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有時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恰當的印象管理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可以使交往順暢的繼續下去,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個人修養的量尺。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努力叫獲得性印象管理;而儘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禦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象管理
  • 外文名:impression management
  • 適用學科:心理學
  • 適用範圍:社會心理學
定義,形式,自我表現,自我行動,常見策略,保持形象的一致性,自我美化,討好,意義,積極方面,消極方面,

定義

印象管理,有時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符號互動論強調參與社會互動的人要站在他人的角色立場去了解如何看待自己,這可使人們能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社會行為從而使別人感到滿意。
戈夫曼(1959年)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一書中提出的“戲劇論”又稱為印象管理。他認為社會交往就像戲劇舞台,每個人都在扮演某個角色,在社會互動中每個人都竭力維持一種與當前社會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確保他人對其做出愉快的評價。
亞歷山大等人於本世紀70年代情景同一性理論也認為印象管理是社會互動的一個方面。他每個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都有一種特別合適的社會行為模式,這種模式表達特別適合該情景的同一性,人們在交往中力求創造最合適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形式

印象管理主要有兩種基本形式:自我表現和自我行動

自我表現

個體選擇合適的言行舉止、服飾打扮而進行的印象管理,即通過自我美化,來增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吸引力。例如: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是淑女,因此,從穿著到言行都會儘量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淑女。

自我行動

個體採取投他人所好的言行舉止而進行的印象管理,即投人所好,通過各種途徑努力使別人感覺良好,這就是”討好“現象。瓊斯(1964年)認為討好者有四種戰術,稱讚和抬高別人、對不重要的問題和重要問題採取不同討好策略、投其所好和自我表現,以及報恩。這便是生活中的恭維、迎合、施惠、隨稱的”拍馬屁“。

常見策略

在組織中,人們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三種: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登門檻效應:是指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保持形象的一致性,他會可能接受一項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又稱為得存進尺效應。例如:弗里德曼和弗雷澤(1966年)讓兩位大學生拜訪社區的家庭主婦,其中一位請求家庭主婦在一個關於美化加州或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籤名,這是一個小的要求。兩周后,另一位再次拜訪家庭主婦,要求他們在院內豎立一個呼籲安全駕駛的大招牌,招牌並不美觀,這是一個大要求,結果表明答應了第一項請求中有55%的人接受了這個要求,遠遠大於沒有答應第一項請求的人。
門面效應:如果對某人提出一個很大而且又被拒絕接受的要求,接著向他提出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那么他接受這個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這個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查爾迪尼(1975年)要求大學生花兩年時間擔任一個少管所的義務輔導工作,這是一件大工程,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拒絕了,著他們接著又提出一個小要求,讓大學生帶領青少年去動物園玩一次,結果50%的人都接受了,而當實驗者直接向大學生提出這一個要求時,只有16.9%人同意。

自我美化

時髦的穿著,整潔的修飾和其他的裝飾來美化外表,或者努力以肯定的的評語描述自己,例如述說自己如何克服令人氣餒的障礙或者如何振作起來面對挑戰的經歷。

討好

卡內基(1973年)在《如何贏得朋友並影響人們》中提出6條讓別人喜歡的方法1真誠的對別人感興趣2微笑3要記住名字是一個人所有語言中最美、最重要的聲音4做一個好的聆聽者、鼓勵別人談論自己5談論別人感興趣的是6真誠的是別人覺得他是重要的。
瓊斯(1964年)提出四種策略1、恭維或者抬舉他人 2、在意見、判斷和行為上順從他人3、自我表現 4、給予好處

意義

印象管理作為社會交往的一種工具或者手段,其結果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積極方面

印象管理與控制可以調節人際關係,使人際關係順暢的進行下去。例如:本來你對某個人印象不好,但偶然聽到對方對你真誠的肯定,你對對方的態度會不知不覺的積極起來。

消極方面

首先過分的印象管理可能會使自己失去個性;其次由於把自己包裝得過於嚴實,過分的印象管理可能無法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最後如果是出於不良動機而進行印象管理,會惡化社會的風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