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與社會講義

博弈與社會講義

《博弈與社會講義》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博弈與社會”的配套教材。作者試圖從實例入手,循序漸進地介紹博弈論的基本概念,使讀者學會運用博弈論方法分析現實問題。全書結構均衡,論述全面,兼顧歷史成果而又凸顯最新發展;專業的解讀、精巧的分析,將帶給讀者全新的啟發和潤見。為方便課堂教學及學生自學,《博弈與社會講義》增設了“課堂討論”“課堂實驗”“延伸閱讀”“思考與練習”等內容,並配有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和教學課件。

基本介紹

  • 書名:博弈與社會講義
  • 作者:張維迎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43589
  • 外文名:Game and Society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457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博弈與社會講義》編輯推薦:博弈論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儘管博弈論的研究運用到一些高深的數學,但它的基本思想是非常直觀的。希望《博弈與社會講義》的出版,能夠帶動國內更多的大學把博弈論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引入本科教育。對任何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新一代大學生而言,無論未來是否從事學術研究,不懂得博弈論都會是一個知識上的嚴重缺憾。

作者簡介

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與網路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1959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7—2014年執教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當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入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評選的“中國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制價格改革的開劍性貢獻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3年,獲得網易財經評選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獎”。其主要著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2006)、《產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2006)、《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家》(2004再版)、《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價格、市場與企業家》(2006)、《中國改革30年》(2008)、《市場的邏輯》(2011),2012)、《什麼改變中國》(2012)、《博弈與社會》(2013)、《改革新啟蒙》(2014)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個體理性與社會合作
1.1社會的基本問題1
1.1.1協調問題2
1.1.2合作問題5
1.1.3協調與合作交織7
1.1.4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9
1.2個體理性行為11
1.2.1博弈論的方法論11
1.2.2工具理性假設14
1.2.3有限理性18
1.2.4理性人假設的意義19
1.3社會最優與帕累托標準20
1.3.1帕累托效率標準20
1.3.2效率的卡爾多一希克斯標準22
本章要點總結25
本章重要術語25
延伸閱讀26
思考與練習26
本章注釋27
第二章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博弈
2.1博弈論的基本概念30
2.2囚徒困境博弈34
2.2.1囚徒困境: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矛盾34
2.2.2囚徒困境的一般形式38
2.3理性化選擇39
2.3.1理性人不選擇壞戰略39
2.3.2理性作為共同知識43
2.4納什均衡與一致預期4
2.4.1納什均衡48
2.4.2混合策略下的納什均衡54
本章要點總結58
本章重要術語58
延伸閱讀59
思考與練習59
本章注釋62
第三章多重均衡與制度和文化
3.1多重均衡問題64
3.1.1產品標準化問題64
3.1.2交通博弈65
3.1.3約會博弈66
3.1.4資源爭奪博弈67
3.1.5分蛋糕問題67
3.2聚點均衡和均衡選擇68
3.2.1聚點均衡69
3.2.2帕累托標準70
3.3法律和社會規範的協調作用71
3.3.1協調預期的規則71
3.3.2規則間的衝突和協調74
3.3.3協調中的信息77
3.3.4規則的正義性78
3.4路徑依賴的困惑79
3.4.1鍵盤的寓言80
3.4.2VHS的秘密80
3.4.3微軟神話81
3.4.4大學改革的童話81
本章要點總結82
本章重要術語83
延伸閱讀83
思考與練習83
本章注釋85
第四章威脅與承諾
4.1威脅的可信與不可信87
4.1.1動態博弈的描述87
4.1.2作為行動計畫的戰略88
4.1.3威脅的可信性89
4.2序貫理性92
4.2.1動態博弈中的理性要求92
4.2.2子博弈93
4.2.3逆向歸納與理性共識95
4.2.4反事實悖論98
4.3承諾行為99
4.3.1承諾的作用99
4.3.2承諾的成本101
4.4憲政與民主105
4.4.1有限政府105
4.4.2民主作為一種承諾107
本章要點總結110
本章重要術語110
延伸閱讀111
思考與練習111
本章注釋113
第五章討價還價與耐心
5.1討價還價問題115
5.1.1合作與衝突115
5.1.2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116
5.2談判砝碼與談判能力116
5.2.1蛋糕的大小與分配116
5.2.2納什談判解119
5.2.3邊際貢獻與談判能力120
5.2.4改變談判砝碼122
5.3輪流出價與耐心125
5.3.1有限次談判與後動優勢126
5.3.2無限期談判與耐心128
5.3.3耐心與公平129
5.3.4談判成本130
5.3.5談判與信息131
5.4談判中的社會規範132
5.4.1最後通牒博弈132
5.4.2社會規範133
本章要點總結135
本章重要術語135
延伸閱讀135
思考與練習135
本章注釋137
第六章重複博弈和合作行為
6.1走出囚徒困境139
6.1.1重複博弈139
6.1.2戰略空間141
6.1.3合作的價值與耐心142
6.2合作與懲罰145
6.2.1針鋒相對145
6.2.2永不原諒147
6.2.3信息與合作149
6.2.4胡蘿蔔加大棒150
6.2.5皇帝女兒不愁嫁152
6.2.6過猶不及153
6.3大社會中的合作154
6.3.1多重關係下的合作I55
6.3.2“二階囚徒困境”問題158
6.3.3長期參與者159
6.3.4和尚與廟161
6.3.5聯合抵制的社會規範161
6.3.6敵友規則163
6.3.7連帶責任165
本章要點總結166
本章重要術語167
延伸閱讀167
思考與練習167
本章注釋170
第七章不完全信息與聲譽
7.1連鎖店悖論173
7.1.1連鎖店悖論173
7.1.2獎懲與合作176
7.2信息不完全與聲譽機制179
7.2.1單方信息不完全下的聲譽機制180
7.2.2雙方信息不完全下的聲譽機制185
7.3聲譽模型套用舉例187
7.3.1解開連鎖店悖論187
7.3.2聲譽機制與個人行為190
7.3.3聲譽機制與政府行為191
7.3.4聲譽機制與法律約束192
7.4聲譽的積累193
7.4.1貝葉斯法則193
7.4.2聲譽的積累195
本章要點總結197
本章重要術語198
延伸閱讀198
思考與練習198
本章注釋201
第八章逆向選擇與品牌和政府管制
8.1非對稱信息問題及其後果203
8.1.1非對稱信息問題203
8.1.2逆向選擇204
8.1.3金融市場中的逆向選擇208
8.1.4生活中其他一些逆向選擇現象211
8.2非對稱信息與品牌價值214
8.2.1解決非對稱信息的市場機制214
8.2.2行業與品牌價值216
8.2.3技術進步與品牌218
8.2.4收入水平與品牌價值219
8.3非對稱信息與政府管制221
8.3.1解決非對稱信息的非市場機制221
8.3.2政府管制與信譽222
本章要點總結226
本章重要術語226
延伸閱讀227
思考與練習227
本章注釋228
第九章信號傳遞與社會規範
9.1信號傳遞機制231
9.1.1教育水平的信號傳遞作用232
9.1.2信號傳遞的一般模型236
9.2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信號241
9.2.1廣告的信號傳遞作用241
9.2.2資本市場中的信號傳遞243
9.2.3資本僱傭勞動244
9.2.4生活中的信號傳遞247
9.3社會規範的信號傳遞作用248
9.3.1如何理解送禮249
9.3.2婚姻契約252
9.3.3浪費性消費253
9.3.4禮儀和法律的作用254
9.3.5信息不對稱與觀念變遷256
本章要點總結257
本章重要術語257
延伸閱讀257
思考與練習257
本章注釋259
第十章機制設計與收入分配
10.1機制設計理論261
10.1.1如何讓人說真話261
10.1.2保險市場中的混同均衡和分離均衡264
10.1.3部分保險與全額保險269
10.2價格歧視272
10.2.1賣方的無知272
10.2.2兩部收費制與信息租金273
10.3拍賣機制設計和公共產品偏好278
10.3.1四種基本拍賣方式278
10.3.2說實話的拍賣機制280
10.3.3公共產品的偏好顯示282
10.4平等與效率284
10.4.1平等與效率矛盾的根源285
10.4.2奠里斯最優收入稅理論286
本章要點總結295
本章重要術語295
延伸閱讀295
思考與練習296
本章注釋297
第十一章道德風險與腐敗
11.1從腐敗談起299
11.1.1腐敗的定義及類型299
11.1.2腐敗問題的根源301
11.2委託一代理模型302
11.2.1委託代理關係302
11.2.2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原因304
11,2.3利益衝突305
11.2.4信息不對稱308
11.2.5風險態度310
11.2.6有限責任312
11.3激勵機制的設計313
11.3.1激勵與保險的衝突313
11.3.2激勵機制的設計314
11.3.3激勵的強度316
11.3.4相對績效比較318
11.3.5論功行賞與任人唯賢319
11.3.6多重任務下的激勵320
11.4政府官員的激勵322
11.4.1難以監督的官員322
11.4.2腐敗方程式323
11.4.3腐敗的蔓延325
11.4.4腐敗的治理327
本章要點總結327
本章重要術語328
延伸閱讀328
思考與練習328
本章注釋330
第十二章演化博弈與自發秩序
12.1演化博弈的基本要素335
12.1.1從生物進化到社會演進335
12.1.2演化穩定戰略336
12.1.3生物進化與社會演化的不同337
12.1.4單元均衡與多元均衡338
12.2演化博弈舉例339
12.2.1協調博弈339
12.2.2婚姻博弈344
12.2.3鷹鴿博弈348
12.3囚徒困境與合作文化的演進349
12.3.1囚徒困境博弈349
12.3.2弱穩定與強穩定354
12.3.3合作文化的破壞356
12,4自發秩序與產權制度的演化358
12.4.1自發秩序358
12.4.2產權博弈359
12.4.3慣例的出現361
12.4.4從慣例到規範362
本章要點總結363
本章重要術語364
延伸閱讀364
思考與練習364
本章注釋366
……
第十三章法律與社會規範
第十四章制度企業家與儒家社會規範
參考文獻434
人名索引447
關鍵字索引451
致謝4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