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珠峰:一個老山友的登山筆記

去珠峰:一個老山友的登山筆記

本書主要是分享作者登山過程中的一些體驗,並非勵志,布道人生價值。重要的是真實記錄,無意升華,樹立勇者形象。登山是選擇生活,登山是檢驗體能,登山是親近自然,登山是修煉人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去珠峰:一個老山友的登山筆記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王巍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4406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我寫登山,主要是分享體驗,並非勵志,布道人生價值。重要的是真實記錄,無意升華,樹立勇者形象。
登山就是登山,如同許多人喜歡釣魚、打籃球和打太極拳一樣,是一種生活狀態。登頂珠穆朗瑪峰與釣魚冠軍、聯賽冠軍和太極拳王一樣值得驕傲和慶祝

登山是選擇生活
登山是檢驗體能
登山是親近自然
登山是修煉人性

作者簡介

王巍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併購公會會長,曾獲得2012年美國併購論壇終身併購成就獎。自1982年以來,曾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美國化學銀行、世界銀行、中國南方證券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擔任重要職務;直接策劃、組織了中國大陸幾十家大型企業的改制、重組、承銷及併購業務。
2010年,在天津創建中國金融博物館,後陸續在蘇州、北京等地創建金融為主題的博物館。吳曉靈、夏斌、陳志武、許小年、張維迎……中國經濟圈中叫得上名字的人幾乎都加入了顧問團隊。2011年,與好友任志強組織成立了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邀請了易綱、柳傳志、馬雲、周其仁等一批政商學界大佬做演講交流,嘉賓自費,觀眾免費,剛開始的半年就有3萬人旁聽,是京城最受歡迎的讀書會。
在金融領域之外,從2003年始,登頂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計13座,2013年5月23日登頂海拔8844米的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名人推薦

我們心高志遠,攀上了地球最高峰。如果我們注視著同一個高度,那裡定會出現讓人們永遠不捨的情緣。祝賀王巍先生登上珠峰,也祝賀他新書出版。
——三浦雄一郎(曾三次登頂珠峰,並以80高齡登頂珠峰的日本國民英雄)
登雪山難,但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難,尤其像我和王巍這樣經歷過“文革”、習慣吃苦的老男人。熱心創建金融博物館的王巍,能分配出時間去登珠峰確實是個挑戰!
——王 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從學者到企業家再到登山者的故事,沒有矯揉造作和裝腔作勢,更沒有名利炒作,活脫脫一副理想男人的理想之路。
——李栓科(《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
軸首先算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吧。珠峰歸來一個多月,王巍最新軸上的“歪理邪說”是他認為登珠峰不用鍛鍊身體。因為他的確不怎么跑步、游泳、打球之類,並且過去三次挑戰新的海拔高度都是狀況連連,似乎登頂珠峰不但不用提前鍛鍊,而且關鍵時刻還非得攤上啥自虐的病不可。
——方泉(《融資中國》雜誌總編)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篇
從哈巴雪山起步/1
我的登山情結與經歷/2
2004年四川:四姑娘山的遠足/6
2005年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的雪呢/10
2005年西藏啟孜:老莊之道,源遠流長/14
2005年歐洲厄爾布魯士山:登山的技術/18
2007年西藏墨脫:與門巴人的爭執/21
2007年南美:盡興而歸的阿空加瓜故事/24
2008年新疆慕士塔格鎩羽:登山可以不登頂么/37
2009年南美:阿空加瓜登頂之旅/40
2010年新疆:慕士塔格登頂日記/55
山友與驢友的差異/66
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常常不能登頂/68
第二篇
攀登珠峰的56天/71
登山日記/72
徒步13天:盧卡拉到珠峰大本營/78
訓練和適應:羅伯切山和恐怖冰川/111
登頂與下撤:想像與現實/157
第三篇
珠峰山友素描與雜記/181
日本冒險家三浦雄一郎:80歲第三次登頂/182
夏爾巴隊長普馬扎西:8000米以上全球登頂第一人/188
紐西蘭領隊羅塞爾:最權威的珠峰領隊/193
方泉隊長:患難與共的山友/197
登珠峰要如何鍛鍊/207
登珠峰是爬南坡還是爬北坡/210
大本營的舉止規則/214
我的珠峰行裝清單/218
耳聞目睹的珠峰死亡/221
珠峰的擁擠和登頂視窗/226
後記/229

後記

醉氧:裝酷還是腦殘
登珠峰用了兩個月,大部分時間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還有三天時間在被稱為死亡線的7500米以上。缺氧是常態,各種症狀的高原反應主要是缺氧形成的。同樣,登頂下來後,也有一個醉氧的過程,即從缺氧狀態突然下降到正常狀態,剛剛適應缺氧的身體又遇到了富氧,各種不適應接踵而來。
羅塞爾隊的教練都建議我們回到大本營後,最好徒步四天從海拔5000多米走到海拔3000米,然後飛回加德滿都待上兩三天,再返回北京。這樣,中間降低高度會減緩醉氧的程度。不過,大家歸心似箭,基本都是從大本營搭乘直升飛機下來,兩天后便回到了北京。我、方泉和王靜三位都是5月23日登頂,25日到大本營,27日晚回到北京。
醉氧的症狀各有不同。白天嗜睡,夜裡失眠,比調整時差更困難,持續一個月左右。精力不集中,神情恍惚,總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健忘失憶,丟三落四;講話明顯嘴巴跟不上思維,經常語無倫次,語焉不詳。這是我和方泉的共同反應。我自己還有乾咳、消化不良、疲憊等問題,這也許是我身心放鬆後,許多老毛病表現出來了吧。
下山後,我一周內連續參加了幾個會議,據說都有反常狀況。
回京兩天后的29日,在全國工商聯舉辦的旨在頌揚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36條措施座談會上,我一反前邊幾位擁護檔案的發言者,挖苦36條是紙上談兵、毫無價值。發問一聲,如果36條是個好檔案,為什麼用了五年都落實不了,還要再弄出一套新的?這樣面面俱到的口號有實際價值嗎?滿座驚愕。幸虧後面發言的任志強老兄言辭更是囂張,比我更成為焦點。他直接抨擊這些檔案是歧視性政策,如果接受36條的指導就是承認了中小企業的小妾地位。結果,統戰部部長中午請客將我和老任待若上賓,特加撫慰。
31日在國際金融博物館主持了荷蘭之夜活動。在荷蘭財政部部長和荷蘭大使等幾十位嘉賓意興正濃的時候,我作為主人,居然先期離去,奔赴西直門,參加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活動。被主持人任志強點名叫到500位聽眾面前,數落我腦殘志堅。我也是很不爭氣地上台便踉蹌兩下,只好自嘲登珠峰下來一定不裝酷,老老實實讀書做人,至少不會像任志強那樣在微博上以導師自居整天給下一代灌輸心靈雞湯。
一次去工商聯匯報工作,將裝著錢夾的背包落在領導的辦公室里。中午請人吃飯,不知錢包去向。只好在車裡將所有付停車費的散碎銀兩都搜刮出來。憑著臉熟,服務員借我差價方才過關。這類事接二連三出了好幾次,弄得我很是狼狽。
畢竟登珠峰的不多,許多朋友都約我吃飯喝茶,很好奇我在山上的經歷。我大部分都回絕了,主要是自感體重下降了17斤,達10%以上,“單寒骨相難更,席帽青衫太瘦生”。不如在家休息。此外,我為兩個月的登山,基本將出差都調整到6月以後,結果,我連續在首爾參加了亞洲併購年會,在東京如約拜訪了三浦雄一郎一家,在紐約參加了全球金融博物館協會,在巴黎又參加了一個國際論壇。這一轉就是一個月過去了。
醉氧期間作息非常不正常,我就利用零碎時間整理登山日記,不斷回味細節。同時也與山友不時小聚,在此期間學會了使用微信平台,體驗社交群的感覺。在微博上不時發出幾張珠峰照片和關於登山的文字,獲得一批山友和冬粉的呼應,滿足了一下虛榮心,同時,也在尖刻的批評意見中控制自己的表現欲和裝酷情懷。
上山前交稿的《金融可以顛覆歷史》一書已經出版,應我的母校邀請,7月14日到五道口講了一次混搭的題目:《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登山自然豐富人生》。湯世生主持,方泉和柳紅點評。200多位校友和山友出席,很是熱鬧。幽默但嚴謹的老朋友湯世生引用了一段資料,讓大家肅然起敬。他援引Richard Salisbury和Elizabeth Hawley發布的數字表明,從1953年5月29日人類第一次登頂到2013年5月29日,60年共有19474次攀登嘗試,3698位攀登者完成了6206人次登頂,有記載共240人死亡。想到自己成為一個幸運者,很是自豪。
在王潮歌的一次家宴上,遇到了前年登頂珠峰的《新周刊》雜誌社社長孫冕,也是我登山的老搭檔了。他告訴我,下山後至少有三個月神情恍惚,丟三落四。所以他整天週遊各地去寄情山水,犯些錯誤,美女們都可以理解。我頓時心安下來,還有兩個月時間可以閒混,於是,便認真整理了登山日記,爭取完成一本閒書。
7月26日,為紀念登頂珠峰兩個月,方泉與我一起組織了去海坨山的恢復性攀登。一天陰雨,我們從西大專科攀到崖口處便休息了。16個山友上下六個小時的訓練和一頓豐盛農家飯,讓我們恢復了以往的狀態。方泉甚至開始籌劃下兩次野心勃勃的探險。
8月3日,北京國貿大廈有個垂直馬拉松比賽,來自全球的高手都來參加。大約是我們一年前曾自發組織過一次偷登吧,國貿中心的廖曉琪董事長給我安排了一個機會,邀請部分登了珠峰的山友混在業餘選手中參加。中國投資公司的高西慶總經理也帶來一批大小朋友,我們被編在最後一組。王靜在外地不能加入,但贊助我們一批排汗衫,弄得有模有樣的。廖曉琪親自鳴槍,高西慶一馬當先,一路保持到頂層88層。肖逸君和方泉在我前面,我用了23分鐘。柳紅緊跟其後。到了頂層,陽光燦爛,北京的天氣也很給面子,晴空萬里。
醉氧更是一種心理狀態,如同調整時差。從頂峰下來自然喜悅和興奮,有一覽眾山小的自信。許多平凡瑣事不免不屑一顧了,自然有欣賞你的朋友代勞一時。大家的好奇心與自己的虛榮心風雲際會,如果控制不住必然會有一番意念演繹和豪情抒發。大家對醉氧狀態的容忍也會縱容自己變本加厲地撒嬌和放肆,從言語到行為都可能會進入一段飄然的狀態。隨時間淡去,圍觀者日益減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回來了,醉氧也就消失了。
從爬海坨和登國貿之後,我就算結束了醉氧,不再裝酷了。

序言

自序
此刻,2013年4月24日凌晨4:40,我和多年的山友方泉正在海拔5900米的Lobuche山的帳篷里。這裡可以看到整個珠穆朗瑪峰和鄰近的洛子峰,還有其他許多不知名的超過8000米的鄰峰。8000米以上的可不止山友們耳熟能詳的14座啊!
珠峰海拔8844米,這是地球的最高峰,也有稱她是第三極,與南北兩極共同支撐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人類嘗試登珠峰始於1921年,英國人馬洛里和他的助理1924年遇難於峰頂附近成為歷史之謎,紐西蘭人希拉蕊和夏爾巴人丹增成功登頂於1953年。目前,全球攀登珠峰的人已經成千上萬,登頂的也有三四千人了吧。(據五道口校友湯世生援引Richard Salisbury和Elizabeth Hawley發布的數字表明,從1953年5月29日人類第一次登頂到2013年5月29日,60年共有19?474次攀登嘗試,3?698位攀登者完成了6?206人次登頂,記載共240人死亡。)
與當年原始條件下的探險和犧牲相比,今天如此便利和安全環境下登珠峰成為一種休閒方式的選擇。不過,在剛剛熱起來的中國,登珠峰還瀰漫著神秘、勵志、靈修和抒情氛圍。於是,我和方泉等也很矯情地選擇人類登頂60年紀念日去珠峰了!
真正讓中國人揭開珠峰的神秘,發現珠峰的平凡的,無疑是中國著名企業家王石。2003年,王石通過商業登山的方式在電視直播中堅定地登上地球之巔,強烈地震撼了當時籠罩在“非典”陰雲下的中國社會,他帶給人們自信和探險的力量。無論是否理解或欣賞王石,他帶給登山界和企業界的積極影響都是歷史性的。我也非常幸運地成為受到他直接推動和啟蒙的山友之一。
自2003年以來,筆者登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13座雪山,爬了1000米以上的城郊小山數不勝數,也算是資深山友了。在相繼登頂了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2004年)、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2005年)和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2010年)後,終於有機會來珠峰了。
兩個月的光景,除了適應訓練和沖頂外,如果沒有一件值得專注的事情,會非常難熬的。聊天、打牌、連成語、看書和冥想,我在過去10年登山經歷中都體驗了許多回。這次我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所為都儘可能記下拍下,發給親友並留作自己以後的回憶,不過,剛才夜半醒來,忽然想起,也許可以出版,為越來越多去珠峰的山友提供參考。無論是否能登頂,成敗的經驗都是有意義的。我與方泉討論,他非常熟悉我的風格,他堅定地說:在這么多勵志的登山書中,你乾脆就寫一本《登珠峰,不裝×》吧。
嗯,如果我寫登山,主要是分享體驗,並非勵志,布道人生價值。重要的是真實記錄,無意升華,樹立勇者形象。登山是選擇生活,登山是檢驗體能,登山是親近自然,登山是修煉人性。
登山就是登山,如同許多人喜歡釣魚、打籃球和打太極拳一樣,是一種生活狀態。登頂珠穆朗瑪峰與釣魚冠軍、聯賽冠軍和太極拳王一樣,都值得驕傲和慶祝。
登山曾是探險。英國登山家馬洛里和紐西蘭登山家希拉蕊都是耳熟能詳的楷模。登山曾是榮譽。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以及各國首登珠峰人士都曾為國家和自己帶來巨大名聲和歷史地位。
在登山的神秘感下,人們的追隨和羨慕目光會誘發講述者的英雄情結,渲染和提升驚險故事,漸次地自我強化文學記憶,登山自然成為少數成功人士的話語權。在登山的榮譽下,傳媒和商業的選擇和強化會淘汰大部分平庸卻真實的登山過程,蒙太奇般地組合各種環境和動作,挖掘出當事人潛意識中期待的經歷而文字化。
登山成為時尚後,越來越多的登山族即便無力投入真正的登雪山、闖極限的壯舉中,也自然會在城市周邊結伴爬山的活動中努力捕捉並意淫道聽途說的軼事,腦中浮現著《垂直極限》《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等美劇大片的情節。全套名牌登山行頭和大汗淋漓的狀態更使自己成為瞬間勇士。
也有許多尚無力無暇參與遠征的人,對於登山本來就不理解,更是對登珠峰的人懷有陰暗的想像力。以為只要有了錢,一切都可以擺平,甚至可以被人抬上頂峰。的確,你必須用大筆費用支付兩個月的食物、住宿、路繩、氧氣和各種服務,但是8844米的海拔高度你必須一步步自己爬上去。沒有人能拉你上來,或拖你下去。登山隊在登頂之日安排的夏爾巴協助也是同樣艱難地與你一起登頂。我的夏爾巴那旺只有19歲,瘦小幹練。他只有三件事可做:引領夜路;不時地幫你鎖路繩;等你倒下了就標記好以後安排人拖屍。
不過,對於登山的過度渲染和意淫,也許更是傷害了自然精神。筆者這次在珠峰大本營見到了太多完成七大峰和多次南北坡珠峰的男男女女,他們都非常平淡地對待自己的成就,沒有因此著書立說,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他們有教授、學生、醫生、企業家、護士、攝影師和家庭婦女。因此,筆者在寫這本日記時不免有不安的感覺。
其實,就筆者10年的登山體驗而言,極限登山只需要四個要素:有錢、有閒、有意志和有體力。登珠峰大體在25萬~40萬元人民幣(2013年價格),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都在5萬元人民幣以上。登珠峰需要兩個月時間來適應,海拔7000米以上都需要兩周時間。耐力遠比體能重要。您想,2013年日本有位年滿80歲的老人三浦雄一郎登珠峰,以前也有無腿或雙目失明的人成功登頂珠峰,您還有什麼問題呢?
普通爬山則更簡單,喜歡就可以了。
山在那裡,想爬就去,緣分所在,不必過於自雄、自壯和自戀。
是為序。

2013年4月23日拂曉
6月28日定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