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一般在生後第1年閉合,若大於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稱卵圓孔未閉,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圓孔不完全閉合。卵圓孔未閉是目前成人中最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在正常人群中約4人中即可檢出1人患有此病。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卵圓孔未閉一般不引起兩房間的分流,對心臟的血流動力學並無影響,因而認為“無關緊要”。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患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這是因為通過未閉的卵圓孔,下列栓子可進入左心繫統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①下肢深靜脈或盆腔靜脈的血栓;②潛水病或減壓病所致的空氣栓子;③手術或外傷後形成的脂肪栓子。而且對於發生過血栓事件的卵圓孔未閉患者其再發的危險性依然很高。因此,針對病因治療,封閉高危人群的開放的卵圓孔,有望降低患者的發生率。另外,也發現卵圓孔未閉與減壓病、偏頭痛等的發病有關,閉合卵圓孔可能有益於上述患者。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tentovalforamen
  • 就診科室:內科,心血管內科
  • 常見症狀:先天性心臟異常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卵圓孔的形成在胚胎髮育至第6、7周時,心房間隔先後發出2個隔,先出現的隔為原發隔或稱第一隔,後出現的隔為繼發隔或稱第二隔,原發隔自心房中線背側壁呈半月形長出,向房室管生長與心內膜墊融合,與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稱為原發孔。在原發孔未閉合前,原發隔近頭端部分形成一孔,稱繼發孔,是胎兒時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同時在第一隔的右側由心房壁上又長出一鐮狀形隔,稱繼發隔或稱第二隔,此隔不繼續生長分離心房中途停止,鐮狀形凹陷呈卵圓形稱卵圓窩,卵圓窩處原發隔與繼發隔未能粘連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稱卵圓孔。新生兒出生時,隨著第一聲啼哭,左心房壓力升高,使左側的原發隔部分緊貼在右側的繼發隔上,發生功能性閉合,1年內達到解剖上的閉合。若年齡>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稱為卵圓孔未閉。

臨床表現

卵圓孔未閉多無症狀,難以聽到雜音,心電圖、胸部X線片均正常。因此,不易發現,也不被人們所重視。

檢查

1.右心導管檢查
右心導管術可直接經未閉的卵圓孔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證實卵圓孔未閉的存在。目前採用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超聲心動圖檢查
經胸超聲、經食管超聲可發現左向右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的卵圓孔未閉,超聲聲學造影能發現潛在的卵圓孔未閉,Valsalva動作或咳嗽試驗可使卵圓孔未閉的檢測率高達60%~78%。Valsalva動作或咳嗽試驗由於可一過性升高右心房壓,此時,注射微泡對比則可提高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經食管超聲對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是經胸超聲的3倍。

診斷

卵圓孔未閉的診斷主要靠心臟超聲檢查來明確診斷。卵圓孔未閉在經胸超聲或經食管超聲下顯示房間隔未見連續中斷,彩色都卜勒成像卵圓窩部位存在左、右心房間隔左向右的或右向左的細小分流。

鑑別診斷

卵圓孔未閉應與小房間隔缺損相鑑別,主要通過心臟超聲來實現。小房缺是在經胸超聲或經食管超聲下顯示房間隔上有小的連續中斷,房間隔上的連續中斷多半>4mm。

治療

以往封閉卵圓孔未閉依靠外科手術。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創傷大,可能會出現心房顫動、心包積液、術後出血和傷口感染等併發症,因此,近年來已很少採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心導管技術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可經介入治療根治。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這一技術永久性關閉開放的卵圓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參考資料
1.桂永浩主譯.MyungK..實用小兒心臟病學:park,2008:302-303.
2.胡大一,劉建平主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治實踐: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09:282-288.
3.EliHidehikoHara,RenuVirmani.PatentForamenOvale:CurrentPathology,Pathophysiology,andClinicalStatus[J].JAmCollCardiol,2005,46:1768—17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