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躍龍中學

南通市躍龍中學

躍龍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碧波蕩漾的濠河之濱、巍巍的電視塔下。校園環境優美、綠樹紅花交相輝映,芳草萋萋、清麗怡人。學校有一流的設施:格局新穎的教學大樓、6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綜合樓拔地而起,圖書館、語音室、微機房、多媒體教室及課件製作室、音、體、美專用場地、健身房、理、化、生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一應俱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通市躍龍中學
  • 外文名:Nantong Yuelong Middle School
  • 簡稱:躍龍中學
  • 校訓:文明 勤奮 堅毅 有為
  • 創辦時間:1955年
  • 類別:國中
  • 現任校長:胡健
  • 所屬地區:中國 江蘇 南通 崇川區
辦學規模,學校榮譽,發展史,管理機構,

辦學規模

全校29個教學班級,學生1400餘人,教職工120餘名。辦學50年來,學校以“文明勤奮、堅毅有為”的優良校風,“嚴謹敬業、創新育人”的教風,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學校管理嚴格,秩序井然,獲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隨著南通市教育結構布局的調整,原來的職高部已停辦,一流的示範國中已成為該校的辦學目標。
學校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中高級教師有82人。在市區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中,榮獲集體二等獎,外語個人一等獎,語文個人二等獎,歷史全大市一等獎等多項獎。一大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挑起大梁,顯示了該校青年教師雄厚的功底和教學實力。
校電視台校電視台

學校榮譽

建校以來共培養了國中畢業生14283名,高中畢業生1538名,職業中專(職高)生2068名,校友遍布全國各地。多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市教委文明單位,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市優秀基層黨組織,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新長征突擊隊等榮譽稱號。
環保活動環保活動

發展史

南通市第十四中學學校校史
(1955年一1985年)
南通市第十四中學於1955年9月創辦,迄今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19個國中班和9個高中職業班的全日制中學。學校三十年的發展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55年至1965年:艱苦創業,奠定基礎,穩定發展。
1966年至1976年:學校教學秩序混亂,教學規律被破壞,是動亂的十年。
1976年底至1985年:學校撥亂反正,進人開創新局面的階段,在“三個面向”的指引下前進。
三十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8895名國中畢業生,1538名高中畢業生,208名職業班畢業生。其中不少已成才,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

(一)
1955年市政府在西被閘畔,北朱家園開闢出40多畝地的校址,興建了一幢1500多平方米的二層教學大樓,新辦了南通市第四初級中學。
創校時,兄弟學校支持生源、師資以及物力。學校除初~年級8個班招收新生外,初二年級5個班、初三年級兩個班分別由一國中和市中(現市一中)、二國中轉來,全校共15個班,學生817人,教職員工45人,來自通中、市中等十多個單位,還有蘇北師專、江蘇師院分配來的。開始借市中教室於下午三、四節和晚上上課,兩個月之後,遷入新址上課。
新校實行二部制。開始初一年級8個班,使用5個教室,後來最多用15個班的教學設備,培養24個班的學生。二部制一直持續到1958年。三年中共招收學生1320人,為國家節約9個班級的教學費用。學校除來自本市附近地區外,還有近郊和南通縣。縣區學生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宿,學校加強生活管理。
1956年,陸伯生、徐惠同志被評為市優秀教師。陸伯生同志出席了省優秀教師代表會議,徐惠還被評為少先隊南通市優秀輔導員。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吳貽芳同志到校視察,充分肯定了二部制的辦學體制。
1956年肅反,查清了教師隊伍中的反革命分子。
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後,學校建立了勞動基地,先後辦起了手套加工場、紅領巾動膜喇叭廠、拉練廠等,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學校設定勤工儉學辦公室,專門領導勤工儉學活動,先後組織學生在七一工具機廠、長城拉練廠、大成玻璃廠等工廠定期勞動。
1959年建立動膜喇叭廠。1960年4月,建立長城金屬製品廠四國中附屬工廠,1961年12月改名為南通市拉練廠,第二年校辦拉練廠撤出學校,教師定期和學生一起勞動,並利用晚上時間給工人上文化課。此外,還開闢校內外農田10多畝,搞試驗田,種植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每年夏天,師生下鄉支農。
1958年7月9日,初一(7)班學生徐有泉為營救一個落水小孩而光榮犧牲,被譽為羅盛教式的少先隊員,共青團南通市委追認徐有泉為共青團員。1959年,徐有泉事跡在全國勤工儉學展覽會上展出。後來團市委一直把徐有泉事跡列入向青少年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內容之一,他的事跡也成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教材。
1960年,360名畢業生中有40多人自覺回響黨的號召,畢業後直接奔赴農業戰線。1963年,少數老師下放到國小。建校以來,每年都招收初一新生8個班,1960年以後,縮減班級,1962年招收新生4個班,是最少的一年。1961年在狼山建立分校,成為現南通市第七中學的前身。
全校教職員工在黨支部領導下,群策群力,積極辦好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1960年4月,樊祥華、陸秉溶、徐澤民、許友才、龔美霖。湯揖等七位同志出席了市教群英會。5月,徐澤民同志出席了省文教群英會。1956年首屆畢業生100人,升學91人,升學率達到91%。1958年因成績優秀,經市教育局批准保送通師1名,市一中8名。1959年保送江蘇省揚州高中2名。1961年有40名學生代表出席市三好學生代表會。

(二)
學校第二個十年,正是“史無前列”的十年動亂時期。幹部、教師的肉體、精神遭受摧殘,被批鬥的有21人,被審查的有29人,被迫害致死的有3人。語文課被改為政治課,大搞開門辦學,每學期至少有五分之四的時間學工、學農或學軍。教學秩序大混亂,教學規律被破壞。
1967年工宣隊進駐學校,1979年撤出學校。
1972年提出城市普及高中,學校開始辦高中,招收高一新生3個班156人,直至1975年共收高中生18個班 964人。
1972年11月,校名更改為南通市第十四中學。
1970年上半年開始創建校辦工廠。工種是機械和電器。第一台控制變壓器是靠手工劃線、裁剪搞出來的。至1975年校辦廠從原來幾個工種發展到車、鉗、跑、銑、沖、壓、電焊、制線圖等近20多個工種。從原來只能修理一些電器產品,發展到能生產各種型號的變壓器和電動機,還生產了搖臂萬能銑床上需要的出國線圈。年產值從5000多元提高到67000多元。
校辦廠還分批接納學生學工和教師勞動。生產三相電動機原理模型和創製了白晝燈機等教具。工人、教師同編《變壓器》等補充教材。

(三)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在黨支部領導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調動積極因素。幹部和教師們艱苦努力,不斷探索,積極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發展教育事業,為四化培養造就人才。
1979年8月,學校施行教育部重新頒布的《中學生守則》;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創三好”活動,教學秩序逐漸趨於正常。1981年下半年以來,深入持久地開展了“文明禮貌月”和“五講四美”活動。1982年底,
黨的十二大以來,學校努力進行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創造文明學校的活動,逐步樹立“立志、好學、助人、守紀”的新校風和“敬業、愛生、謹嚴、樂群”的新教風。1984年學校制定創建文明單位三年規劃正在逐步付諸實現,學校評選出文明學生181人。
各學科重視在加強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減輕負擔等方面進行試驗。語文、數學、體育等學科先後七次對全市上了公開課。青年教師孫開,1984年獲全市青年教師觀摩教學二等獎。語文學科堅持搞試驗班,出版了《作文講評》一書,深受初學寫作者歡迎。初二幾何備課組撰寫的《改進教學方法,防止兩極分化》一文,編入“江蘇省教研資料”。政治學科青年教師王蓓穎同志參與南通市各類技校政治教研組,編寫了《中國革命簡史》、《馬克思主義道德科學常識》參與教案和複習綱要。張武漢同志先後在《中國聾人》、《盲人之友》、《江蘇自學考試》、《南通日報》等報紙雜誌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各學科還加強了課外輔導,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1979年中學生射擊邀請賽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以來,連年冠軍。七年中一次獲得流動紅旗,六次奪得流動杯,有兩隻流動杯已成為學校永久的冠軍紀念。1978年市作文比賽,學生莊向星、羅曉春獲得前二名,並參加省里比賽。1984年,黃勇同學參加市初二數學競賽,獲二等獎。1985年12月,校毽球隊男子組獲得市區毽球比賽第一名,女子組獲得第四名。其他如航模、無線電、演唱、圖畫等競賽,也都取得好成績。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發展延伸。1984年組織各種興趣小組18個,初一、初二參加人數總計504人,占學生總數90%,教師輔導員共20人。
教學為中心的改革,發展到教育結構的改革。
於1980年9月創辦機械職業班,共收學生34人,美工設計職業班19人,學制二年。1983年10月,招收第二屆職業班(二年制)、汽車駕駛、汽車修理和兩個機械班共191人。1984個9月續辦第三屆職業班(三年制),三個機械班,一個焊接班共198人。1985年,招收三個機械班,一個鑄件班,共205人。全校共有9個職業班,439人,文化課教師15人,專業課教師20人。1985年從數理化教師中選拔6人去職大參加培訓,以充實專業教師隊伍。
1981年10月省教廳職教處負責人來校視察職業班,指導辦學方向。1984年11月上海市教育局職教處4位同志受中央教育部委託來校視察。
隨著教學的改革,學校各部門也相應發展。
儀器室擴大,物理、化學分開設定。數理化生地等儀器,數量大大增加,有的成倍增長,生物教學使用的顯微鏡就由原來的8架增加到25架。
圖書館不斷發展,1980年暑假遷入新建的東教學大樓,館舍面積約80多平方米,比原來擴大20平方米。還增設學生閱覽室,圖書館藏書逐年增加,藏書量已達2萬。
醫療室在人員編制上,從一個兼職校醫己發展到兩個專職校醫,加強衛生知識教育,搞好環境衛生,保護學生視力等。
總務部門改善教學條件,建造校舍、綠化校園等。1979年新建東教學樓(包括階梯教室)609平方米。1980年新建辦公樓412平方米。1982年新建西二層教學樓553平方米。1983年新建西三層教學樓840平方米。1984年新建南三層大樓759平方米。
1982年還平整操場,填平馬家河,國家投資五萬元,使操場面積擴大至9000多平方米。
綠化校園,美化環境。歷年植物約計1824棵,花5060元,其中1984年植樹232棵,花2060元。
1979年以來,每學年評出的三好生達到50~80人,品學兼優學生達80~130人。1984年國中畢業生黎曉衛被團市委、教育局表彰為市三好生,錄取通中。共青團逐年發展,由1981年的72人發展到1985年的172人。
1983年初三學生410人,實際畢業率94%,升學率66%。1983年國中畢業生統考全市最高分576分,是的陸偉同學。在1984年國中升學考試中,賁伊蓉的音樂專業成績滿分,被通師破格錄取。1985年,初三(7)班黃勇同學在中考中以570.5的高分獲得全市第一名(其中因為是市三好生而增加10分),馬駿、馮建華兩人都獲得數學最高分門(119分),初三(3)班張荔同學錄取浙江美院附中。
78屆國中畢業生吳建秋,當年被選進江蘇省羽毛球隊,1980年調入國家隊,代表國家多次參加世界羽毛球大賽,幾次獲得冠軍和亞軍,為國爭了光。1983年初,特邀請吳建秋回母校向師生作匯報,江蘇省體委還表揚和獎勵吳建秋的母校。
80屆高中畢業生徐蕾在南京藝術學院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在江蘇省國畫院也有他的作品參加全國展覽。
首屆高中畢業生徐衛國現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入了黨。首屆畢業生畢業生,分配在機械系統、紡織系統各工廠,分配在軸承廠的機械班學生13人,在初級技術理論考試中平均總分與同時進廠的技校9名畢業生平均總分一樣。美術班畢業生分配在印染等十多個工廠,都是搞美術設計。
1982年數學教師沙美蓉被推選為市優秀教師,1983年選為市第八屆人代會代表。82年以來有6名教師被提拔為中層和校級幹部。
據統計,全校教工139人,其中大學本科生 19人,大專生57人,中專生27人,正在參加進修的有15人。
原為勤工儉學基地的校辦工廠,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新的發展。1980年4月,校辦廠正式定名為南通市勤工低壓電器廠,1983年7月南通市電化教育器材廠與原勤工低壓電器廠合併為市電化教育器材廠,為十四中校辦廠。85年5月學校又辦了市電訊器材廠。校內工廠占地面積2246平方米。
學校黨組織在鬥爭中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壯大發展。五十年代發展黨員二人,七十年代發展黨員8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發展黨員6人。
黨支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的紐帶、助手作用。1985年6月召開了首屆教代會,通過了《關於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決議,十月召開了校第八屆學代會。
1983年12月,建立民進支部,邢淬同志任校民進支部主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加強統一戰線,團結戰鬥。
建校三十年的歷史,是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學校規模不斷擴大、體制不斷完善的歷史,是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書育人的歷史,是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不斷探索,銳意創新,積極辦好社會主義學校的歷史。其歷程儘管曲折坎坷,但堅持了黨的領導,堅持了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了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了教書育人。
南通市躍龍中學

管理機構

一、校長室: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胡 健
副校長:李 強、王雷、劉金春、鄧荷蓉
二、辦公室:
主 任:王堅
副主任:呂寧琳
三、教導處:
主 任:王素霞
副主任:吳小兵、王成斌
四、政教處:
主 任:張家鑫、陸雷波
五、總務處:
主 任:田琛寶
副主任:朱匯明
六、團 委:
書記:盛寅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