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山美村

博白山美村

地處博白縣東南部,整莊劉氏。據族譜記載本村人氏為漢室旁支,由福建汀州搬至東平平地再轉暫至此。本村男丁按字輩“明紹繼我世鼎國可周廷懷贊慶朝殿陶唐源遠天祿澤長人文蔚起科甲聯方”排列,以字輩老為尊。本村大婚小嫁,立灶建房,百年貴壽等還嚴格遵循漢室禮節。村里習俗較多:男孩從武,老爺出遊,每年祭祖,觀音會,逢節舞獅。比較隆重的節日有“清明” “端午” “鬼節” “新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美村
  • 行政區類別:廣西玉林博白亞山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南地區
  • 政府駐地:亞山鎮政府
  • 郵政區碼:8700057
  • 面積:3平方公里
  • 人口:1000
  • 方言:地佬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亞山溫泉
  • 姓氏:劉
  • 搬遷:東平平地搬至此
  • 字輩:明昭君元士逢忠贊慶朝殿陶唐源遠
背景,本族風俗,撐犀,唱竹馬,婚俗,坐月,偷青,清明節掛紙,七月十四吹,八月十五,十一月冬至,燒鴨兒籠,斬大幡,游“姥爺”,做社,編族譜,認契,升堂,禁忌,主要水果,桂圓,樹鳳梨,甘蔗,荔枝,楊桃,主要美食,扣肉,白切雞,青龍過海,牛巴粉,炒田螺,主要籺類,糖籺,落水籺,米粽籺,旅遊景點,常見野生植物,刺莧,雷公根,車前草,瓠子,馬莧菜,艾草,決明子,益母草,桃金孃,重大人物,主要名勝地點,獅子朝天,三兜松,

背景

山美村
姓氏劉姓。隸屬亞山鎮互衛大隊。占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原名山尾,後改名山美。整個村莊人口約1000人,150戶。據族譜記載,其祖宗於明朝嘉靖年間由東平平地二房搬至此地。世代相傳至今已有493年歷史。據族譜記載,本族為漢室旁支,所以遵循祖宗教誨,每代按字輩排列,從開山一世祖宗明禪公到最近一代“源”字輩,已經排到十八輩。大生產的時候,國家按勞動生產力,本村分三個隊:十二對,十三隊,十四對。因歷史原因,本村分成兩個祠堂。以祠堂為中心,為方便記憶,劃了以下幾個勞作區域:屋背嶺 掃桿嶺 貓骨嶺 花果山 龐大園 香闊嶺 門口侗等。2008年,鐵山港高速修建,把整個村莊一分為二。2010年 國家大建機耕路。水渠,鄉村小道全部改造成水泥路。村莊有三個社根,兩個宗廟。每年正月二十、七月七或十月三等,還要舉行非常隆重的老爺出遊等活動。當天晚上在宗廟裡鳴放煙火,爭搶炮頭等習俗。每年的觀音日,村裡頭年生了男丁的家庭,還要出錢請全村人吃飯。誰家的孩子結婚了,還有舞獅子的習俗。本村有習武的習慣,每年7-8月份,農忙過後,本村6-10歲的小孩,全部集中到祠堂的大平地前,由本族的武術長老親自教學武功。武功包括拳術,刀術,棍術。村里還流傳著祭祀祖宗的習俗。祭祀時由本族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祭師,備以三生等一整套繁瑣的禮節。本族有“獅子朝天”“黃蜂地”“南山水”等多起風水寶地。村里出過的最大名人是劉殿基,南海海軍參謀,退役後轉職湛江航道局。村里出過的大學生不計期數,比如劉陶基,劉春海等。
村里主要的經濟作物有桂圓、黑冬瓜、玉米、花生等。冬瓜一年兩季,畝產3-4噸。還有許多亞熱帶水果植物,比如:楊桃、青芒果、木鳳梨、楊梅等等。
2013年後,村里新建了許多的房屋,開了好幾間的商店,比如新達商店等等。一派新農村建設的景象。

本族風俗

撐犀

犀在本地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犀活動中寄託著漢族人民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犀的特徵:
頭部:有一隻大角,大角上有鼻子有眼有嘴巴;
犀頭
眼睛:眼睛較大,炯炯有神,霸氣十足;
鼻子:像蛤蟆又想龍;
整體:頭部有多種紋飾,有龍紋,有花紋,有鳥紋(會與博白地區古代西甌族的崇拜有關么?)
身體部位:用布條一層層縫合而成。
犀的舞法:
本地舞犀頭一共分三個內容,舞單個犀頭的叫“彩扮瑞犀”;舞兩個犀頭的稱為“雙瑞犀”;舞一大兩小犀頭的稱為“太少犀”。每一種形式都有相應八音曲牌伴奏,這些曲牌老鄉們稱之為“牌子”。給舞犀伴奏的牌子就多達上百個,單單是給“太少犀”伴奏的就有十多個曲牌。這些牌子與舞犀頭一起構成了原汁原味的鄉土藝術。
舞犀的時候配合鼓鑔鑼法,高低漸進:
①出山,所謂出山,就是舞犀前的一系列拜神活動,首先要在自己的祖堂上拜祭,然後在華光(多數農村武學祖師),拜祭上香之後就開始舞犀;
②四大向,所謂四大向,就是舞犀首先要對四方位參拜過,方得進行舞犀;
③找青,“青”所謂青就是一中綠色的樹枝等;舞犀要進行四方位的找青;舞法:根據鼓聲的高低漸進而犀進行遠近高低的舞;
④擒青,犀子發現青之後的喜極的一中擒青手段,表演者要舞出犀子的活潑奔放性,而要不斷回頭看有沒有麻雀這類的來搶青,此番很耗體力;
⑤玩青,玩青就是犀對青的各種逗發,配合鼓聲四方位踢過,此番是犀的活潑的舞法,犀子試探性的步法;
⑥啃青,啃青是舞犀子過程中的一種,也是要四方位啃過,最後一步就是把青啃下去;
⑦醉青,醉青表現出犀的不省人事,而鼓聲比較連續性,舞犀之人要舞出犀所謂的醉;
⑧吐青,吐青是犀痛苦吐出的舞法,最後是把青扔出來;
⑨找窩-睡覺-起床,此三個舞法,找窩和找青差不多,睡覺是表現出犀的特徵,要在地上翻滾,起床舞法頗為怪異,從前的舞犀者通常是靠牙齒咬住犀頭爬起,而今已經簡化;
⑩回山,回山和出山一樣
舞犀的蘊含:
先秦時代的嶺南土著民族號稱“西甌、駱越”。桂東南境內居住的土著人,正是百越族中的“西甌”(壯族的祖先之一)。據明朝鄺露著《赤雅》載:“肉翅虎,出石抱山,晨伏宵出,其飛也翱,翪常向鬼門關食人,為獞人射殺。”可見古代這裡地處蠻荒,林海浩瀚,瘴癘迷漫,毒蛇猛獸出沒無常。邊緣化的地理位置,丘陵山林的地形,茂密的森林,野獸橫行。土著人及所種的農作物經常受到野獸踐踏,人畜安全也受到威脅。為了保證糧食收成,他們想出以獸趕獸的辦法,模製猛獸面具,然後鳴鑼擂鼓,跳起原始的擬獸舞蹈驅趕野獸,爭取豐收,表現了百越人不甘屈服的大無畏精神。
秦漢以後,大批移民進入嶺南,成為鬱林人漢族的祖先。史料證實,桂東南人的祖先是由原來的土著民族和大量的廣府民系和客家人遷徙而來組成。由於朝代更迭,戰亂紛繁,先人們千里流徙,爬山涉水,辛勤開拓,創立基業,需要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強壯的體魄。當他們定居下來以後,既要辛勤勞作,艱苦創業,又要防禦外人異族分割。因此,尚武學藝,養育陽剛之氣,增強防禦能力,便成為桂東南廣大民眾的共同理念。在秋冬時節,農閒之餘,人們在舞獅舞龍的鑼鼓聲中,學武術,練功夫,更顯英姿。這種精神在桂東南擬獸道具舞的表演中得到體現。俗話說,“武與舞不分家”,舞獅、舞犀、舞龍更是與武術聯繫在一起。這種與武術、舞蹈、雜技融合為一體的擬獸舞藝術表演形式,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加民眾娛樂,增進族人團結,更體現了桂東南人大智大勇、靈活機智的精神面貌。
傳承與發展:
如今還保留著舞犀的縣大概只有博白縣,舞犀的傳統已經很少,估計過都十來年就滅絕,舊時代舞犀之後還要進行拳術、刀術、棍法的武術表演,如今已經很多村都失傳了,不免讓人遺憾啊。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當保護自己的民俗,代代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唱竹馬

唱竹馬起源於唐代江浙一帶,明末清初傳入博白,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博白唱竹馬前身為唱採茶,有的地方叫唱牛。唱竹馬多為男扮女裝,不管唱馬還是唱牛,表演人一般叫為旦角,女的叫牛妹,男的叫牛公。
竹馬形體如馬,是用竹篾紮成骨架,中段空,能圍在牛妹牛公的腰間,外麵糊上藤紙,畫上色彩,由一人把竹馬挎在腰間兩手扶住可以上下、左右、前後擺動,邊動作邊說唱,另一人打木魚、梆、鑼伴奏。唱竹馬一般是在春節到鋪頭恭賀表演。唱竹馬有“竹馬進我家,家家都平安”之說,意思是說竹馬進了家,一年到頭都順順利利了。
唱竹馬與舞麒麟既有相同之外又有不同的地方,唱竹馬和舞麒麟都是邊唱邊舞,唱竹馬以唱為主,而舞麒麟以舞為主,唱竹馬用的是四平腔,而舞麒麟用的是賀歌腔。
唱竹馬的另一種形式是不用竹馬,牛公用錢鞭,扎腰帶,牛妹用花扇和手帕表演。博白唱竹馬的節目有“公爹送女”,唱腔用的是“小十送”和“大十送”,不用四平腔。當牛公牛妹唱到精彩處,觀眾都給予熱烈掌聲和丟銀圓加以獎賞。

婚俗

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婚俗,沿續數千年漢民族的傳承。一般來講,有以下約定的儀式:
1、說親看家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婚姻,一般都講究門當戶對。男女結婚,對方父母要有意願,非常重要。男方父母看上女方(一般情況下是男方向女方提親),便托媒人(男叫媒公,女叫媒婆)說媒,媒人能說會道,口甜舌滑,通過說媒得到紅包,因此會主動上門撮合,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同意,女方父母會請人前往男方觀看郎貌和家庭狀況。
2、送年庚算“八字”。男女結婚講究生辰八字。女方將女兒的出生的年、月、日、時俗稱“時辰八字”寫在貼子上,然後男方選擇吉子,通過媒人至女方請取“八字”,稱為“送庚”。然後男方把女方女兒貼子置於香火堂中,三日內如家人無恙,器皿無損,牲畜無意外,就另紙書寫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請“算命先生”推算是否相生相剋。如雙方命相皆吉,再請媒人向女家報喜,禮物豐歉視家境而定,女方亦回贈禮物。如果女方命相不合,仍由媒人將女方原書之“八字”紅貼送回。由此可見,封建社會地老客家男女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婚姻雙方男女都是聽天由命,少有自已做主的權利。
3、過定和擔米酒。男女雙方“年庚八字”合命之後,即可由議婚進入定婚階段。女方提出條件,聘金送禮多少,男方則提出要嫁妝多少,禮品多少根據雙方家境而定。雙方談妥後,男方則選擇吉日良辰,把聘金和禮物送到女方家,因為一般的禮物中有酒肉米餅等食物,古稱為“擔米酒”,在擔酒米的同時送上“日子單”,告知女方,定出送迎日子,徵得女方同意,就可以舉辦婚姻大事了。
4、送貼撒花哭嫁。男子結婚,先向親友傳送請貼,並且備辦迎親婚禮和款待客人的酒席,還請吹鼓手吹吹打打,一派喜慶氣氛。女方亦事先禮請各有關親友,親友們則攜帶禮物前來賀喜。迎親前夜,男方布置新房,舉凡安床、疊被、置櫃等都有講究。擺桌燈,尺子,柏木,欖子等,還要往床上撒花生、棗子等物,取“早生貴子”的好兆頭。這此事,都是請有兒有女的“好命人”代勞。出嫁女則邀請相好的姐妹前來做伴並哭嫁,不管出嫁女的真心實意如何,一般都表現得離別的難捨和悲涼。
5、迎親與送嫁。迎親又叫娶新娘和槓新娘。迎親之日,男方以大紅花轎往女方迎接新娘。轎門上系曆書一本、明鏡一面、剪刀一把和銅錢各物,還有裝滿各種禮品的箱子,稱之為“轎尾箱”。迎親隊伍浩浩蕩蕩,一路上鼓樂喧天,彩旗招展,隆重而熱烈。新郎一般不親迎,只派青年男女各一人乘轎前往,名為“接郎”“接姑”。花轎到達女家後,新娘由所謂命好、有福的婦女為她梳妝,然後扶出廳堂,拜辭祖先、父母及家庭長輩,在鼓樂、喜炮與哭嫁聲中登轎啟程。新娘坐在四人抬的大紅花轎,隨新娘一起來的叫“送嫁客”,一般是弟妹送姐出嫁。
6、拜堂和鬧洞房。喜轎到達男家後,新娘在福澤厚者之婦女扶下花轎,新郎則戴花披紅,迎至轎前。新娘下廳堂之前,新郎揭下新娘的紅頭帕,扶入廳堂,行敬拜天地、祖宗、父母及夫妻對拜之禮。禮畢,新娘入洞房,新娘新郎行“合心”之禮,新人進洞房,先飲“交杯酒”,開果盒同食棗子和欖子,寓“早欖貴子”之意,隨即把桌燈的兩根燈芯合在一起,稱為“合心”。鬧新房者,直鬧到深夜方休。
7、等朝送朝。次早,新郎新娘向父母等長輩敬茶,老人回之以利市(紅包)。三天后,新郎新娘備禮物回娘家,謂之“等朝”。新娘在娘家住上兩三天后,娘家又把新娘送回,謂之“送朝”。送朝送去的人都是新娘家的親朋好友,送朝的人去得多,表示新娘人緣好有面子,男方則要設盛宴款待。
8、轉門。當年過春節,被稱之為“新姑爺”的新郎公一定要同新娘一起回娘家,此舉稱之為“轉門”或“回門”。岳父岳母則設宴款待女婿,並回禮送歸夫婿家。

坐月

博白人的生育風俗分為懷孕、坐月、洗三朝、報姜酒、做滿月、百羅喊鷂婆、做對月等。博白人把懷孕叫背大肚。懷胎到第十個月叫催生,逢三(即初三、十三、二十三)常有親友和鄰居送雞蛋和麵條給孕婦吃,因為“三”是“生”的諧音。孕婦產小孩叫“坐月”,生孩子後一個月叫“月婆”。月婆有蓋頭巾,吃薑酒煮的雞湯以滋補身體,即便是炎夏天熱,也不能扇扇子,洗澡要用草藥煮的水,飲食起居都要注意保暖。嬰兒生下第三天,請有經驗的婦女給嬰兒洗澡,叫“洗三朝”,同時給嬰兒起乳名,並要燒紙貢阿公,向祖宗報喜添丁。嬰兒出生十天后,要向姐婆(外婆)報姜酒,告知姐婆添了外甥或外甥女,送雞和蛋給姐婆吃。同時,姐婆要準備背帶和鞋帽之類,到出月時送去。孩子滿月做酒宴,叫“出月”。小孩長到一百天叫“百羅”,這天,姐婆送來染紅嘴的糖羹到阿公廳貢阿公,貢時由姐婆抱小孩,邊拜祭祖宗邊喊“鷂婆鷂角,阿弟(妹)惡惡”,意在壓驚,使小孩以後有膽量。小孩周歲又有辦酒,叫“做對歲”,在對歲酒席上,給小孩雞腿吃。

偷青

偷青是指到別人的菜園裡偷菜。博白人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偷青”的古老習俗:每逢元宵節的晚上,人們可以暫時作一下“賊”,“偷”一點菜園裡的青菜,一般主家是不計較的,間或有罵那倒好,因為據說“賊”挨罵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孩子們三五結伴乘夜幕掩護,摸到鄰村村邊的菜地,拔幾隻大蘿蔔、幾棵青菜或一把蒜苗帶回家去烹食,這便是所謂的“偷青”。“偷”的名聲,雖不好聽,但偷青者大都不以“偷”為恥,大概他們的心理就象“上大人”孔乙已“讀書人偷書不算偷”的說法那樣。只要不把人家的菜地搞得一塌糊塗或偷個精光,菜園主人也會是很豁達大度的。菜園主人在當晚如果早有準備,守候在菜園旁邊,當這群偷青的不速之客到來時,便會大方地每人分給幾隻蘿蔔,一點青菜和蒜苗,讓他們歡歡喜喜帶回去,決不讓他們空著手失望而歸。家鄉話生菜諧音“生財”;蘿蔔也叫“菜頭”,音近“彩頭”;蒜音同“算”,取其意為“好打算”。
在舊社會,窮苦百姓熱望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討個“生財”的“彩頭”,過上一年“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漸漸形成了偷青的習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兒,但這也能說明在舊社會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窮苦命運的抗爭精神。
小時候,小孩子都把“偷青”視作一件莫大的趣事。你想,幾個夥伴圍在爐灶邊,嫩綠嫩綠的青菜往燙熱的鍋里倒,那撲鼻的香味,誘得你直咽口水。煮好後,一人一大碗,風捲殘雲般地打發到肚子裡去;大家邊吃,邊說笑,那份滋味,不是多少有點浪漫的氣息嗎?
如今,博白的農村村里村外,菜畦片片,鬱鬱蔥蔥。“偷青”的習俗也還沒失傳,可已遠不如從前那樣能撩起孩子們那么高的興趣。一種習俗的盛行與否,同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不無關係。隨著一個又一個習俗之成為歷史陳跡,社會也逐漸進入到更文明,更完美的階段,人們大可不必為“古風之不存”而傷感了!

清明節掛紙

博白地佬人和客家人崇拜祖先,清明節一定要為先人掃墓。他們把掃墓叫掛紙,原因是掃墓時人們把滴有雞血的紙壓在墳頭堆上,即為“掛在墳墓上的紙”。
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清明節掛紙只能提前不能滯後,清明後不去掛紙的,最好的日子是清明節當天,那天,不管颳風還是下雨,人們都要去祭祀祖先的。如果是新墳墓,要在清明前一個節氣即春分祭祀,而且要連續祭祀三年。
掛紙用的貢品是全只的公雞或奄雞、豬肉、糯米糰,還有酒、香、福紙、爆竹。大型的祭祀貢品要用豬頭、全羊。殺雞時,把一些雞血滴在福紙(一種家庭作坊做的黃紙,比較粗糙)上,種雞血紙要壓在墳頭堆上,大概是為先人起到鎮妖避邪的作用吧。
祭祀時,把擺好的貢品放在墳墓前,雞頭一定要正對墳墓,把香點燃插在墳墓前面和后土前面,祭祖人說一些要先祖保佑子孫“家財發,外財添。”之類的吉祥話。然後燒紙燃鞭炮,之後再祭拜一次,再講些保佑祖孫萬事如意的話,祭拜才結束。

七月十四吹

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素有“七月十四大過年”的說法。“七月十四”也叫“中元節”,民間亦稱之為“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四這天,鄉親們一日三餐擺上祭品供奉祖先,以饗在天之靈。
七月十四前的十多天,天一落黑,鄉間的平疇曠野的上空便飄起一陣陣不絕於耳的“喃嘟樂”、“喃嘟樂”的樂聲,一直到更深人靜。這樂聲旋律單調,節奏舒緩,樂音低沉壓抑,如泣如訴,淒涼哀怨,常常令人產生一種“心有戚戚焉”之感。七月十四為什麼要吹喃嘟樂,讓人聽了心裡怪難受。
博白山美村
三閭大夫的《招魂》篇中有這么幾句:“魂兮歸來!何遠為些?”“魂兮歸來!反故居些。”據說是屈原在召喚楚懷王的亡魂,呼喚“遠遊的孤魂快回來吧,快回到故居來吧!”三閭大夫的呼喊與喃嘟樂兩者豈不有同工異曲同工之妙?二者不同的是:三閭大夫是用文字語言來呼喚亡靈,而喃嘟樂是用音樂語言來呼喚亡靈。可見,喃嘟樂比《招魂》更原始,因為“吭唷吭唷”總該比語言文字誕生早些吧。越原始的東西越有價值,就象出土文物一樣,明代的瓷器總比清代的瓷器值錢。
喃嘟樂之原始簡陋,令人難以置信。砍一節竹尾,將一端削薄後挖一塊舌簧,再在另一端挖兩個音孔,再用露古(一種野生植物,學名叫露兜勒,現常用來卷羊角粽)把音孔這端捲成一個喇叭狀的共鳴器,便製成了一支最原始的喃嘟樂了。八十年代中期,博白縣文化館館長王保威先生對原始喃嘟樂進行了改革,研製成了有固定調性的高、中、低三種,由兩個發音孔增加到六個發音孔可吹出十二個音符,既可獨奏又可重奏的喃嘟樂,經改革後的嘟樂可曾獲廣西民間樂器改革獎,1986年12月晉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又獲二等獎殊榮。據說後來有幫日本佬到桂林遊山玩水時,曾指名道姓點王先生到桂林專門演奏喃嘟樂給他們聽。博白人為擁有這樣的“鄉粹”而驕傲和自豪。
博白山美村

八月十五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的中秋節。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據歐陽詹《長安玩月詩序》記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即是說,陰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叫中秋。
中秋節,博白地老人和客民人有吃月餅、貢(賞)月光的風俗。解放前,貧苦人家買不起月餅,就把芋頭創光破邊曬乾蒸熟代替月餅。
博白的月餅具有特色,不僅形圓似月而且潔白如月。它是用純白糯米粉和白糖兩種配料配製而成的,味甜香清。餅面上印有圓月桂花等圖案供玩賞。傳說月神是吃素的,所以中秋之夜供祀“月光娘娘”要用清茶素菜、柚子、潔白月餅,不用葷酒。
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在中秋之夜,在庭院中擺上月餅、果糖、糕點、茶水等貢品,對月焚香禮拜,家人親友歡聚一起,品嘗月餅欣賞月景。
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有所謂守“月華”“月景”之說:天開大門,月亮大放奇異光彩,月光菩薩降臨,看見者求福得福求財得財。因此有些人在月光下坐至深更半夜不肯去睡,好似除夕守歲。
地老客家中秋節俗還有傳說。元末朱元璋起義前在月餅內夾紙條傳遞統一號令定在中秋之夜共同舉行,於是送月餅、供月餅、吃月餅便成為中秋習俗。舊時中秋之夜客家尚有幾種與月有關的習俗,近似巫術,其中“伏花”“啄月姑”(請筷子神)“跳擔桿”(請扁擔神)“旋水碗”最為普遍。

十一月冬至

十一月冬至節,我們都食“落水狗"!落水狗的做法在我看來挺複雜的,準備好一些糯米和一些糙米然後輾成粉狀,然後按大約七比三的比例讓糯米粉和糙米粉和成團,這就是落水狗的皮了,和米糰可是很講究功夫的,比例不合適,糯米多了會太粘,少了會太糙.只有比例適中才會和出又香又帶勁兒的餡皮兒。餡皮兒和好了,那就是要準備餡心兒。用豬肉、大蒜、鴨蛋、魚、木耳、韭菜等做餡,其做法跟做餃子一樣,形狀也相類似,只不過它的體積要比餃子大好幾倍,味道跟餃子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香噴噴的叫人直流口水。其實落水狗應該是北方的餃子和南方的粽子的結合體吧!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的結合體,首先從吃這一點上體現了出來!”“落水狗”做好後,煮一鍋滾滾的沸水,包好的“落水狗”往鍋里一扔(落水狗因此而得名),不到一會,落水狗浮頭的時候那就是開鍋痛吃落水狗的時候,那滋味,鮮美,香而不膩,熱騰騰,美滋滋的。“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群遠離故土的人,能安慰他們的東西恐怕只有來自家鄉的食物了吧!千百年來,我們無論到哪裡,都一直把自己當作客人,因為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無論到哪裡,你們都有一個故鄉,只有故鄉才是你們的家,把它烙在自己的靈魂里吧,永遠不要忘記!而“食落水”,使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根在中原。

燒鴨兒籠

每逢“姥爺”出遊,當天晚上都要燒鴨兒籠。鴨兒籠是用竹子製成,繪有花的小竹筒里裝有特製的火藥,外帶一條竹箭,分直箭和橫箭兩種,直箭直衝夜空,橫箭橫衝人群。一籠花箭炮同時燃放,似萬箭齊沖夜空,一般只有一支橫箭鑽入人群,搞得眾人奔跑亂跳,彎腰捂肚大笑。燒鴨兒籠,實際上就是燃放一隻像裝鴨兒籠子一樣的煙花爆竹。燃放時象鴨兒籠一樣,在空中旋轉,更為奇特的是,這種煙花爆竹,有好幾層構成,而每層都裝上一些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八仙、古典人物等,燃放時,在火花四射中每燒完一層緊接著塌下一層,而每層的造形和內容大不相同,有“普天同慶”、“五穀豐登”、“人壽年豐”、“國泰民安”、“三英戰呂布”、“八仙過海”等,各類大佛、神童、天馬、獅子、金童玉女、鯉魚、風車等工藝精巧,燃放起來相互轉動和打滾噴火同,使觀看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大為驚奇,拍案叫絕。每燒完一層,歡呼聲彼起彼伏,當把整個鴨兒籠燒到最後還有一隻大花炮頭爆炸後,這個不會響的特製的大花炮頭就會從高空中掉下來,誰搶到這個花炮頭就意味誰行好運得大彩,而燒完煙花的掛在竹竿上的那個籠子就如一件美妙的工藝品。大彩頭是一對十幾斤重的豬花(小豬),獲彩者把豬花扛回家養大賣後,為第二年的活動做東,又賣鴨兒籠和一對豬花,這樣活動就能持續舉行。
博白山美村

斬大幡

“斬大幡”是地老人和客家人驅災避難的一種打醮活動,是民間傳統信仰中規模最大、也是最神秘最有代表性的儀式之一,它是在當地社會遭遇較大困境之後,人們為達到驅災避難目的,構建新的希望而舉行的。時間不固定,規模較大,花費較高,一般由幾個村落共同舉辦。
博白山美村
斬大幡起始階段的主要科目有:啟師、造水、藏魂、收邪、落禁、投壇、奏疏、招兵、宴兵、停更(落更)。而起師、造水、藏魂是任何一場醮壇法事的首科節目,一般在打過開場鑼鼓後就進行。
打預告朝
這是舉行斬大幡之前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大約在斬大幡前一個月出幡洞,即在離選定用來建幡場的場地約三十到五十米遠的地方豎起一根竹子。竹頂上掛一盞風吹不滅的馬燈或燈盞,這叫出幡洞,打預告朝目的在於告訴那些遠近的孤魂野鬼回來赴幡,而對於陽人的赴幡。則是用紅紙貼出通知,講明某年某月某日於此地有斬大幡這一活動。封山朝 封山是指由幡師做法,劃定東西南北的界限,將其封住,由幡洞燈召喚來的孤魂野鬼在內不得出去,在外面的也不能進來,嚴把關隘,此所謂“水泄不通,阿娘不過”。活動中需要用到監度師的印信、兩名將軍、洪豬、雄雞、手巾、申壇狀、朝疏、把隘牒等。把隘牒要分別發給東方社王、南方社王、西方社王、北方社王。接著還是啟師,請神等環節
第一日,出兵朝。這是正式進入幡場(仙場)的第一天所要做的道場。
第二日,建醮朝。此朝意在發布通告,通知天地各路神仙過來。
第三日,接旨朝。接旨就是接那些所謂有頭有臉的各路神明進入幡場參加活動,來證明這場功德。
第四日,接竹朝。這一天主要的工作是把大幡竹接回來,然後將架刀山的刀山木也接回來。
第五日,請軍朝。這一天的節目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斬大幡活動達到高潮的一天。到了這一天,會有幾千人來參觀,人山人海,甚為壯觀。人們等著看將軍進行斬豬牛,以及極為驚險刺激的上刀山等科儀。
第六日,普渡朝。意在普度天下無論男女之願度者。此朝即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過火煉。當天晚上一些事主會將自家的不進者(外出意外身亡的人)的靈魂捧來,求幡師攜靈魂過火煉超度,希望他們能在陰間安好度日,早日超生,來生平安。(普度朝有此說法,小孩叫度花童,男女度職有初渡,家渡等)
第七日,退兵朝。意即將請來的兵兵將將全部送回去,善始總要善終。這是整場大幡的最後一場工作
對於斬大幡等民間信仰活動,其在鄉土中國產生的功用和影響,我們或許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待。博白斬大幡活動的舉行是由於當地進入了一種非正常狀態,即自然出現了某些不按規律運轉的情況,比如當地連續發生了一些人禍天災等,對於此種情況民眾往往極容易出現心理恐慌,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平時正常的生產生活,於是斬大幡等一些人們寄予一定意義與希望的民間信仰活動便應運而生了。人們賦予這些活動特定的象徵意義,通過一些虛擬的但卻頗具藝術化的場景,和人造的天地諸神明進行對話和交流,傾訴現實的種種困境。活動的舉行,使人們的心靈獲得了某種安慰與滿足,化解了人們之前的精神危機,帶著滿滿的祈求得到上天的保佑與庇護的希冀,又開始了新的生活。斬大幡等民間信仰活動,都充斥著“有靈必求”、“有應必酬”的普遍心態。人們總是在無法擺脫困境和苦悶的狀態下,希冀通過付出虔誠和金錢以祈神護佑,以消弭災禍,這種心理在斬大幡活動中集中表現為將比較貼身而貴重的物品交予幡師拿上刀山開光(通過神聖的儀式使物品產生神性),以得神力附物,護佑自身。寄託於貼身物件來驅邪納祥,祈福消災,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往往可以在一件自以為吉祥的神物中寄託對生活的全部希望。被賦予神性的物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與和諧觀念從驅鬼避邪的活動逐漸演變為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通過神性物件的承載,這種良好願望變成生活方式,受道德約束和規範,成為博白民間生活的特殊景色。通過這種儀式和自己信仰的神明對話,祈求庇護、平安等等,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在鄉土中國,在沒有比燒香禱告更好的手段來解決的情況下,中國老百姓就用這種傳統方式,解決精神的危機。斬大幡等民間信仰之於科學心理治療,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斬大幡等民間信仰有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同的人群需求和不同的環境使然。追古思今,汶川地震,舉國哀悼,中國佛教界為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祈福追薦賑災大法會在四川隆重舉行,佛教界共同祈求:“佛佑中華,遇難呈祥!逝者得脫三途,往生淨土;生者身心康泰,重建家園。”人們在災難面前心理壓力陡然增大,科學地採取心理援助等措施,在民眾的精神世界受到衝擊的大環境下顯得力不從心,於是宗教的力量在此時便顯得尤為重要。
博白山美村

游“姥爺”

每年二月初二等“姥爺”出遊日,桂東南的地老人和客家人有傳統習慣,把廟裡的“姥爺”用轎子抬到街上或鄉間去遊行,這一民俗活動叫“游姥爺”,也許是“姥爺”在廟裡坐久了,隨著春天到來,陽光明媚,百物復甦,出來吸收新鮮空氣,松松筋骨,巡視民間,洞察民情。菩薩所到之處人們設壇立案,燒香點燭,擺茶獻酒,三頭五生齊備(雞、魚、豬為三生,再加上鵝、鴨稱之為五生),奉迎菩薩到來,祈保五穀豐登,財源廣進,人丁興旺,萬事如意,國泰民安。
博白山美村

做社

欣逢作社上山坡,綠樹叢中百鳥和。
少婦提籃如趕集,田翁結伴似穿梭。
桑榆共樂昇平日,禾黍鹹歡大有歌。
融族睦鄰風俗古,歸時野徑笑聲多。
博白地老客家風俗,多有做社的習慣。所謂“做社”,即殺牲置酒祭社,祭地神。《周禮·地宮·鼓人》載:“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
社,又稱社皇伯公,實即是土地之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地和糧食是人們所必須的,因此,格外受人重視,逐漸產生了對土地和五穀的崇拜。相傳共工氏之子名叫勾龍,能平水土,被人稱作“后土”,即社神;厲山氏之子名叫農,能播植百穀,被人當作稷神。《周禮·春宮·大宗伯》:“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嶽。”註:“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
社稷,國脈之所系,民脈所系,它既是政權的特徵,又是農業的象徵。歷代帝王十分重視,把它看作是國家存亡的標誌,於是“社稷”成了國家的同義詞。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普遍奉祀。祭祀社稷之禮,從天子到諸侯都可以舉行。《禮記》上講,帝王為群姓立的社叫大社,帝王自己立的社叫王社,諸侯給百姓立的社叫國社,諸侯給自己立的社叫侯社。上仿下效,縣官給百姓立的社叫縣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都叫置。而老百姓給自己立的社,名稱五花八門。
古人選擇社與稷奉祀,不是隨隨便便的。社稷之神是文明的產物,它的出現既有政治的作用,又有經濟的意義。官方建壇奉祀,禮義繁縟,迎神、升壇、跪拜,少不了樂舞的伴隨,奠王帛,蹈獻犬爵,終獻禮,前後達二三個時辰。而民間作社的地點,一般在社壇進行。古代立社種樹,為社的標誌,故社壇多傍社樹。社樹被看作是神樹,不能隨便砍伐。有的社樹之樹齡高達數百年,甚至一千年以上。
“壇”,《說文解字》釋為“祭物”,原來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築的高台。在我國古代,壇的主要功能是用於祭祀,所以就有了“祭壇”的名稱。祭壇的出現,與史前人類在露天的環境下祭拜自然神的活動密切相關。當時,人們為了吸引神明的注意,使自己的祀望更好地達於神明,往往利用自然形成的土丘,高崗或山頭等較高的地形來構築祭壇。《白虎通義》三《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穀之長,故立社稷而祭之也。”
“社”,為古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左傳·昭二五年》:“自莒疆以西,請置千社。”註:“二十五家為社。”又“方六里為社”。元代時,十家立一社,擇一人作社長。隨著自然人口的增長,現在做社的人數已大大超越此數。
古代祭社神之日,叫做社日。漢代以前只有春社,在漢代以後始有春、秋二社,間或也有四時致祭者。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饗其胙。”這裡的“牲”,指供祭祀用的家畜。《易萃》:“用大牲,吉。”故多殺豬、羊供祭。醪指濁酒。胙指祭肉。饗,指鄉人共聚飲酒和吃祭肉。故唐人張演《社日》詩云: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柴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編族譜

族譜又稱家譜,是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功用,是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功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的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族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第三部分為附錄。博白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過來,對祖宗十分崇敬,每姓都有本姓的族譜,真實地記載了始祖所繁衍的世系。每姓都有字輩,字輩是族譜預先定好的,誰都不能更改。每個人出生後,都有字輩,舊時多用字輩起名,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今時興新朝,起名多不用字輩了。族譜按照各系字輩修譜,時間長了,族人多了,要重修。

認契

博白有一種風俗叫認契。為什麼要認契?這是由博白地老人和客家人的風俗禁忌引起的。俗民認為,親人之間八字相剋是一種大忌,如小孩的八字同父母相剋,就是命不相屬,命不相屬者就要“認契”。
俗民認為,“認契”可以消災,也就是說,孩子必須另認父母,認男的,叫契爺;認女的,叫契哀;契爺父子比自已大的,叫契哥,自已本身就是契子或契弟了。“認契”後兒子叫父親為“哥”或“叔”,也有叫“姑爺”的,表示不是父子關係。如果母子相剋的改稱母親為“阿姆”。如小孩的八字大,有富貴相,父母認為“貧家難養富貴人”,“終久必然離開自已(早亡)”,便會給他起“阿狗”、“阿牛”、等一類乳名。

升堂

博白是世界客屬大縣,客家圍屋以祖堂為主,建設祖堂最為講究,往往會請很多風水先生臨場研究,最後認定了立什麼坐向,風水先生們各自選定日子,主人集中拿到有名望的日子館評定最好的日子,選中的這位才是真正的先生,然後諸事就在這位先生的指導中進行了。
拆去舊屋前拆舊建新謂之倒堂豎造,即原來有祖堂的日久破爛,須推倒重建,除進磚、行牆、升梁、入宅、升座外不同的是還要預先擇日請先祖退位,過三朝七日後拆除舊屋,預先要請道公起水,說白了就是請神吃飯,把拆舊建新這件事情稟明天地,請先祖暫居別處,代建好後在回來居住。
到了進磚的這天,有錢的人家會擺三師,即:道公師、風水師、魯班師。良辰吉日臨近時,各自口中念念有詞:日吉時良,天地開張,香菸沉沉,神速降臨,千里萬里,誠心拜請,請得年值功曹月值使者,日值功曹時值使者,川香童子,奏事童郎······請各自的祖師來加持主人豎造大吉,時辰臨近,風水先生請貴人就位:天德月德貴人到!主人家一起大聲和應:到!
進磚後風水先生帶領全村人圍著磚行行走,東南西北中央各方逐個說好話,謂之行牆。如果是半夜進磚的,要用柴火在祖堂中間燃燒大火到天亮,叫做:“火燒旺地”。
另外還要選擇吉日升梁,也有時間臨急選不到好日子升梁而在進磚時同時升梁的,叫做升子母梁,承建師(客家話叫成行師)要預先精算到這個房子的高度是多少,棟樑應該在什麼位置,現在用木條支撐起這條棟樑,待到他日砌磚起來到這個位置剛剛好。升梁是要舉行升梁儀式,
客家人建祖堂選用的棟樑尤其講究。主人家物色到好的樹木後先跟樹主談好價錢。等候風水先生選好良辰吉日,到大山中砍梁木叫做請棟樑,到了來砍樹當天用紅包包好賣樹的錢,往往要比原先談好的價錢要多,樹主收了錢後也會包個紅包回禮給主人,包括說一些好話。主家準備酒菜來到預先選好可以做棟樑的的樹底下,用酒菜供奉過山神土地,告知請這顆樹木去作為某姓人家的棟樑,用谷頭米(稻穀和米摻和)撒過附近。再由承建師先開刀砍過(邊砍邊說好話)再由隨來的人把樹木砍下來,樹木砍下來不能著地,眾人用手接住,有大樹接不住的預先在地上擺開樹幹墊高,之後眾人把樹抬回祖堂的天德方,待樹木曬乾後請木匠裁成棟樑,需要注意的是,這顆梁樹從砍下來的升梁不能到地以外還不能讓人坐、站和在上面跨過去。
祭梁:升梁前用三牲祭梁。拋梁饐、拋梁雞,用糯米饐、雄雞拋在梁木上方過往三煞方拋去。在梁木上掛梁袋、梁筷、梁壺、梁布,祭梁酒,先生帶領村人拜梁木,一拜梁頭,子孫代代初王侯,二拜梁中,子孫代代入朝中,三拜梁尾,子孫代代生貴子······
升梁是要左右雙方徐徐平起,不能一方先上一方在後,謂之齊齊發人發財。
入宅是陽人進住新房子,升座是祖先歸位,升座的日子尤為重要,需要坐向中宮吉利。日子同樣要日子館評選過,升座的日子在擇日中是最為講究的,幾十位風水先生中有幸被選中升座吉日的先生,那算是比較厲害的了。
升座的這一天鼓樂喧天,龍獅起舞,朋友慶賀,親戚往來,姑婆妯娌通宵奔忙。升座前還有迎龍謝土的,龍隊在風水先生帶領道公幫忙下到祖堂後山脈的過龍處把來龍請回祖堂安坐。舞來的龍往往會被主人家留下過了三朝才給拿回去。古時候祖宗升座後也有過三天才出遠門的。

禁忌

本村受到民間風俗的影響,從而產生了許多禁忌。如大年初一不能殺生,是受到佛都的影響。因為這天是大肚佛彌勒菩薩的生日,佛教中的不殺生為五戒中的首戒,這就是大年初一為什麼不殺生的來歷。再如年初三為“三窮日”,這天是絕對不能上門探親訪友的,否則,被稱之為“窮鬼進門”,是不受歡迎的。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來清掃的垃圾送至村邊,點燃三柱香後而燒毀,俗稱“送窮鬼出門”。在生育方面,也有不少的禁忌,婦女懷孕,過去叫“背大肚”,有貶義之賺。所以現在用褒義詞“有身”替代,以避粗俗之氣。孕婦的床,別不不能隨便坐,孕婦也不能隨便坐別人的床和撫摸別人的孩子,否則會認為是“爭花”,使小孩子睡不安寧。孕期不能挖水溝和修灶頭,否則會挖缺嬰兒的嘴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禁忌。如食飯挾菜忌用筷敲擊盤碗,用筷子敲擊盤碗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狗貓等畜牲進食的訊號。盛飯時不要盛世得太滿,像一個突起的小山包。更不能把筷子往飯中間插,因為這種做法與供死人的祭食相同。飯菜端上桌以用布筷子要輕,不能弄得啪啪響,吃飯時不能拍桌子教訓孩子,認為犯了這些禁忌,主管食祿的桌神就會被嚇跑。人去世,說“過世”、“過背”、“去了”、“老了”,忌說“死了”;老人去世出殯前孝子孝孫忌外出串門,兒孫到外家報喪下跪,忌外家扶起,外家弔喪回歸忌回頭打招呼;身死異地的人屍體運回家鄉時忌放屋內,要在屋外搭棚治喪,謂之“野死鬼不能進屋”;年少身亡,屍體棺柩忌入廳堂。在博白方言中,有不少禁忌話,目的是為了避諱,如:“肝”與“竿”、“乾”同音,一乾二淨,非人心愿。所以,擔竿、豬肝、雞肝分別叫:“擔濕”、“豬濕”、“雞濕”。人厭惡血,喜愛紅。把豬血、鴨血、雞血換名為“豬紅”、“鴨紅”、“雞紅”。忌說豬舌頭,因為“舌”與蝕本的“蝕”諧音,把舌頭改為“利”,把豬舌頭稱為“豬利”,意為一本萬利,平安順利。

主要水果

桂圓

桂圓。博白縣是廣西桂圓肉的主要產區,素有“桂圓之鄉”的稱譽。自古以來,博白縣就有加工桂圓肉的習慣,這仍是博白農民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全縣桂圓肉年產量達150—200萬公斤。2002年博白龍眼大豐收,社會產量達2.02萬噸。我鎮產的桂圓肉是分兩種的,因為這兩種桂圓肉是用不同的桂圓加工的,一種俗稱石硤肉,石硤桂圓是經過嫁接過的果樹結出的果,嫁接時挑選最好的果樹枝嫁接,石硤果的肉厚而堅,用牙咬時會發出沙沙的聲音,另外一種稱植生苗,而植生苗的果樹是沒有經過嫁接過的百年老樹結的果,植生果肉薄水份多,但口味很清甜,烤乾出來的桂圓肉晶瑩剔透, 圓圓的,像燈籠一樣,有些人把它叫成了燈籠肉;濃濃的桂圓香味,是其它地方有的香甜,這是我們博白桂圓肉的獨特之處,是這種濃濃香甜的味道讓我們博白桂圓肉走向出口遠銷國外。因為桂圓是圓的也代表著團圓,與月餅有著同等的意義,所以我們不能沒有的桂圓、月圓、團圓。
博白山美村

樹鳳梨

木鳳梨,鳳梨蜜。是一種奇異的聚合果,由許多長在花軸上的雌花子房聯合而成,成不規則的橢圓形,果皮有軟刺,果實碩大,一般每隻重達5千克左右,最大的可達30千克以上。其質量及體積在水果中首屈一指,故有“水果大王”的雅稱。主要產區在沙河、博白、浪平、綠珠、水鳴、龍潭、松旺、菱角、合江、東平等鄉鎮。尤以菱角鳳梨產量最高,質量最佳。博白縣木鳳梨暢銷廣西各地,遠銷廣東、貴州、湖南等省。

甘蔗

甘蔗是人們喜愛的冬令水果之一,含糖量十分豐富,約為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甘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種成分構成的,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甘蔗還含有大量的鈣、鐵、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特別多,每公斤達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有“補血果”的美稱。甘蔗還是口腔的“清潔工”,甘蔗纖維多,在反覆咀嚼時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樣,把殘留在口腔及牙縫中的垢物一掃而淨,從而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同時咀嚼甘蔗,對牙齒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有美容臉部的作用。博白甘蔗自土地改革以來就已經種植,以連片規模的種植,優良的品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特點有:表皮黑而油潤無蟲節,蔗身高而挺直,節與節之間疏而有序,肉質脆而甘甜。

荔枝

三月紅,荔枝中的珍品。果實心臟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假種皮(荔枝肉)新鮮時呈半透明凝脂狀,果肉甜美、芳香,久啖不厭。荔枝有較高藥用價值,具有生津、健胃、通神益智,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消腫解毒、止血止痛,促進微細血管血液循環等功效。荔枝歷來被視為南方的珍果,色、香、味俱佳,博白荔枝在區內外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到荔枝收穫季節,除部分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外,相當部分遠銷全國各地,另一部分就地加工成糖水荔枝、荔枝罐頭或荔枝幹,遠銷港澳地區及西歐市場。

楊桃

洗乾淨切用刀將楊桃每個棱上的那根線削掉(楊桃的外表突出部分,就是那5個棱邊),然後再縱切成一片一片的,因為楊桃有幾瓣的,所以切成片就會出現五角星的形狀,就像星星,還很漂亮,吃起來也方便。如果喜歡吃味道重的可以撒白糖吃!還有人用楊桃做菜,撒椒鹽什麼的,不過北方人的話大部分不喜歡那種甜甜鹹鹹的味道,南方這種吃法比較多。
博白山美村

主要美食

扣肉

扣肉是本村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主菜。要做好一碗扣肉:一要選取上等帶皮五花肉;二要掌握油炸的火候,博白扣肉比較有特點的就是在煮與炸之間,必須用筷子在豬皮上扎孔,然後抹上白醋。這一細節可以使豬皮在油炸過後酥脆,口感極好;三要講究佐料,按口味可加工為五香扣肉和甜酸扣肉。
博白山美村

白切雞

白切,是春春家鄉人的吃法。在博白就有白切豬腳,白切鴨等傳統佳肴。每逢春節家庭團圓之時,餐桌上必少不了白切雞。雞,取其諧音,吉,圖個吉祥如意。製作白切雞時,不可用猛火煮,皮爛肉老,不好吃。在博白,有生雞熟鴨的講法,小小爸爸的方法就是把雞吊著澆燙,不時幫雞翻翻身,這樣文火澆燙出來的雞,肉鮮嫩滑,香而不膩。最後,起鍋晾涼,斬切拼盤,最好以沙姜、蒜蓉、生抽佐料。
博白山美村

青龍過海

春春家的蕹菜,也叫通菜,以其“鮮、綠、脆、嫩”著稱,200多年前就已經名揚海內外了。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教授(博白籍人)就曾給博白蕹菜極高評價,說,博白蕹菜居世界同類菜上品,只有越南河內蕹才能與之媲美。蕹菜吃法很多,如今飯桌上的蒜蓉通菜、腐乳通菜都是蕹菜常見的吃法。夏天,博白的許多家庭則是將蕹菜焯水後,撈出擠水,以蒜蓉、生抽、辣椒等調料,再配上一碗清火粥,就是極為清爽的一餐,這也符合博白人清淡的飲食習慣。另外,蕹菜入湯在各大酒店也是一道名菜,被譽為“青龍過海”,曾有詩句“席間一試青龍味,半夜醒來嘴猶香”的美贊。
博白山美村

牛巴粉

米粉細滑爽脆,牛巴鹹甜適口。要吃到味道最正的牛巴粉,則必須等到月上柳梢頭,在夜市攤檔開張後才能享食。正宗的牛巴,以精選黃牛臀肉為主料,以多種香料醃曬加工而成。上等牛巴,肉質細而有嚼勁,入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
博白山美村

炒田螺

華燈初上,在文化路上就擺出了煤爐和一大口炒鍋,上面置放炒好的田螺,還有滷好的鴨掌和豬蹄等。不管是哪一家,都有上十年的歷史,美食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哪怕離開家鄉外出求學工作,偶有假日回到家鄉,你仍然可以吃到當年的味道。
博白山美村

主要籺類

糖籺

糖籺的做法類似於落水餃,只不過在糯米粉里摻入了黃糖,其做好後的形狀為長方形。糖籺在冬季里可以擺放很長一段時間而不變質,想吃的時候拿來蒸軟即可食用,所以深受當地農民的喜歡。大年初二,走親戚家,袋裡放十來個糖籺,半邊雞肉,一塊扣肉便成了,禮輕情誼重。
博白山美村

落水籺

落水籺俗稱落水餃,意指落在水中煮熟的餃子,以區別於蒸餃等,類似於湯圓的煮法。
它是博白地老人的一種民俗!十一月冬至節,我們都食“落水餃"!落水餃的做法在我看來挺複雜的,準備好一些糯米和一些糙米然後輾成粉狀,然後按大約七比三的比例讓糯米粉和糙米粉和成團,這就是落水餃的皮了,和米糰可是很講究功夫的,比例不合適,糯米多了會太粘,少了會太糙.只有比例適中才會和出又香又帶勁兒的餡皮兒。餡皮兒和好了,那就是要準備餡心兒。用豬肉、大蒜、鴨蛋、魚、木耳、韭菜等做餡,其做法跟做餃子一樣,形狀也相類似,只不過它的體積要比餃子大好幾倍,味道跟餃子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香噴噴的叫人直流口水。其實落水餃應該是北方的餃子和南方的粽子的結合體吧!中原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結合體,首先從吃這一點上體現了出來!”“落水餃”做好後,煮一鍋滾滾的沸水,包好的“落水餃”往鍋里一扔(落水餃因此而得名),不到一會,落水餃浮頭的時候那就是開鍋痛吃落水餃的時候,那滋味,鮮美,香而不膩,熱騰騰,美滋滋的。“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群遠離故土的人,能安慰他們的東西恐怕只有來自家鄉的食物了吧!千百年來,我們無論到哪裡,都一直把自己當作客人,因為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無論到哪裡,你們都有一個故鄉,只有故鄉才是你們的家,把它烙在自己的靈魂里吧,永遠不要忘記!而“食落水”,使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根在中原。
博白山美村

米粽籺

傳統的米粽籺是用狗俐包裹著醃製過的豬肉混合在糯米當中用香蕉葉包制而成的。因為狗俐含有香味,香蕉葉也有香味,所以煮熟後的粽子特香。每年的端午節博白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制粽子,意指紀念屈原。我記得,小時候,除了包粽子外,老媽還叫我到上山去摘回生的艾葉掛放在門頭上以辟邪驅瘟、逢凶化吉。到了晚上老媽還要用按樹葉、桃樹葉、艾葉、一點紅、路邊菊等草藥熬出的水給我洗身,據說可以消除污垢,不會生疔瘡。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也許絕大部分人都把插艾草、洗草藥的習俗都忘了。
博白山美村

旅遊景點

亞山溫泉
溫泉水帶著熱氣歡快地流到山腳下的溫羅湖裡,使湖面經常有煙霧繚繞。溫羅湖長有3000多米,寬度從100多米至400米不等,面積為1.61平方公里。湖水碧波蕩漾,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倒映在湖面上,使湖面的顏色一會深,一會淺,一會藍,一會綠,水天相映,美不勝收。幾隻小船和竹排在湖中輕悠慢盪,從湖的四周不時飄來花草樹木的清香,使溫羅湖充滿了自然、原始的野趣。 博白溫泉山、林、泉、水的優良生態環境,特別是泉與湖一體的獨特奇觀,成為廣西溫泉景區中泉湖俱佳、美景自然、品位最高、開發價值最大的、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按照區內外專家學者的規劃,博白溫泉將對外招商引資,建設一個泉湖一體、多功能的溫泉度假景區,包括大門景觀遊覽休閒區、溫泉沐浴保健區、登山健身遊覽區、水上遊樂活動區、度假休憩娛樂區、竹木林果生態區等六大景區。規劃的立意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博白人傑地靈的特色。手法重在點景、點泉、點湖,強調溫泉和自然景觀的文化價值,做到步移景換,內容豐富多彩,遊人身心仿佛進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世界。
博白山美村

常見野生植物

刺莧

本村刺莧多為野生,其性喜陰,在溪邊即可找到。
博白山美村
本村用法:刺莧、雷公根、車前草與紅薯等一起用水煲煮至熟,喝煲出的湯汁可以幫助肝臟下火。
採收方法:苗高12~15厘米、有5~6片葉時進行第一次採收,即間拔一些過密植株。過20天,株高20~25厘米時,可在基部留5厘米進行第二次採收。之後側枝萌髮長成約15厘米時進行第三次採收。
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於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用法用量】 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食用:
刺莧燒豬肉
一、原料:
1.主料,刺莧嫩莖葉400克,豬肉300克。
刺莧
2.調料:料酒、精鹽、味素、蔥花、薑絲。
二、製作方法:
1.將刺莧去雜洗淨切段。將豬肉洗淨切塊。
2.鍋燒熱,放入豬肉煸炒,炒至水乾,烹入料酒,加入蔥、姜煸炒,加入精鹽和少量水炒至肉熟而入味,投入刺莧燒至入味,點入味素,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按此菜由刺莧與滋陰潤燥、補中益氣的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成分。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並適用於陰虛乾咳、口渴、咽喉腫痛、浮腫、便血、痔瘡、帶下等病症。婦女經期及孕婦忌用。
炒刺莧菜
一、原料:
1.主料:刺莧嫩莖葉500克。
2.調料:精鹽、味素、蔥花、豬油。
二、製法:
1.將刺莧去雜洗淨切段。
2.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刺莧煸炒,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刺莧可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成分,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痢疾、便血、浮腫、白帶、咽喉痛等病症。
刺莧的嫩莖葉作野菜食用。

雷公根

本村雷公根多為野生,其性喜陰,在田間田埂即可找到。
博白山美村
本村配方:刺莧、雷公根、車前草與紅薯等一起用水煲煮至熟,喝煲出的湯汁可以幫助肝臟下火。
注意事項
★孕婦和哺乳婦應禁食雷公根。
★食用過高的劑量時,有可能引起噁心及暈眩。

車前草

本村車前草多為野生,在溫暖、潮濕、向陽的山間田野、路旁河邊,隨處可見。
博白山美村
本村配方:刺莧、雷公根、車前草與紅薯等一起用水煲煮至熟,喝煲出的湯汁可以幫助肝臟下火。
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瓠子

適宜各種類型的水腫,諸如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或熱病口乾之時食用。
博白山美村
【選方】
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腳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麵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

馬莧菜

本村生於田間。
博白山美村
本村用法:食用。
藥用價值: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艾草

本村生於山坡。
博白山美村
本村用法:
①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採摘回來插於門前,以辟邪。
②曬甘後的艾草磨成粉,點燒穴位專治小孩子“上金”,不吃飯。

決明子

野生,花淡黃色,蜜蜂最喜歡。
博白山美村
除好看外不明用處。

益母草

野生,花小而密,節節高,蜜蜂最喜歡。
博白山美村
即不好看也不明用處。

桃金孃

生於丘陵坡地。
博白山美村
果實生吃,有得甜,此外還可以釀酒。

重大人物

劉殿基
基本資料缺
職位:南海海軍參謀
退役後轉職湛江航道局。

主要名勝地點

獅子朝天

地處江寧鎮太平村金雞嶺,此山形如獅子對天咆哮,因此得名。明堂前有圓案,多出文官,左右龜蛇守水口,子孫非福則貴。風水先生批:每六十甲子必出大官。第一任大官-劉殿基,職位南海海軍參謀。

三兜松

地處香闊嶺,明字輩三兄弟的墓地,中間:明鏡(潭頭祖),左邊:明旦(橫列祖),右邊:明禪(山美祖)。因是“黃蜂窩”,故祭祀時不能燃放鞭炮,恐驚先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