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科普人

博斯科普人

1913年,在南非特蘭斯瓦爾省西南部的博斯科普隕近的穆伊河東岸地層中發現了引一批古人類化石,這就是著名的博斯科普人,博斯科普人只有很長的顱型,很小的乳突,並且具有很厚的顱壁,其頂骨中央部分的厚度達13-14毫米,腦容量很大,估計約為1700毫升,該批人類化石被認為應歸屬於晚期智人階段,估計為晚更新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斯科普人
  • 發現時間:1913
  • 發現地點:南非特蘭斯瓦爾省西南部
  • 腦容量:約為1700毫升
發現背景,考古發現,主要特徵,滅絕不久,幼形化,超常智力,綜述,大腦發育,認知控制,巨型大腦,滅絕原因,進化壓力,種族壓迫,

發現背景

1913年秋天,在距離南非東海岸約200英里的小鎮博斯科普,兩位農場主正在就挖排水溝時所發現的原始人類頭蓋骨碎片進行著爭論。 憑著他們多年的經驗,這些南非白人農場主發覺這些骨骼有些奇怪。於是他們來到了南非最南端的小鎮,並將發現的骨骼帶給了伊莉莎白港博物館館長弗雷德里克·W·菲茨。南非的科學界很小,沒過多久,該國少數幾個受過正式訓練的古生物學家之一,S·H· 霍頓就注意到了這個頭骨。隨後他在南非皇家學會1915年的會議上報告了對這一發現的研究成果。這個頭骨的腦顱容積非常大。根據布洛卡算法計算,其腦容積的最低值為1832cc(立方厘米)。看來博斯科普頭骨里的那個大腦要比我們自己的大腦大差不多25%。
頭骨頭骨

考古發現

1913年,在南非特蘭斯瓦爾省西南部的博斯科普隕近的穆伊河東岸地層中發現了一批古人類化石,這就是著名的博斯科普人。該批標本包括一具殘破的頭蓋骨,一件顳骨,一塊下頜骨和若干塊長骨。由於缺少面骨,其面部的細節特徵不詳。從殘存的顱骨資料觀察,博斯科普人只有很長的顱型,很小的乳突,並且具有很厚的顱壁,其頂骨中央部分的厚度達13-14毫米。腦容量很大,估計約為1700毫升。該批人類化石被認為應歸屬於晚期智人階段。由於在相應的地層中沒有找到伴生的動物群和文化遺物,故其生存的年代尚不能確定,估計為晚更新世。

主要特徵

滅絕不久

腦容量巨大的人種不久之前還生活在南非塵土飛揚的平原上,這個令人震驚的結論足以從英國吸引一批傑出人士前來調查。兩個當時最傑出的解剖學家(專長都是顱骨重建)也參與進來,他們基本上都支持霍頓的結論。 蘇格蘭科學家羅伯特·布魯姆在報告中稱我們重測修正後的博斯科普頭骨腦容積達到了驚人了1980cc確實驚人,按照這個結果博斯科普頭骨與現代人類的差異要遠大於人類與他們的祖先直立人之間的差異。

幼形化

隨著更多此類頭骨被發現,這些問題很快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這還不是最令人驚異的,隨著對新發掘出的頭骨殘片的研究,一個更怪異的特徵顯現了出來:這些腦容積巨大的人種都具有小小的、孩子氣的臉。人類生理學家使用幼體性熟(pedomorphosis)這個詞來形容在成年期仍然保留有部分未成年期性狀的現象。這種現象有時被用來解釋快速演化。如某些兩棲動物即使在完全成熟並已經度過水中生活的時期後仍然保留有鰓。有人認為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就更加幼形化(pedomorphic,傳統理論認為越幼形化的物種在進化上越先進)。我們的面部結構就與幼猿十分相似。
博斯科普頭骨的外觀特徵也與此類似,拿一個典型的歐洲代成年人舉例,其臉的大小大約占整個頭骨大小的三分之一,而博斯科普頭骨的臉只占整個顱骨大小的五分之一,接近於兒童的水平。
對單個骨骼的檢查也證實,博斯科普頭骨的鼻子、臉頰和下巴都很孩子氣。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個巨大的腦顱配上未成年的面孔,怎么看都有些異乎尋常。
博物學家勞倫·埃斯利在他的暢銷書《意義重大的旅程》中用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抒情段落說明了同一個觀點,他在書中這樣描述博斯科普化石:有一件事我們不太敢提。你也許不會相信,這一切已經發生了。在那遙遠的過去,大約1萬年前,來自未來,具有巨大頭顱、小小牙齒的人,就生活在非洲。他的腦袋比我們大。他的臉又平又小,就像孩子的臉。那時候古生物學家和人類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經常談論博斯科普頭骨,也常常會在他們的書里提到博斯科普頭骨。

超常智力

綜述

現在雖然尼安德特人與直立人已經廣為人知,但博斯科普頭骨卻幾乎完全被人遺忘。我們的有些祖先有著更小的大腦和類人猿似的臉,他們明顯不如我們。人們很喜歡拿它們來開玩笑,也更容易把他們當作我們的前輩。相反一個像博斯科普頭骨那樣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優於我們的祖先,是注定永遠不會受到歡迎的。 一直以來,在物種演化理論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個充滿吸引力、幾乎是令人難以抗拒的觀點:隨著物種的進化,系統的複雜性也會越來越高,對動物來說,就是後輩總是比前輩更為先進。達爾文之前的進化理論是建立在這種觀點之上,事實上,達爾文(和華萊士的)對進化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拋棄了“個體進步”的概念,代之以隨機的自然選擇。但是,要擺脫進化就是進步的理念並不容易。我們都喜歡這樣的觀點:我們是進化的頂峰,不僅是原始人進化的頂峰,也是所有生命進化的頂峰。

大腦發育

博斯科普頭骨就是這一論點的反面證據。它們的存在表明,一個腦容量巨大、可能還具有高智慧的人種在不久之前的過去還居住在非洲南部的一片土地上。但最終他們讓位給了腦容量較小、很可能也更低等的智人——也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目前可以看到的報告上,博斯科普頭骨的腦容積從1650到1900cc不等。讓我們假設博斯科普大腦的平均容積為1750cc左右腦的。這在生理功能上有什麼意義呢?擁有這種大腦的人種和我們又有什麼不同?我們的大腦體積比晚期直立人大約大25%。我們也許可以類比,我們與晚期直立人在機能上的差的可能就和博斯科普頭骨代表的人種與我們之間的差異相當。腦容積的擴大對腦內各部分比例的改變完全可以預測,從猿到人,大腦體積大約增長了四倍,但這一增長大部分發生在大腦皮層內,而不是更古老的結構之中。此外,即使在皮層,迄今為止增長最快的區域也是那些進行認知控制的區域,而控制諸如感覺和運動機制的皮層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

認知控制

從人類的博斯科普人種,這些進行認知控制的區域更是會不成比例的擴大。博斯科普頭骨的大腦大小比我們大差不多30%,也就是說,他們的腦容積平均為1750cc,我們的則為1350cc。這表示他們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將比我們大百分之五十三。如果這一推論正確,那么博斯科普人種將不不僅有一顆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腦袋,他們還將擁有大的不可思議的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層與我們最高級別的認知功能緊密相連。它會理順不斷輸入大腦的各種事件間的關係,將我們心裡的想法按適當的等級和順序排列,在規劃未來的行動時,前額葉皮層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簡單地說,前額葉皮層就是我們產生最靈活及最具前瞻性思想的核心。 當你自己的前額葉區域將一系列視覺材料形成記憶時,博斯科普人種可能已經在裡面添加了聲音、氣味等等更為豐富的信息。你漫步巴黎街頭的記憶里可能包括了街頭的小販、小酒館和迷人的小教堂,而博斯科普人的記憶里則可能還包括酒館裡飄出的音樂、路邊行人的談話、以及教堂大門之上窗戶的圖案。唉,只可惜博斯科普人沒有機會漫步巴黎的林蔭大道了! 認知控制區域的擴大伴隨著軸突厚度的增加、神經連線數目的增長以及對皮層前後連線的加強。我們的大腦比猿類的大,在我們的大腦里,數據不單單會被處理,還會被重新組織排列。博斯科普人可能走的更遠,正如從猿到人的質變產生了語言,從我們到博斯科普人的質變可能也產生了新的能力。我們能一次激活許多不同的想法,但只能集中注意力思索其中的一個。博斯科普人的大腦會不會已經進化出一邊思考一個信息,一邊在後台處理其他思緒的能力?

巨型大腦

擁有這種智商的人完全可以被稱作天才。如果博斯科普人正常情況下的多樣性與我們相同,那么將會有大約15%到20%的博斯科普人智商超過180。如果一間教室里坐著35個大腦袋娃娃臉的博斯科普小孩兒,那么其中至少會有五六個智商高於人類有史以來記錄的最高智商。博斯科普人曾與我們的智人祖先和平共處。正如我們認為原始直立人野蠻落後,博斯科普人可能也這么看待我們的祖先。更長的大腦神經通路將帶來更大的記憶儲量與更深的思想。這些將使他們有能力在制定計畫時避免更多的錯誤,在採取行動前看的更遠。這樣大概就可以說得通了。如果博斯科普人具有更長的皮層網路系統,思路更為深遠,他們的邏輯鏈也就會更長、更複雜。當他們眺望遠方的道路時,他們會看得比我們遠,並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對下游成本和收益也看得更為清楚。看到的可能性越多,個體判斷之間的差異也就越小。正確的道路、智慧的道路要比道路的總數少得多。人們有時候會說,對自由意志的幻想,就產生於我們不能充分判斷所有可能性這一事實,我們的選擇正是基於不完美的、有時甚至是貧乏的信息。也許博斯科普人正是被他們能夠認清事實的能力所困。也許他們都是巨型大腦的囚犯。

滅絕原因

進化壓力

對於這種大腦袋人種的滅絕,還有另一個更為尖銳的假說:也許在一萬年前,深邃的思想對生存而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文明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允許個體儲存記憶並能在大腦之外、在外部世界建立規則、進行運作。人類的大腦就像一個在多個硬碟上工作的中央處理器,有些硬碟在腦袋裡,有些則存在於文化中。缺乏外部社會文化的硬碟,博斯科普人就無法利用他們複雜皮層中所蘊含的潛力。他們早生了幾千年。 不論如何,博斯科普人都已經滅亡了,我們對他們了解的越多,就越懷念他們。他們的滅絕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巨大的頭骨本身就不利於生產,因此,縮小頭骨體積的進化壓力可能始終存在,對現代人類來說也是如此:頭大的嬰兒死亡率更高。這種進化壓力,再加上與移居而來的小腦袋種族之間可能存在的雜交,最終使博斯科普人的基因頻率在整個非洲日漸增長的人口中越來越低。

種族壓迫

還有一個原因人類歷史往往就是野蠻的歷史。種族滅絕和壓迫似乎原始,而學校和收容所等等現代機構則顯得開明。當然,我們喜歡這樣認為:我們的未來將朝著更加開明的方向發展。如果學習和溫婉是文明的標誌,那么也許可以說我們那不算太大的大的大腦正在超越落後的殘餘,努力擴展著自己。也許文明開化到不可思議地步的博斯科普人無法戰勝我們野蠻的祖先,但要是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他們很可能會成為社會的領導者。也許博斯科普人的痕跡、他們的特殊氣質,仍然存在於世界上某個孤立的角落。人類生理學家報告說,博斯科普人的特徵偶爾還會出現在南非布西曼族人之中,表明這一消失的種族能在不久的過去還存在於南非德蘭士瓦。他們的一些基因可能還在,或者通過混血進入了周圍的種族之中。這些基因可能一直處在邊緣,沒有成為人群中廣泛存在的基因,也沒有完全從基因庫里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