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鑼鼓十八番

南昌鑼鼓十八番

鑼鼓十八番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打擊樂器表現形式,明代中後期開始在南昌縣廣為流傳。 迄今,該縣八一鄉胡華村、塔城鄉鳳崗村、岡上鎮黃台村等地都有鑼鼓十八番。其曲牌眾多,打法獨特,氣氛熱烈,表演豐富,形式多樣。既可單獨表演,也可為民間歌舞伴奏,是南昌縣地區歡度節日、婚慶喜事中的一種世代相傳演奏技藝。

基本介紹,形式,評價,

基本介紹

十八番鑼鼓通常以板鼓、堂鼓、大鑼、小鑼、大鈸、小鈸、雲鑼七件為一套;每一個曲調叫一個“牌子”,或一個“番子”。傳統的鑼鼓演奏曲牌有《喜笑顏開》、《細雨點花》、《九連環》、《蜻蜓點水》、《金雀報喜》、《鳳還巢》、《魚咂嘴》等十八個番子,統稱“鑼鼓十八番”,成為民間定型的鑼鼓經。演奏時,絕對不能錯、不能亂。依據所用樂器不同,又分為“清鑼鼓”和“絲竹鑼鼓”兩大類。只用打擊樂器演奏的為“清鑼鼓”;增加了二胡、草胡、中阮、三弦、笙、嗩吶等演奏的稱“絲竹鑼鼓”。

形式

十八番鑼鼓樂隊的人數為8至12人不等,所用樂器,少則8件,多則16件。演奏排列方式主要分坐場與走場兩種。坐場排列為:中間是打擊樂,從左到右依次為大鈸、雲鑼、板鼓、堂鼓(1人演奏)、大鑼、小鑼、兩邊是絲竹樂器和彈撥樂器;左邊是三弦、中阮、橫笛、笙、嗩吶;右邊為二胡(4把)、革胡(1把)。走場演奏一般的排列方式為:走在最前的司鼓,演奏板鼓和堂鼓,依次是雲鑼、大鈸、小鈸、大鑼、小鑼,絲竹與彈撥樂器排在最後,排列方式不固定,以方便為宜。

評價

鑼鼓十八番植根於鄉士文化之中,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發展,從簡單的器樂敲擊到曲調完整、特色鮮明的器樂套曲,凝結了勞動民眾的智慧。其表演簡樸無華,活潑生動,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現存比較流行的曲牌有“喜笑顏開”、“細雨點花”等,對研究明清及近代民間音樂和當地的民俗風情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深遠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