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保護區

南極特別保護區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南極科學研究水平。

中文名稱南極保護區
英文名稱Antarctic Protected Area
定  義《南極條約》所規定的為保護和保存南極地區的生物資源而專門指定的特定區域。
套用學科海洋科技(一級學科),其他(二級學科),海洋法規(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極保護區
  • 地理位置:南極
據統計,到2009年底,南極條約協商國共在南極地區設立了71個南極特別保護區和7個南極特別管理區,總面積分別超過3000平方公里和5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的保護區主要以南極動植物、動植物棲息生長地或者生態系統作為保護內容,以保護南極顯著的環境價值和科學價值,小部分保護區則以保護重大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或者荒野價值為主。
我國與澳大利亞等國聯合設立的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南極特別管理區,面積40平方公里,地處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普里茲灣東南岸,是南極第二大“綠洲”。由於這類沿岸“綠洲”在南極相當罕見,拉斯曼丘陵屬於典型的生物地理區域,具有重要的環境、科學和後勤價值。我國中山站就位於拉斯曼丘陵地區。
我國單獨提出的格羅夫山哈丁山南極特別保護區位於南極內陸格羅夫山中部的哈丁山一帶,長約12公里、寬約10公里,呈不規則四邊形,島鏈狀分布的冰原島峰構成了山脊縱谷地貌,保留著冰蓋表面升降的遺蹟,分布著自然界罕見的、極易被破壞的典型冰蝕地貌與風蝕地貌,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罕見的荒野價值、美學價值。
在我國正在進行的第26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我國內陸考察隊員將深入格羅夫山地區進行多項科學考察,同時履行我國的環境管理與保護義務,對格羅夫山的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和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