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鎂葉綠素

去鎂葉綠素

去鎂葉綠素是葉綠素在經過加酸或加熱或脫鎂作用後所變成的,同時其顏色也會改變。在水污染的地方,當造成浮游植物細胞破碎死亡時,細胞原本所含的葉綠素也跟著被破壞,轉變成去鎂葉綠素。因此脫鎂葉綠素的含量比例可以作為水質的指標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去鎂葉綠素
  • 指標:含量比例
  • 簡寫:Pheo
  • 別稱:脫鎂葉綠素
性質,套用,

性質

在酸性環境下
在酸性環境中,卟啉環中的鎂可被H取代,稱為去鎂葉綠素,呈褐色,當用銅或鋅取代H,其顏色又變為綠色,此種色素穩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為酸所破壞,浸制植物標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絕大部分葉綠素的作用是吸收及傳遞光能,僅極少數葉綠素a分子起轉換光能的作用。它們在活體中大概都是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存在於類囊體膜上。

套用

卟啉環中的鎂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換。用酸處理葉片,H+易進入葉綠體,置換鎂原子形成去鎂葉綠素,使葉片呈褐色。去鎂葉綠素易再與銅離子結合,形成銅代葉綠素,顏色比原來更穩定。人們常根據這一原理用醋酸銅處理來保存綠色植物標本。
去鎂葉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