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銀蓮花

卵葉銀蓮花

卵葉銀蓮花(學名:Anemone begoniifolia H. Lév. & Vaniot)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39厘米。根狀莖斜或近垂直,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心狀卵形或寬卵形,兩面疏被長柔毛,葉柄近無毛。花葶常紫紅色,苞片無柄,長圓形,萼片白色,倒卵形,外面有疏柔毛;花絲絲形;花柱極短,瘦果菱狀倒卵形,2月至4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海拔約1000米、廣西西部、貴州、四川東南部。生山谷密林中或陰濕的溝邊草地或岩石上。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39厘米。根狀莖斜或近垂直,粗3-6毫米。
基生葉3-9,有長柄;葉片心狀卵形或寬卵形,長(1.5-)2.8-8.8厘米,寬(1.3-)2.2-8.4 (-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顯三或五淺裂,邊緣自基部之上有淺牙齒,兩面疏被長柔毛; 葉柄長(2-) 3-21厘米,疏被開展的長柔毛或近無毛。
花葶1(-2),常紫紅色,有與葉柄相同的毛;苞片3,無柄,長圓形,長0.6-1.4厘米,不分裂或三裂,上部邊緣有小齒;傘輻3-7,長1.5-4厘米,密被短柔毛;萼片5,白色,倒卵形,長0.5-1.1(-1.3)厘米,寬2-5.5(-8)毫米,外面有疏柔毛;雄蕊長2-3毫米,花絲絲形;心皮約40,無毛,卵形,花柱極短,稍向外彎。
聚合果直徑約4毫米;瘦果菱狀倒卵形,長約2毫米,在背面和腹面各有1縱肋。2月至4月開花。

生長環境

喜溫暖,也耐寒,但在氣溫低於0度停止生長,怕炎熱和乾燥,每年夏季冬季處於休眠和強迫休眠階段。此花要求日光充足,土壤富含腐殖質且稍帶粘性。
生長在山谷密林中或陰濕的溝邊草地或岩石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麻栗坡、文山,海拔約1000米)、廣西西部、貴州、四川東南部(南川,650-82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獨山。

主要價值

藥用:根:消腫接骨,止血生肌。用於風濕關節痛;外用於瘡毒。
卵葉銀蓮花
該植物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皂苷類, 其苷元多以齊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為主,研究得到多種皂營類成分。此外還有黃酮類、香豆素類、有機酸類、內酷類和揮髮油類等化學成分。研究表明,作為藥用該植物對體外癌細胞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腫瘤作用, 其活性成分主要為皂昔類,在抗炎、抗菌、鎮痛鎮靜、抗驚厥抗組胺、抗氧化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以及其他的一些藥理活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