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鄂拉蜜蜂

卡尼鄂拉蜜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舊名“喀尼阿蘭蜜蜂”,原產於阿爾卑斯山南部和巴爾幹半島北部的多腦河流域,包括奧地利南部、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北部。從廣義上說卡尼鄂拉蜜蜂分布於馬其頓和整個多瑙河流域。這些地區的卡尼鄂拉蜜蜂,在形態特徵上與阿爾卑斯山的沒有區別,分類上屬於同一亞種。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沒有明顯的東部界線。烏克蘭的“草原蜜蜂”(A. m. acervorum Alp.)類似於卡尼鄂拉蜜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卡尼鄂拉蜜蜂
  • 拉丁學名: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阿爾卑斯山南部和巴爾幹半島北部的多腦河流域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分布,

形態特徵

卡尼鄂拉蜜蜂的大小和外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吻長(6.4~6.8mm);覆毛短而密,為“灰色蜂種”;幾丁質黑色,腹部第2和第3節背板往往有棕色斑,有的甚至具有紅棕色環帶;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肘脈指數很高,平均為2.44~3.0。

生物學特性

卡尼鄂拉蜜蜂是最安靜和最溫順的蜂種,人們可以從蜂箱中將巢脾長時間地提出,而蜜蜂都不會離脾。其育蟲節律陡峭,以小群越冬,飼料消耗省。春季初次進花粉後,便開始育蟲,隨後發展很快,因而分蜂性也較強。在夏季,只有當粉源充沛的時侯,卡蜂才能維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蟲就受到限制。秋季,蜂群繁殖下降很快,通常不能以強群越冬。然而,在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它仍具有十分優良的越冬性能。
卡尼鄂拉蜜蜂的定向力很強,盜性弱,採用蜂膠很少,能較好地利用紅三葉草蜜源。在它的原產地,養蜂場並沒有採取特殊的檢疫措施,而幾乎不發生幼蟲病。
卡尼鄂拉蜜蜂原產地受大陸性氣候影響,嚴冬長、春季短、夏季炎熱。在這些環境條件的影響下,使卡蜂具有頑強的生活力以及對環境條件的機敏反應。由於蜂群春季發展迅速,這在流蜜期特別早和嚴冬漫長的中歐,它是最為流行的蜂種。
卡尼鄂拉蜜蜂采蜜力很強,在群勢相同的情況下,其產蜜量顯著高於義大利蜂,是較理想的生產蜂蜜的蜂種。產漿能力較弱,不宜用作王漿生產。和義大利蜂、高加索蜂等雜交後,可表現出較顯著的雜種優勢,產卵力、哺育力和採集力等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收到很好的增產效果。卡蜂蜜房封蓋呈乾型,可用其生產出潔白美觀的巢蜜。

分布

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範圍已遠遠超出其原產地,成為繼義大利蜂之後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第二大蜂種。1930年,上海南華蜂業公司張引士東渡日本引進意蜂的同時,並引進卡蜂在江浙試養。1931年,趙相堯從江浙帶卡蜂返粵,成立嶺南養蜂場試養,由於缺乏經驗,1933 年宣告失敗。1948 年,美國人Hayes E P從美國引進卡蜂到福州試養。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陸續從奧地利、聯邦德國、南斯拉夫等國引進了幾批卡尼鄂拉蜂王,其後代已在中國的養蜂生產中發揮著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