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旗

印度國旗

印度國旗於1947年正式使用,為橙、白、綠三色旗,白色條紋中有藍色法輪。

橙、綠、白三種顏色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徵;把它們橫著排列,具有“各種宗教大聯合”的深刻含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國旗
  • 時間:1947年正式使用
  • 顏色:橙、白、綠
  • 長寬之比:3:2
簡介,英文簡介,歷史國旗,

簡介

旗面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全旗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正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
橙、綠、白三種顏色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徵;把它們橫著排列,具有“各種宗教大聯合”的深刻含義。
同時,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的生產力。
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在位期間修建於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一般說來,人們籠統地稱它為“阿育王法輪”(阿育王篤信佛教,對佛教的傳承與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神聖的“阿育王法輪”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
1931年,全印國大黨委員會任命7人委員會負責國旗的起草,1947年7月22日印度制憲會議批准這面旗幟為印度的國旗。

英文簡介

Flag Description: three equal horizontal bands of saffron (subdued orange) (top), white, and green, with a blue chakra (24-spoked wheel) centered in the white band; saffron represents courage, sacrifice, and the spirit of renunciation; white signifies purity and truth; green stands for faith and fertility; the blue chakra symbolizes the wheel of life in movement and death in stagnation

歷史國旗

莫臥兒帝國的晚期旗幟莫臥兒帝國的晚期旗幟
莫臥兒帝國的早期旗幟莫臥兒帝國的早期旗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