卣(漢語漢字)

卣(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拼音:yǒu

注音:ㄧㄡˇ

部首:卜,部外筆畫:5,總筆畫:7

五筆86&98:HLNF

倉頡:YWS

鄭碼:IDJX

筆順編號:2125511

四角號碼:216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36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卣
  • 注音:ㄧㄡˇ
  • 拼音:yǒu
  • 倉頡:YWS
  • 四角號碼:21600
  • 總筆畫:7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詳細解釋,示例,字源字形,古籍解釋,方言集匯,

基本字義

● 卣yǒu ㄧㄡˇ
◎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蓋和提梁

詳細字義

◎ 卣 yǒu
〈名〉
(象形。本義:古代一種酒器,橢圓形) 同本義 [an ancient wine vessel]。青銅製,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也有作圓筒形的,器形變化較多。用以盛酒。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爾雅》

詳細解釋

名詞,象形字。本義:古代一種酒器,橢圓形。卣是古代用來盛酒的容器,也有說卣專門盛放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主要流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為扁園、短頸、帶蓋、鼓腹、圈足,有提梁。還有少數為直筒形、方形和圓形,還有動物形狀的鳥獸卣。商代銅卣多為扁圓體,蓋較高,上有鈕,提梁多橫跨兩面,腹最大頸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較高。器飾饕餮紋、雲雷紋和聯珠紋。筒形卣主要出現在晚商、早周,數量不多。方卣也在晚商時期出現,器形呈圓口方腹、長束頸、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紋為浮雕式。器物端莊渾厚,在商器中屬精品。晚還出現動物形卣,形象主要有、豕、等。

示例

秬鬯二卣。——《書·洛誥》
秬鬯一卣,圭瓚副焉。——《三國演義》 用齎爾秬鬯一卣。——《書·文侯之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字形對比:
字源字形字源字形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𠧪《唐韻》與九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𠀤音酉。《玉篇》中尊器也。《爾雅·釋器》卣,器也。《注》盛酒尊。《疏》卣,中尊也。孫炎云:尊彝為上,罍為下,卣居中。郭云:不大不小,在罍彝之閒。《詩·大雅》秬鬯一卣。
作脩。《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注》鄭曰:脩,讀曰卣。
《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正韻》於求切,𠀤音由。義同。

方言集匯

粵語:jau5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ju3 [梅州腔] ju3 [海陸豐腔] riu3 [客英字典] ju3
潮州話:iu2
English
wine po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