轉/分。由於斑點叉尾鮰卵為沉性卵,因此必須用卵簍盛裝後掛在孵化槽中。②孵化環道與四大家魚環道一樣,分噴水式和攪水式兩種。③流水孵化池與孵化槽相似,長2-5米,寬0.35-0.4米,深0.4米,水位控制0.35米。
(4)孵化管理:魚卵每天用60-65ppm孔雀石綠消毒10-12秒,孵化用水清新無污染,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6.5-7.5。
(5)魚苗收集:魚苗出膜後集群在孵化器底部,可用虹吸管將魚苗輕輕吸走。
(6)魚苗暫養
為提高魚苗成活率,魚苗進入培育池前要用水泥池或網箱暫養。①水泥池:以圓形較好,面積1-2平方米,水深0.7-0.8米,每平方米可暫養1-1.5萬尾,流水量以每平方米8-10升/分為宜。以投餵輪蟲效果最好。②網箱:網箱40-50目,高50厘米左右,放在魚苗培育池中,開口在水面下5-10厘米,放養密度約10000尾/米2,4-5天后可將網箱收起。
2、自然繁殖:讓親魚在繁殖池中自然產卵受精,自然孵化魚苗,一般產卵巢數量占親魚配對數25-35%。
3、人工催產
:催產藥物及劑量:垂體(PG)4.5-6.5毫克/千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200-1800國際單位/千克,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0-25 微克/千克。雄魚減半。

營養成分

取15尾斑點叉尾鮰為樣品 ,測定其含肉率和肌肉的營養成分。結果為:含肉率為75.71%;肌肉中粗蛋白占19.42% ,脂肪占1.01% ,水分占77.58% ,灰分占1.12% ,碳水化合物占0.87% ;肌肉中含有18種胺基酸 ,占肌肉總量的18.72% ,其中人體必需胺基酸占總胺基酸的42.26% 。礦物質含量中Fe、Zn的含量較高,而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Pb、sA等的含量很低 。筆者認為斑點叉尾鮰是一 種營養價值比全面的淡水養殖品種,具有良好的養殖前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