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Kanawinka Geopark)是一座公園,橫跨維多利亞西南部和南澳洲東南部,公園地表差異顯著,包含廣闊的平原和壯觀的火山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 地址:維多利亞西南部和南澳洲東南部
實際上,公園所在地區是澳大利亞面積最大的火山省,擁有六個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址。公園內地質遺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那時大量從火山口噴發出來的物質造就出今天的地質傑作。熔岩最終流過和散布在現在的平原,山谷,流入水底,並匯集到一些地方形成堅硬的被稱作“古墓”的石質山丘。卡納文卡地質公園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在約為26,910平方公里的園區內擁有58個地質遺址,主要類型有火山口和石灰岩,海岸和洞穴,錐和瀑布,湖泊和濕地。
湖泊和火山口區占據在卡納文卡地質公園的東部,擁有相當數量的顯著火山遺址特徵,以及大量的因火山活動形成的湖泊。截至目前,阿爾維鎮正南有一片面積為4公里乘3公里的區域發現了30處火山噴發中心,在鎮子的北部還有幾個小的噴發點。火山口周邊的火山灰和噴射到百米高空的熔岩最終形成了紅石山。在這個區內,象山是澳大利亞最顯著的火山之一,常常被稱為維多利亞西部地區的Swagman(註:澳大利亞的一種勞動者)的燈塔。象山具有陡峭的邊緣和火山口,形成典型圓錐形,火山口下降到山內90米深處,象山是維多利亞乃至澳大利亞破火山渣錐的最好的樣例。
熔岩流區的特點是包含系列的火山體系,擁有一定數量的火山錐和廣泛分布的熔岩流形成的石海。該區域內的Byaduk洞是澳大利亞境內面積最大並可進入的熔岩洞。這些洞的形成距今只有8000年,未被風化並處於自然狀態。在這個區內,塔山至少形成於3萬年以前,那時熔岩從地殼下湧出並接觸到地下水,繼而形成了漏斗狀火山口,火山口充滿水後形成湖泊。火山口中心的後期火山活動形成島嶼和錐形山丘,就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山丘。塔山被認為是鉗套式瑪珥火山,在澳大利亞這類型火山中是最大的。
鄧達斯台地區內擁有一些瀑布和濕地,其中,沃農瀑布就是因為熔岩流湧入沃農河上流形成的。
波特蘭附近的海岸地貌,格萊內爾格河峽谷和洞穴屬於該地質公園的海岸和洞穴區,其地質仍然為主要的火山特徵。地質景點包括布里奇沃特海角,尼爾森海角和瑪格麗特玫瑰公主洞穴。
火山口和石灰岩區內最有名的是甘比爾山,甘比爾火山口形成的瑪珥湖“藍色湖泊”是卡納文卡地質公園內最著名的地質景點。藍色湖泊具有國際知名度,源於其神奇的顏色變化,每年十一月湖水從灰色變成耀眼的松綠藍色。
在卡納文卡地質公園所在地區內,擁有45000年居住歷史的土著居民見證了幾千年前的火山噴發。土著人也利用火山岩構建濕地上的棧道,捕魚的河堰,防風牆和石頭屋。現在可以看到的Condah湖周邊的火山岩建築遺址就是澳大利亞Gunditjmara人利用火山岩構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