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礦紫泥

原礦紫泥

原礦紫泥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 當時因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所出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鬆散器身顯著成雙氣孔結構,特殊雙重氣孔結構,付予宜興紫砂茶壺,傳溫快、保溫強,利於泡茶時保持水的溫度和茶的色香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礦紫泥
  • 外文名:yuankuangzini
  • 產地:江蘇宜興黃龍山
  • 用途:茶壺製作
  • 創始年代:1476年
原礦調砂泥質地純淨、砂質均勻、色澤潤目怡人,青砂泥溫潤細膩、不艷不媚、如小家碧玉
紫泥砂器的發源,因1976年宜興羊角山發現燒制紫砂砂器的龍窯,推前了500年左右,從明代推至北宋。與什物相印證的文字有“梅堯臣:“紫泥新品泛春華”,“雪貯雙砂罌”。歐陽修:“喜共紫甌飲且酌”。米芾:“雪濺紫甌圓”。但是近發現成書於唐光啟二年(886年)的20卷《桂苑筆耕集》,作者崔致遠,在唐僖宗時任高麗都統巡宮侍御使內供奉一職。
該集第七卷《湖州杜孺休常侍》一文道出了“紫泥”一詞,全文如下:“昨睹除書,伏承榮膺寵命再理吳興,伏惟感慰常侍比臨霅水,大振袁風。適聆高握新蘭,又見重分舊竹,實謂政聲日洽,人慾天從。徵黃太守之書卻隨鳳去;借寇使君之眾迎得春來。自此煙封茗畦,月桂苹渚。不詠洞庭歸客,即吟金谷主人。再樂三年,終蘇一境,然後入居青瑣,坐演紫泥,福庶品而既多,掌陶鈞而不晚。某早銜殊眷,撲慰實深,拜賀末由,瞻馳倍切云云。”
這段文字是寫唐僖宗乾符五年至中和二年(878-882年)任湖州刺史的杜孺林的一段事,大意是昨天看到你的任命書,知道你榮任管理吳興(湖州)是人慾天從非常得人心的……三年之後,你可以住在青磚的民宅里,捏你的紫砂,滾動你的陶軲轆(陶鈞),這也是我深感羨慕的等等。從這則筆記中明確了“坐演紫泥”之義,這個“紫泥”比梅堯臣寫的“紫泥”早約150年,距陸羽去世只78年。
湖州刺史與常州刺史每年都相聚兩州邊界為貢茶忙碌。湖州的長興顧渚山與陽羨的鼎蜀鎮(今丁山)僅一山之隔,崔致遠的這則筆記也印證了今宜興丁蜀鎮的陶藝在唐代中期就已發展成為很多人的業餘興趣了。
吳興(湖州)與宜興(陽羨)是唐代最重要的貢茶區。茶事興起與茶具發展緊密親密相關。但在北宋趙佶即位後的100多年裡,這裡的天氣逐漸變冷,貢茶不能按時納貢,貢茶所需就向南發展,促進了武夷山茶事的崛起。建窯的兔毫盞也應運而生。這時宜興的紫泥也因受茶事南移的原因而暫時收斂了鋒芒,但大量的日用品和少量的散茶茶具是餬口所需,因而留下了羊角山的什物。待明代萬曆之後,一是朱元璋廢餅茶,促進了散茶餬口的發展;二是天氣回暖,貢茶中央又回到了太湖西岸;三是文人的介入播揚,泛起了一大批研習紫砂的藝人群體,宜興砂器又形成一個直到清三代之後的高峰。
再一個高峰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因中華茶文化的復甦發展,除飲用外又加珍藏。這幾回高峰的文化價值及質量都是不相同的。
茶是國飲,紫泥的地位雖從屬於茶,但也不乏珍品,如明張岱所說:“然一砂罐,一錫注,直躋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慚色,則是其品地也。”在唐代已經有了“紫泥”的用具,還有待於考古的進一步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