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話劇

即興話劇,一種類似“過家家”的遊戲,它沒有劇本沒有台詞,由觀眾提議,即興演員演繹出現場場景,孟京輝、賴聲川的話劇就融入了許多即興話劇的元素。即興話劇,就是可儘量用一些詼諧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靈世界的詼諧短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興話劇
  • 性質:詼諧短劇
  • 起源時間:20世紀50年代
  • 起源地:西方社會
簡介,起源發展,興起原因,魅力特點,吸引人原因,誤區,組織,雙語工作坊,人民即興公社,即興話劇黨,評價,

簡介

即興話劇”源自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它沒有劇本、沒有台詞,不需要專業背景,不需要大的舞台,幾個人往那裡一站,那裡就成了一台戲,儘管有人形容它是“過家家”,但它卻成為時下中國城市白領最新潮的一種玩法。
即興話劇即興話劇
楊晨在豆瓣上詳細介紹了“即興話劇”的概念,其中寫道,“即興話劇的最大意義在於其引導作用——通過表演一個動作或者朗誦一段念白,無形中讓人們從苦苦思索的問題中解脫出來,繼而達到精神解放的效果。現實生活中,人們要承受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在精神和身體上都容易造成疲憊。白領們的減壓方式總是不斷更新換代,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觀看減壓話劇,而是要作為主角親自上陣演出即興話劇。”

起源發展

即興話劇源自西方,和古老話劇的悠久歷史比起來,這個剛發展50年的話劇形式顯得很稚嫩,但是卻在西方迅猛蔓延。這不僅僅是一種自由的抒發,即興話劇是很適合現代人的一種自我解壓的方式。同時人們也可以從中體會跟人溝通的技能,學會接納別人的觀點。
據胡歆介紹,即興話劇源自上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在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地非常流行。“紐約有即興話劇競賽,參賽雙方演對手戲,觀眾投票決定勝負,他們覺得就像看拳擊賽一樣!”此外,即興話劇已經成為美國培養職業作家、演員、導演必不可少的形式,知名電視劇《辦公室》劇組就是通過即興話劇來選拔演員。國內的孟京輝、賴聲川等導演也在話劇中加入了即興元素,比如孟京輝的《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每場戲演員都會即興“調戲”場下觀眾。

興起原因

即興話劇的興起原因:
一、是可以放鬆自己,調節上班刻板的生活;
二、即興話劇能幫助調整人際關係。
即興話劇的技巧,其實也是生活中的小哲學。最重要的是學會接受他人的觀點和尊重拍檔。舞台上和生活上,我們就是缺少了這么一點‘接受’與‘傾聽’,所以話劇的結果跟人生的結果往往不同,只是我們比較早看到結果而已。
“投入而無所期,盡興而後察,是玩即興戲劇的適宜狀態。”在心理劇導演徐鳳蘭看來,即興話劇之所以吸引人,既有戲劇的因素,也有即興藝術本身的魅力。即興戲劇不以搞笑為目的,更不以心理治療為目標,但它有喜劇的效果,有促進個人成長的功效。它是一次性的藝術:玩在當下,不需要劇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準備,只要視此時此地的情形,將內在的感覺付諸行動,做出來就成。人們能在即興戲劇的時空中有樂趣,有成長,這相當於心理學派的行為治療。久之,人就變得習慣積極、有彈性、善於合作,勇於嘗試。

魅力特點

這其實是一種被稱作“即興話劇”的戲劇方式,眼下正在京城年輕人中盛行。
即興話劇雖然是個表演項目,可是在即興舞台上,往往是沒有主角的,因為戲劇的推進講究配合,一個人怎么能成就一台戲?
伴著音樂隨意走動,當音樂戛然而止,每個人都在瞬間做出一個動作,刷牙、打球、抱頭痛哭甚至是坐在馬桶上大便……音樂繼續,當每個人再次做出一個動作時,身旁的另一個人要立刻判斷出他在做什麼,並加入進去,延伸出一定的情節、情境。接下來,兩人一組變為三人一組、四人一組……直至大家形成一個團體,由一個人天馬行空編故事,其餘人通過肢體語言來演繹這個故事。每周三晚上,位於鼓樓廣場附近的“疆進酒”酒吧,便會湧進一批年輕人,上演這樣的“過家家”式遊戲。
這種“玩法”的新奇與挑戰在於,人物關係由自己或者旁人隨機賦予,劇情基本靠“編”,每分每秒都有著未知的變化。這裡沒有觀眾,任何一個人都是演員——角色由自己設定,媽媽、孩子、丈夫、老闆,結婚狂、第三者、失業人員,抑或乾脆是足球、老虎、機關槍……只要你能夠想得出來,便可以化身任何一種角色主體,隨心所欲地展示肢體、釋放情緒。
人物關係由觀眾賦予,劇情在每分每秒都有著未知的變化,你是觀眾,也是焦點——只要喜歡,你也可以是演員。

吸引人原因

即興話劇之所以吸引人,既有戲劇的因素,也有即興藝術本身的魅力。
所有戲劇都是假定性的藝術。因而,許多平時“不能”、“不可”,甚至“不宜”的,都可以在那時那地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提供了一個有別於日常的時空,使人有了去做另一件事,或是成為另一個人的機會與可能,包括遇見未曾知道的自己。
即興戲劇有個玩法叫“完成畫面”:當前面的人上台做出一個舉動,後上來的人要用動作與之形成一個關聯畫面。試想,當有一個人上台舉起了鞭子,你再上去會如何與之形成畫面?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意。
比如,有人會扮一個被壓迫者,做出嚇成一團的受辱狀;或是去扮要剷除人間不平的終結者,將那鞭子弄斷,抑或成為一個反抗者“奪過鞭子抽敵人”等等。除此之外,如果有人上去扮一隻羊羔,讓愛情的鞭子“輕輕打在我身上”,或是有人跑到台前突然來個出人意料——假裝脫褲子並撅起屁股去承接那落下的鞭子,你又會有何感想?
即興戲劇不以搞笑為目的,更不以心理治療為目標,但它有喜劇的效果,有促進個人成長的功效。它有別於需要腳本、需要反覆排練再演出的其他戲劇形式,它是一次性的藝術:玩在當下,不需要劇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準備,只要視此時此地的情形,將內在的感覺付諸行動,做出來就成。
新手常感慨高手的機智、靈光,特別是意料不到的“想得到,做得出”。反過來看,這一下就暴露了新手自己的限制,即心理學所言的防禦引起的心身障礙。有防禦就有顧慮,有顧慮就有束縛,有束縛就會想不到,即使想得到也做不出來。從這個角度說,即興戲劇玩的是本能,是本我,是靈感的自然天成。
本能是人類生而有之的自然屬性,本我是以快樂為原則的自我狀態,都或多或少受到社會傳統、現實文化的壓抑,以至人越長大越僵化。但是,人又都生活在現實社會裡,有很多“不得不”和“應該”的人生作業要完成。即興戲劇能讓人輕鬆應對:回歸自然,享受快樂,同時又能彈性地面對一些人生之重。因為它是在戲裡。
戲是人生的縮影,多多少少能遷移到生活中。在這方面,它有一些訓練方法。比如,“身份與地位”的玩法:現場觀眾給演員定兩個不同的人物,其身份與地位懸殊較大(這比較有戲劇效果),再指定一個地點,然後讓其玩出他們的戲。這玩法對那些在實際生活中“能上不能下”和“沒有自我”的人有很好的觸動效果。
在即興戲劇中,有“強制不俗”的許多玩法,其中就有“新選擇”。無疑,這玩法相當於潛能開發與訓練。但要能意識到這一點,跟做其他任何事一樣,是要有悟性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要有覺察,有調整。有覺察,才會發現自己或別人怎么老是這種習慣(比如心理反應、語言腔調、行為方式等等)。要知道,假定性中有本質的真實。覺察到了這一點,再加以改進,突破自我才有可能。有了突破,才會越玩越有樂趣,越有成長。
人們能在即興戲劇的時空中有樂趣,有成長,也由於即興戲劇的主張與氛圍。如它倡導“說yes”、“使同伴發光”、“不玩抱怨”等等。“說yes”,是接受當下的事與人,使戲能夠得以進展。“使同伴發光”是要欣賞、支持夥伴,使彼此都能有出彩的機會。“不玩抱怨”,是不把平時生活中習慣指責、抱怨的做法帶到戲裡。這相當於心理學派的行為治療。久之,人就變得習慣積極、有彈性、善於合作,勇於嘗試。可以說,即興戲劇玩的是豐富的自我和關係的最佳化。
投入而無所期,盡興而後察,是玩即興戲劇的適宜狀態。

誤區

老想“說”出特別出人意料的句子,讓大家覺得自己非常矚目之類的,但結果反而是因為自己想太多,跟不上同伴的節奏,後來勉強跟上了隊伍,卻丟失了自己的想法。
我們都想做主角,都怕出醜被笑話,可是在即興話劇里,一旦有這樣的情況,要不就是劇情無法進展,要不就是自己裹足不前”。
“不要怕出醜,不要怕平凡,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色,做好自己,情節也總會因為你而改變。”
“‘即興話劇就是讓你的同伴在舞台上發光’,我堅信自己這么做的同時,我的同伴也一樣會讓我發光的。”

組織

雙語工作坊

目前,在京城人氣比較旺的即興話劇社團主要有“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和“人民即興公社”,前者的根據地是鼓樓“疆進酒”酒吧,後者是在離雍和宮不遠的方家胡同46號——一家諮詢公司里。
北京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Beijing Improv),成立已超過兩年,固定成員三十多個,工作坊分普通業餘組和中、英文兩種表演組。業餘組是什麼人都可以參加,基本上都是以白領為主。
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成立於2006年,由來自美國的Jonathan Palley和來自紐西蘭的Fairy Lottie共同創立。JP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專業。在學校時,他覺得天天搞科研會變得越來越呆,便選修了史丹福大學的莎士比亞戲劇課。有一天,JP走錯了課室,很認真地上完兩個小時的課之後,發現原來這裡教的是即興話劇。他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即興話劇,並一頭栽了進去……4年前,他來到了北京,成為北京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的創始人,而他的正職其實是一家小網路公司的CEO。
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分為英語組和漢語組,每周三都有工作坊的“演員”免費給喜歡即興話劇的參與者進行培訓。如今,他們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展演團體——北京即興話劇團。每月最後一個周六,他們都會在蓬蒿劇場進行全英文演出(如圖),門票30元,所得收入除了支付劇場費用和其他演出成本,都將用於慈善捐款。

人民即興公社

與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相比,由即興話劇培訓師胡歆打造的“人民即興公社”是純粹的中國味兒。“我是感冒了的胡老師!”胡歆一邊說著,一邊用雙手蒙上眼,其他15名參與者也跟著模仿她的語言和動作。每周二晚八點到九點半,胡歆都會在這裡進行免費培訓,第一項就是如此做自我介紹。
胡歆說,2004年,她在法國學習時接觸了即興話劇,回國後便加入了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擔任翻譯。後來,她專門去紐約即興劇團進修,回國後創立“人民即興公社”。這個社團如今已有8名固定“演員”,其中有網站CEO,有跳芭蕾舞的,還有專業演員。
“人民即興公社”最有名的是“撲克牌排序”遊戲。每個人都抽取一張撲克牌,自己不能看,將牌面朝外,貼在自己額頭上,然後彼此用語言來暗示對方牌的大小,最終每個人根據別人的暗示來排序。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汪洋在IT企業工作,他從“豆瓣網”上知道了“人民即興公社”,於是趕來體驗一番。“最大收穫就是可以跟人近距離溝通,因為平時上班時跟人交流太少。另外,大家雖然彼此不認識,但在一起很開心,能減輕平時工作的壓力。”與之不同,參與者蒯大平更看重的是即興話劇能激發人的各種潛能。“各種遊戲和表演環節,其實都是在挑戰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即興話劇黨

一個初來乍到的北漂女孩楊晨,籌備建立了“即興話劇黨”,她的目標是讓“即興話劇”離普通的你越來越近。看過話劇的人請舉手!想演話劇的人請這邊走!
2010年3月 楊晨在豆瓣上貼出了第一次活動告示,“由於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和相對成熟的表演大綱,因此第一波活動將會以表演訓練遊戲和情境片段演出開始。”長沙即興話劇社骨幹周登創作的組詩《很多個張小燕與很多個李大剛》將是他們第一次活動要演練的內容。從這幾行字中你可能看不出任何話劇的影子,但只要加入他們的活動,就會感受到“人人演我,我演人人”的樂趣。
曾經聲嘶力竭地出演過“小三兒”的楊晨說:“在台上真的能忘掉生活中的壓力,經常來做,會覺得生活變得不一樣了,更有意義了。我希望更多的北漂能有這樣的感受。”

評價

在即興話劇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種充滿挑戰的戲劇方式
一個釋放創造力的表演機會
一次發現自我的開心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