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危就安

去危就安

去危就安,漢語成語,

拼音為qù wēi jiù ān,

意思是離開危險,趨於安全。

出自《魏書·慕容白曜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去危就安
  • 拼音:qù wēi jiù ān 
  • 釋義:離開危險,趨於安全
  • 出處:《魏書·慕容白曜傳》
成語,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分析,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

去危就安

拼音

qù wēi jiù ān

引證解釋

離開危險,趨於安全。
《魏書·慕容白曜傳》:“夫見機而動,周易所稱;去危就安,人事常理。”
唐 李德裕 《為唐穆宗賜回鶻可汗書》:“朕當許公主朝覲,親問事宜,儻須應接,必無所吝,冀令彼國從此輯寧,豈不謂去危就安,轉禍為福。”
金史·叛臣傳·張覺》:“何為當此農時輒相扇動,非去危就安之計也。”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五十三回:一經戰陣,非死即逃,我等怎可束手待斃,去危就安,正在今日,未知諸君意下如何?

相關連結

分析

比喻人生在世,處理事情的正確方式是通過對客觀時勢發展規律的觀察與分析,把握好時機謀定而動,從而達到趨吉避凶、去危就安的理想狀態,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神安則心安,心安人自然就安,此乃君子安身立命之不二法門。

典故

秦漢時期, 南越國王趙佗因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引進南越之地,通過不斷的滲透、交流和融合,促進了南越地區相繼的穩定、經濟和文化不斷的繁榮發展 。趙陀之所以能成為“南下幹部第一人”,當然離不開眾人的力量。特別是他初期到南越之地時,很多士兵因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濕的氣候而水土不服,軍中瘧疾、溫疫流行,甚至蔓延傳染給當地土著人,一時得不到控制。相傳當時深山古寺中的一位道士因被趙陀實行“和輯百越”的仁義之政感化而自獻良方,一服草藥讓當時的疫情去危就安。道士並沒有因此接受趙陀的封賞,反而甘願留在深山繼續潛心修道,而趙陀考慮到人才難得、功不可沒、想留為己用又礙於得道高人的清心意志,心裡反覆思量著:“一服草藥去危就安,不思功名就地而安。”,瞬間脫口而出賜了個“就安堂”,從此道士在深山幽谷中以就安堂為堂號造福一方,以中草藥專治南方濕熱氣候引起的各種奇難雜症,這也成為趙佗後來懂得養生、百年長壽的秘密傳奇。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qwja
【近義詞】:轉危為安
【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