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程村(河南省輝縣市薄壁鎮南程村)

南程村(河南省輝縣市薄壁鎮南程村)

南程村是個古村落。

大約900多年前,宋代的兩位大學者程顥程頤弟兄二人,從洛陽來輝縣拜訪隱居輝縣百泉的邵康節老夫子。途中看到我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地方非常美麗,就在這裡結茅而居,開館講學。

程顥程頤是當時的著名理學家,他們的講學吸引了很多遠道而來的學生。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學生就自己動手蓋房子住下聽課。漸漸地這裡就形成一個居民聚集地。因為程顥程頤在這裡講學,就把這片聚落叫作程村。

後來,在程村西北不遠處又形成一片民居,就把原來的程村叫南程村,把新形成的聚落叫北程村;又過若干年以後北程村北邊又出現一個小村莊,就叫它小北程村,原來的北程村就叫大北程村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程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電話區號:0373
  • 郵政區碼:453636
  •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3°23'~113°57',北緯35°17'~35°50'之間
  • 面積:4.9平方公里
  • 人口:3145(2014)
  • 方言:豫北方言
  •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常年溫差不大
  • 著名景點:薄壁白雲寺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新鄉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G
一個古老的村落,一、村名的由來,二、薄壁,三、四大姓,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條件,一、村域,二、地形,三、氣溫,四、雨量,五、北山,六、南河,七、宜居,資源,一、肥沃的土地,二、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三、多樣的生物資源,物產,一、小麥,二、玉米,

一個古老的村落

一、村名的由來

南程村是個古村落。
大約900多年前,宋代的兩位大學者程顥程頤弟兄二人,從洛陽來輝縣拜訪隱居輝縣百泉的邵康節老夫子。途中看到我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地方非常美麗,就在這裡結茅而居,開館講學。
程顥程頤是當時的著名理學家,他們的講學吸引了很多遠道而來的學生。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學生就自己動手蓋房子住下聽課。漸漸地這裡就形成一個居民聚集地。因為程顥程頤在這裡講學,就把這片聚落叫作程村。
後來,在程村西北不遠處又形成一片民居,就把原來的程村叫南程村,把新形成的聚落叫北程村;又過若干年以後北程村北邊又出現一個小村莊,就叫它小北程村,原來的北程村就叫大北程村了

二、薄壁

從行政區劃上,南程村屬輝縣市薄壁鎮。
薄壁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地名。
薄壁地處南太行陡峭山峰的腳下,沿鎮後盤山路上去便是山西省地界。19世紀末山西的交通很不發達,特別與河南的來往由於大山阻隔,幾乎沒有大路可走。
薄壁後的盤山小路也成為山西人與河南平原地區溝通貿易的通道。山西盛產煤炭、鐵卻苦於運不出去,不能變成糧食或者錢。他們就臂扛肩挑,沿盤山路而下,再到封丘、開封(其時新鄉尚不發達)一帶換成米麵或者賣成錢。
從山西的高山上下來,路遠坡陡,羊腸小道不好走,下到山腳下又飢又渴又累,就要歇一歇,俗稱“打尖”。這帶的村民見有人在這裡歇息吃乾糧,就在這荒野地里開起了簡易飯店,給旅人提供方便。野地風大,老闆就用高粱稈織成“箔子”圍起來擋風。時間一長,用“箔”做牆壁的飯店有好幾家。那些從山西下來的人見面,往往問:“在哪兒吃的飯?”因為這裡還沒有地名,他們就回答:“在箔壁的那個地方”。漸漸地“箔壁”就成了一個地名。“箔”與“薄”同音,後來就演變成了“薄壁”。
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南程村人每天凌晨都可以在被窩裡聽到村西馬路上傳來叮噹叮噹的鈴聲。山西人後來改用毛驢馱運,他們吃過晚飯趕著馱貨隊下山,到薄壁打尖後半夜出發繼續南行,一路上驢脖子上的鈴鐺響徹夜空,凌
晨經過南程村向新鄉進發。

三、四大姓

南程村有同宗四大姓,按人口多少依次為王姓(831人)、吳姓(269人)、程姓(113人)、傅姓(106人)。(以上均為2007年統計數字)。
王姓 於明朝初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大約是1368一1400年間。遷來時為兄弟二人,老大王仕,老二王儒。王仕住村東頭,稱為東門王姓,王儒住村西頭稱為西門王姓。迄今已有600多年。
吳姓 遷來時間不遲於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吳姓祖居原陽縣圈村,後遷居峪河,又遷大屯村,又遷獲嘉縣魚池村,又遷南灘村,輾轉最後,吳學禮攜眷遷來南程村定居。迄今已有230餘年。
程姓 程姓祖居獲嘉縣紅廟靳村,於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之前,由程芳率子女遷來。迄今100餘年。
傅姓 傅姓祖居輝縣上八里鴨口凹莊。老二傅九齡於1920年前後從凹莊遷來老大傅九成攜眷先遷至二站台,又遷小溫莊,又遷大海鄉,於1941年遷來南程村。迄今90餘年。
據2007年姓氏人口統計,李姓(145人)張姓(115人),已超過傅姓程姓。但李姓張姓不是同宗。一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以後南程村接受外來移民多;二是全國人口中李姓張姓所占比例大,致使李姓張姓人口數量大增。

行政區劃

南程村屬河南省新鄉市所轄輝縣市。

地理環境

南程村位於東經113°23'~113°57'北緯35°17'~35°50'之間的輝縣市。輝縣市地處豫北,毗連太行山。
在輝縣市城西25公里處有薄壁鎮。薄壁鎮所轄最南端的一個村莊是南程村。北距薄壁鎮7公里,南距峪河鎮6公里,有從獲嘉縣亢村經峪河到薄壁的省級亢薄公路(省道S230)於村南、村西經過。東南距新鄉42公里,西距焦作45公里。距省會鄭州120公里。
從南程村北望,有高峻的太行山連綿橫亘,空間距離約10公里。薄壁鎮即在太行山腳下,鎮北緊靠山坡。山坡有公路通山西,人稱薄壁口。鎮西約5公里有山口峪河口,山口內有寶泉水庫。山口流出一條季節河叫峪河,出山東折,經南程村2公里外向東流入衛河。
此處峪河因河南岸有毛莊村,村民也叫毛莊河。又因在村之南又稱南河。河北岸陡峻,河南岸平緩,河床寬約100米。山洪暴發時,濁水洶湧,波濤滾滾,交通為之阻斷。及到水落,留下清溪一條,在河中心蜿蜒,河北岸岸邊也常形成碧水一泓,村民稱潭,魚鱉孳生。
南程村東2里有“三王河”(西王河、東王河、南王河三個村莊,屬冀屯鄉),東北5里有“三流河”(趙流河、觀流河、高流河三個村莊)。北5里有張志屯村,西北2里有大北程村與小北程村。西5里有趙屯村(屬靈村鎮)。南5里隔峪河與毛莊(屬峪河鎮)相望。此地可謂三里一村五里一莊,人煙稠密。

自然條件

一、村域

南程村版圖東西最長約2460米,南北最長約2770米,西北方向略缺,大體上呈以峪河為底邊的三角形,總面積約4.9平方公里。
聚落略呈長方形,居村域中心,村內原有東西向3條街,曰中街、南街、北街;北街又稱后街,南街有時又叫前街。
至21世紀初,發展為6條街道,即中街、北一街、北二街、北三街及南一街、南二街,另有東一路、東二路、西一路、西二路共4條。聚落面積0.6057平方公里。

二、地形

南程村地處平原,屬華北平原與太行山山地邊沿地帶,地形為西北略高東南略低,海拔七十餘米。地下水十分豐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村內外溝渠縱橫,一年四季,綠水長流。那時,村西有泉水流長坑,村北有北水泉,東北地有東北水泉,東南地有東南水泉。村東的泉水匯流向東南,進入王河、包公廟地界,村西的泉水匯人村西河溝,南流直入峪河。
南程村土質以壤土、粘土為主,東北地為黑色粘土,西南地沿峪河一帶為沙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宜耕種。
南程村氣候四季分明。歷史上多有旱災、蝗災記載,少有水災記載。自20世紀下半葉,人民政府大興水利,旱能澆,澇能排,成為旱澇保收的一方寶地。
南程村自古交通便利。村南村西的馬路自古是山西與河南貿易的主要通道。山西的鐵、煤炭、山貨由驢馱、人擔、車推,從薄壁口下山,經薄壁到達新鄉,遠銷封丘、開封。

三、氣溫

南程村北臨高峻的太行山,避風向陽,氣候溫和,常年溫差不大。據中國人民解放軍498部隊氣象站1973年~1975年三年的氣象資料可知,南程村一帶的最高氣溫是1975年6月的平均氣溫32.7℃,最低氣溫是1973年1月、1974年1月的平均氣溫-2.5℃。按1973、1974年統計,冬季平均氣溫0℃左右,夏季平均氣溫30.5℃,年平均氣溫15.2℃。
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初村民感到冬天特別冷,河塘結冰很厚,冰上可以行人,甚至可以走馬車。20世紀下半葉以後上述情況已很少見。

四、雨量

南程村一帶6.7.8.9月份雨量較多,一般平均降雨量在500~700毫米左右。最多年降雨量是1963年,降雨量為1141毫米;最低年降雨量是1965年,為368.9毫米。26年平均年降雨量為719.2毫米。冬春缺雨,易乾旱。

五、北山

在南程村人口中經常提到兩個詞北山、南河。
北山,中國地形圖上叫太行山。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西陲黃河北岸。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從北京西山一路南下,到豫北折向西南方向,打南程村北約10公里處經過,故南程村人叫北山。此處山體為斷崖,陡峻高聳,成為南程村一帶的天然屏障。

六、南河

薄壁鎮西約5公里處太行山有一山口叫峪河口,峪河口流出一條河地理名稱叫峪河。峪河出山折向東流,打南程村南約2公里處經過東去人衛河。故南程村人叫南河。
峪河是一條季節河,夏季雨多時有水,山洪爆發時可致波濤洶湧,冬春季節則幾乎斷流。

七、宜居

南程村北靠太行山南臨峪河,背山面水,背風朝陽,土地肥沃。
由於地處太行山南麓,地下水豐富,機井遍地由於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一馬平川少有溝壑,排水順暢,很少水患。實是一塊宜居寶地。

資源

一、肥沃的土地

南程村座落在華北平原上,現有耕地5293.5畝,全村人口2871人,人均1.8畝,全是肥沃的良田。首先土壤結構好。村東北土地顏色稍深,但並不粘結,適宜耕作;西南地臨峪河,為兩合沙土地,但土層厚,含沙量不多,有較好涵養水份的性能,適宜莊稼生長;東地、西地、北地均為良好的壤土,適宜種植。其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平整,全村土地沒有斜坡與高低坑凹,適於灌溉與機械化耕作。第三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部土地旱可澆、澇可排,旱澇保收。

二、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南程村位於南太行山的南側約10公里處,地處山腳丘陵與豫北平原的交匯處,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據輝縣誌記載,歷史上南程村“地勢卑下,耕種維艱,至明萬曆間,金溪聶念初先生令輝,開渠引水,田始無患”。這裡所說的“渠”,就是輝縣誌上所說的“程村渠”,是幾條撤水排水的渠溝。
20世紀60年代以前,南程村的地下水位還是很淺,一般年份水井水面距地面2~3米,澇年水面可接近地面;村東北低洼的地方冬天常出"漸水。,為撤漸水,以利莊稼生長,不得不沿地邊開挖排水溝,致使這裡的田地成為一方一方的台田。那時,村西北、北、東北都有多處泉水湧出,環村到處清流潺潺。即使西地、西南地地勢較高的地方,打井也比較容易。60年代水泵出現以後,更在地面上開挖一個大型水坑,依炕沿裝上水泵抽水灌田,稱為“機坑”。
70年代以後地下水位逐漸下降,泉水乾涸,溝渠枯竭,但地下水儲量仍然十分豐富,為機井灌溉提供了保證。全村5千多畝耕地,合理分布了66眼機井,全村土地均可灌溉。

三、多樣的生物資源

南程村除了有祖輩種植的農作物外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
(一)樹木
喬木:柳、榆、楊、國槐、洋槐、楝、泡桐、青桐、臭椿、香椿、柏、皂角、桑、構桃
果木:桃、杏、梨、柿、棗、石榴、葡萄、無花果等。
(二)花卉
夾竹桃、月季、迎春、竹子、玉簪、指甲草(鳳仙花)、雞冠花、牽牛花、牛柿餅花。20世紀8o年代以後,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家從外地引種了各種各樣的果木花卉在自家庭院栽植,如棕櫚、紅葉李、紫薇、盤槐、木槿、
榆葉梅、黃楊、櫻花等。
(三)水生植物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南程村多河、溝、水塘,水面豐富,有眾多的水生生物,許多可以食用,成為水產品。有荸薺、茨菇、蓮藕、菱角、三棱、水篙兒菜等,後來,隨著水源枯竭,水生植物也一併消失。
(四)野草
南程村的野草主要有葛芭皮(學名狗牙根)、茅草、蘆草、蘆葦、圪節草、蒼兒棵、蒲公英、熱草、星星草、刺牙菜、灰灰菜、區區菜、麥地菜、瓶瓶菜、掃帚苗、豬毛菜、車前子、野地黃、酸不漿、莎草、艾、蒿、兔絲、貓眼兒稞、瓦松、盤兒草以及菌類野蘑菇、狗尿苔、地枯連等。
(五)動物
役畜:馬、騾、驢、牛。
家畜:豬、羊、兔、狗、貓。
家禽:雞、鴨、鵝。
飛禽:烏鴉、喜鵲(俗名馬衣翹)、班鳩、鷹(俗稱老鷹、老雕、餓老支)、貓頭鷹(俗名咕咕喵)、麻雀(俗名小蟲兒)、啄木鳥(俗名叨樹邦邦)、黃鸝(俗名黃鸕鸕)、吃杯茶、鴿子、燕子、鵪鶉、大雁、白鷺(俗名餓老等)。以上飛禽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許多已很少見到萇至絕跡。比如舊時常可在曠野墳地的墓碑上見到碩大的老鷹獨立歇息,以待獵物,現在很少見到;舊時每到冬季,西南地、東北地常有成群南飛的大雁在麥田裡落地歇息過夜,現在已基本絕跡。
野生動物:狼、獾、豹子、狐狸、黃鼠狼、家鼠、兔子、田鼠、蛇、蜥蜴、蝙蝠、青蛙、蟾蜍、蝸牛、刺蝟。
水生動物:蝦、懈、虎頭魚、粘魚、泥鰍、王子更、鯽魚、鯉魚、白條、黃蟮、鱉、青蛙、蚌、螺等。
20世紀四五十年代,南程村及周圍常有狼、豹出入;稍後也常有獾危害莊稼,狐狸、黃鼠狼偷雞等,後來這些動物逐漸消失。
昆蟲:蟬、(俗名麻吉獠)、蜻蜓、蝴蝶、蟋蟀、蟈蟈(俗名叫叫油)、螳螂(俗名砍刀蟲)、螞蚱、蠍子、蜈蚣(俗名毛蚰蜓)、金龜子(俗名金金克朗)、屎克朗、螢火蟲、螻蛄、蜘蛛、瓢蟲(俗名豆瓣蟲)。
以上的生物資源隨著氣候的變化,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生產方式的進步,很多東西失去了繼續生存的條件,有的甚至已經絕跡。

物產

南程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豐富,氣候四季分明,適宜農作物生長,歷來是糧食產區。20世紀以來主要種植小麥、大麥、玉米、穀子、黃豆、黑豆、綠豆、高粱、稻穀、紅薯;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隨著社會進步,國家對農產實行區域功能劃分,南程村逐步成為小麥與玉米的主產區。

一、小麥

有人說過小麥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特別恩賜。
南程村的小麥產量每年在300萬公斤左右。小麥磨成的麵粉,稱為“白面”,農民又稱之為“好面”。所謂“細糧”主要指小麥粉。
小麥是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作物,起源於中東新月沃土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果實稱為穎果。磨成麵粉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等。小麥粉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是人類的主食之一。
舊時,南程村小麥產量低,上世紀初期正常年份每畝一般超不過百斤,有時三四十斤,遭遇天旱荏至顆粒無收。那時農民貧窮,普通百姓平時幾乎吃不上白面,即使過年過節也很難吃上,災荒年更是靠吃糠咽菜度日。
我村種植的為冬小麥,頭年秋天播種,經歷冬天的低溫,稱為春化階段,於次年5月底6月初成熟,生長期八個月。因為小麥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新鄉地區流傳著許多和小麥有關的諺語。
比如“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是說小麥最佳的播種時間。
“麥收八十三場雨。”這是說小麥生長過程中的氣象條件。“收”即豐收,好收成。農曆八月下一場雨,土地墒情好,有利於小麥出苗;十月下一場雨,可把土地塌實,有利於保墒,促進小麥紮根,安全越冬;次年三月下一場雨,有利於麥苗返青、分櫱、生長。小麥生長期問如能遇到這么三場及時雨,豐收就有把握了。當然,現在水利條件好,可以適時澆水,不必依靠“八十三”場雨了。
“小滿十八天,不熟也要乾。”這是說,小麥的生長成熟期在小滿後十八天就到了,此時要抓緊收割。
“蠶老一時,麥熟一響。”這是說,小麥生長期滿,成熟得特別快。因為此時天氣炎熱,易颳風,小麥可迅速變黃變乾。如不及時收割,遭遇一場暴風雨,就可能顆粒無收。
過去,在新鄉地區,小麥的種、管、收、藏大約占農民一年中農活的百分之七十。
小麥的播種很講究,地要先犁耕,犁後還要耙幾遍,把土層耙碎耙平。種籽要拌藥,以保證不受蟲害。舊時用耬耩麥下種,現在用播種機。播種後,還要人工打畦,以備澆水。
小麥生長期的管理,從種下到收割八個月時間幾乎不停,澆水,防凍害,鬆土保墒,除草,防治病蟲害,防乾熱風等等。
小麥的收割是農家一年中最忙最累的季節,俗稱“三夏大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麥收季節,城裡幹部、學生都要下鄉幫忙收麥,學校要放一星期“麥假”,到農村去割麥。現在有了收割機,收麥變得輕鬆多了。
小麥收藏的關鍵是曬乾。小麥脫粒後,要搶時間趁晴天攤曬,一旦遇到連陰雨天,麥子便有可能霉爛。小麥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小麥麵粉,是小麥餵養了我們故鄉的一代代人。就全世界而言,幾乎所有的人都離不開、都喜歡小麥麵粉做成的食物。

二、玉米

玉米是南程村第二大農作物,俗稱玉子、玉茭、玉蜀黍。南程村人簡呼玉黍。
玉米屬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很大,稈粗壯,葉寬大。雌雄同株,雄花頂生,雌花生於葉腋間。玉米在生長期,要求溫暖多雨,雨水充足,玉米生長旺盛,葉茂稈直,闊葉互動,高可兩米多,現在為了防倒伏,待玉米8~12葉時,多打短壯素或縮節胺,控制其生長。人稱玉米田為“青紗帳”,是鄉間仲夏時節的壯麗景觀。
玉米,原產地為中美洲,明末清初,大致在1620~1690年問從美洲傳人歐洲再傳人中國。
玉米,春天播種,秋天收穫。舊時,通常待麥收後,騰出土地再播玉米,往往已到6月中旬,因播種較晚,到生長後期,氣溫已很低,嚴重影響收成。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地方改為5月中下旬在麥田裡套播點種,可提前20多天出苗,大大提高玉米產量。
玉米被稱為第一黃金主食。就全國來說,被稱為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玉米營養豐富,適於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食用,與小麥稱為細糧相對,玉米稱為粗糧。同時它又是重要的飼料來源以及工業原料,玉米可制澱粉、酒精、塑膠等。
玉米是秋熟作物,所謂“秋收”北方主要指的是收割玉米。玉米的特點是稈楓葉多,每年秋收時,產生大量的秸稈。舊時,產量低,秸稈少,多留下來作牲口飼料。現在秸稈太多,又不再餵牲口,便有人以火燒掉,結果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目前,人們正在科學利用秸稈,或粉碎還田,或打漿造紙,或壓制板材變廢為寶,基本杜絕了秸稈焚燒的陋習。
全世界玉米播種面積僅次於小麥,水稻居第三位。美國玉米產量世界第一,中國第二,巴西第三。玉米作為食品,熱量高,舊社會是故鄉的主要食糧之一,玉米粉可做粥、糕、餅等,土米粒可以膨化後直接食用。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小麥成了人們的主要食糧,餐桌上的玉米用量只占約百分之五,百分九十以上用於飼料和工業原料。
玉米曾經是故鄉人民的主要口糧。玉米粥由玉米糝熬成,南程村人叫“甜飯”或“玉米面糊塗”,至今是老一代故鄉人早晨、晚上最喜歡食用的美味佳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