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古灶高灶陶窯

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東平河畔南風古灶和高灶傳為“龍鳳窯”,同為明代正德年間建的龍窯。前者窯長34.4米,窯室長30.87米。後者窯長32.16米,窯室長28.56米。兩窯五百年來陶瓷生產不斷,雖經多次維修,但窯灶基本建築和窯爐結掏不失原貌,保留原龍窯特有的燒成工藝和獨特的“窯變”、“釉變”藝術效果是我國具有南方特色的年代久遠而保存完好沿用至今的唯一併存的古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風古灶高灶陶窯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
  • 面積:窯長34.4米,窯室長30.87米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簡介,五百年窯火不滅,地圖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廣東省
南風古灶、高灶陶窯 V-516
南風古灶高灶陶窯

簡介

南風古灶文化創意園擁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南風古灶及高灶,古寮場,明清古建築群,3000平方米全世界最大的玩陶中心,石灣陶瓷博物館,250畝生態公園、公仔街、1973年建廠的建國陶瓷廠、東平河以及石灣公園等得天獨厚的文化、自然資源。“給我一整天,還你一千年”,在南風古灶,匯聚了古龍窯、古榕、古建築、古民居、古作車、拍大崗、打草鞋等傳統工藝精華,又集合了舞獅、武術、粵劇、剪紙等民間藝術精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個世界陶文化聖地尋陶根,找陶魂,體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南風古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的一座龍窯,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持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龍窯,南風古灶是歷代窯改革的定型產物,是陶瓷生產技術進步的里程碑。至今仍發揮現代窯爐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2001年與隔鄰的高灶一起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南風古灶高灶陶窯

五百年窯火不滅

南風古灶、高灶陶窯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辦事處忠信社區居委會高廟路6號,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明清至今多次維修,原屬石灣制陶行業之水巷大盤行的陶窯。陶窯依山勢而建,向北伸展,因窯口向南,故名南風灶(本地人稱窯為灶)。為避水患,該窯建於山坡偏高處,窯尾築石坎;清代時石灣的龍窯,窯面每年維修一次,建國後又將窯口向上移位約3米。總長34.4米,寬2—2.4米,通高1.8—2米,亦以窯中段最高。窯膛頭尾坡度各不相同,以窯頭一段為最大,全窯平均傾斜度為12度,即每米平均升高20厘米。西側設窯門四,一般寬0.7米、高1.4米,作各段出入窯之用。東側原有窯門二,現已封堵不用。窯頂厚約0.25米,從窯頭至窯尾共29排火眼(投柴孔),每排相距0.85—1米,除靠窯口一排為三個外,余均五個火眼,間距0.35-0.4米。該窯屬古代制陶業大行“水巷大盆行”的專業窯,歷來以煅燒日用大盆產品為主。
高灶陶窯位於南風灶西側,因地處高廟(即福善祠)之背後,故稱“高灶” 。該灶始建確切年代不詳,其建窯位置較南風灶為理想,且毋需加築石坎,因而始建年代似比南風灶要早,應是明代沿用至今的古龍窯。窯之形制及坡度與南風灶近似,窯向正南,左側設窯門四,右側窯門三,窯內結構如圓拱隧道,以小型砂磚砌成。窯膛平面略呈船底形,總長32米,窯口、中段及窯尾寬度分別為1.85米、2.25和2.2米,內通高1.80-1.95米。窯頂厚約0.25米,窯面原有42排火眼,建國後改為26排,除窯口一排3個外余均5個火眼。明清時期該窯為陶業大行“水巷大盆行”的專業龍窯,歷來以煅燒大盆類產品為主。
南風古灶、高灶陶窯對研究明清時期制陶業的專業化生產、龍窯形制結構以及煅燒技術的演變等一系列問題,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位置:佛山市禪城區高廟路6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