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於家莊村

南於家莊村隸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20公里處。北鄰清泥溝村,南鄰徐家莊村,東、西分別與南城子坡、臥龍港村相鄰。耕地面積120畝,119戶,42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於家莊村
  • 外文名稱:Nanyujiazhuang Cun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
  • 面積:120畝
  • 人口:423人
歷史,社會,經濟,基礎設施,農業,地理環境,著名人物,烈士英名,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旅遊,

歷史

南於家莊村地處丘陵,群山環抱,據村中關王廟碑記載,於家莊村建於明朝初期,有于姓自河北棗強縣遷來定居,以姓名村於家莊,因重名,於1982年由萊蕪縣人民政府批准,改稱南於家莊。
據《萊蕪市志》載,民國初,南於家莊屬萊蕪縣顏莊區;1941年萊蕪劃分為:“萊蕪、博萊、新甫”三個縣,南於家莊屬新甫縣清泥區;1951年屬清泥鄉;1958年屬顏莊人民公社清泥管區;1985年屬城子坡鎮;1995年屬鋼城區城子坡街道辦事處;2001年屬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

社會

南於家莊村自1949年後,在黨和各級政府領導下,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1950年村政權成立,下設生產互助組,1955年全村約70農戶,加入了初級合作社,由欒曰新任社長。當時的分配政策是“地四勞六”,後轉為“人六勞四”。1957年南於家莊村與清泥溝村、小回家莊村聯合成立了顏莊區清泥鄉“益民高級農業合作社”,實行“按勞分配”。1959年南於家莊村退出聯合高級社,實行自治。1971年南於家莊開始農業學大寨,村民開山治嶺,打石修堰,深翻、平整土地,結合“破四舊、立四新”,扒墳取石,平墓種地,1971年冬天,南於家莊新增土地50畝。1972年底,修河堰500餘米,底寬1.5米,封頂1米,堰高3.0米,河堰的修成徹底解除了夏季暴雨時洪水進村的威脅,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南於家莊村土質好,水源足,自古以種菜為主。清末,整個村莊曾為清泥溝的大地主供應蔬菜。近年來,村民逐漸認識到科學種菜的重要性,村委會結合本村實際,在1995年對已有土地推行產業結構調整,打破菜地按人分配的制度。把全村的50餘畝菜地,集中劃分給40餘戶熱心種菜的農戶,形成規模種植,村委還帶領種菜專業戶下沂南,赴壽光參觀學習,1996年建起了高標準壽光冬暖大棚8個,沂南高交架重型大棚80餘戶,零星地塊建起了小拱棚,菜地生產有大的提高,淡季不淡,四季有菜,經濟效益增長。2000年萊新高速公路施工,路基從菜園中心而過,占菜地近30畝。為支援國家建設,南於家莊人甘於犧牲自己的利益,拆除了大部分冬暖大棚。“有地種菜自己賣,無地販菜也要賣,”一部分有經濟頭腦的村民及時調整自己思路,乾起了販菜的生意,現全村有31戶販賣青菜。
南於家莊以于姓命名,卻無于姓,這裡有一個全村婦幼皆知的故事。相傳明初于姓來此聚居,時有遷入者漸成一村,當時村民於得水被推選為莊主,此人頗有心計,治家有方,廣置田產,積糧聚財,很快便成為莊內首富,方圓十里頗有名氣,不幸英年早逝,其子於科玖,年18歲,知書達理,溫艮恭儉,事母至孝,村民欽敬。不久,納河南岸方家莊民女方四姐為妻,小兩口相親相愛,感情甚篤。方女美而賢,謹守婦道,對婆母敬重有加,村民稱頌。但其婆母性格怪癖,為人吝嗇刻薄,家法甚嚴,對兒媳肆意虐待,方女回娘家不許過夜,還安排極多活計去做,有“早上去,晚上來,做7雙襪子,8雙鞋”之說,後來,方女不堪忍受虐待,於村南投河自盡:其夫於科玖十分難過,食水不下,晝夜悲泣,痛不欲生,終在某一夜晚於其妻投水之處,跳河身亡於家自此落敗,家破人亡。當時村中於姓十分慌恐,認為此處不是他們安家立業之地,相繼搬遷外地謀生。

經濟

基礎設施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活了南於家莊人的經濟意識。一部分有遠見的人率先從事個體經濟。1992年以後,村民的經濟意識越來越強,大都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特長,紛紛發展多種經營,投身市場經濟,重點從事養殖、運輸、建築、手工加工、餐飲、裝飾及各種服務行業。截至2001年年底,村民從事經濟生產的人數達百人之多,僅運輸、販運業,就發展到汽車8部,拖拉機11部,各種農用三輪車20餘部,全村人均收入3000餘元。
因萊鋼圍村三面鑽井,地下水位下沉,村民原有水井幹涸,機井抽出的水不能飲用,民眾生活用水十分困難,村民生活用水要到北沙嶺去運。往返8里之遠。為此南於家莊村在1997年數次與萊鋼協商,以萊鋼援助為主,村民集資為輔,在村南鑽深水井一口,深200米,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並擴澆土地50畝。

農業

1982年全面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

地理環境

南於家莊村東曾有數泉匯一小湖,泉水上冒,泛起滿湖水花,風吹碧波蕩漾,甚是好看。湖水深數米,甘甜清淳。水清澈見底,群魚戲游水中,岸邊楊柳飄飄,青草柔軟似毯,實是盛夏避暑納涼,洗浴消疲的好去處。後因萊鋼建廠,在村東、南、西三面鑽井取水,致使地下水下沉,湖乾泉涸。

著名人物

烈士英名


欒曰盛

歷任村支書


1950年-1953年  欒曰孟
1953年-1958年  欒尚茂
1958年-1964年  欒尚玉
1964年-1972年  欒尚友
1972年-1976年  欒尚入
1976年-1980年  欒尚武
1980年-1987年  欒尚順
1987年-1988年  欒尚武
1988年-2002年  欒尚漢

歷任村主任


1950年-1958年  欒曰年
1958年-1976年  欒曰新
1976年-1980年  欒尚義
1980年-1987年  欒尚武
1987年-1988年  欒尚漢
1988年-2002年  欒尚明

旅遊

南於家莊村中建有關帝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廟堂內供奉關公、關平、周倉三者的泥塑神像,常有燒香問財、許願求字者,香火極盛。廟前築有60平方米的廟台,台上立有石碑三頁,均系明嘉靖年間刻立。1950年廟內塑像拆掉,搬到村南河中,廟堂、廟台、石碑毀於文革期間,其地基用於擴建學校,如今廟痕不復存跡。在廟前15米和廟後50米處,還曾有兩株古槐,樹高十數米,剛勁蒼鬱,樹粗三人合抱不及,相傳二樹早於建村栽植,具體年代不詳。廟後古槐在離地五米處的支權間有一洞口,樹幹已腐爛心空。空洞如大鐘,人可從洞口墮繩入洞,攀繩而出,戰亂年代,村民在洞內掩蔽糧食衣物,樹雖心腐內空,但依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廟前之樹在1947年應軍柴之需而伐,廟後之樹在1953年夏遭雷擊,枝斷身裂而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